冬至时间表揭秘:2023年冬至具体日期及习俗
2023年冬至具体时间是几点几分
2023年冬至是12月22日11点27分09秒,十一月初十,星期五。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的传统习俗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不可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
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2023年冬至什么时候,2023冬至是哪一天
2023年冬至的准确日期及冬至节气的意义与养生方法
导读:冬至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受到广泛关注。那么,2023年冬至是什么时候?冬至节气的背后又有哪些含义?我们又该如何养生?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了解。
一、2023年冬至的准确日期
2023年冬至是2023年12月22日,具体时间为11:27:09,农历则为十一月初十,星期五。冬至这天,太阳黄经达到270°,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标志着数九寒天的开始。
二、冬至节气的意义
冬至并不是固定在某一天的节气,而是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交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增长。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重要的农历节气,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在古代民间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显示了冬至在民俗中的重要地位。
三、冬至习俗与饮食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注重冬至祭祖、宴饮;而在北方地区,吃饺子是冬至日的传统习俗。冬至后的气象变化显著,虽然太阳高度角逐渐升高,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天气仍然寒冷。尤其是“三九、四九天”,温度最低,寒气最重。
四、冬至如何养生
1. 补肾护阳,平衡抗癌:冬至时节应阴阳并重,既要补阳也要养阴,达到平衡养生的目的。
2. 防寒驱寒,食疗抗癌:选择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等,避免冷饮和冷食。对于癌症患者或其他人群,“虚不受补”的现象要特别注意,合理进补,避免影响脾胃功能。
2023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2023冬至是哪一天
2023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2023冬至是12月22日05:48:01,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五。从这一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
冬至的介绍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各地风俗吃什么
1、北方吃饺子
饺子,又名“交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北方人年三十都要吃饺子。而“冬至大如年”,当然这天也是要吃饺子,民间有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吃水饺相传还与我国医学家张仲景有关,饺子就是他发明的,原名“娇耳”,他曾用“驱寒娇耳汤”救治了当时很多被饥寒冻坏了耳朵的贫苦百姓,人们在过年和冬至吃饺子也是为了纪念他。现在仍然有“冬至吃了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2、苏州人吃馄饨
吴地苏州过冬至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遗风,以冬至夜为岁末,所以过冬至就是过年,当然节日气氛也很浓了。
苏州人过冬至的食俗很多,要吃“团圆饭”,饭菜名字都很雅致,蛋饺叫“元宝”、豆芽叫“如意菜”、粉条叫“金链条”、鱼叫“吃有余”等。馄饨也是苏州人过冬至必吃的一种主食,当地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3、宁夏人吃“头脑”
宁夏银川地区冬至这天要吃一种叫“头脑”的美食。“头脑”实际上就是羊肉粉汤饺子,用羊肉加蘑菇佐以葱、姜、蒜、辣椒、食盐和酱油等做汤,煮沸后加入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放切好的蒜苗、香菜和韭黄,一锅羊肉粉汤就做好了,它也是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4、上海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在明、清就有了。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圆”寓意“圆满”、“团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冬至团还可以用来祭祖和赠送亲友。
5、潮汕地区吃甜丸
冬至在潮汕地区是大节日,又称“过小年”。冬至这天,当地人要准备贡品到祠堂白祭祖先,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潮汕人冬至要吃甜丸,一种与汤圆类似的糯米丸子,也叫“冬节圆”。
6、杭州人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要祭祖,三餐都要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2023年冬至是几月几号星期几 冬至有什么习俗
冬至是一年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日子,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时候会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根据今年日历显示,冬至是在12月22日星期五,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寒冬时节,天气是比较冷的。
2023年冬至是几月几号星期几
2023年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星期五 08:25:12。这一天的阳光被认为是最弱的一天,以后阳光将逐渐增加,这也预示着新年的到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2月21日、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是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的冬至。冬至是一年的最长夜和最短白天,太阳直射地球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则离太阳最远。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人认为冬至是一年之中阳气始终之日,因而赋予了其极大的祭祀意义,人们要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拜神祭天,祈求冬季作物丰收,家庭幸福平安,是风水命理学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之一。
冬至有什么习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吃什么好
一、羊肉汤
相传在汉代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羊肉,觉得羊肉味道非常鲜明、赞不绝口,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就从汉代开始传至民间。当然羊肉本来就是滋阴补阳、抵御风寒,是冬天餐桌上是一道好菜。
二、冬至面
有谚语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过后就是数九寒天,在滴水成冰的寒冬,吃一碗热腾腾的冬至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现在生活都好了,面哪天都可以吃,但是冬至这天吃面意义非凡。
三、饺子
“北吃饺子,已经是流传了千年的历史。面食在我国的北方是主食,饺子是北方最有代表性的食物,各式各样的饺子是最适合冬季吃了,它可以煮着吃,也可以蒸着吃,还可以煎着吃。饺子寓意吉祥,人们在冬至这天吃饺子,预示着吉祥如意!
四、汤圆
“南吃汤圆”据说早在古代宋朝年间,南方地区就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汤圆是用糯米制成的食物,它的馅儿有黑芝麻和花生酱等多种多样,吃了后能健脾开胃,对调理脾胃有很大好处。在冬至这天食用,既应了习俗又滋补了身体。
2023年冬至节气是几月几日冬至有哪些习俗
2023年冬至节气是公历的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五。冬至大如年有很多习俗:备办饮食,享祀先祖、酿米酒、吃汤圆、吃饺子、喝羊肉汤等。
冬至也叫冬节,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这天也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冬至大如年),因地域不同,各种习俗也有差异,比如冬至南方地区有祭祖、宴饮的传统习俗。而在北方地区这天就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这天过去,意味着白天会越来越长,冬至这天温度不是最低的。从冬至开始数到“三九就意味温度越来越低。数九的意思是每九天为一个九,冬至的三九意思是冬至这天往后数第19天~27天属于三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就意味九九结束,冬寒要变成春暖了。
冬至有哪些习俗
1、翻盖农田
农民会在冬至前后修建水利、农田翻土、积肥造肥做好防冻工作。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消灭越冬害虫预备来年春种时农作物生长。
2、古代祭祀
古代周人十一月为正月,就开始举行祭祀的活动,《后汉书礼仪》记载这天人们这天要安身静体,百官休养鼓瑟吹笙,庆贺冬至。《嘉兴府志》记载:“冬至要祭祀先祖,隆重着装庆祝并滋补身体。
3、酿米酒
姑苏人家在冬至用糯米或者黄米、桂花一同酿造米酒并喝酒庆祝。
4、吃汤圆
在江南盛行吃“汤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但北方地区也随之吃汤圆习俗。
5、吃水饺
北方地区及整个中国水饺是过节必备的,特别北方因为寒冷而且有“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的说法,所以这天要吃饺子,寓意有“消寒”“美满”之意。
2023年冬至是哪一天什么时间,冬至农历多少
2023年冬至具体时间:12月22日的11点27分09秒,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五。冬至之后,便是新的一年。古人常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就是从冬至这天开始,下一个循环就要开始了,所以把这一天定为冬至,很多朝代都会把冬至定为元旦的形式来度过。
冬至三候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麇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生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鹿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的习俗1、祭祖
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2、吃烧腊与姜饭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3、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4、吃冬至团(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5、吃饺子,喝羊肉汤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2023年冬至时间,今年冬至具体几月几日几点几分
2023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1点27分09秒,十一月初十,星期五。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这一天,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黑夜最长,被赋予了重要的自然和文化内涵。
冬至传统习俗冬至在中国民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祭祖、宴饮的习俗。南方地区常以冬至祭祖为传统,表达对祖先的思念。而在北方,吃饺子是冬至的传统,寓意团团圆圆,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团结。
冬至一般吃什么食物1、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中华传统的冬至风俗,寓意团圆幸福。饺子的形状酷似古代银锭,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2、汤圆
南方地区冬至更喜欢吃汤圆,代表团圆和圆满。吃汤圆是寄托家人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3、八宝粥
温热软糯的八宝粥成为冬至养生的佳品,有助于温胃养脾,适应寒冷季节。
4、坚果
富含热量的坚果成为冬季进补的好选择,滋阴补肾,对抗寒冷干燥的天气。
5、年糕
杭州年糕等传统年节食品也在冬至时分受到热捧,象征着新年的美好开始。
2023年冬至的准确时间是几点 冬至各朝民间习俗
2023年的冬至准确时间是几点?冬至是冬季的节气之一,它预示了接下来的气候特征。根据气象研究,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最后一天,此后我们的白昼会越来越长。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冬至节气的具体时间和民间习俗。
一、2023年冬至的准确时间是几点
2023年冬至是公历2023年12月22日11点27分,农历癸卯年十一月十号。
2023年冬至开始于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11:27:09(农历2023年十一月初十)。结束于2024年1月6日星期六4:49:09(农历2023年十一月廿五)。
二、冬至各朝代民间习俗
1、唐宋时期——祭祖
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一天,要到郊外举行盛大的祭天大典,而百姓在这一天,也要向逝去的父母先辈祭拜。
2、南宋时期——吃馄饨
早在南宋时期,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只是为了祭祀祖先,后来逐渐盛行开来,民间就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3、唐宋时期——放长假
在冬至这一天,朝廷的内外官吏都和过春节一样,拥有七天长假,而普通的老百姓也会放三天假。最为隆重的是,皇帝在这一天还会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4、东汉时期——吃饺子
北方人一般习惯在这一天包饺子吃,据说这个习俗是源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发明的可以祛寒的“祛寒娇耳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也为了防治冻耳,便在冬至之日熬煮“娇耳”,随着演变娇耳就变成了现在的水饺。
5、汉朝时期——拜冬
当时人们管冬至叫做“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冬节当天群臣休朝,全国百姓都会先放下手头的差事来过冬节,那是真正的举国欢庆。
2023年冬至开始于公历2023年12月22日11点。文章介绍了各朝代的民间习俗,其中吃饺子、祭祖、吃馄饨等习俗流传到了至今,使我们在冬至可以大饱口福。
2023年冬至的具体时间是几点冬至是什么意思?
一、2023年冬至的确切时间
2023年冬至的确切时间是12月22日星期五11:27:09(农历2023年十一月初十)。这一时刻标志着冬至的开始,随后白天将逐渐变长,黑夜缩短。
二、冬至的含义
冬至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北半球在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始生的时刻。因此,它不仅有自然气象的意义,还蕴含着风水学和命理学上的重要性。
三、冬至的风俗习惯
冬至这一天,许多地方有着独特的习俗。传统上,人们会食用饺子、汤圆等食物,举行庆祝活动,并进行家庭祭祀。此外,依照风水学的观点,冬至是调整家居风水的好时机,可以通过某些仪式和布置来增强家居的运势。
四、冬至后的气候变化
冬至过后,北半球的白天会逐渐变长,气候也进入最寒冷的阶段。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作“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不仅是自然节律的标志,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都有各自的庆祝方式。
奇点星座网提供了丰富的星座相关知识,包括八字分析、命名艺术、情感解读等,致力于成为年轻一代的星座精神导师。如果您对个人运势、情感问题感兴趣,或是想了解更多关于周易智慧、星座八卦和神秘灵签的内容,欢迎访问奇点星座网获取支持。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