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绞丝旁妥字发音详解:独特读音揭秘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0日 02:27 29 访客


绞丝旁加一个妥读什么?

结论:绞丝旁加上"妥"字,形成的汉字是"绥",其拼音为suí。绥字的构造独特,由"糸"和"妥"两部分组成,"糸"象征丝织品,"妥"表示妥当与平安,整体形象地表达了有绳索保护的安稳之意。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绥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绥作为名词,起源于古代,最初是登车时用于稳定车乘的绳索。它还与古代的五服制度有关,代表了不同等级的区域划分。此外,绥江和旧绥远省也是历史上的一些地名。

在动词意义上,绥有安抚人心、保持和平的作用,如《诗·大雅·民劳》中的“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另外,它还可以指临阵时的撤退或制止,如《左传·文公十二年》中的描述。

作为形容词,绥表示舒缓、安逸,如《广雅》中的解释:“绥者,安之报款却印段海些教口舒也。”在日常生活中,绥还可以用来形容平安、安泰的状态。

综上,绞丝旁加"妥"字的"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古代智慧与和平的象征。

绞丝旁妥是怎么读 绞丝旁加妥怎么读音

“纟”加“妥”是绥,读suí;简体部首:纟,部外笔画:7,总笔画:10;释义:1、安抚:~抚。~远。~集(安抚和笼络)。~靖(安抚使平静)。2、安好:顺颂台~(旧时书信用语)。3、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4、古代的旌旗和旒。组词:绥靖、绥远。

汉字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沈兼士先生在1927年提出了汉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这一观点,认为在古汉字之前还有一个“文字画”的起源阶段。

沈兼士《从古器款识上推导六书以前之文字画》:“盖于六书文字时期以前,应尚有一阶段,为六书文字之导源,今姑定名为‘文字画时期’”。文字画是向文字进化的记事性图画,具有亦画亦字的特点,初步具备了文字记录信息的可识性功能。

关于记事图画与记词文字的联系与区别,沈兼士先生讲得尤为精辟:“文字画为摹写事物之图像,而非代表言语之符号,虽为象形字之母型,而不得径目为六书象形指事之文。”

绞丝旁加妥念什么

汉字"绥"的拼音是[suí],它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作为名词,它可以表示安抚之意,如绥抚、绥远和绥集,还可以指代安宁的状态,如顺颂台绥。在古代,绥还指登车时使用的索,以及旌旗和旒的组成部分。此外,绥字还曾是绥远省的简称,这个省份在1954年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绥"字在相关词语中频繁出现,如绥远、绥宁、绥边等,涵盖了一系列与安抚、安定、引导和慰问相关的词汇,如绥靖、绥御、绥接等。这些词语体现了绥字在古代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和广泛运用。

总的来说,"绞丝旁加妥"的汉字"绥",不仅具有独特的读音,而且在汉语中扮演着多种角色,象征着和平、安抚和稳定,是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字元素。

绞丝旁加妥怎么读?

绞丝旁加妥的字是“綦”字,读作qí。

綦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綦,是一个汉字,本义是细密的彩色布,也有牢固的含义。在古文中,常被用作形容词来描绘物品或事物的细致精美。在常见的汉字结构中,綦常常与丝绸、纺织相关,因为其绞丝旁的字形暗示了这一点。

二、字源演变

綦字来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随着汉字的演变,其字形逐渐定型。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等经典中已有綦字的身影出现,证明了其历史悠久和文化内涵丰富。

三、具体用法

在实际应用中,綦字多出现于书面语境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场合。例如,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衣物的质地或色彩。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在特定领域和文化背景下仍被保留和使用。此外,由于綦字具有牢固的含义,有时也被用于形容某种坚固不拔的品质或特性。

总之,綦字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字,在日常使用中可能较为罕见,但在特定领域和文化背景下仍具有重要意义。

“纟”字加一个“妥”是什么字?

纟”加“妥”是绥,读suí。

绥,汉字,读音suí。可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汉语拼音:suí。

解释

1、安抚:绥抚。绥远。绥集(安抚和笼络)。绥靖(安抚使平静)。

2、安好:顺颂台绥(旧时书信用语)。

3、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4、 古代的旌旗和旒。

5、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

6、绥远省的简称。绥远省属旧行政区划,于1954年取消,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组词解释:

1、绥旍

拼音:suí jīng

词义:见"绥旌"。

2、绥安

拼音:suí ān

词义:安定。

3、绥边

拼音:suí biān

词义:安定边区。

4、绥导

拼音:suí dǎo

词义:安抚引导。

5、绥定

拼音:suí dìng

词义:安抚平定。

sī,同“糸”。用作偏旁。俗称“绞丝旁”。

纟(糹、糸),sī ㄙˉ。“糸”简化为“纟”。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束丝之形是纟之范式。

本义:细丝。同“糸”。用作偏旁。俗称“绞丝旁”。

详细释义:

(1) 同“糸 ”[mì]第四声,1、细丝。2、幺。3、微小。4、量词,丝的二分之一。

[sī]古同“丝”。用作偏旁,俗称“绞丝旁”。很多简体是从草书中演变而来。比如讠[訁]、饣[飠]、纟[糹、糸]、钅[釒],在草书中就有写作今天的“纟”旁这种形式,所以带“糹”字旁的字就都用简体“纟”来表示了。“糸”是楷书的写法。“纟”是简化字的形体,一般只能用于左偏旁,糸、系、絮、累、繁、紫、紊等字不简化。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