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涂炭:战乱中的苦难众生纪实
关于轩辕文化的诗歌
黄帝轩辕氏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神农氏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又次妃为彤鱼氏。最次妃名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的敬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蒧(草花头下面咸,音「真」)、任、荀、僖、佶、儇(音「宣」)、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代表人物,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文明从野蛮向文明发展,从而将他奉为人文始祖。根据《二十五史新篇》:黄帝可能实有其人,是父系氏族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长。他通过战争,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联合,并做了许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轩辕之死 作者:狂啸 天地初始,大神盘古开天辟地。世间万物,由无化有,鸿蒙之中,渐现生机!然其时,天幕稀薄,根基不固,幸有四大天柱支撑,大地方不受宇宙外的异物腐蚀而倾倒。 一日,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斗。共工不敌而败,狂怒之下,竟一头撞倒了四大天柱之一:不周山!四大天柱只余其三,自是无法支撑天幕。天上出现一片大缺口,宇宙外的异物就由这缺口中急灌而入!一时之间,广袤大地生灵涂炭,哀鸿偏野! 女神女娲不忍见此。于是采天下奇石炼就五色石,耗时近万年,将苍天上的缺口一一修补完整,救苍生于苦难之中!复以五色石之灵气,集九天云霞,吸纳四方正气,开辟天上净土,建立天宫,用来镇锁妖魔鬼怪,保护大地众生! 女娲六百万岁时,大地忽现一异魔。此魔来历不明,凶残成性,嗜杀各种灵禽神兽,破坏生态平衡。女娲屡次派遣天兵神将下凡捕获抑制,岂料此异魔怪力惊人,更狡猾异常,所派天将竟尽数牺牲,无一回复。女娲又恼又怒,经过一番思量,于是收集补天所剩的五色石之精华,附在地心奇铁之上,施以地核真火,历七七四十九年铸炼,终于炼出一把专门斩杀妖魔鬼怪的绝世神兵:轩辕剑!轩辕剑初成,锋芒初展,即助女娲斩除了异魔。人间灵气最重,慧根最深的南方轩辕一族中的黄帝也在女娲斩除异魔后,被女娲指定为人类之主!女娲还将轩辕剑赐于黄帝,要他保护天下万物! 自女娲消灭异魔二十年来,天下万物虽得以繁衍生息,但毕竟时间尚短。且四方蛮荑之内,妖兽依然作恶不休,令大地上众生还是劫难重重!其中,大地之北,群山叠嶂,瘴毒遍生之地。有一妖兽与人相交合,产下一名‘天地不容’的异种,名曰:蚩尤!蚩尤人形兽首,铜皮铁骨,凶狠残暴!尤喜茹毛饮血,杀人为食。相传,他有日杀三百的嗜好,有时人数不足时,连自己的子女也不放过!因此,为满足其残暴的本性,经常四出掠杀,为祸四方! 这一夜,蚩尤见天上有一道光芒直坠而下,忙去查看,发现竟是一天外异妖。蚩尤捕得异妖后,以人肉为饲料喂之!待那异妖食到万人之后,积聚无穷怨气,终于化作一奇石。蚩尤以天火炼之,竟炼就一魔斧,名曰:凶神!蚩尤得凶神魔斧后,以魔斧之力统一了北方九大族,便挥军南下,企图独霸大地。然由于他的掠杀,造成无数难以化解的怨气凶灵,侵扰了天地只间的祥和之气,惊动天界诸神。天界诸神就极力扶植南方的轩辕黄帝,并命他征伐蚩尤! 黄帝仁厚博爱,教化太初万民,并聚集八方之力,多次征伐蚩尤,又凭借轩辕宝剑,力败蚩尤大军无数。但蚩尤凶残善战,邪力强大,竟是始终无法将之消灭。 最后,两人相约决战于逐鹿! 逐鹿之地,到处弥漫着剧毒浓密的妖雾,怪山奇谷,密林遮日,沼泽无边。 旭日初升,晨曦万丈照进逐鹿,弥漫在逐鹿里的瘴气渐渐散开,一切都仿佛和往常一样。 在一片平坦的空地上,对立着两人。一人威武挺拔,正气凛然,精华内敛,站立如山。双手合执一巨剑,身躯也因剑而生出一体冰彻入骨,夺物精神的剑气。一双棱棱有角的眼睛聚神凝射出凌厉的目光,这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比自信的目光。 另一个高大威猛,人形兽首,手持魔斧“凶神”,恰似异魔再世,周身强烈的九天怨气,震人心神,使人魂摇魄荡。 阳光无视于此。却忽有数百只乌鸦从树丛乱翅飞出,呱呱乱叫。 “讨厌的畜生!” 那人面兽首之魔烦躁之下,猛的扬了一下右手,发出一股气劲,犹如千箭怒射,直向乌鸦打去。小小乌鸦又如何禁受得起?近的穿腹惨死,稍远的带血飞坠,更远的吓得连忙惊慌飞离。 “蚩尤,何苦找乌鸦来示威呢?你杀伐太过,今日我要替上天来消灭你!”执剑之人正气凛然地对那人面兽首之物喝道。 那人面兽首之物正是蚩尤,听后,大怒,狂喝道:“呸!不自量力的人类!别以为有把废铁就可以与我蚩尤为敌。你简直是自寻死路!我蚩尤从来就没有败过,就算是九天诸神降临,又能把我怎样?”声如雷响,震彻四野! “那倒未必,我有信心,邪是决不会胜正的!”执剑之人却是那人类之主黄帝,此刻面无惧色的应道。 蚩尤怪嚎乱吼道:“你放屁!” 话音未落,蚩尤一瞬间已冲到黄帝跟前三丈之内。 黄帝凝神聚气,缓缓举剑。 蚩尤纵身跃上半空,举起手中的魔斧凶神,猛的向黄帝劈下,口中还大喝道:“愚蠢的人类,弃剑投降吧!”魔斧起势甚猛,距黄帝上空三尺时,斧势却又忽然一变,由一化二,二化为四……一瞬间竟化作千百斧凌空劈下,每记斧势凌厉异常,更兼蚩尤运以无穷杀气,顿时如狂风暴雨般的倾泻而下! 黄帝不敢小视,运起轩辕剑气,汇聚成一圆形,中间隐现乾坤两仪,将蚩尤数以百计的斧势尽数消于太极之中,大声说道:“不!假如连我都放弃了,那天下苍生岂不是要永远沉沦?即使是以我的性命作为代价,我也绝不轻言放弃!” 蚩尤不但攻势被挡,且被轩辕剑气中隐含的反击之力扯的向下急坠,忙扭身,沉腰,坐马,落在地上。黄帝顺势抢攻,浑厚的轩辕剑气连绵不绝,铺天盖地般的杀将过去。 蚩尤大喝一声,使出绝学:“山海无竭*斩神!” 刹那间,凶神魔斧斧势如刀,千百斧劲向黄帝狂劈乱砍。魔斧凶神每运转一圈,劲力即重叠一层,一直积累到第九重,斧风如水面涟漪,一圈圈散开来,无穷无尽。如在第九重被击中,斧劲进入体内,令人生而复死,死而复生般的痛苦九次,才皮褪肉烂而死。这一斧使出来,天地如一缸水被什么东西狂搅,顿时天摇地晃。 黄帝见蚩尤出此狠招,手中招式一变,使出的轩辕剑气已变为柔劲。至柔可克至刚,凶神魔斧如击中一没有边际的物体一般,准头大失。但斧劲是逐层增加的,虽被黄帝的轩辕剑气抵消了一大半,可是还有一大半斧劲继续向黄帝攻来,且在不断加强之中! 黄帝不料蚩尤的斧劲竟可连环加强。招式用老,斧劲压的黄帝在地上急退,黄帝的双腿将地上铲出两条沟来。可是由于黄帝的轩辕剑气本是王道的武功,加之轩辕宝剑又是锋利无匹。所以就在黄帝为蚩尤逼退的时候,剑气斜斜向上一扫,在蚩尤的脖子上刮出一道血痕。 蚩尤中招见血后,不由勃然大怒!凶神魔斧如排山倒海向黄帝劈去.当真是急如闪电,劲若天雷,狂似霹雳! 黄帝全然不惧,轩辕宝剑舞的如神龙飞舞,昂首挺立与蚩尤拼在一处。 当轩辕宝剑与凶神魔斧这两大绝世神兵相撞,奇事骤生!轩辕宝剑猛的发出耀眼的百丈毫光,暴发出浩瀚无边的气劲。气劲迅若奔雷急电般的散射向四面八方。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山崩地裂。 两人又互拼数百招,彼此的气劲相互挤压到了极至终于爆发!强大的反震力将二人分开。环顾四周,已是创痍满目。树断,三崩,地裂,附近所有的一切都在两人这一战中化为乌有。可是胜负依然未分! 两人均口角溢血,显是斗了个旗鼓相当。蚩尤再鼓斗志,持斧又上。口中还喝道:“去死吧!可恶的人类。”手中凶神魔斧急速向黄帝面门劈下。 黄帝竟对迎面而来的魔斧,视而未见!手中轩辕宝剑亦未做任何抵挡。 难道,轩辕黄帝已经放弃了吗?人类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黄帝,有着一颗博大仁爱的心!他生在这片大地,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的子民。这一次与蚩尤决战,本就存以已之身与此物同归于尽之心,以换得苍生福泽。这会儿,与蚩尤奋战甚久,眼见无法看出其斧招之破绽,于是以身诱敌,硬生生地挨蚩尤一斧,却找出蚩尤招式之中的破绽! 蚩尤的斧砍在黄帝身上!黄帝还是挺拔如山,他出剑! 轩辕破空剑! ‘扑’轩辕宝剑终于狠狠的刺进了蚩尤的心脏! “嘿嘿……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杀我吗?”蚩尤对刺在心脏上的这一剑,竟是若无其事! “什么?怎会是这样?”黄帝捂着被凶神魔斧劈中的伤口,黯然自语,“难道天命如此?”。 “滚开!废铁。”只见蚩尤仰天暴喝一声,整把轩辕剑竟然从他的胸膛弹了出来。“早就告诉过你,我蚩尤是不死之身!神,魔都要臣服在我的脚下!哈哈哈哈……” 蚩尤此时,气势更加凌人。狂笑声中,高举凶神魔斧向地上的轩辕剑劈去。斧影过处,轩辕剑竟已一分为二。一把斩妖屠魔的宝剑就这样断了! 轩辕剑断了!轩辕宝剑居然断了? 黄帝这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轩辕啊轩辕!为了这大地上的无数生命,你一定不能倒下去!” 黄帝冷静下来,忽想到:“难道这蚩尤真如巫言中所说?生有两颗‘心’!要将他的两个心脏同时刺穿才可将他消灭!” 转念之时,蚩尤已逼近而来。连生命都已不要的黄帝自是毫不动容。现在的他只是在听,全神贯注的听,听蚩尤的心跳声! 对于黄帝而言,天地之间,除了蚩尤沉重的脚步声在一步一步的靠近外,只有三个如鼓的声音! ‘咚…咚……咚…………’一共有三处发出这样的声音。 这是心在跳动! 这是是黄帝和蚩尤两人三颗心脏发出的声音! “蚩尤!天要绝你!”在确定蚩尤心脏所在之后,黄帝运起全身的真力。挥手间,已分为两段的轩辕宝剑从地上飞起,分两路直取蚩尤的那两颗心脏,去势奇急无比! “可恶!还不认命!”蚩尤运斧一挡。已挡下其中一击。同时,另一半的宝剑刺进了他的心脏! “好!但这是没用的!只要我还有一颗心脏,就可以在片刻之间修补好坏的那一个。所以,你是无法杀我的!哈哈哈哈……” 蚩尤笑声未落,忽见一道剑光在眼前一闪,仅剩的那一个心脏竟被刺穿! “你……你……你竟……” 原来,黄帝早已经想到,刚刚那一招对蚩尤这样的半神魔来说,是不能起什么作用的。在发出两截断剑的同时,竟以身为剑。使出了轩辕一族的最后一招:轩辕涅磐剑! 同时被刺穿两个心脏的蚩尤在“轰隆”巨响声中,躯体爆炸成粉末,体内玄阴之气射向四方而去。 终于结束了! 由于过度的疲惫,黄帝静静地躺着,想着自已与轩辕一族共同生活的这片土地和天空又可以重新清静宁和了:“蚩尤已灭,但愿不要再有什么灾难降临在天下苍生的身上了。” 黄帝觉得有点累,想闭上眼睛睡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却看见天上的彩云聚集的越来越厚,在太阳的照射下,渐变的金碧辉煌,且不断的扩张!一束金光从天而降,从金光中降下一个影像--大神女娲! 黄帝见是女娲降临,忙挣扎着起身,跪拜在女娲面前。 “轩辕黄帝,你终于消灭了蚩尤,还大地的安宁!但是可惜……”女娲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可惜蚩尤形体虽被你消灭,但阴邪之气流于四方。为了将他的邪气彻底的清除。我必须将大地清洗一遍!” “清洗大地?那不是要将现在天下的众生从大地上消灭吗?”听了女娲的话,黄帝不由站了起来。 女娲斩钉截铁的道:“是!邪恶是一定要从大地上彻底消灭的!” “什么?天啊!那我这么多年,到底是在为何而战?苍生又何其无辜?怎可只因为蚩尤的邪气而玉石俱焚?这!太不公平!”黄帝对着女娲怒吼道。 女娲叹息道:“如果不清洗大地,消除邪气。那么邪气就会生生不息,永世不休。这……这也是不得已的下策啊!” 黄帝又重新跪拜在女娲面前,肃然道:“女娲大神,我黄帝愿以我的生命守护这片大地和这片大地上的人类。我死了,我的灵魂也会荡涤这世间的邪气!但请大神收回成命,不要灭世!这,就是我最后的请求!” 黄帝说完,拿起身边两段轩辕剑插进自己的胸膛! 女娲看着倒下的黄帝,感慨道:“是我创造了这世间的生灵,但我到底把这些生灵看成什么呢?神只是这宇宙的规律,而人让这宇宙可感可爱可叹,只有人才是宇宙的精灵。” 女娲看着那四处弥漫开去的阴邪之气,有些侵入灵魂深处,有些侵入崇山峻岭,终是笑了笑,“黄帝啊黄帝,就让你的灵魂在这大地永生吧。” 梦江南·圆明园怀古》:人何在?人在远瀛观。福海烟尘腾脑际,火焚血洗圆明园。无语祭轩辕。
末法时代妖魔的特征
1. 在末法时代,妖魔横行,魑魅魍魉充斥世间,是非混淆,天灾人祸连连,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饿殍遍野。
2. 恶魔妖怪伪装善良,以伟大之名行恶事,指鹿为马,混淆是非,将谎言当作真理,将真理视为歪理邪说,将人变成行尸走肉,将正常人视为鬼怪。
3. 圣人与正义之士遭受迫害,神佛承受劫难。妖魔占据寺庙,民众失去对正道的信仰,伦理道德荡然无存,崇尚歪门邪道,邪恶思想肆虐。
4. 黑暗、愚昧、落后、不公、倒退的环境弥漫,人性被泯灭,文明被践踏,愚昧无知和野蛮落后的思想占据主流。
5. 剥削和压迫无处不在,甚至被视为天经地义。天怒人怨,引发天谴,天启四骑士降临,战乱不断,饥荒不止,罪恶连连,生灵涂炭,众生受苦。
描写火的成语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冰炭不同器 :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苍生涂炭: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趁火打劫: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称薪而爨: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秤薪而爨: 薪:柴;爨:烧火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
赤口毒舌: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赤舌烧城 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赤心报国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抽薪止沸 :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炊金馔玉 :炊:浇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撮盐入火: 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厝火积薪 :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灯烛辉煌: 辉煌:光辉耀眼。形容灯光烛火通明,光辉耀眼。
电光石火 :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洞若观火: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飞蛾赴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焚香礼拜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烽鼓不息: 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烽火连年: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连天: 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付之丙丁: 指用火烧掉。
付之一炬: 付:给;之:它;炬:火把。一把火给烧了。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赴汤蹈火: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膏火之费: 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槁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篝火狐鸣: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
官法如炉: 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鬼烂神焦: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赫然而怒: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轰轰烈烈: 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洪炉燎发 :洪炉:大炉子。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火光烛天: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火伞高张: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火上浇油: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火烧眉毛: 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火树银花: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积薪厝火: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急如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急于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皎阳似火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救火投薪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踞炉炭上 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连天烽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燎原烈火 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燎发摧枯 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
烈火辨日 在烈火中能辨别玉的好坏。比喻在关键时刻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
烈火见真金 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烈烈轰轰 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炉火纯青 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盲人把烛 瞎子手擎烛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明火执杖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明若观火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目光如炬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囊萤照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怒火中烧 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炮火连天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披麻救火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泼油救火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七窍生烟 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敲冰求火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燃眉之急 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惹火烧身 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热火朝天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如蹈汤火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如火燎原 燎:烧;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烧。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
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茹毛饮血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神焦鬼烂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生灵涂炭 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石火电光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数米而炊 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束缊请火 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
水火兵虫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水火无情 指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如疏忽大意,容易造成灾祸。
水火之中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水深火热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玩火自焚 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万民涂炭 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未卜先知 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未来的吉凶祸富。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乌焦巴弓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
五内如焚 五内:五脏;俱:都;焚:烧。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形容象火烧得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夏炉冬扇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香火因缘 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指彼此契..
向火乞儿 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气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心急火燎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心急如火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星火燎原 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星星之火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朽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一片焦土 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因风吹火 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饮血茹毛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引风吹火 利用风来吹火,使火越烧越旺。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忧心如焚 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远水不救近火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炙冰使燥 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把薪助火 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火寝薪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薪救焚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冰炭不相容 冰:冰块;炭:炭火。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不食烟火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称柴而爨 称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饭。比喻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同“称薪而爨”。
沉烽静柝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比喻边疆无战事。
城门鱼殃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赤口白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传风搧火 犹煽风点火。搧,同“扇”。比喻煽动别人闹事。多用于贬义。
传风扇火 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厝火燎原 放火燎原,比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刀耕火耘 犹刀耕火种。
蹈赴汤火 比喻不避艰险。同“蹈汤赴火”。
蹈火探汤 比喻不避艰险。同“蹈汤赴火”。
洞如观火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同“洞若观火”。
飞蛾赴焰 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飞蛾赴烛 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飞蛾扑火 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放火烧山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烽火相连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指边防常抓不懈,比喻战火不断。
忿火中烧 犹言怒火中烧。
付诸一炬 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
覆宗灭祀 宗:祖庙。祀:祭祀。覆宗:推翻祖庙。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覆宗..
火耕流种 古代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先用火烧去杂草,然后引水播种。犹言火耕水耨。
火急火燎 犹火烧火燎。
火尽薪传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火龙黼黻 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火冒三尺 形容愤怒到极点。同“火冒三丈”。
火灭烟消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火耨刀耕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火热水深 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火上添油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同“火上浇油”。
火树琪花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火烛小心 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
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饥焰中烧 犹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
积薪候燎 比喻自取灭亡。燎,火炬。
积雪囊萤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急如风火 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
奸掳烧杀 奸*妇女,抢劫财物,杀人放火。
解衣抱火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同“解衣包火”。
九蒸三熯 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比喻久经熬炼。
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救焚投薪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益薪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拯溺 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救燎助薪 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救火投薪”。
救民水火 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黎庶涂炭 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轹釜待炊 刮锅有声,等待烧火做饭。形容生活艰难。
撩火加油 犹言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燎若观火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燎如观火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样。
烈火真金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
履汤蹈火 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民生涂炭 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明火持杖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明火执械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明火执仗 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暮爨朝舂 早晨舂米晚上烧火煮饭,形容生活清苦。
无名火气 说不出来由的火气。
无名孽火 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无明业火 指怒火。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热可炙手 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同“炙手可热”。
扇火止沸 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生灵涂地 生灵: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势如水火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束缊还妇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束缊举火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束蕴乞火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束蕴请火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水火不辞 指不避艰险。同“水火不避”。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水流湿,火就燥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探汤蹈火 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怕任何艰险。
添油炽薪 犹言火上加油。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投膏止火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涂炭生灵 涂:泥沼;炭:炭火;生灵: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未焚徙薪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指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咸阳一炬 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
相生相克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互相生发以互相克制的关系。后引申为一般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香火不绝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用来比喻彼此意志相投。
心焦火燎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心焦如焚 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心焦如火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心如火焚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悬河泻火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悬河注火 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烟炎张天 烟火遮满天空。炎:同焰。
一十八层地狱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
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银花火树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鱼游燋釜 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燋,同“灼”,火烧。同“鱼游釜中”。
跃马扬鞭 跃:跳。跳上骏马,举起马鞭。形容扬鞭催马急驰而去的样子。也比喻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
照萤映雪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纵风止燎 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