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的勤奋人生:照亮夜晚的读书时光
焚膏继晷的意思 焚膏继晷的含义
焚膏继晷的意思是:夜里点了油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具体解释如下:
“焚膏”:指点燃灯烛,膏即油脂,是制作灯烛的主要原料。在这里,“焚膏”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点灯学习的场景。“继晷”:继即继续,晷指日影,引申为白天。这个词组表达了利用夜晚的时间来延续白天的学习或工作,即不分昼夜地勤奋努力。这一成语出自唐代著名文人韩愈的《进学解》,原文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思是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常常勤奋不息,一年到头不停。它体现了韩愈对于学习、工作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有那些
1、头悬梁
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他年轻时十分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一个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读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的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打盹的时候,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2、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有名的政治家。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3、牛角挂书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4、映雪囊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5、闻鸡起舞
晋代有一位的将军,名叫祖逖。 可是,祖逖小时候却是个淘气的孩子。他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喜欢到处去玩。
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学问又浅,什么忙也帮不上。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祖逖还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在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
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他和祖逖一样,都希望早日平定战乱,让国家强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第二天早上,他们又会一起练剑习武,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文武全才。
形容勤奋好学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勤奋好学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发愤忘食:着迷于学习,连吃饭都忘了。废寝忘食:一心扑在学业上,连睡觉都顾不上。焚膏继晷:点燃蜡烛,夜以继日地学习,形容刻苦勤奋。勤学苦练:不怕艰难,刻苦练习。夙夜匪懈:从早到晚,毫不懈怠。无冬无夏:无论四季,都保持勤奋。宵衣旰食:为学忘我,夜晚和白天都在努力。学而不厌:对知识永不满足,持续学习。孜孜不倦:持续不断地学习,不知疲倦。争分夺秒:珍惜时间,每一刻都不放过。手不释卷:总是手捧书本,持续阅读。刻苦攻苦食淡:学习刻苦,生活简单。苦心孤诣:用心专一,深入研究。埋头苦干:专心致志,默默耕耘。悬梁刺股:自我激励,决心坚定。勇猛精进:学习勇往直前,不断进步。凿壁偷光:用壁缝透过的光读书,体现决心。有恒:有恒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放弃,始终如一。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终有所成。此外,还有一些成语如分秒必争、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夙兴夜寐、圆木警枕、幼学壮行、朝乾夕惕、只争朝夕、坐以待旦、囊萤照读、任劳任怨、专心、不敢旁鹜、不知肉味、目不窥园、倾耳而听,倾耳注目、一心一意、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始终如一,始终不渝等,也都可以用来形容勤奋好学。
焚膏继晷反义词是什么呢
反义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形容一种懒散的生活状态,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
焚膏继晷的具体解释为:夜晚点亮灯烛,继续白天的工作和学习。这表达了勤奋学习和工作的精神。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其著作《进学解》中有这样的描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里,“膏”指的是灯烛的油脂,“晷”则是日影,象征白天的时间。
在古代,人们常常需要在夜晚点灯学习,以延续白天的学习时间。这种勤奋学习的态度,被韩愈所推崇,并以此鼓励人们要不断进取。
反义的“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则形容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这种人不仅没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目标。
这两种表达方式鲜明地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勤奋好学,不断追求进步;另一种则是懒散无为,得过且过。
“焚膏继晷”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激励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而“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则反映出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这种人容易被生活所淹没,缺乏自我驱动力。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焚膏继晷”的精神,积极面对学习和工作,不断充实自己,而不是像“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样虚度光阴。
“焚膏继晷且穷年”的出处是哪里
“焚膏继晷且穷年”出自宋代孙应符的《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舍书示及门之作》。
“焚膏继晷且穷年”全诗
《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舍书示及门之作》
宋代 孙应符
焚膏继晷且穷年,荣悴了时却在天。
莫把光阴虚度了,吾徒耕道若耕田。
《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舍书示及门之作》孙应符 翻译、赏析和诗意
《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舍书示及门之作》
朝代:宋代
作者:孙应符
焚膏继晷且穷年,
荣悴了时却在天。
莫把光阴虚度了,
吾徒耕道若耕田。
中文译文:
燃烧膏油,继续守夜,一年又一年,
光阴荣耀的时光却逝去在天空。
不要将宝贵的时光虚度,
我们应该像耕田一样勤耕道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孙应符写给恭和家大人的一封信。诗人以焚烧膏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继续苦苦工作,不辞劳苦。他认为时间的流逝应该被充实和珍惜,不可任由虚度。诗人用耕田与耕道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无论是耕田还是耕道,都需要勤奋和坚持,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诗词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呼吁读者珍惜时光,努力追求道德和境界的升华,衷心祝愿恭和家大人能在官场有所作为。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家学教养和修养追求。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