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割让史:揭秘1895年甲午战争后的割地之谜
台湾被侵占50年的历史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的《马关条约》,日本以刀架在清政府脖子上的方式,强行获得了觊觎已久的台湾。
1895年5月25日,丘逢甲、林朝栋等台湾士绅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清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设议院、筹防局和团练局,准备不奉清廷号令,自主抗日。
日本侵占台湾后,为了能够大量掠夺台湾的稻米,实现其“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统治的经济模式团武力接收台湾。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台湾等必须归还中国。
国共内战之后,国民党战败,逃往台湾,占据一方,致使现在中国也无法统一。
日据时代的台湾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水平上得到一定的现代化。加上战后接收的国民政府治台失政,以及本地人与当时来台大陆人之间的思想隔阂,导致部份的台湾人,在战后对日据时期产生某些程度的怀念。日本留在台湾的建设所造成的正负面影响亦于近年来重新被检视或评价。
台湾日据时期充满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政策导向及活动形态,日本统治的目的是最终把台湾与日本同化。由于日本是最后一个跻身近代殖民帝国的国家,其帝国主义型态具有后进性。
和西方由资本主义引导国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的资本主义尚不发达,无力在台湾从事大规模资本活动,因此日据初期,由台湾总督府主导殖民地的开拓规划。
扩展资料: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二战结束。台湾确定结束日据时期。并由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光复。同年8月29日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并于9月1日于重庆宣布成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与「台湾警备总部」。
同时命陈仪兼任「台湾警备司令」。经过多日准备后,10月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前进指挥所于台北成立,接收人员分别在10月5日-10月24日分别由上海或重庆飞抵台湾。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於上午十点於台北公会堂举行。
降方为日本国所属台湾总督府,而福建省主席陈仪则以台湾省行政长官的身份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受降,从日本末代台湾总督安藤利吉手中接过了降书。同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正式运作,机关处所设于原台北市役所(即当今台当局“行政院”院址)。
百度百科—台湾日据时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