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雨纷纷,农忙耕作正当时
芒种时节各地区的农事都在忙什么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农事概要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正常年份6月中旬开始入梅。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一是及时抢收小麦、蚕豆、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二是上、中旬重施玉米摆果肥,做好壅根防倒和防治玉米螟工作。
三是中稻秧田喷施起身药,中、下旬移栽;直播稻和抛秧稻防治稻象甲,早栽大田防治二化螟、叶瘟等病虫害。
四是棉花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
五是上、中旬抢种夏大豆、花生、春大豆追施花荚肥。春山芋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补苗;扦插夏山芋。施好薄荷刹车肥。
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地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
七是加强禽畜夏季防疫,成鱼饲养管理,桑田夏伐施夏肥,检修江海堤防工程和排灌机具,注意防汛防旱等工作。
区域农时
东北区: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高粱、棉花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区: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西北区: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西南区: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北部地区: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
华南区: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
最忙的季节
最忙的季节: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
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
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历史渊源:
芒种,“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之名含义就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农时节令的总结,表现了芒种节气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
这节气是农事耕种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播种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
芒种是谷类作物耕种的节令,晚稻在这个时节该种了。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
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芒种”到来标示着又一轮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芒种是什么季节?
芒种是农忙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在等待芒种的忙碌中,我们迎来了这个季节。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这对水稻等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下面是关于芒种是什么季节的详细介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它在公历每年的6月6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到来。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提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潮湿,天气闷热。这种潮湿的天气容易导致物品发霉,蚊虫孳生,增加了传染疾病的风险。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它反映了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在芒种时节,四川盆地的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的移栽工作也接近尾声。大部分地区的稻子开始返青,秧苗嫩绿,充满了生机。芒种是农民最忙碌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田地里忙碌,收割和种植。
古时候,有谚语形容芒种的忙碌,如:“芒种忙,麦上场”;“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等等。芒种时节,农民需要警惕天灾,以确保丰收。
不同地区的芒种农事活动有所不同,如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有“哪谈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的说法。广东地区有“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的说法。江西地区有“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的说法。贵州地区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说法。福建地区有“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的说法。江苏地区有“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的说法。山西地区有“芒种芒种,样样都种”的说法。四川、陕西地区有“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的说法。
总的来说,芒种时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碌着种植工作,农忙季节进入了高潮。芒种不仅表明了小麦等夏熟作物的成熟,也是耕种最忙的季节。通常在6月中旬,我国开始进入梅雨季节。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时雨》陆游所作,描写了芒种时节忙碌的景象
《时雨》确实描写了芒种时节忙碌的景象。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对芒种时节景象描写的具体分析:
农忙场景:诗中“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直接描绘了芒种时节的农忙场景。应时的雨水纷纷而至,田野里农人都在忙着插秧,展现了这一时节农业生产的繁忙。
生活气息:“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则通过描写家家户户享用着麦粒和豆煮的饭,以及处处飘荡的采菱女的歌声,进一步增添了芒种时节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
个人感慨: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芒种时节的个人感慨,如“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表达了自己因衰老而不再勤于耕作,只能在竹床上消磨时光的心境;“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则通过描写自己白发的减少和对夏雨的喜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总结:陆游的《时雨》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芒种时节田野间的忙碌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
每年芒种是哪一天
芒种是每年6月5日或6日或7日,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有芒的作物可以播种,如稻、黍、稷等。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所属季节是夏季,气候特点是日照强,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在这个时节,农事主要是水稻等谷类农作物的栽培。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芒种节气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芒种是谷类作物耕种的节令,晚稻在这个时节该种了。
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芒种到来标示着又一轮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芒种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释义曰:”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著作中,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
芒种气候特点包括降水情况和气温方面。降水情况: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东南季风为我国带来海洋的水指陆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
气温方面: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又闷又热。尤其南方地区,高温雨水天气频繁,空气湿度大。在华南的福建、两广、海南、台湾等地,6月的气温一般都达三十度以上,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芒种时节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大风、暴雨等。
芒种是几月几日
芒种忙种,在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炎炎烈日。而这时却是田地间的农忙季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的这首《观刈麦》就算在今天也依然历历在目,这个节气农民耕作的情景正是如此。
到了芒种节气,气温显着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东南季风为我国带来海洋的水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
芒种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才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芒种时节,气温如阶梯状上涨,又闷又热。尤其南方地区,高温雨水天气频繁,空气湿度大。在华南的福建、两广、海南、台湾等地,6月的气温一般都达三十度以上,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对农耕的意义
这是一个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意义的节气,它指导着农事耕种。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着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无论从播种和移栽来讲,都是很适宜的。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芒种过后,作物播种后的存活率就很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如果再推迟,由于芒种节气气温显着升高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然而生长阶段却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最终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
芒种是什么作物成熟的季节
芒种时节,水稻和麦子等作物迎来了成熟的季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芒种通常在6月6日前后,其字面意思即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节气的特点。
此时,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为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的成熟和耕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农民们纷纷投入到紧张的农事活动中。
在芒种这个农忙季节里,家家户户都在田地间忙碌着。他们不仅要收割成熟的麦子、豆类等谷物类作物,还要忙着种植水稻,进行追肥等田间管理。这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刻,但农民们却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这个时候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确保来年的丰收。
芒种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承载着农民辛勤劳动和希望的重要时刻。在这个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向辛勤耕作的农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时雨陆游古诗解释是什么?
时雨陆游古诗解释如下。
一、二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描述了芒种时节,雨水充沛,田野间农人忙碌插秧的场景。这描绘了芒种时节特有的农忙景象。
三、四句,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反映了芒种时节的饮食习俗,家户户享用麦粒和豆煮的餐食,四周回荡着采菱女的歌声。这展示了芒种时节的美食与乐趣。
五、六句,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表达了诗人陆游随着年岁增长,身体衰弱,变得懒惰,整日躺在竹床上。这反映了芒种时节诗人的闲适生活。
七、八句,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描述了诗人虽然年老头发稀疏,不便束发,却偏爱雨后的清凉。这展现了芒种时节的天气特点,以及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通过这样的描绘,陆游在诗中传达了芒种时节的农忙、美食、闲适生活以及清新的天气,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且充满生机的节气画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