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理论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0日 06:28 32 访客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体系,是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及其发展进程的概括。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世界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科学的社会观和历史观。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它主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世界,科学具有探索和认识自然界的规律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人类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的认知和行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的,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遵循辩证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维等多方面的关系。这种世界观旨在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途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作用,提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唯物史观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

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

一、答案概述:

唯物史观是一种历史哲学理论,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认为历史的变迁是基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这种观念强调了经济基础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关注上层建筑如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

1. 定义与核心: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基于物质生产活动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观点。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核心在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何推动历史的进步。

2. 解决的问题领域:唯物史观主要解决的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它解释了为什么社会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这些变化对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它可以解答以下问题:

-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如何影响政治和文化领域?

- 生产力的发展如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

-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 历史变迁中的普遍规律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如何结合?

3. 理论应用与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唯物史观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逻辑,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并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进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和演变过程,进而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此外,唯物史观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人类社会。

4. 现实价值:在当今世界,唯物史观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以及制定社会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结而言,唯物史观是一种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通过揭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来解答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它在帮助我们理解历史、预测趋势、指导实践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什么叫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也叫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

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十三.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名词解释(第一部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其局限性在于将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导致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以及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比,都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的唯物主义方向。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在具体物质中寻找自然现象的统一,肯定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其认识水平有限,将某种物质形态视为物质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则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反映。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物质世界的变化,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主观能动性是哲学概念,指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唯心主义则错误地夸大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物质规律的制约。抽象性思维则是将复杂问题简化,找出主次因素及其相互影响,揭示其内在规律的过程。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根本,外部世界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世界本原,物质世界是其外化。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性。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群体特有的态度和信念总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受社会存在制约,影响社会发展。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最佳人口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反之则阻碍。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对社会物质生活有影响,是能量交错带。生产方式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与社会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阶级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阶级之间的冲突,围绕物质利益进行。

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强调劳动在人类生产和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形成人的社会性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复杂劳动则需要专门训练,等价于多量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通常通过劳动合同确定权利义务。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社会商品过剩。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锐减、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瘫痪。通货紧缩是货币升值、物价下跌的现象。剩余价值是劳动者所创造、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价值。国际垄断同盟是各国大垄断组织为争夺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结成的联盟。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控制经济和政治权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的资本主义形式,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经济垄断地位。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发展的过程,既克服陈旧消极部分,又保留积极有生命力部分,形成新事物。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