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主导下的中华帝国民族融合史
清朝统治者继承中华正统观念的表现有哪些?
清朝统治者继承中华正统观念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采用汉族文化和政治制度:清朝统治者采用了汉族文化和政治制度,包括汉字、科举制度、官僚制度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正统观念。
2. 延续中华帝国的传统:清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华帝国的传统,包括封建礼仪、宗法制度、天子思想等,这些都是中华正统观念的重要体现。
3. 推崇儒家思想:清朝统治者推崇儒家思想,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正统观念的重要来源。
4. 维护中华文化的传承:清朝统治者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了书院教育、科举制度、文化事业等,这些都是中华正统观念的重要体现。
总之,清朝统治者继承中华正统观念的表现体现在他们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上,以及对中华帝国传统的延续和推崇上。
ä¸å½ä¹åçåå²åå±
ä¸å½ä¹åæ¯ä¸¤æååææ¶æãä¸å½ä¹å西ææè¿çæçç»ä¸ï¼è¥¿æä¹åä¸ç´å°éæé½æ¯å¤äºå¨è¡åè£ç¶æãå ·ä½æä»£é¡ºåºï¼
ä¸ã西æä¸ä¸æ
1ã266å¹´å¸é©¬ç篡éï¼å»ºå½å·ä¸ºæï¼å®é½æ´é³ï¼å²ç§°è¥¿æï¼280å¹´çå´ï¼å®æç»ä¸ã316年西æè¢«åæ¹è®æç亡ï¼åæ¹é·äºæ··ä¹±ï¼å²ç§°äºè¡ä¹±åã
2ã317å¹´ï¼æå®¤åæ¸¡ï¼å¸é©¬ç¿å¨å»ºéºå»ºç«ä¸æï¼ä¸ææ¾å¤æ¬¡åä¼ã383年䏿ä¸åç§¦æ·æ°´ä¹æåå¾å°ææ¶å·©åºãä¸¤ææ¶æäºè¡è¿è³ä¸åï¼å å¼ºäºæ°æèåï¼å人åè¿ï¼å¼åäºæ±åå°åºã420å¹´ï¼åè£å»ºç«åå®ï¼ä¸æç亡ãä¸å½åå²è¿å ¥äºååææ¶æã
äºãåæ
1ãåå®ï¼420ï¼479å¹´ï¼æ¯å ¶ä¸çåæå¤§ãæå¼ºãç»æ²»å¹´ä»£æé¿çä¸ä¸ªæ¿æï¼å4代8å¸ï¼å ±60å¹´ã
2ãé½ï¼479ï¼502å¹´ï¼å½ç¥çæï¼åªæ24å¹´ï¼ä½ç±äºäºæé¢ç¹ï¼ç«å3代7å¸ï¼å¹³å3å¹´ä¸å¸ï¼æ¯ä¸å½åå²ä¸å¸çæ´æ¢æå¿«ç䏿ã
3ãæ¢ï¼502ï¼557å¹´ï¼å3代4å¸ï¼å ±56å¹´ï¼å ¶ä¸æ¦å¸è§è¡ä¸ªäººäº«å½æ¶é´æä¹ ï¼å è¿å个ä¸çºªã
4ãéï¼557ï¼589å¹´ï¼é¦å°¾å¡33å¹´ï¼å3代5å¸ãéæ¿è¡°æ¢ä¹å¼ï¼æ¯çå¾ççªã人å£å¤å¼±ãåéåèççæï¼å ä¹ç»æ²»è åæåº¦è è´¥ï¼æç»ä¸§äº¡äºåæ¹å¼ºæä¹æã
ä¸ãåæ
1ãåéï¼æè·åå¨å ¬å 398年建é½äºå¹³åï¼ä»å±±è¥¿å¤§åï¼ï¼å ¬å 399å¹´æ¹å·ç§°å¸ï¼éæ¥å¹¶ååå å½ä¸çå¤ãåçãåå诸å½ã仿è·å建éï¼å°å ¬å 557年西é亡ï¼å ±ååä¸å¸ã171å¹´ã
2ãä¸éï¼å ¬å 534å¹´ï¼åé忦å¸åæè£å¤§å°é«æ¬¢èè¿«ï¼éå¾å ³ä¸ã髿¬¢å¦ç«å åè§ä¸ºåéå¸ï¼è¿é½äºéºï¼ä»æ²³å临漳西åï¼ï¼å²ç§°ä¸éãå ¬å 550å¹´ä¸ºé«æ´æä»£ï¼ä¸éå ±å17å¹´ã
3ã西éï¼å ¬å 534å¹´åé忦å¸è¥¿å ¥å ³ä¸ï¼å°é¢å®ææ³°è¿ä¹ãå ¬å 535å¹´å®ææ³°æ¯æ»åæ¦å¸ï¼å¦ç«å å®ç¬ä¸ºéæå¸ï¼å®é½é¿å®ï¼å²ç§°è¥¿éãå ¬å 557å¹´ä¸ºå®æè§ï¼å®ææ³°ä¸åï¼æä»£ï¼è¥¿éå ±åä¸å¸ã24å¹´ã
4ãåé½ï¼å ¬å 550å¹´ä¸é大å°é«æ¬¢çå¿å髿´å¤ºåä¸éæ¿æç§°å¸ï¼å½å·é½ï¼å»ºé½äºéºï¼ä¸ºä¸åæçè§é½åºå«ï¼å²ç§°åé½ï¼å ç室å§é«ï¼æ 亦称é«é½ãå ¬å 577年为å卿çï¼å ±åå «å¸ã28å¹´ã
5ãåå¨ï¼å ¬å 557å¹´ï¼è¥¿é大å°å®ææ³°ä¹å宿è§å¤ºåè¥¿éæ¿æç§°å¸ï¼å»ºå½å·å¨ï¼é½äºé¿å®ï¼å²ç§°åå¨ï¼å ç室å§å®æï¼æ ä¹ç§°å®æå¨ãå ¬å 577å¹´çåé½ï¼ç»ä¸ä¸å½åæ¹ãå ¬å 581å¹´ä¸ºéæ¨åæä»£ï¼å ±åäºå¸ã25å¹´ã
åãéæ
æ¯ä¸å½åå²ä¸æ¿ååæä¸å¯åæç大ä¸ç»çæã581å¹´äºæï¼åå¨éå¸ç¦ 让å¸ä½äºæ¨åï¼åå¨è¦äº¡ãæ¨åå®å½å·ä¸ºâéâï¼å®é½å¤§å ´åãéåäº589å¹´åä¸çéæï¼ç»ä¸ä¸å½ï¼ç»æäºèªè¥¿ææ«å¹´ä»¥æ¥é¿è¾¾è¿300å¹´çåè£å±é¢ã
äºãéæä¹åçæä»£
1ãåæï¼618å¹´-690å¹´ 705å¹´-907å¹´é¿å®ï¼ä»é西西å®ï¼åé«ç¥ææ¸ åä¸å®ææ¾
2ãæ¦å¨ï¼690å¹´-705å¹´ç¥é½æ´é³ï¼ä»æ²³åæ´é³ï¼æ¦å¨æ¦åæ¦å天
3ãäºä»£ï¼907å¹´-960å¹´
ï¼1ï¼åæ¢ï¼907å¹´-923年汴京ï¼ä»æ²³åå¼å°ï¼ åæ¢å¤ªç¥æ±æ¸©
ï¼2ï¼ååï¼923å¹´-936å¹´æ´é³ï¼ä»æ²³åæ´é³ï¼åååºå®æåå
ï¼3ï¼åæï¼936å¹´-947年汴京ï¼ä»æ²³åå¼å°ï¼ åæé«ç¥ç³æ¬ç
ï¼4ï¼åæ±ï¼947å¹´-950年汴京ï¼ä»æ²³åå¼å°ï¼ åæ±é«ç¥åç¥è¿ï¼æ ï¼
ï¼5ï¼åå¨ï¼951å¹´-960年汴京ï¼ä»æ²³åå¼å°ï¼åå¨å¤ªç¥éå¨
4ãåå½ï¼907å¹´-979å¹´
5ãè¾½æï¼å¥ä¸¹ï¼ï¼916å¹´-1125å¹´ä¸äº¬ï¼ä»å èå¤å·´æå·¦æï¼è¾½å¤ªç¥è¶å¾é¿ä¿æº
6ã宿ï¼960å¹´-1279å¹´
ï¼1ï¼åå®ï¼960å¹´-1127å¹´ä¸äº¬ï¼ä»æ²³åå¼å°ï¼åå®å¤ªç¥èµµå¡è¤
ï¼2ï¼åå®ï¼1127å¹´-1279年临å®ï¼ä»æµæ±æå·ï¼åå®é«å®èµµæ
ï¼3ï¼è¥¿å¤ï¼1038-1227å¹´å ´åºï¼ä¸å ´ï¼ï¼ä»å®å¤é¶å·ï¼è¥¿å¤æ¯å®æå æ
ï¼4ï¼éæï¼1115å¹´-1234å¹´ä¸äº¬ï¼ä»å京å¸ï¼é太ç¥å®é¢é¿éª¨æ
ï¼5ï¼å¤§èå¤å½ï¼1206å¹´-1271å¹´æ²éé¿å °ï¼ä»èå¤å½è¯ç¹çï¼èå¤ï¼å ï¼å¤ªç¥æåææ±åå¿åªæ¤Â·éæ¨ç
7ãå æï¼1271å¹´-1368年大é½ï¼ä»å京å¸ï¼å ï¼èå¤ï¼ä¸ç¥åå¿åªæ¤Â·å¿½å¿ ç
8ãææï¼1368å¹´-1644å¹´åºå¤©ï¼ä»æ±èåäº¬ï¼ äº¬å¸ï¼ä»å京å¸ï¼æå¤ªç¥æ±å ç ææç¥æ±æ££
ï¼1ï¼åéï¼1616å¹´-1636å¹´ç京ï¼ä»è¾½å®æ²é³ï¼ åéï¼æ¸ ï¼å¤ªç¥ç±æ°è§ç½Â·åªå°å赤
ï¼2ï¼å¤§é¡ºï¼1644å¹´-1644å¹´äº¬å¸ ï¼ä»å京å¸ï¼ é¯çæèªæ
9ãæ¸ æï¼1636å¹´-1912å¹´ç京 京å¸ï¼ä»è¾½å®æ²é³ï¼ï¼ä»å京å¸ï¼æ¸ ï¼åéï¼å¤ªå®ç±æ°è§ç½Â·çå¤ªæ æ¸ ä¸ç¥é¡ºæ²»çå¸ç±æ°è§ç½Â·ç¦ä¸´
10ãä¸åå¸å½ï¼1915å¹´-1916å¹´åå¹³ ï¼ä»å京å¸ï¼æ´ªå®ªå¸è¢ä¸å¯
11ã伪满洲ï¼1932å¹´-1945å¹´æ°äº¬ ï¼ä»åæé¿æ¥ï¼åº·å¾·å¸ç±æ°è§ç½Â·æº¥ä»ª
æ©å±èµæï¼
éæååææ¶æç¤¾ä¼ç»æµç主è¦ç¹ç¹ï¼
第ä¸ï¼ååç»æµè¶äºå¹³è¡¡ãæ±åè¿ éå¼åï¼ä¸ååå±ç¸å¯¹ç¼æ ¢ã黿²³æµåæ¯ä¸å½ç»æµåå±çä¸å¿ï¼ç§¦æ±æ¶æï¼ååæ¹ç»æµåå±å·®è·å¾å¤§ãå°éæååææ¶æï¼ç±äºå¤§è§æ¨¡çæä¹±å¤åçå¨åæ¹å¹¶ä¸æ¶é´æç»å¾é¿ï¼ä½¿å¾åæ¹ç»æµéå°ä¸¥éç ´åãèåæ¹åç¸å¯¹ç¨³å®ï¼ä½¿å¾åæ¹ç»æµå¾å°è¿ éåå±ãè¿æ ·ååç»æµå¼å§è¶äºå¹³è¡¡ï¼ä»¥åæ¹é»æ²³æµå为éå¿çç»æµæ ¼å±å¼å§æ¹åã
第äºï¼å£«æåºåç»æµå寺é¢ç»æµå æéè¦å°ä½ãç±äºå£«æå¶çåå±åç»æ²»è å´ä¿¡ä½æï¼å¯¼è´å°ä¸»åºåç»æµå寺é¢ç»æµæ¶æ§è¨èï¼é æåå°åå³å¨åç大鿵失ã
第ä¸ï¼ååç»æµæ»ä½æ°´å¹³è¾ä½ãç±äºæä¹±ï¼ä¸å°åå¸éå°ä¸¥éç ´åï¼å ä¸åæ¹ååå¼åï¼ååç»æµåå±ç¼æ ¢ã
第åï¼åæ°æç»æµäº¤æµå 强ãç±äºæ°æèåçå 强ï¼éæååææ¶æåæ°æä¹é´çèç³»å¯åï¼å¹¶éæ¸èå为ä¸ä½ãåæç¸äºå¦ä¹ ï¼åé¿è¡¥çï¼ä¿è¿äºç»æµçæ¢å¤ååå±ãåæ¶ä¹ä¸ºéåæ¶æçç¹è£å¥ å®äºåºç¡ã
åèèµæï¼ç¾åº¦ç¾ç§_éæååæ ç¾åº¦ç¾ç§_éæ ç¾åº¦ç¾ç§_ä¸å½å岿代
中国古代历代朝代的顺序
一、奴隶社会
1、虞朝:约前3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有虞(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黄帝 颛顼 虞幕
2、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
3、商(殷)朝:前1600年-前1046年前1600年-前1300年(商) 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 商(殷)王盘庚/
4、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始皇嬴政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3、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4、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汉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5、晋朝:265年-420年
西晋:265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
6、十六国:304年-420年
——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7、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
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8、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9、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唐中宗李显
10、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11、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汉高祖刘知远(暠)
——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
12、十国:907年-979年
13、辽朝(契丹):907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14、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
15、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16、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17、大蒙古国:1206年-1260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18、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19、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 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20、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21、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宪帝袁世凯
百度百科-朝代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清朝呢?
清朝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一个封建王朝,对内将封建专制发展到极至,文字狱,闭关锁国。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对外盲目自大,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无限放大自己的优势,明末就有红衣大炮,火器。到乾隆中缅之战时,清的武器装备还不如缅甸。要不是骆驼足够大,还不知战局会如何!特别是在感到外部有危机时想到确是愚民。其心可诛!无论努尔哈赤,还是康乾盛世都乏善可陈,军事,政治,文化毫无进步。除了经济,其它都被世界列强越拉越远。其本质就是一腐朽,没落的朝代,也是中华五千年唯一的一个科技全面落后于西方的耻辱的政权!
清朝是最垃圾的朝代不
的确很垃圾。
在政治上,进一步强化皇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尖。没有皇帝的命令整个国家都不能正常工作。明代皇帝可以二十年不上朝(当然这很不应该)而整个国家机器照常运转,换了清朝试试?
军事上,八旗子弟很快就堕落成蛀虫,原本拥有的骑兵优势消失殆尽。采用人海战术都要几经波折。
康乾算个P盛世,不知道那些无耻文人往他们脸上贴金。康熙初期光打仗就不知打了多久,乾隆年间以是被兵力平大小金川,几易主帅,折腾了不知道多久,也只能算是惨胜,对外就更不用说了。
宋明时期我们的科技是顶尖的,宋代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75%,另外,宋代对外战争的胜率保持在70%,北宋时期一直到靖康之变前一年,宋朝国土还是呈现扩张状态。明代引进火炮,随后就能改进出更先进的火炮。
到了清朝强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禁止采矿,严重限制工业发展,不知道落后了世界多少。在西方忙着建立海洋霸权,在英国忙着酝酿工业革命的时候,清朝皇帝们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梦。
最后以诸位统治者的名言做结
顺治:“中国这地方,能守住就守,守不住的话,从哪来回哪去”
康熙:“将来之乱,不在蒙古,而在中国”
雍正:“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
乾隆:“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
慈禧:“辫子不可去,辫子去,中国不亡而大清亡”
“满汉不通婚”
“汉人兴满人亡”
“防汉甚于防洋”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屠戮汉人,营养满人”
“汉人强,满人亡”
“(维新派)保中国不保大清”
出身满族的清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珠海出版社31~33页)一书中提到:她父亲告诉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人。
这种朝代不垃圾还有那个朝代垃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