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夫妻百事哀:揭示困境中的家庭悲歌
思念天堂母亲的诗句精选71句
1、更多怀念天堂的父母的诗句: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6、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7、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8、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9、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10、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11、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3、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14、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5、渭儿形容何瘦?涕洟落入手中糜
16、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1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8、解释: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9、怀念天堂的父母的诗句:
20、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21、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22、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23、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4、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25、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2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27、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28、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2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0、霜陨芦花泪湿衣说的是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白头无复倚柴扉说的是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
31、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32、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33、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34、、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35、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36、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37、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38、解释: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39、清风蓑雨雨纷纷,正是人间换景新。孰晓天堂传诏令,仙幡度我父亲魂。
40、解释: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41、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42、母临行坐母空床前,抚像泣语泪涟涟。
4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静夜思》
4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45、慈母谢世值饥年,棺衾草草何曾厚
46、尝见里人称母寿,坟类即思我慈母
47、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48、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49、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5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51、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5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53、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54、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55、我昔抱疴母在时,千里就医不相依
5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57、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58、有:相思如线泪纷纷,念此阴阳两界分,母爱温柔薰肺腑,亲恩似海护犊情,千家万户迎新春,想起我的老娘亲,不知天堂您安好
59、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60、昔别蹒跚依依送,今无母牵去影单。3.祭母柏翠风缓天碧蓝,心灰神淡意黯然。4.三七将至泪难止,泣问慈母今可安?5.忆母凝望母慈颜,骤然心惊骇。6.何堪母已去,泣祈是梦哉。7.梦醒母安在,见儿笑颜开。8.问从何处来,唤翁置饭菜。9.黄昏榻上坐,沐足水已开。10.欲孝亲不在,悲伤溢满怀。
61、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中秋登楼望月。
62、醉风醉雨醉思亲,难孝高堂欲断魂。
63、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64、母爱清风来枕上,童真旧事涌心头。
65、怀念母亲唐代:袁戈夜雨潇湘灯火昏,清明时节?f声闻,伤魂最是家千里,泪看高堂少一人。译文:晚上伴着雨水和昏暗的灯光匆匆往家里赶,清明时节?f的声音随处可见。最伤心的时候离家千里归来时,发现家里的母亲已经不在,不禁泪流面满。2、思母元代:与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已经离世,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想起来去年五月份梅雨季节里,母亲曾经典当了袈裟买回了粮食谷物。3、寒食上冢宋代: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译文:小路可真是细长!高桥不用倚扶吗?远处山上的枫叶朦胧色淡,麦田边的小屋显得很孤独。宿野草一夜间又随风生长出来,刚过一年的小路就消失了。清明后梨花会生长,到这个季节我很思念你我的母亲。4、慈乌夜啼唐代:白居易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译文: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5、今生今世近现代:余光中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30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66、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67、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68、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两汉乐府·《悲歌》
69、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70、母亲节又到了,虽然母亲离开我已38年,但每当这一天到来之际她老人家的音容举止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在昨日。2.妈妈,那一年你突然离去让我心力交瘁悲痛的我,只能每夜走进梦里去扑捉你的颜容寻觅你的踪影。3.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4.看着母亲,我愣住了,灯光下映出了母亲瘦弱的身影,那佝偻的脊背,是为我弯的,那疲惫的神情,是为我留下的,还有那一双龟裂的手,也是为了我的生活而操劳的,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在瑟瑟的秋风中,我呆住了,站了很久很久。5.母亲辛辛苦苦操劳了一辈子,好容易盼着我们几个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她却没有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就匆匆走了。母亲虽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女人,但她对我们浓浓的爱将伴随着我们一生一世。6.母亲的眼神里透出一种无比幸福的光芒。这幸福,是一种为使儿女免受苦难的幸福,是要把母亲的乳汁血和爱全部灌到儿女身上的幸福。7.母亲是一个勤劳贤惠能干的农村妇女,一辈子任劳任怨,勤俭节约。母亲只上过一年半学堂,可她知书达理,能识很多字,一般的小说她都能看懂,年轻时候能歌善舞还当过幼儿园的老师。母亲心灵手巧,自学成才,会量体裁衣,会绣花做鞋,厨艺也非同一般,大家族里谁家请客都要请她去做厨师,她做的饭菜真的是那个香啊。8.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9.在这样的时节里,我除了怀念母亲,还能去体会些什么?在这样的怀念里,我除了伤感,还能倾诉些什么?在这伤感的时节里,我除了倾诉,也只有倾诉了。10.母亲已经走了,留给我深切的怀念,怀念那永远的眼神。11.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12.母亲走后的这两年多,我常常梦见她,虽然我以前从不迷信,但只要我梦到母亲了,便一定叫上妹妹一起去给母亲烧纸钱,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很好,也希望她能保佑我们子女一辈子平平安安,保佑我父亲身体健康。13.那天夜晚,我几乎整夜没有入睡。母亲的眼神在夜色里闪亮。我感到母亲的眼睛一直注视着我。我思绪翻腾,想世事,想未来,想人生,想得许多许多。14.看着母亲的照片,有时会想,青春真的易于流逝,倏忽之间,岁月让容颜老去,如草荣草枯,已是一秋。15.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16.我手头有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大约是二十岁左右拍的,穿着一件有细碎花案的布衣,面颊丰润,明眸皓齿,灿若晨星,一头乌发瀑布一样流泻在胸前。母亲年轻时保留下来的照片很少,基本上毁于文革,这张是后来从亲人那里索回的。17.人的一生没有留下对母亲的深刻印象,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受到母亲的深深影响,也是难以想象的。母亲讲的一则故事,母亲的一个肢体语言,可以让人终身难忘。母亲的一句话,会终身铭记而受用终身。18.在如潮涌动的哀思中,时常想起慈母在我身边最后的一段时光,真的很开心,很欣慰!仿佛上天眷顾我,一生倔强孤傲的母亲,竟然会离开熟住的老宅,搬来与我作伴!我一时兴奋莫名,简直太有成就感了!19.我从小在她老人家呵护下长大,是在她老人家有力臂膀支撑下才自立成人。为了子女、为了家庭老人家默默地,耗尽了岁月,熬尽了人生,直到满头白发都是在为着子女鞠躬尽瘁。她的一生是劳作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直到生命尽头。2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来母亲去世时,又因我根本意想不到和本人又无力改变的原因,使我没能见到我可怜的母亲,这是我一生最大的痛。不能为两位老人尽到人子之孝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21.母亲走了,我心中充满了遗憾和痛楚,我有天塌地陷的绝望,有四顾茫然的张皇,有无处容身的凄凉。22.送走去世的妈妈的那几天似乎带走了我所有的精力。整整一个周,我不能够开口说话,一是因为声音嘶哑无法说话,二是因为我担心泪总是会比话先流下来。23.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常望白云飞。24.妈妈去了的这段日子,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苏轼的那句诗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妈妈,当你离去的那一瞬间,你是否一缕香魂飞回了魂牵梦想的故里?是否了却了你现实中未了的心愿?25.我想念母亲,想起了小时候母亲为我和妹妹过生日的慈母情怀,想起了母亲为父亲在田间擦汗时的温柔体贴;记起母亲淋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的土路接妹妹回家的情景,记起母亲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走街串巷叫卖时冻的瑟瑟发抖的身影……26.母亲,走了。她很平凡,很善良,很慈爱,很无私,很温柔,很体贴。夜里我又梦到了母亲,梦到妹妹拿着一束康乃馨向母亲怀里扑去……27.风卷愁云冷雨微,仙游老母几时归。28.探母而今唯梦里,念慈每日赖魂牵。29.黄泉那角思儿切,今又慈颜到梦中。30.每见家山娘踏处,殷殷泪水涌滂沱。31.尝见里人称母寿,抆泪即思我慈母。32.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33.有时,看见别人和母亲一起有说有笑地去镇上买东西。我多羡慕呀,看见母亲为自己的女儿精心挑选的东西,内心感到不安。34.母亲您离开我已快两年了,平时根本不敢打开思念你的那根心弦,因为你知道,想起你我会泪流满面,我的哭泣害怕你会听见,我的眼泪害怕你会看见,我害怕你在那个世界里再为我操心,母亲,那样我真的就是特大的不孝,现在我真的很坚强,你就不用再为我操心了,你在那个世界里就安心的生活吧!
71、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思念天堂母亲的诗句精选71句相关文章
对母亲说的感恩的话精选73句
祝福母亲生日简短大气精选55句
对母亲说的感恩的话32句
祝福母亲生日简短大气精选38句
祝福母亲生日简短大气80句
祝福母亲生日简短大气55句
表现心中跃跃欲试的句子?
有很多古诗名句,我们耳熟能详,却不知其出自哪首诗词。今天,小编精选了59首含有名句的诗词,我们一起来看全文。
01 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经典评析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02 集杭州俗语诗
清·黄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经典评析
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经典名句,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最早出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03 题桃花扇传奇
清·陈于王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经典评析
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
04 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经典评析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的困境。
05 夜坐·其二
清·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经典评析
所谓“美人如玉”,即用秦女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艺术锲而不舍的审美追求;所谓“剑如虹”,即用荆轲入秦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祖国不惜献身的伟大襟怀。
06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经典评析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同学们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07 竹枝词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经典评析
“四海一家皆弟兄”出自《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结合创作背景,虽然此时黄庭坚被贬蛮荒,周围都是陌生面孔,但所到处也还是宋朝的土地,都是祖国的亲人,应该相亲相爱。
08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经典评析
此句常比喻人得过且过、只顾眼前及时行乐而不思明日愁苦,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在政治腐败的晚唐社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率直洒脱呢?
09 己亥岁·其一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经典评析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曹松的这首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
10 自嘲
宋·陶谷
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经典评析
北宋年间,陶谷自认为久在翰林院,功劳不小,便指使党羽向皇帝推荐自己,希望能得到重用。宋太祖笑道:“我听说翰林学士起草诏书,都是参照前人旧本,再换几个字句,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而已,算不上什么贡献。”陶谷听闻后,便题此诗自嘲。太祖得知,更加不愿重用陶谷。
11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经典评析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
12 赠去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经典评析
诗人从侯门“深如海”的形象比喻,从“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
13 绝句
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经典评析
这首七绝现常用以比喻做事或治学,开始时往往很艰难,及至功夫、火候到了家,便会豁然开朗,一通百通,获得成功。
14 祝母寿诗
清·慈禧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经典评析
慈禧母亲六十大寿时,慈禧没有时间去参加母亲的大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同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裱好后送去了。这副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最后毁于文革。这副书法的内容便是这首诗。
15 入京
明·于谦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经典评析
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后世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和“玉壶”来比喻为官廉洁。
16 书扇示门人
宋·范仲淹
一排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经典评析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前人那里继承而来的,同样,我们辛苦经营的一切,也免不了为他人作嫁衣裳。
17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经典评析
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此情也极具感染力。
18 宝剑记
明·李开先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经典评析
男子汉是不轻易哭泣的,但那只是因为还没有到达让他伤心的地步。我们现在常用“男儿有泪不轻弹”来鼓励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意志坚强。
19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经典评析
忽然听到好友被谪九江的消息,诗人不禁“垂死病中惊坐起”,“惊坐起”三字,把消息的惊人和闻者的震惊以及当时难受的心情,都强烈地表达了出来。
20 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清·魏子安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经典评析
此诗是书中女主角杜采秋写给男主角韩荷生的。而首二句,乃是一诗之冠,道出千古情殇。
21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经典评析
尊前伤别,芳容惨咽,而转入人生的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中天明月、楼台清风原本无情,与人事了无关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观之,遂皆成伤心断肠之物,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22 论诗五首·其二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经典评析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23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典评析
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24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经典评析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25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经典评析
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这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
26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经典评析
“不问苍生问鬼神”借贾谊的典故,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27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经典评析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28 洗儿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经典评析
我们今天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由此诗脱出。“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道理不言自明;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此时苏轼刚经历过“乌台诗案”,“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
29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经典评析
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30 湖上杂诗
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经典评析
青春是最令人如痴如醉的,但是年华如水,青春易逝,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逝去的脚步呀!“不羡神仙羡少年”这句诗,明显流露出作者对青春的渴盼,希冀中又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和无奈的心情。
31 赐萧瑀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经典评析
疾风知劲草,谓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比喻意志坚定,经得起考验。
32 乙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经典评析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33 儿女团圆
元·杨文奎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经典评析
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谁都会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与磨难,英雄自古也多磨难。
34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经典评析
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5 浪淘沙·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经典评析
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诗人屡遭贬谪,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
36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经典评析
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37 结交
唐·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
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
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经典评析
孟郊的这首诗用制作镜子与结交朋友作对比,非常形象地劝诫我们要注意分辨身边的朋友。在古代,铸造镜子一般是用青铜,青铜镜也容易擦干净,而质量不好的铜做出来的镜子根本照不清。交朋友也一样,需要结交心胸宽广的人,而要远离小人。
38 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经典评析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
39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经典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面对如大海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的叙怀之作。诗人在江边被水势引发无限的感慨,他审视了自己的创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自谓平生特别喜欢、刻意追求最能表情达意的诗句,达不到语出惊人的地步决不罢休。
40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经典评析
此诗是朱熹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41 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经典评析
“十年磨一剑”,表明此剑凝聚剑客多年心力,非同一般。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两句咏物而兼自喻,诗人未写十年寒窗苦读,也未正面写自己的才华和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
42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南唐·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经典评析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
43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经典评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44 浣溪沙
清·纳兰容若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经典评析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
45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唐·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经典评析
草木自己是没有感觉的,他们的生死荣枯自有时节决定。
46 送隐者一绝
唐·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经典评析
意谓地位显贵的人也难规避年老时头上生长白发的岁月流逝的自然法则。
47 上堂开示颂
唐·黄蘖禅师
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经典评析
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 这两句诗常用来勉励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得起严格的锻炼折磨,然后才有苦尽甘来的特殊成就。
48 戏张先
宋·苏轼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经典评析
“一树梨花压海棠”化用自元稹诗《白衣裳二首》的“一朵梨花压象床”,用来调侃老年丈夫娶年轻妻子。
49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经典评析
此诗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诗人把贫女放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
50 遣悲怀·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经典评析
这首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51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经典评析
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词意婉转,词情动人,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
52 卜算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经典评析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53 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典评析
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后人用以表达对生命里最美好事物的怀念及表示对后来事物的黯然失色感。
54 浣溪沙
清·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经典评析
昔日平常往事,如今已不能如愿以偿。对旧日的怀念和今日之寂寞不言自表。
55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经典评析
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
56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经典评析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57 前出塞·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经典评析
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擒获或者击毙,其余的兵马则不战自败。这也教育我们在解决事情上抓住关键,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
58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经典评析
春天的夜晚,即使一刻钟也价值千金。因为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这两句诗构成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这里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59 过华清宫绝句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经典评析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转自小学语文,侵权即删。
1.
2.
3.
4.
5.
小学生基础&分类书目(直接点击)
1.
2.
å¤ä»£èåè¯è¯
ä¸å½60é¦ç»å ¸å¤è¯è¯ååå¥è¯æ
è¯ææ¢¦å·¥åº
07-04 · è¯æé«çº§æå¸ ä¼è´¨æè²é¢ååä½è
01.å±å¦ç¯
å®Â·èµµæ
å¯å®¶ä¸ç¨ä¹°è¯ç°ï¼ä¹¦ä¸èªæåéç²ã
å®å± ä¸ç¨æ¶é«å ï¼ä¹¦ä¸èªæé»éå±ã
åºé¨è«æ¨æ 人éï¼ä¹¦ä¸è½¦é©¬å¤å¦ç°ã
å¨¶å¦»è«æ¨æ è¯åªï¼ä¹¦ä¸èªæé¢å¦çã
ç·å¿æ¬²éå¹³çå¿ï¼äºç»å¤åçªå读ã
ãç»å ¸è¯æã
åéè¡é´ç»æä»¬çå¯ç¤ºæ¯è¯»ä¹¦èåå忝彿¶äººçç䏿¡ç»ä½³åºè·¯ã
02.éæå·ä¿è¯è¯
æ¸ Â·é»å¢
è²ä¸è¿·äººäººèªè¿·ï¼æ 人ç¼éåºè¥¿æ½ã
æç¼å鿥ç¸ä¼ï¼ä¸ç¬å¾ç¶å½ä¸ç´ã
ãç»å ¸è¯æã
æç¼å鿥ç¸ä¼æ¯ç»å ¸åå¥ï¼å½¢å®¹ä¸¤ä¸ªæç¼åç人ï¼ä¸ç®¡ç¸éå¤è¿ï¼é½ä¼ç¸éçãææ©åºèªå®Â·æ åæ°ãå¼ åç¶å ã第14åºï¼âæç¼åéè½ç¸ä¼ï¼æ ç¼å¯¹é¢ä¸ç¸é¢ãâ
03.颿¡è±æä¼ å¥
æ¸ Â·éäºç
çæ ææ®è¿¹å·²éï¼åæå®«æ®¿æ³æ¡æ°ã
ç¦çå°å°é£æµæ¯ï¼ä¸ç±æ±å±±ç±ç¾äººã
ãç»å ¸è¯æã
è¯äººææäºç彿忱ç±å´§éè¹åæéå主è¦è¾çåå²ï¼æ¿æ¤é¾æï¼äºæ¯åä¸äºè¿é¦èç人å£çæå¤åç¯ã
04.ææ
æ¸ Â·é»æ¯ä»
ä»ä½è«è«ä¸¤æªæï¼åªç¥ç¬å¤ä¸å¹³é¸£ã
é£è¬é£å°½æ²ææ°ï¼æ³¥çµ®æ²¾æ¥è幸åã
åæä¹äººå ªç½ç¼ï¼ç¾æ ä¸ç¨æ¯ä¹¦çã
è«å è¯å·ææè°¶ï¼æ¥é¸ç§è«èªä½å£°ã
ãç»å ¸è¯æã
âåæä¹äººå ªç½ç¼ï¼ç¾æ ä¸ç¨æ¯ä¹¦çâæ¯è¯¥è¯çåå¥ï¼éåºäºå¤å¾ä»æ¥è¯»ä¹¦äººçè¾é ¸ï¼æ¤å¥å¨èªå²çåæ¶ï¼äº¦å¯å¯äºæå¤§çæ²æ¤åéãç°å¨å¤ç¨æ¥å½¢å®¹è½ææ»¡è ¹å¦é®ï¼å¯ææå¿é¾ä¼¸çå°å¢ã
05.å¤åÂ·å ¶äº
æ¸ Â·é¾èªç
æ²æ²å¿äºååä¸ï¼ä¸ç¨äººææµ·å 空ã
壮å²å§åå¨å²å¸ï¼é««å¹´æå æè´¤é£ã
å髿尿ä»å¤ï¼æå°½åè è¡æ°ä¸ã
ä¸ä¸ç¦ å ³ç ç¶ç ´ï¼ç¾äººå¦çåå¦è¹ã
ãç»å ¸è¯æã
æè°âç¾äººå¦çâï¼å³ç¨ç§¦å¥³å¼çå¹ç®«å¼å¤çå ¸æ ï¼è±¡å¾çè¯äººä¸ºèºæ¯é²èä¸èç审ç¾è¿½æ±ï¼æè°âåå¦è¹âï¼å³ç¨èè½²å ¥ç§¦çå ¸æ ï¼è±¡å¾çè¯äººä¸ºç¥å½ä¸æç®èº«çä¼å¤§è¥æã
[注]ç ç¶ãxránãï¼ç ç¶æ¯å±äºè±¡å£°è¯ï¼å¤å½¢å®¹ç ´è£å£°ãææå£°ãå¼å¯å£°ãé«å¼å£°ã
06.ç½é¹¿æ´äºé¦Â·å ¶ä¸
å·çè´ç½
读书ä¸è§å·²æ¥æ·±ï¼ä¸å¯¸å é´ä¸å¯¸éã
䏿¯é人æ¥å¼ç¬ï¼å¨æ åææ£è¿½å¯»ã
ãç»å ¸è¯æã
è¯ä¸âä¸å¯¸å é´ä¸å¯¸éâæä¸ºååä¸äººçæå é´çå夿µä¼ çè³çåè¨ãç¥è¯æ¯é æ¶é´ç§¯ç´¯èµ·æ¥çï¼ä¸ºå å®å丰å¯èªå·±ï¼åå¦ä»¬åºååçææ¶é´ææ¯ã
07.竹æè¯äºé¦Â·å ¶ä¸
å®Â·é»åºå
æµ®äºä¸ç¾å «çè¦ï¼è½æ¥ååå «æ¸¡æã
鬼é¨å ³å¤è«è¨è¿ï¼åæµ·ä¸å®¶çå¼å ã
ãç»å ¸è¯æã
âåæµ·ä¸å®¶çå¼å âåºèªã论è¯ãä¸çâåæµ·ä¹å ï¼çå å¼ä¹âãç»ååä½èæ¯ï¼è½ç¶æ¤æ¶é»åºå被贬è®èï¼å¨å´é½æ¯éçé¢åï¼ä½æå°å¤ä¹è¿æ¯å®æçåå°ï¼é½æ¯ç¥å½ç亲人ï¼åºè¯¥ç¸äº²ç¸ç±ã
08.èªé£
å·ç½é
å¾å³é«æå¤±å³ä¼ï¼å¤æå¤æ¨äº¦æ æ ã
仿æé 仿éï¼ææ¥ææ¥ææ¥æã
ãç»å ¸è¯æã
æ¤å¥å¸¸æ¯å»äººå¾è¿ä¸è¿ãåªé¡¾ç¼ååæ¶è¡ä¹èä¸æææ¥æè¦ï¼æµé²äºäººçå ä½å½åæ¶è¡ä¹çæ¶ææ 绪ãä½å¨æ¿æ²»è è´¥çæå社ä¼ï¼è¿åä½å°ä¸æ¯ä¸ç§çç´æ´è±å¢ï¼
09.己亥å²Â·å ¶ä¸
åÂ·æ¹æ¾
æ³½å½æ±å±±å ¥æå¾ï¼çæ°ä½è®¡ä¹æ¨µèã
ååè«è¯å°ä¾¯äºï¼ä¸å°åæä¸éª¨æ¯ã
ãç»å ¸è¯æã
ä¸å°åæä¸éª¨æ¯ï¼ä¸ä¸ªå°å¸ çæåæ¯é çºç²æåä¸ä¸äººçç彿¢æ¥çãæ¹æ¾çè¿é¦è¯æåäºå®å²ä¹ä¹±åçæäºæä¹±æ®åæ±æ±æµåï¼å µè马乱ãççµæ¶ççç°å®ã
10.èªå²
å®Â·é¶è°·
å®èé¡»ç±çå¤æï¼æè½ä¸ç®¡ç¨æ¶æ ã
å ªç¬ç¿°æé¶å¦å£«ï¼å¹´å¹´ä¾æ ·ç»è«è¦ã
ãç»å ¸è¯æã
åå®å¹´é´ï¼é¶è°·èªè®¤ä¸ºä¹ å¨ç¿°æé¢ï¼åå³ä¸å°ï¼ä¾¿æä½¿å ç¾½åç叿¨èèªå·±ï¼å¸æè½å¾å°éç¨ãå®å¤ªç¥ç¬éï¼âæå¬è¯´ç¿°æå¦å£«èµ·èè¯ä¹¦ï¼é½æ¯åç §åäººæ§æ¬ï¼åæ¢å 个åå¥ï¼ä¸è¿æ¯ä¾æ ·ç»è«è¦èå·²ï¼ç®ä¸ä¸ä»ä¹è´¡ç®ãâé¶è°·å¬é»åï¼ä¾¿é¢æ¤è¯èªå²ã太ç¥å¾ç¥ï¼æ´å 䏿¿éç¨é¶è°·ã
11.ä¸ç¬¬åèµè
å·é»å·¢
å¾ å°ç§æ¥ä¹æå «ï¼æè±å¼åç¾è±æã
å²å¤©é¦éµéé¿å®ï¼æ»¡å尽带é»éç²ã
ãç»å ¸è¯æã
èè±ï¼åæ¥è¢«è§ä¸ºåå¤çå½è±ï¼åèè±èåä¸åºå½éè ï¼çä¸åãé»å·¢çè¿é¦è¯æç©è¨å¿ï¼ååèä»¥ææ±è´ï¼å¢çç°ä¸½ï¼æ°éæ¢å®ï¼ç¬å¿åå²ï¼æ ¼è°éè¿ã
12.èµ å»å©¢
å·å´é
å ¬åçåéåå°ï¼ç»¿ç åæ³ªæ»´ç½å·¾ã
侯é¨ä¸å ¥æ·±ä¼¼æµ·ï¼ä»æ¤è§éæ¯è·¯äººã
ãç»å ¸è¯æã
è¯äººä»ä¾¯é¨âæ·±å¦æµ·âç形象æ¯å»ï¼ä»âä¸å ¥âãâ仿¤âä¸¤ä¸ªå ³èè¯è¯æè¡¨è¾¾çè¯æ°ä¸éé²åºæ¥çæ·±æ²çç»æï¼æ¯é£ç§ç´é²çææ æ´åæå¨äººï¼ä¹æ´è½æ¿èµ·è¯»è çåæ ã
13.ç»å¥
å®Â·å¤å é¼
å´å³è®¿éè³æ¹æ¹ï¼ä¸å·è¯ä¹¦ç转æã
è¸ç ´ééæ è§ å¤ï¼å¾æ¥å ¨ä¸è´¹å·¥å¤«ã
ãç»å ¸è¯æã
è¿é¦ä¸ç»ç°å¸¸ç¨ä»¥æ¯å»åäºææ²»å¦ï¼å¼å§æ¶å¾å¾å¾è°é¾ï¼åè³å夫ãç«åå°äºå®¶ï¼ä¾¿ä¼è±ç¶å¼æï¼ä¸éç¾éï¼è·å¾æåã
14.ç¥æ¯å¯¿è¯
æ¸ Â·æ 禧
ä¸é´ç¹å¦æ æçï¼æ³ªè¡æº¶å ¥å¿å¥³èº«ã
æ®ç«å¿åç»ä¸ºåï¼å¯æå¤©ä¸ç¶æ¯å¿ï¼
ãç»å ¸è¯æã
æ 禧æ¯äº²å å大寿æ¶ï¼æ ç¦§æ²¡ææ¶é´å»åå æ¯äº²ç大寿ï¼å°±è®©ä¾è£ç»æ¯äº²éäºå¾å¤çä¸è¥¿ï¼åæ¶äº²ç¬åäºä¸å¹ 书æ³ï¼è£±å¥½åéå»äºãè¿å¯ä¹¦æ³ä¸ç´ä¿åäºå ä»£äººï¼æåæ¯äºæé©ãè¿å¯ä¹¦æ³çå 容便æ¯è¿é¦è¯ã
15.å ¥äº¬
æÂ·äºè°¦
æå¸èèå线é¦ï¼æ¬èµæ°ç¨å为æ®ã
æ¸ é£ä¸¤è¢æå¤©å»ï¼å å¾é¾éè¯çé¿ã
ãç»å ¸è¯æã
è¿é¦è¯å²è®½äºè¿è´¡çæªé£ï¼è¡¨ç°äºäºè°¦ä¸ºå®æ¸ å»ã䏿¿åæµå污çé®é®é骨ãåä¸äººä»¬ç»å¸¸ç¨âä¸¤è¢æ¸ é£âåâçå£¶âæ¥æ¯å»ä¸ºå®å»æ´ã
16.书æç¤ºé¨äºº
å®Â·è仲淹
䏿éå±±æ¯è²å¹½ï¼å人ç°å°å人æ¶ã
å人æ¶å¾ä¼æ¬¢åï¼è¿ææ¶äººå¨å头ã
ãç»å ¸è¯æã
æä»¬ææ¥æçä¸åï¼é½æ¯ä»å人é£éç»§æ¿èæ¥çï¼åæ ·ï¼æä»¬è¾è¦ç»è¥çä¸åï¼ä¹å ä¸äºä¸ºä»äººä½å«è¡£è£³ã
17.ç§å
å·åé
ææ¥é¾é¾ä¸è¶³å¤¸ï¼ä»ææ¾è¡ææ 涯ã
æ¥é£å¾æé©¬è¹ç¾ï¼ä¸æ¥çå°½é¿å®è±ã
ãç»å ¸è¯æã
å大ä¸ä¸ªé¿å®ï¼æ æ°æ¥è±ï¼â䏿¥âæ¯ä¸è½âçå°½âçãç¶èè¯äººå°½å¯èªè®¤ä¸ºå½æ¥çé©¬è¹æ ¼å¤è½»ç¾ï¼ä¹å°½ä¸å¦¨è¯´ä¸æ¥ä¹é´å·²æé¿å®è±çå°½ãè½æ çå´ææ ï¼æ¤æ ä¹æå ·ææåã
18.å®åè®°
æÂ·æå¼å
欲éç»é«åéç®ï¼æäºä½éè¡¡é³è·¯ã
鱼书ä¸è³éæ åï¼å çªæ¬²ä½æ²ç§èµã
åé¦è¥¿å±±æ¥åæï¼å¤©æ¶¯å¤å®¢çé¾åº¦ã
ç·å¿ææ³ªä¸è½»å¼¹ï¼åªæ¯æªå°ä¼¤å¿å¤ã
ãç»å ¸è¯æã
ç·åæ±æ¯ä¸è½»æåæ³£çï¼ä½é£åªæ¯å ä¸ºè¿æ²¡æå°è¾¾è®©ä»ä¼¤å¿çå°æ¥ãæä»¬ç°å¨å¸¸ç¨âç·å¿ææ³ªä¸è½»å¼¹âæ¥é¼å±ç·åæ±å¤§ä¸å¤«åºå½æå¿å强ã
19.é»ä¹å¤©ææ±å·å¸é©¬
å·å 稹
æ®ç¯æ ç°å½±å¹¢å¹¢ï¼æ¤å¤é»åè°ªä¹æ±ã
åæ»ç 䏿åèµ·ï¼æé£å¹é¨å ¥å¯çªã
ãç»å ¸è¯æã
忽ç¶å¬å°å¥½åè¢«è°ªä¹æ±çæ¶æ¯ï¼è¯äººä¸ç¦âåæ»ç 䏿åèµ·âï¼âæåèµ·âä¸åï¼ææ¶æ¯çæäººåé»è çéæä»¥å彿¶é¾åçå¿æ ï¼é½å¼ºçå°è¡¨è¾¾äºåºæ¥ã
20.è±æç·第åäºåè¯
æ¸ Â·éåå®
夿 èªå¤ç©ºä½æ¨ï¼å¥½æ¢¦ç±æ¥ææéã
岿¯æè±é¾è§£è±ï¼å¯æé£çµ®å¤ªé£é¶ã
é¦å·¢ä¹ç»é¸³é¸¯ç¤¾ï¼æ°å¥ç¹ä¹¦ç¿¡ç¿ å±ã
ä¸ä¸ºå«ç¦»è å·²æï¼æ³ªç乿»¡æ§è¡«éã
ãç»å ¸è¯æã
æ¤è¯æ¯ä¹¦ä¸å¥³ä¸»è§æéç§åç»ç·ä¸»è§é©è·ççãèé¦äºå¥ï¼ä¹æ¯ä¸è¯ä¹å ï¼éåºå夿 æ®ã
21.çæ¥¼æ¥Â·å°åææå½æè¯´
å®Â·æ¬§é³ä¿®
å°åææå½æè¯´ï¼æ¬²è¯æ¥å®¹å æ¨å½ã
人çèªæ¯ææ ç´ï¼æ¤æ¨ä¸å ³é£ä¸æã
离æä¸è«ç¿»æ°éï¼ä¸æ²è½æè 寸ç»ã
ç´é¡»çå°½æ´åè±ï¼å§å ±æ¥é£å®¹æå«ã
ãç»å ¸è¯æã
å°å伤å«ï¼è³å®¹æ¨å½ï¼èè½¬å ¥äººççæ²æï¼â人çèªæ¯ææ ç´ï¼æ¤æ¨ä¸å ³é£ä¸æãâä¸å¤©ææãæ¥¼å°æ¸ é£åæ¬æ æ ï¼ä¸äººäºäºæ å ³æ¶ï¼åªå æ ç´äººç¼ä¸è§ä¹ï¼éçæä¼¤å¿æè ä¹ç©ï¼æè°âæ 乿éï¼æ£å¨æè¾âã
22.论è¯äºé¦Â·å ¶äº
æ¸ Â·èµµç¿¼
ææè¯ç¯ä¸å£ä¼ ï¼è³ä»å·²è§ä¸æ°é²ã
æ±å±±ä»£ææäººåºï¼åé¢é£éªæ°ç¾å¹´ã
ãç»å ¸è¯æã
ä¸äººå¸¸å¸¸ç¨è¿å¥è¯æ¥èµç¾äººæè¾åºï¼æè¡¨ç¤ºä¸ä»£æ°äººæ¿æ¢æ§äººï¼ææ°ä¸ä»£çå´èµ·ï¼å°±å¦æ»æ»é¿æ±ï¼æ æ³é»æ¦ã
23.å¬å¤è¯»ä¹¦ç¤ºåè¿
å®Â·é游
å¤äººå¦é®æ éåï¼å°å£®å·¥å¤«èå§æã
纸ä¸å¾æ¥ç»è§æµ ï¼ç»ç¥æ¤äºè¦èº¬è¡ã
ãç»å ¸è¯æã
è¿æ¯é游çä¸é¦æåè¯ãè¯äººå°±ç¥è¯çè·åï¼ä»ä¸¤æ¹é¢è°äºèªå·±ççæ³ï¼ä¸æ¯è¦è±æ°åï¼ä¸æ¯âè¦èº¬è¡âãè¯ä¸è¡¨è¾¾çææ³ä¸ä» æ¯å¬å¤è¯»ä¹¦çä½ä¼ï¼æ´æ¯è¯äººå¤å¥å¦ä¹ çç»éªæ»ç»ã
24.è±éè±
å·ç½å± æ
è±éè±ï¼é¾éé¾ï¼å¤åæ¥ï¼å¤©æå»ã
æ¥å¦æ¥æ¢¦å 夿¶ï¼å»ä¼¼æäºæ è§ å¤ã
ãç»å ¸è¯æã
åè±è䏿¯è±ï¼ä¼¼é¾è䏿¯é¾ãæ¤è¯è¡¨è¾¾å¯¹äººç妿¢¦å¹»æ³¡å½±ï¼å¦é¾äº¦å¦çµçææ ¨ï¼è¡¨ç°åºä¸ç§å¯¹äºçæ´»ä¸åå¨è¿ãèåæ¶éäºçç¾å¥½ç人ä¸ç©çè¿½å¿µãææä¹æ ã
25.ç±ä¸é¢å£
æ¸ Â·è°å£å
æé¨ææ¢æå¼ ä¿ï¼å¿æ»é¡»è¾å¾ ææ ¹ï¼
æèªæ¨ªåå天ç¬ï¼å»çèè两æä»ã
ãç»å ¸è¯æã
æèªä»°å¤©å¤§ç¬ï¼æ ·æ ¨èµ´æ»ï¼å 为å»è åçè èèç¸ç §ãå æç£è½ï¼æå¦æä»å±±ä¸æ ·çé伿°éãè¿ä¸¤å¥æåä½è 大ä¹åç¶ï¼è§æ»å¦å½çéå¿å£®å¿ã
26.è´¾ç
å·æåé
宣室æ±è´¤è®¿éè£ï¼è´¾çæè°æ´æ 伦ã
坿å¤åèåå¸ï¼ä¸é®èçé®é¬¼ç¥ã
ãç»å ¸è¯æã
âä¸é®èçé®é¬¼ç¥âåè´¾è°çå ¸æ ï¼æé²äºæåçå¸æè¯æ±ä»ï¼èäºæ¿äºä¸é¡¾æ°ççæåº¸ç¹æ§ãæ¤è¯å¯æ ¨äºè®½ï¼æ·±å»èå ·æå度ï¼å¨å¯¹è´¾è°ææä¸éçåæ ä¸ï¼å¯å¯ä½è èªå·±å¨æ¿æ²»ä¸å¤åææ¤ã壮å¿é¾é ¬çæä¼¤ã
27.éç¼è¡£
å·æç§å¨
ååè«æéç¼è¡£ï¼ååæåå°å¹´æ¶ã
è±å¼å ªæç´é¡»æï¼è«å¾ æ è±ç©ºææã
ãç»å ¸è¯æã
æ¤è¯å«æå¾å纯ï¼å¯ä»¥ç¨âè«è´å¥½æ¶å âä¸è¨ä»¥è½ä¹ãè¿åæ¯ä¸ç§äººæå ±æçææ³ææ ã坿¯ï¼å®ä½¿å¾è¯»è æå°å ¶æ æè½å纯å´å¼ºçï¼è½é¿ä¹ å¨äººå¿ä¸ç¼ç»ï¼æä¸ç§ä¸å¯æè®®çé åã
28.æ´å¿
å®Â·èè½¼
人çå »åæèªæï¼æè¢«èªæè¯¯ä¸çã
ææ¿å©å¿æä¸é²ï¼æ ç¾æ é¾å°å ¬å¿ã
ãç»å ¸è¯æã
æä»¬ä»å¤©å¸¸è¯´çâèªæåè¢«èªæè¯¯âç±æ¤è¯è±åºãâ人çå »åæèªæâï¼äººå¿æåï¼ä¼ææå½ï¼éçä¸è¨èªæï¼åªæ¯èè½¼æ¬äººä»éå大æ«ï¼ç宿çï¼âæè¢«èªæè¯¯ä¸çï¼â乿¯å®æ ãæ¤æ¶èè½¼åç»åè¿âä¹å°è¯æ¡âï¼âææ¿å©å¿æä¸é²ï¼æ ç¾æ é¾å°å ¬å¿âï¼ä¸ç¹ä¸é¾çè§£ã
29.æ¥æ¥
å®Â·æ±ç¹
èæ¥å¯»è³æ³æ°´æ»¨ï¼æ è¾¹å æ¯ä¸æ¶æ°ã
çé²è¯å¾ä¸é£é¢ï¼ä¸ç´«åçº¢æ»æ¯æ¥ã
ãç»å ¸è¯æã
ç¾è±ä¸ºäººä»¬æ§åºäºä¸ç´«åçº¢çæ¥å¤©ãè¯äººèµç¾äºæ¥å¤©ç¾å¥½çæ¯è±¡ï¼åæ¶ä¹éåºäºâä¸é£âæ¯ä¸ç´«å红æ¥å¤©çæºå¤´è¿ä¸ªéçãâçé²è¯å¾ä¸é£é¢ï¼ä¸ç´«åçº¢æ»æ¯æ¥â忥ä¹è¢«ä¼ 为åå¥ã
30.æ¹ä¸æè¯
è¢æ
èå²è±å¼äºæå¤©ï¼æ¸¸äººæ¥å¾è¯´ç¥ä»ã
è夫å¿ä¸æ¸¸äººå¼ï¼ä¸ç¾¡ç¥ä»ç¾¡å°å¹´ã
ãç»å ¸è¯æã
éæ¥æ¯æä»¤äººå¦ç´å¦éçï¼ä½æ¯å¹´å妿°´ï¼éæ¥æéï¼è°ä¹æ æ³æ½ç鿥éå»çèæ¥åï¼âä¸ç¾¡ç¥ä»ç¾¡å°å¹´âè¿å¥è¯ï¼ææ¾æµé²åºä½è å¯¹éæ¥çæ¸´ç¼ï¼å¸åä¸åéèçä¸è¡é¾è¨çææ åæ å¥çå¿æ ã
31.èµè§ç
æä¸æ°
ç¾é£ç¥å²èï¼æ¿è¡è¯è¯è£ã
å夫å®è¯ä¹ï¼æºè å¿ æä»ã
ãç»å ¸è¯æã
ç¾é£ç¥å²èï¼è°å¨ççç大é£ä¸ï¼å¯çåºä»ä¹æ ·çèæ¯å¼ºå²çãæ¯å»æå¿åå®ï¼ç»å¾èµ·èéªã
32.ä¹äº¥æè¯
é¾èªç
浩è¡ç¦»æç½æ¥æï¼åé䏿å³å¤©æ¶¯ã
è½çº¢ä¸æ¯æ æ ç©ï¼å使¥æ³¥æ´æ¤è±ã
ãç»å ¸è¯æã
仿头䏿䏿¥çè½è±ä¸æ¯æ æ ä¹ç©ï¼åæäºæ¥å¤©çæ³¥åï¼è¿è½èµ·çå¹è²ä¸ä¸ä»£çä½ç¨ãè¿é¦è¯æ¯ã己亥æè¯ãç第äºé¦ï¼åè¯äººç¦»äº¬çæåãè½ç¶è½½çâæµ©è¡ç¦»æâï¼å´è¡¨ç¤ºä»ç¶è¦ä¸ºå½ä¸ºæ°å°½èªå·±æåä¸ä»½å¿åã
33.å¿å¥³å¢å
å Â·æ¨æå¥
人æ 忥好ï¼è±æ ç¾æ¥çº¢ã
æ©æ¶ä¸ç®è®¡ï¼è¿åä¸åºç©ºã
ãç»å ¸è¯æã
æ¯å»å¥½æ¯ä¸é¿æåæ é¾ä»¥æä¹ ã人ç䏿¯ä¸å¸é£é¡ºçï¼è°é½ä¼éå大大å°å°çæ«æä¸ç£¨é¾ï¼è±éèªå¤ä¹å¤ç£¨é¾ã
34.åå¦è¯
å·é¢çå¿
䏿´ç¯ç«äºæ´é¸¡ï¼æ£æ¯ç·å¿è¯»ä¹¦æ¶ã
é»åä¸ç¥å¤å¦æ©ï¼ç½é¦æ¹æè¯»ä¹¦è¿ã
ãç»å ¸è¯æã
å¹´è½»çæ¶åä¸å¥½å¥½å¦ä¹ å°äºå¹´çºªå¤§äºï¼å¨æ³è¦å¦ä¹ 乿äºãå¥åä¸âé»åâï¼âç½é¦âæ¯éç¨å代çä¿®è¾æ¹æ³ï¼é»åâä¸âç½é¦âååå¼åºï¼äºç¸æ 衬ï¼ç»è¯»è ç䏿·±å»çå°è±¡ã
35.æµªæ·æ²Â·å ¶å «
å·å禹é¡
è«éè°è¨å¦æµªæ·±ï¼è«éè¿å®¢ä¼¼æ²æ²ã
忷䏿¼è½è¾è¦ï¼å¹å°½çæ²å§å°éã
ãç»å ¸è¯æã
æ·éè¦åéä¸éçè¿æ»¤ï¼è½ç¶è¾è¦ï¼ä½åªææ·å°½äºæ³¥æ²ï¼æä¼é²åºéªäº®çé»éãè¯äººå±¡é贬谪ï¼åå·å¤åï¼ä½æå¿ä¸è¡°ï¼ç²¾ç¥ä¹è§ï¼å¨è¾¹è¿çè´¬æè½ç¶ç»äºåè¾ä¸è¦ï¼å°æåç»è½æ¾ç¤ºåºèªå·±ä¸æ¯æ ç¨çåºæ²ï¼èæ¯å 亮çé»éã
36.ç»åå«ä¸
å·çç»´
ä¸å²é¢å¥½éï¼æå®¶åå±±é²ã
å ´æ¥æ¯ç¬å¾ï¼èäºç©ºèªç¥ã
è¡å°æ°´ç©·å¤ï¼åçäºèµ·æ¶ã
å¶ç¶å¼æåï¼è°ç¬æ è¿æã
ãç»å ¸è¯æã
è¿äººä¿éäºè¯´ï¼âè¡è³æ°´ç©·ï¼è¥å·²å°å°½å¤´ï¼èåçäºèµ·ï¼è§å¦å¢ä¹æ ç©·ã坿å¤ä¸äºå乿 ç©·ï¼æ±å¦ä¹ä¹ç亦æ ç©·ãæ¤äºå¥æä¸çåæºä¹å¦ãâ
37.ç»äº¤
å·åé
é¸éé¡»ééï¼ééæç£¨æã
ç»äº¤è¿å°äººï¼å°äººé¾å§æ¯ã
é¸éå¾é´å¾®ï¼ç»äº¤å¾ç¸ä¾ã
å¡éä¸å¯ç §ï¼å°äººå¤æ¯éã
ãç»å ¸è¯æã
åéçè¿é¦è¯ç¨å¶ä½éåä¸ç»äº¤æåä½å¯¹æ¯ï¼é常形象å°å诫æä»¬è¦æ³¨æå辨身边çæåãå¨å¤ä»£ï¼é¸é éåä¸è¬æ¯ç¨ééï¼éééä¹å®¹ææ¦å¹²åï¼èè´¨éä¸å¥½çéååºæ¥çéåæ ¹æ¬ç §ä¸æ¸ ã交æåä¹ä¸æ ·ï¼éè¦ç»äº¤å¿è¸å®½å¹¿ç人ï¼èè¦è¿ç¦»å°äººã
38.è¯ç»Â·çé£Â·éè
å½¼éèå ®ï¼ä¸æ¥ä¸è§ï¼å¦ä¸æå ®ã
å½¼éè§å ®ï¼ä¸æ¥ä¸è§ï¼å¦ä¸ç§å ®ã
å½¼éè¾å ®ï¼ä¸æ¥ä¸è§ï¼å¦ä¸å²å ®ã
ãç»å ¸è¯æã
å ¨è¯æ¢æ²¡æå¿å¿ææä¸ç±»ç±çåè¯ï¼æ´æ å ·ä½çç±çå 容åè¿°ï¼åªæ¯ç´é²å°è¡¨ç½èªå·±æå¿µçæ 绪ï¼ç¶èå´è½æµä¼ åå¤ï¼å人并å°è¿ä¸æ ææµç¼©ä¸ºâ䏿¥ä¸ç§âçæè¯ã
39.æ±ä¸å¼æ°´å¦æµ·å¿èçè¿°
å·æç«
为人æ§å»è½ä½³å¥ï¼è¯ä¸æäººæ»ä¸ä¼ã
èå»è¯ç¯æµæ¼«ä¸ï¼æ¥æ¥è±é¸è«æ·±æã
æ°æ·»æ°´æ§ä¾åéï¼æ çæµ®æ§æ¿å ¥èã
ç徿å¦é¶è°¢æï¼ä»¤æ¸ è¿°ä½ä¸å游ã
ãç»å ¸è¯æã
è¿é¦è¯æ¯è¯äººé¢å¯¹å¦å¤§æµ·æ±¹æ¶çæ±æ°´ï¼æåå å¿æåçåæä¹ä½ãè¯äººå¨æ±è¾¹è¢«æ°´å¿å¼åæ éçææ ¨ï¼ä»å®¡è§äºèªå·±çåä½ï¼â为人æ§å»è½ä½³å¥ï¼è¯ä¸æäººæ»ä¸ä¼ãâè¯äººèªè°å¹³çç¹å«å欢ãå»æè¿½æ±æè½è¡¨æ è¾¾æçè¯å¥ï¼è¾¾ä¸å°è¯åºæäººçå°æ¥å³ä¸ç½¢ä¼ã
40.è§ä¹¦ææ
å®Â·æ±ç¹
å亩æ¹å¡ä¸é´å¼ï¼å¤©å äºå½±å ±å¾å¾ã
鮿¸ åªå¾æ¸ å¦è®¸ï¼ä¸ºææºå¤´æ´»æ°´æ¥ã
ãç»å ¸è¯æã
æ¤è¯æ¯æ±ç¹æç»å ¶âè§ä¹¦âçæåï¼å婿± 塿°´æ¸ å ææ´»æ°´æ³¨å ¥çç°è±¡ï¼æ¯å»è¦ä¸ææ¥åæ°äºç©ï¼æè½ä¿æææ³çæ´»è·ä¸è¿æ¥ã
41.å客
å·贾å²
å年磨ä¸åï¼éåæªæ¾è¯ã
仿¥æç¤ºåï¼è°æä¸å¹³äºã
ãç»å ¸è¯æã
âå年磨ä¸åâï¼è¡¨ææ¤ååèå客å¤å¹´å¿åï¼éåä¸è¬ãè½è¯´âæªæ¾è¯âï¼èè·è·æ¬²è¯ä¹æå·²æµäºè¨å¤ãæ¤ä¸¤å¥åç©èå ¼èªå»ï¼è¯äººæªååå¹´å¯çªè¦è¯»ï¼ä¹æªæ£é¢åèªå·±çæååçæ³ï¼ç¶èéè¿æç©è¨å¿ï¼å·²å¯æ´æè¯äººçå¿çã
42.ä¹å¤å¼Â·æ¨å¤é£å ¼é¨
åå·æç
æ¨å¤é£å ¼é¨ï¼å¸å¸é£é£ç§å£°ã
çæ®æ¼æé¢æ¬¹æï¼èµ·åä¸è½å¹³ã
ä¸äºæ¼«éæµæ°´ï¼ç®æ¥ä¸æ¢¦æµ®çã
é乡路稳å®é¢å°ï¼æ¤å¤ä¸å ªè¡ã
ãç»å ¸è¯æã
人ä¸é´çäºæ ï¼å¦åæµæ°´ä¸éï¼è¯´è¿å»å°±è¿å»äºï¼æ³ä¸æ³æè¿ä¸çï¼å°±ååäºä¸åºå¤§æ¢¦ï¼ä»¥åçè£åå¯è´µç活已ä¸å»ä¸å¤è¿äºãè¿é¦ç§å¤ææä¹ä½ï¼å ·ææå主è¯çä¸è¬é£æ ¼ã宿²¡æç¨å ¸ï¼æ²¡æç²¾ç¾çåç©ï¼ä¹æ²¡æå ·ä½çæ äºï¼æçåªæ¯ä¸ç§é¡¾å½±èªæï¼ç©ºè¯¸ä¸åçè§å¿µã
43.å«è£å¤§
å·é«é
åéé»äºç½æ¥æï¼åé£å¹ééªçº·çº·ã
è«æåè·¯æ ç¥å·±ï¼å¤©ä¸è°äººä¸è¯åã
ãç»å ¸è¯æã
âè«æåè·¯æ ç¥å·±ï¼å¤©ä¸è°äººä¸è¯å?âè¿ä¸¤å¥ï¼æ¯å¯¹è£å¤§çåæ °ã说âè«æâï¼è¯´åè·¯æç¥å·±ï¼è¯´å¤©ä¸äººäººè¯åï¼ä»¥æ¤èµ å«ï¼è¶³ä»¥é¼è人å¿ï¼æ¿å±äººä¹å¿å¿ã
44.浣溪æ²
æ¸ Â·çº³å °å®¹è¥
æ®éªåè¾å·ç»å±ï¼è½æ¢ 横ç¬å·²ä¸æ´ï¼æ´æ äººå¤æè§æã
ææ¯äººé´ææ 客ï¼ç¥åä½äºæ³ªçºµæ¨ªï¼æè 声éå¿å¹³çã
ãç»å ¸è¯æã
âææ¯äººé´ææ 客ï¼ç¥åä½äºæ³ªçºµæ¨ªâçé®å¥ï¼å¯è°èµ·çå¦ç»ãè¿æ¯å®¹è¥å ç¬æ²èµ·æï¼èªä¼¤èº«ä¸çåå¹ãè¿ä¸¤å¥ä¸ä¼¼ä¹æç¸å¯¹ç主ä½ï¼ä¸ä¸ªæ¯âææ¯äººé´ææ 客âçâæâï¼å¦ä¸ä¸ªæ¯âç¥åä½äºæ³ªçºµæ¨ªâçåãä½ä»è¯æçæ¥ï¼æ´åºè¯¥æ¯çµçæççç¬èªææ ¨ï¼è䏿¯æåé´å½é¢ç对è°å¾è¯ã
45.æ±ä¸å¯å±±é´å´å°åºå½è¾
åÂ·åæµ©ç¶
æ¥å ¤æ¨æ³åï¼å¿ä¸æ 人æã
èæ¨æ¬æ æï¼è£æ¯èªææ¶ã
å±±é´å®è¿è¿ï¼æ±ä¸æ¥ç¸æã
ä¸åå °äºä¼ï¼ç©ºåç¥ç¦è¯ã
ãç»å ¸è¯æã
èæ¨èªå·±æ¯æ²¡ææè§çï¼ä»ä»¬ççæ»è£æ¯èªææ¶èå³å®ã
46.ééè ä¸ç»
å·æç§
æ åªå¾è·¯èè§è§ï¼èªå¤äºæè¿å¸æã
å ¬éä¸é´å¯ç½åï¼è´µäººå¤´ä¸ä¸æ¾é¥¶ã
ãç»å ¸è¯æã
æè°å°ä½æ¾è´µç人ä¹é¾è§é¿å¹´èæ¶å¤´ä¸çé¿ç½åç岿æµéçèªç¶æ³åã
47.ä¸å å¼ç¤ºé¢
å·é»èç¦ å¸
å°å³åè±äºé常ï¼ç´§æç»³å¤´åä¸åºã
ä¸ç»ä¸çªå¯å½»éª¨ï¼æå¾æ¢ è±æé¼»é¦ã
ãç»å ¸è¯æã
è¦ä¸æ¯ç»å妿¤ä¸çªéå½»å¿éª¨çå¯å·ï¼åæè½ææ¢ è±å¦æ¤æé¼»çè³é¦å¢ï¼è¿ä¸¤å¥è¯å¸¸ç¨æ¥åå±äººï¼è¦åå¾è¦ä¸è¦ï¼æ¹ä¸ºäººä¸äººï¼ç»å¾èµ·ä¸¥æ ¼çé»ç¼æç£¨ï¼ç¶åææè¦å°½çæ¥çç¹æ®æå°±ã
48.æå¼ å
å®Â·èè½¼
åå «æ°å¨å «åéï¼èèç½å对红å¦ã
鸳鸯被éæåå¤ï¼ä¸æ 梨è±åæµ·æ£ ã
ãç»å ¸è¯æã
â䏿 梨è±åæµ·æ£ âåç¨èªå 稹è¯ãç½è¡£è£³äºé¦ãçâ䏿µæ¢¨è±å象åºâï¼ç¨æ¥è°ä¾èå¹´ä¸å¤«å¨¶å¹´è½»å¦»åã
49.贫女
å·秦é¬ç
è¬é¨æªè¯ç»®ç½é¦ï¼ææè¯åªçèªä¼¤ã
è°ç±é£æµé«æ ¼è°ï¼å ±ææ¶ä¸ä¿æ¢³å¦ã
æ¢å°åæå¤¸éå·§ï¼ä¸æåçæç»é¿ã
è¦æ¨å¹´å¹´åé线ï¼ä¸ºä»äººä½å«è¡£è£³ã
ãç»å ¸è¯æã
æ¤è¯è¯è¯´è´«å¥³æ²æ¨çå¤å¢åé¾è¨çè¦è¡·ãè¯äººæè´«å¥³æ¾å¨ç¤¾ä¼ç¯å¢ççç¾å²çªä¸ï¼éè¿ç¬ç½æç¤ºè´«å¥³å å¿æ·±å¤çè¦çï¼çæå»ç»è´«å¥³æéæ¸ é«çåè¡ï¼å¯¹è´«å¥³ç»äºæ·±ååæ ï¼ä¹å¯å¯çä½è çä¸å¹³åææ ¨ã
50.飿²æÂ·å ¶äº
å·å 稹
ææ¥æè¨èº«åäºï¼ä»æé½å°ç¼åæ¥ã
衣裳已æ½è¡çå°½ï¼é线ç¹åæªå¿å¼ã
å°æ³æ§æ æå©¢ä»ï¼ä¹æ¾å 梦éé±è´¢ã
è¯ç¥æ¤æ¨äººäººæï¼è´«è´±å¤«å¦»ç¾äºåã
ãç»å ¸è¯æã
è¿é¦ä¸»è¦å妻忻åçâç¾äºåâãè¯äººåäºå¨æ¥å¸¸çæ´»ä¸å¼èµ·åæçå ä»¶äºã夫妻æ»å«ï¼åºç¶æ¯äººæä¸å çï¼ä½å¯¹äºåè´«è´±å ±æ£é¾ç夫妻æ¥è¯´ï¼ä¸æ¦æ°¸è¯ï¼æ¯æ´ä¸ºæ²åçã
51.è¶æè±Â·æ¥æ¯
å®Â·èè½¼
è±è¤ªæ®çº¢éæå°ãçå飿¶ï¼ç»¿æ°´äººå®¶ç»ã
æä¸æ³ç»µå¹åå°ã天涯ä½å¤æ è³èã
å¢éç§åå¢å¤éãå¢å¤è¡äººï¼å¢é佳人ç¬ã
ç¬æ¸ä¸é»å£°æ¸æï¼å¤æ å´è¢«æ æ æ¼ã
ãç»å ¸è¯æã
ä¸éåæ¥å æé带æ¥ç伤æï¼æ²¡æææ³¥äºç¶æ¯åç©èèå ¥èªèº«æ·±æ²çæ ¨å¹ãä¸éåå¾éä½³äººå´æ ç¼ä¸æ¤ï¼èªå·±å¤æ å´éå°æ æ å¯¹å¾ çæ²åãå ¨è¯è¯æå©è½¬ï¼è¯æ å¨äººï¼äºæ¸ æ°ä¸è´æ¶µåæ¨ï¼äºå©ä¸½ä¸éåºä¼¤ã
52.åç®å
å®Â·èè½¼
缺ææçæ¡ï¼æ¼æäººåéã
è°è§å¹½äººç¬å¾æ¥ï¼ç¼¥ç¼å¤é¸¿å½±ã
æèµ·å´åå¤´ï¼ææ¨æ 人çã
æ£å°½å¯æä¸è¯æ ï¼å¯å¯æ²æ´²å·ã
ãç»å ¸è¯æã
æ¤è¯ä¸éå鸿è§äººï¼ä¸éå人è§é¸¿ï¼åæå¤å¤é¸¿è¿ä¸å½¢è±¡æç©å¯æï¼è¡¨è¾¾äºè¯äººå¤é«èªè®¸ãèè§æµä¿çå¿å¢ã
53.离æÂ·å ¶å
å·å 稹
æ¾ç»æ²§æµ·é¾ä¸ºæ°´ï¼é¤å´å·«å±±ä¸æ¯äºã
忬¡è±ä¸æå顾ï¼åç¼ä¿®éåç¼åã
ãç»å ¸è¯æã
è§è¿æ±¹æ¶ç大海ï¼ä»æ¹çæ°´ä¸å¼ä¸æï¼é¤å´å·«å±±å½©äºï¼å«å¤çäºå°±ç¸å½¢å¤±è²ãå人ç¨ä»¥è¡¨è¾¾å¯¹çå½éæç¾å¥½äºç©çæå¿µåè¡¨ç¤ºå¯¹åæ¥äºç©ç黯ç¶å¤±è²æã
54.浣溪æ²
æ¸ Â·çº³å °å®¹è¥
è°å¿µè¥¿é£ç¬èªåï¼è§è§é»å¶éççªï¼æ²æå¾äºç«æ®é³ã
被é è«ææ¥ç¡éï¼èµä¹¦æ¶å¾æ³¼è¶é¦ï¼å½æ¶åªéæ¯å¯»å¸¸ã
ãç»å ¸è¯æã
ææ¥å¹³å¸¸å¾äºï¼å¦ä»å·²ä¸è½å¦æ¿ä»¥å¿ãå¯¹æ§æ¥çæå¿µå仿¥ä¹å¯å¯ä¸è¨èªè¡¨ã
55.æ¨å °è±ä»¤Â·æå¤å³ç»è¯
æ¸ Â·çº³å °å®¹è¥
人çè¥åªå¦åè§ï¼ä½äºç§é£æ²ç»æã
çé²åå´æ 人å¿ï¼å´éæ äººå¿æåã
éªå±±è¯ç½¢æ¸ 宵åï¼æ³ªé¨ééç»ä¸æ¨ã
ä½å¦è幸é¦è¡£éï¼æ¯ç¿¼è¿æå½æ¥æ¿ã
ãç»å ¸è¯æã
æææ¯è¯´âäºç©çç»æå¹¶ä¸å人们æåæ³è±¡ç飿 ·ç¾å¥½ï¼å¨åå±çè¿ç¨ä¸å¾å¾ä¼ååå¾è¶ åºäººä»¬æåççè§£ï¼æ²¡æäºåå认è¯çæ¶åçç¾å¥½ãæ·¡ç¶âã
56.åè£ä¼ çå«
å®Â·èè½¼
ç²ç¼¯å¤§å¸è£¹ç涯ï¼è ¹æè¯ä¹¦æ°èªåã
åä¼´èåç¹ç å¶ï¼å¼ºé举åè¸æ§è±ã
å空ä¸å寻æ¥é©¬ï¼ç¼ä¹±è¡çæ©å©¿è½¦ã
徿ç¹å ªå¤¸ä¸ä¿ï¼è¯é»æ°æ¹¿åå¦é¸¦ã
ãç»å ¸è¯æã
âè ¹æè¯ä¹¦æ°èªåâä¸å¥ï¼éæäºè¯»ä¹¦ä¸é«é æ°è´¨çå¿ ç¶èç³»ï¼åç»æ¦æ¬ï¼æ·±å¾è¯»è åç±ãä»å¤©äººä»¬å¼ç¨å®æ¥è¯´æè¯»ä¹¦æ±ç¥å¯ä»¥å¹å »äººé«å°çåæ ¼åé«é çæ°è´¨ãä¹ç¨æ¥èµç¾å«äººå¦é®æ¸åãæ°åº¦ä¸å¡ã
57.ååºå¡Â·å ¶å
å·æç«
æ½å¼å½æ½å¼ºï¼ç¨ç®å½ç¨é¿ã
å°äººå å°é©¬ï¼æè´¼å æçã
æäººäº¦æéï¼åå½èªæçã
èè½å¶ä¾µéµï¼å²å¨å¤æä¼¤ã
ãç»å ¸è¯æã
å¨ä¸¤å对æä¸ï¼å¦æææäººçä¸»å¸ æè·æè 廿¯ï¼å ¶ä½çå µé©¬å䏿èªè´¥ãè¿ä¹æè²æä»¬å¨è§£å³äºæ 䏿ä½å ³é®ï¼å ¶ä»çç»è便å¯ä»¥è¿åèè§£ã
58.æ¥å®µ
å®Â·èè½¼
æ¥å®µä¸å»å¼åéï¼è±ææ¸ 馿æé´ã
æç®¡æ¥¼å°å£°ç»ç»ï¼ç§åé¢è½å¤æ²æ²ã
ãç»å ¸è¯æã
æ¥å¤©ç夿ï¼å³ä½¿ä¸å»éä¹ä»·å¼åéãå 为è±å¿æ£æ¾çéäººçæ¸ é¦ï¼æäº®ä¹ææ¦è§çé´å½±ä¹ç¾ãè¿ä¸¤å¥è¯ææå æå ³ç³»ï¼åå¥ä¸ºæï¼åå¥ä¸ºå ãè¿éä¸ä» ååºäºå¤æ¯çæ¸ ä¸½å¹½ç¾ï¼æ¯è²å®äººï¼æ´æ¯å¨åè¯äººä»¬å é´çå®è´µã
59.è¿åæ¸ å®«ç»å¥
å·æç§
é¿å®åæç»£æå ï¼å±±é¡¶å鍿¬¡ç¬¬å¼ã
ä¸éªçº¢å°å¦åç¬ï¼æ äººç¥æ¯èææ¥ã
ãç»å ¸è¯æã
äºç»å¾®å¤åç°åå²é®é¢ãâä¸éªçº¢å°å¦åç¬âï¼æéªé©¬é£å¥ï¼åè¾ä¸è¦èµ¶éé²èæçå·®å®ï¼åè´µå¦å«£ç¶ä¸ç¬è¿è¡äºç»å¦ç对æ¯ï¼æå¦æ¤ä¸¥èçåå²ä¸»é¢å¨ä¸ä¸ªâç¬âåä¸å½¢è±¡è¡¨ç°åºæ¥ï¼å ·æé«åº¦çæ¦æ¬æ§åå ¸åæ§ã
60.å¯é»å å¤
å®Â·é»åºå
æå± åæµ·ååæµ·ï¼å¯éä¼ ä¹¦è°¢ä¸è½ã
æ¡ææ¥é£ä¸æ¯é ï¼æ±æ¹å¤é¨åå¹´ç¯ã
æå®¶ä½æåç«å£ï¼æ²»ç ä¸è²ä¸æè±ã
æ³å¾è¯»ä¹¦å¤´å·²ç½ï¼é溪ç¿åç´æºªè¤ã
ãç»å ¸è¯æã
âæ¡ææ¥é£ä¸æ¯é ï¼æ±æ¹å¤é¨åå¹´ç¯âï¼è¿½å¿äº¬åç¸èä¹ä¹ï¼æåå«åç¸æä¹æ·±ãåè¯å å ï¼å馿æ³ï¼å¿«æä¸å¤±æï¼æèä¸ä¹ å«ï¼å¾æ¥ç交æ ä¸å½åçæå¿µï¼é½ä»æ¶ãå°ãæ¯ãäºãæ ç强çå¯¹ç §ä¸è¡¨ç°åºæ¥ï¼ä»¤äººå¯»å³æ ç©·ã
名篇古诗词鉴赏20首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
01.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经典评析〗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02.集杭州俗语诗
清·黄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经典评析〗
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经典名句,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最早出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03.题桃花扇传奇
清·陈于王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经典评析〗
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
04.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经典评析〗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的困境。
05.夜坐·其二
清·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经典评析〗
所谓“美人如玉”,即用秦女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艺术锲而不舍的审美追求;所谓“剑如虹”,即用荆轲入秦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祖国不惜献身的伟大襟怀。
[注]砉然xrán:砉然是属于象声词,多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
06.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经典评析〗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同学们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07.竹枝词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经典评析〗
“四海一家皆弟兄”出自《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结合创作背景,虽然此时黄庭坚被贬蛮荒,周围都是陌生面孔,但所到处也还是宋朝的土地,都是祖国的亲人,应该相亲相爱。
08.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经典评析〗
此句常比喻人得过且过、只顾眼前及时行乐而不思明日愁苦,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在政治腐败的晚唐社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率直洒脱呢
09.己亥岁·其一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经典评析〗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曹松的这首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
10.自嘲
宋·陶谷
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经典评析〗
北宋年间,陶谷自认为久在翰林院,功劳不小,便指使党羽向皇帝推荐自己,希望能得到重用。宋太祖笑道:“我听说翰林学士起草诏书,都是参照前人旧本,再换几个字句,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而已,算不上什么贡献。”陶谷听闻后,便题此诗自嘲。太祖得知,更加不愿重用陶谷。
11.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经典评析〗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
12.赠去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经典评析〗
诗人从侯门“深如海”的形象比喻,从“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
13.绝句
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经典评析〗
这首七绝现常用以比喻做事或治学,开始时往往很艰难,及至功夫、火候到了家,便会豁然开朗,一通百通,获得成功。
14.祝母寿诗
清·慈禧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经典评析〗
慈禧母亲六十大寿时,慈禧没有时间去参加母亲的大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同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裱好后送去了。这副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最后毁于文革。这副书法的内容便是这首诗。
15.入京
明·于谦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经典评析〗
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后世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和“玉壶”来比喻为官廉洁。
16.书扇示门人
宋·范仲淹
一排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经典评析〗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前人那里继承而来的,同样,我们辛苦经营的一切,也免不了为他人作嫁衣裳。
17.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经典评析〗
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此情也极具感染力。
18.宝剑记
明·李开先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经典评析〗
男子汉是不轻易哭泣的,但那只是因为还没有到达让他伤心的地步。我们现在常用“男儿有泪不轻弹”来鼓励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意志坚强。
19.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经典评析〗
忽然听到好友被谪九江的消息,诗人不禁“垂死病中惊坐起”,“惊坐起”三字,把消息的惊人和闻者的震惊以及当时难受的心情,都强烈地表达了出来。
20.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清·魏子安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经典评析〗
此诗是书中女主角杜采秋写给男主角韩荷生的。而首二句,乃是一诗之冠,道出千古情殇。
21.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经典评析〗
尊前伤别,芳容惨咽,而转入人生的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中天明月、楼台清风原本无情,与人事了无关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观之,遂皆成伤心断肠之物,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22.论诗五首·其二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经典评析〗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23.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典评析〗
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24.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经典评析〗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25.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经典评析〗
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这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
26.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经典评析〗
“不问苍生问鬼神”借贾谊的典故,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27.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经典评析〗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28.洗儿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经典评析〗
我们今天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由此诗脱出。“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道理不言自明;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此时苏轼刚经历过“乌台诗案”,“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
29.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经典评析〗
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30.湖上杂诗
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经典评析〗
青春是最令人如痴如醉的,但是年华如水,青春易逝,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逝去的脚步呀!“不羡神仙羡少年”这句诗,明显流露出作者对青春的渴盼,希冀中又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和无奈的心情。
31.赐萧瑀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经典评析〗
疾风知劲草,谓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比喻意志坚定,经得起考验。
32.乙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经典评析〗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33.儿女团圆
元·杨文奎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经典评析〗
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谁都会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与磨难,英雄自古也多磨难。
34.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经典评析〗
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5.浪淘沙·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经典评析〗
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诗人屡遭贬谪,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
36.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经典评析〗
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37.结交
唐·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
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
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经典评析〗
孟郊的这首诗用制作镜子与结交朋友作对比,非常形象地劝诫我们要注意分辨身边的朋友。在古代,铸造镜子一般是用青铜,青铜镜也容易擦干净,而质量不好的铜做出来的镜子根本照不清。交朋友也一样,需要结交心胸宽广的人,而要远离小人。
38.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经典评析〗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
39.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经典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面对如大海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的叙怀之作。诗人在江边被水势引发无限的感慨,他审视了自己的创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自谓平生特别喜欢、刻意追求最能表情达意的诗句,达不到语出惊人的地步决不罢休。
40.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经典评析〗
此诗是朱熹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41.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经典评析〗
“十年磨一剑”,表明此剑凝聚剑客多年心力,非同一般。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两句咏物而兼自喻,诗人未写十年寒窗苦读,也未正面写自己的才华和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
42.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南唐·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经典评析〗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
43.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经典评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44.浣溪沙
清·纳兰容若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经典评析〗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
45.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唐·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经典评析〗
草木自己是没有感觉的,他们的生死荣枯自有时节决定。
46.送隐者一绝
唐·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经典评析〗
意谓地位显贵的人也难规避年老时头上生长白发的岁月流逝的自然法则。
47.上堂开示颂
唐·黄蘖禅师
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经典评析〗
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这两句诗常用来勉励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得起严格的锻炼折磨,然后才有苦尽甘来的特殊成就。
48.戏张先
宋·苏轼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经典评析〗
“一树梨花压海棠”化用自元稹诗《白衣裳二首》的“一朵梨花压象床”,用来调侃老年丈夫娶年轻妻子。
49.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经典评析〗
此诗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诗人把贫女放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
50.遣悲怀·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经典评析〗
这首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51.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经典评析〗
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词意婉转,词情动人,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
52.卜算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经典评析〗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53.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典评析〗
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后人用以表达对生命里最美好事物的怀念及表示对后来事物的黯然失色感。
54.浣溪沙
清·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经典评析〗
昔日平常往事,如今已不能如愿以偿。对旧日的怀念和今日之寂寞不言自表。
55.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经典评析〗
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
56.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经典评析〗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57.前出塞·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经典评析〗
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擒获或者击毙,其余的兵马则不战自败。这也教育我们在解决事情上抓住关键,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
58.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经典评析〗
春天的夜晚,即使一刻钟也价值千金。因为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这两句诗构成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这里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59.过华清宫绝句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经典评析〗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60.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经典评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追忆京城相聚之乐,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名词叠加,列锦手法,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
李白经典唐诗有哪些(腹有诗书气自华180句唐诗)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4.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侠客行》
5.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
6.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思》
7.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8.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1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1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4.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
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诗艺精湛,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1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2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
21.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2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2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
24.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诗》
2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2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2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29.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30.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32.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偶作寄朗之》
3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
3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3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3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3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3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
39.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梦微之》
40.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4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4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44.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4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
4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
47.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中》
4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4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5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5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
53.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
5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5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5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5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58.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5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60.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6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6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6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6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6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6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6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
68.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69.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
7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71.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秋风引》
7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7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7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7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
贾岛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据说在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7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78.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79.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剑客》
80.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题诗后》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
8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
8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8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元稹
元稹(779~831年),唐朝诗人、文学家。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8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8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
86.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87.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秋夜寄邱员外》
88.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简卢陟》
89.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90.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寄李儋元锡》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9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9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初春小雨》
9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7),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9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9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
9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97.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9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9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10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102.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10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
10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
105.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唐代诗人。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10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07.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送灵辙上人》
108.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听弹琴》
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唐代诗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0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0.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山中》
张籍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唐代诗人,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11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思》
11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
113.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春别曲》
孟郊
孟郊(751年-815年),唐代著名诗人,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11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吟》
115.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劝学》
116.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古怨别》
11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张九龄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朝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1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119.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
120.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赋得自君之出矣》
罗隐
罗隐(833年-909年),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12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122.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自遣》
123.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
124.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赠妓云英》
张祜
张祜(约785年-849年), 唐代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125.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宫词》
126.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正月十五夜灯》
卢纶
卢纶(739-799年),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12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和张仆射塞下曲》
12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和张仆射塞下》
高适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129.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
1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戴叔伦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戴叔伦的诗,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
131.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除夜宿石头驿》
13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
13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吴融诗歌在题材上,呈现一个多元的面相,他有极其深刻讽刺的作品,也有极为轻浅浮靡的作品,更有许多悲秋伤春之作。其诗可以用「矛盾」二字加以概括。
134.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
——《杏花》
135.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途中见杏花》
136.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杨花》
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属于盛唐前期诗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13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13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喜老庄之道。朱庆余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
139.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籍水部》
140.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宫词》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141.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喜见外弟又言别》
14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143.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写情》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14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145.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别》
14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147.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赠邻女》
148.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江陵愁望寄子安》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
149.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150.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菊花》
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15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月夜》
152.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怨》
15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154.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曲池荷》
15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156.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
157.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中秋》
15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159.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16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161.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灞上秋居》
16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16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16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淮上与友人别》
165.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16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章台柳·寄柳氏》
16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
168.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城东早春》
16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
170.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古从军行》
17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17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
173.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
17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175.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如意娘》
17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护南庄》
177.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金缕衣》
178.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晚望》
179.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白鹿洞》
18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人》
以上是诗词君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唐诗180句,再忙也别忘记背一背哦~
求四百六十字左右的古文或诗词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jiàn)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juǎ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差(cēn 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