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标准解析:全面解读生活品质标杆
居家养老模式怎么做?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从观念上说,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养老,比起机构养老更加人性化。但随着老龄群体的不断扩大,养老服务工作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居家养老占养老方式的97%,是我国养老产业的重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养老科普:健康科普、健康教育、健康学习、疾病预防等宣传教育;
咨询服务:信息咨询、生活咨询、健康咨询、心理咨询、精神咨询等;
社会关怀:主动关怀、沟通交流、心理咨询、社区活动、慰问探访等;
生活辅助:居家助老、生活帮助、家政管家、代购配送、老年金融等;
安全监控:行动监测、位置监控、水电气安全、居家安全等;
健康检查: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检查、智能监测等;
健康服务:健康管理、慢病康复、康复理疗、定期诊疗等;
专业护理:上门护理、专业照管、营养管理、心理护理、膳食计划等;
远程管理:远程监测监控、远程照护、智能护理机器人等;
急救帮助:紧急救助、转诊转接、安全预警等;
远程诊疗:专家预约、远程问诊、远程医疗等;
医疗连接:紧急预约、医疗服务、理疗服务等。
智慧养老是今后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它是基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地理位置信息技术等),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为核心,以建设养老数据库为基础,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救援、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基本内容,以社会服务资源为服务主体,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最终建设一个由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社会招募运营机构运营,老年人在线享受服务的一体化养老服务系统,为养老服务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为扶贫兜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持。
通过智慧养老平台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最终建设一个由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社会招募运营机构运营,老年人在线享受服务的一体化养老服务系统,为养老服务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为扶贫兜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养老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满足不断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需求。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更新网站信息内容,加强平台服务监管,宣传推广信息平台,协助制定线上线下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监管制度和“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确保服务规范、规模扩张,政府、社会、老人满意。配合政府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有郑州市地方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小康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小康水平是指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较好满足的程度。
其主要标志是:
1.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
2.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在数量上已经得到满足,生活比较舒适和安逸。
3.消费结构有了显著的改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消费资料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4.消费形式多样,消费质量提高,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采,人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扩展资料:
一.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社会”目标。
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这一构想是以当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253美元为基数,到世纪末翻两番即1000美元左右,以10亿人口计算总额为一万亿美元(后来考虑到世纪末人口将达到12亿,则人均为800美元)。
这就是最初的小康社会标准的提法。以后,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
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小康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百度百科-小康水平
百度百科-小康标准
百度百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