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时节赏美景
写春夏秋冬的成语
随着季节的更迭,自然界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春天,万物复苏,花朵盛开,景色宜人。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温暖的阳光下,鸟语花香,湖水波光粼粼,与周围的山色和草地相映成趣,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形成花团锦簇的壮观画面,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夏日来临,炎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七月流火,骄阳似火。夏日的空气中弥漫着热浪,烈日炎炎,艳阳高挂,赤地千里。人们挥汗如雨,火伞高张,努力应对酷暑的考验。此时,桃红柳绿的美景与电闪雷鸣的震撼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
秋天,草木逐渐凋零,但依旧展现出美丽的色彩。橙黄桔绿的树木与金风送爽的微风相伴,金风玉露的夜晚,林中的洞穴显得寂静而肃穆。秋高气爽的时节,人们可以欣赏到秋月春花的美景,同时感受到西风落叶的凄美。秋天的景色既宁静又多彩,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冬天则是一片白雪茫茫的景象,傲雪凌霜的坚韧精神让人敬佩。红装素裹的城市与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寒冬腊月的季节里,白雪皑皑的大地显得宁静而神秘。漫天飞雪的场景与冰雪严寒的气候共同构成了冬天的独特魅力。在寒冷的冬季,天寒地冻的环境让人感受到滴水成冰的寒冷。
立秋唯美古诗大全(立秋节气经典诗词35首)
立秋,标志着一个新季节的到来,暑气将退,秋凉将至,品读古诗词里的立秋景致,品味古人在立秋节气的秋思与秋绪,领略古代经典诗词中的浪漫与诗意。
0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隐居于终南山时所作,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山水名篇。诗歌描写了雨后黄昏的初秋景色,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02.《新秋》
唐.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新秋》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根据新秋时节的物候特征,描写出了新秋黄昏到夜晚的萧瑟景象,写景细腻,状物精妙;“欹枕初惊一叶风”和“夜深搔首叹飞蓬”,一惊一叹,写出了诗人在夏秋交替时的独特感受,抒发了时光易逝、功业难成的苦闷之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03.《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司空曙,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立秋是古代一年秋季的开始,但此时只有渐渐消暑的凉风。莲花是花果同期,莲花盛开的时候,莲蓬也已经长成,这是花开果成报君知;柳枝开始落叶,但因夏季柳叶繁茂,落叶萧疏后却更显潇洒清秀。太阳已不复夏日的炎威,徐徐清风像是带着雨后的清凉。卷起珠帘,凉风悄然而至;轻摇羽扇,已经没有炎夏的暑气。芳草青青,燕子翻飞;河水澄澈,鱼游浅水。
这首诗歌着意描写了夏秋之交间的物候变化,刻画出了秋意渐进过程中的早秋之美,值得慢读细品。
附录:《和王卿立秋即事》唐.司空曙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04.《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令狐楚,唐德宗贞元七年进士,唐宪宗元和年间官至宰相。擅诗文,才思俊丽,他的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其诗“宏毅阔远”,长于绝句,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
这首立秋节气诗,字里行间弥漫着中唐时期的凄苦与哀愁,目中所见,是“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的离愁与衰败,恰逢“偏易悲”的立秋日,想起自己的“事国”无补、归家无期,心中更加“苦校去年时”。诗歌融情于景,用字简朴,情深意切,力透纸背,抒发了作者浓烈的忧患意思和家***怀。可与作者的《立秋日悲怀》相参阅。
附录:《立秋日悲怀》唐.令狐楚
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
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
05.《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流火”,指“大火”星,仲夏处于正南方最高位置,立秋后开始西降。“商飙”,指秋风。
这几句诗是描写立秋时节的特征:暑气消褪,夏色已收,树叶飘落,秋声已动。用典古朴,风格简洁飘逸。一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将夏去秋来的渐进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回味隽永。
刘言史,唐代诗人,与李贺同时代,诗歌风格亦接近;与孟郊友善,与李翱亦有交往。全唐诗存诗一卷。
06.《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益以边塞诗闻名,这首立秋诗为诗人失意时的悲秋之作。寥寥数字,以实喻虚,构思精妙。慨叹秋风一起,万物凋零,不由得想到人生的命运也是如此,岁月蹉跎,万事成空。镜子中的自己两鬓斑白,黯然神伤,可还是要坦然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未来。
07.《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唐.武元衡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这首立秋诗是送别友人之作,也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寥的悲秋之情。
武元衡是唐中后期的著名诗人,状元及第,官至宰相,因为力主清剿地方割据势力,元和八年,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武元衡的诗词以词藻绮丽著称,时人评价和白居易齐名。
08.《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这是一首思念故人的诗作。白居易和元稹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主张,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诗词交往频繁,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长安,在立秋节写给自己好友元稹(元九)的。
这首立秋诗,诗人运用重复字词非常巧妙,首联的“下”和“上”,用字精巧,朗朗上口;颈联的“城”和“江”巧妙地使用了重复的字眼,蔚然成趣,颇有情致。整首诗歌融情于景,清新简约,是不可多得的立秋节气诗佳作。
09《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秋夜是清幽有趣的,然不免凉意,不禁使人怀念故友,心里蒙上了一层挂怀与忧伤。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在这个立秋的夜晚,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友人。相别经年,友人如今却在遥远的千里之外。
10.《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乐游原,一个浪漫而充满诗意的地方(李商隐《登乐游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白居易的立秋日登乐游园却充满了英雄迟暮的悲秋之叹。
此诗是白居易在立秋次日写就,“独行独语”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回马迟迟”写出了诗人情感上的落寞,萧瑟悲秋之感、孤独寂寞之情,跃然纸上;结合诗人官场受挫功业难成的人生经历,令人不由叹息。
11.《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是古代节气诗歌中的典范之作,在咏物抒情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诗歌的实用价值。
立秋节气有时恰逢七夕,这首诗歌就是把咏秋和七夕结合在一起的佳作。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首联写的是节气的自然转换过程,不知不觉间,炎夏已经过去,晚上凉风习习,秋天已悄然而至。凉风至,立秋三候之一。“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不仅融入了七夕的美丽神话,更是秋夜里夜空澄澈、星河灿烂的如实写照。“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寒声,指的是寒蝉鸣;白露,指的是白露降;颈联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立秋节气的物候特征:立秋三候之“白露降”、“寒蝉鸣”。“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尾联以叶落知秋的到来,劝导人们早作农事安排,秋收冬藏,珍惜时光。
12.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立秋诗歌《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豪迈之情。
13. 《早秋客舍》
唐.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在这首诗中,杜牧表达出对渔翁生活的羡慕之情,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不满。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客居他乡,对自然物候的变化更为敏感,所以的“惊秋”;“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颔联直抒胸臆,“独夜他乡”,“年年为客”,这怎么不教人发愁呢?“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颈联仍抒情,在诗人看来,人离故土和叶辞旧柯是一样的,一样的无可奈何。“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尾联荡开一笔,写对“自由”的向往。磻溪叟,同“磻溪老”,吕尚的别称。传说姜子牙曾在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垂钓,故得磻溪叟之称。后以此代指渔翁。杜牧这里是说,自己长年为仕途奔波,已身心俱疲,这日子过得还不如闲散自在的渔翁。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附录:《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4.《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立秋和七夕这两个节日相距很近,时有重叠。李商隐这首写在立秋的七夕情诗,典雅唯美,说牛郎织女的仙人之会,也要挑好日子,要挑最美的金风玉露的时节,成就最浓情的相会。李商隐是用典高手,金风玉露,既是指清风凉露,也是特指立秋和七夕这段最美的早秋时间。金风玉露,良辰美景,是天地成全的无价佳期;碧落银河,星光璀璨,微凉的秋夜更是比夏天多了一层飒爽高旷之美,就算是爱情,也带着动人沉醉的醇厚滋味,更显深沉清润。
15.《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齐己为唐代末年的着名诗僧,与贯休、皎然、尚颜等齐名,其传世作品数量居四僧之首。
这首诗歌写的是夏秋之交的自然物候景象,夏天刚过去,秋天就来了;迎着早霞的露珠,透着丝丝凉意;傍晚的时候,云层遮掩的山峰,景色更加奇妙;垄上的禾苗半熟,原野上的草已开始微微枯萎。
诗人观察入微,写景细腻;诗歌文字简洁,清雅有趣。
16.《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唐.徐铉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徐铉一生经历了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是一个跨朝代的诗人。
立秋意味着暑意渐消、秋凉渐来,但夏秋之交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首诗歌立意精巧,准确地描写了立秋节气后暑气未消的物候气象,抒发了诗人静候秋凉到来的无奈心情。
17.《渔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
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
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七夕这一天,闲来无事在湖头远眺,云朵微风已经有了秋天的感觉。天空更蓝更高更广阔(滉漾),薄云没有遮住月亮。高贵的织女坐的车此时正忙着渡过银河吧。不免回想起20年前的今天,也是一个七夕日,喜鹊们跟今天一样忙着去搭鹊桥。过去的种种思绪无法忘怀,追忆那些已经失去的事,只留下眼前的惆怅。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有《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等。
18.《立秋》
宋.王十朋
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
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立秋”并不是说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立秋”指的仅仅是天文学意义上秋季的开始。“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写的正是立秋节气的这一气候特征:代表秋天的“金”气尚在蜇伏中,秋凉尚微;标志着清秋的“大火西流”才刚刚开始,暑气仍炽。
王十朋,南宋时期大臣,政治家、文学家。
19.《立秋前四日夜泛舟至跨湖桥》
南宋.陆游
短楫追凉十里来,夜深却御便风回。
离离蒲叶先秋老,袅袅萍花带露开。
陌上歌呼簪稻穗,桥边灯火卖官醅。
时平乐事知何限,未叹流年两鬓催。
陆游的这首立秋诗,描写了秋夜的景色,感慨岁月流逝的悲秋之情。颔联“离离蒲叶先秋老,袅袅萍花带露开。”,用菖蒲和浮萍来刻画立秋景色,对偶工整,描写精致,为描写初秋景致的佳句。
20.《立秋后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宋.杨万里
雨后林中别样凉,意行幽径不知长。
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立秋后一日,雨后黄昏的时候,诗人在林中漫步,感受到秋意的清凉,随意所之,越行越远;忽然听到风中的蝉鸣,不由得悲秋之情涌上心来,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寂寥孤独。这首立秋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功业未成的落寞之情。
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一起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被誉为一代诗宗。
21.《立秋.其一》
南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炎热的三伏天令人心情烦躁生愁,在暑气中,心思难定,有漂泊不定之茫然感;又思及人生大半光阴流逝。幸而秋节将至,秋风解暑气,令人神清气爽,驱散忧愁。
附录:《立秋.其二》南宋.范成大
折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
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
22.《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南宋.高观国
不肯楼边着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
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
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
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
立秋前一日,作者在西湖游赏,白鹭、红莲,俱是美景。诗人在游览中,对即将到来的秋天,心怀喜悦,因为有清凉世界就要来了。
高观国,南宋中期词人,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大概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23.《立秋有感》
南宋.白玉蟾
流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
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弹冠。
方旦喜无暑,教人又怕寒。
人生只如许,不觉鼻头酸。
这首立秋诗,语言直白,用典活泼,表达了对岁月无情、光阴荏苒的感慨和无奈。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南宋中后期的着名道士,道教南宗宗派创立者;天赋聪慧,学识渊博,精通儒释道三教,工于诗词,书法绘画无不精通,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
24.《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傍晚时分,乳鸦声渐渐散去,只有屏风空虚寂寞地伫立在屋中;夜晚秋风习习,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眠中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却什幺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映照在朗朗的月色中。
这首诗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物候的变化,语言简洁,意蕴悠长。
刘翰,南宋诗人,曾游于张孝祥、范成大之门,以诗名时。杨万里对其评价甚高,曾称: “南渡以来,诗家有尤、萧、范、陆,稍后有姜夔、刘翰。”
25.《重叠金.壬寅立秋》
南宋.黄升
西风半夜惊罗扇。蛩声入梦传幽怨。
碧藕试初凉。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许双鸳宿。
又是五更钟。鸦啼金井桐。
西风半夜来临吹翻了罗扇,说明季节有了细微的变化。蛩(qióng),指蟋蟀。蟋蟀的叫声传入梦乡,竟然心里生出一丝幽怨,秋天已悄然而至。初试碧藕已经有点儿微凉的感觉,娇艳香浓的鲜花上也已经有了露珠的痕迹。茂密的竹子上已经有冰凉的感觉,这样的天气,鸳鸯已不能水里过夜了。又是五更钟响的时候,井台旁,梧桐树上,听到乌鸦的啼鸣,声声皆是秋天已来到。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物候细微变化的描写,刻意营造出初秋特有的萧瑟氛围,融情于景,回味悠长。
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活跃于南宋理宗时期,生平不详。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尝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及《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各十卷,合为《花庵词选》,为宋人词选之善本。别著《散花庵词》。
26.《立秋》
南宋.释道璨
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
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
立秋了,在诗人眼中,这是最美的初秋。一年最舒心的时候,就是在这样清风徐来的初秋,思过往,望将来,重启生命的活力。在盛开的木槿花下,忽然看到牵牛花已经满满地缠绕在竹枝上。牵牛暗示着七夕佳节,竹子谐音满足,这是丰收和团圆的象征啊。秋未深,心已满。
释道璨,南宋时期僧人,字无文,俗姓陶,南昌(今属江西)人。活跃于理宗、淳祐年间。
27.《秋夜雨.和韵刘制几立秋夜观月,喜雨》
宋.吴潜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司话头莫说,且唱饮、刘郎一阕。
诗人享受秋凉之际,企盼秋雨的到来。全无悲秋的戚戚之情,全是直言直语,率真可爱。
吴潜,南宋中晚期名臣,工词,词风近于辛弃疾,作品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28.《立秋》
南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这首立秋诗,貌似是在写诗人寻找创作诗歌的思路,其实这个过程的描写就是一首绝妙的诗词,“藕花香冷”、“梧桐夜雨”、“水风清”、“夜雨声”,构成了一幅清雅自然的新秋景致;用词清新婉约,风格含蓄隽永,把立秋的景色描绘得出神入化。
方岳,南宋著名诗人,工于诗,多描写田园风光,质朴自然。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
29.《立秋》
南宋.王镃
西风吹绉碧纱衣,金井梧桐昨夜飞。
自汲井花调药罢,却簪秋叶满头归。
南宋诗人王鎡的这首立秋绝句,观察入微,描写精妙,立秋后,西风起,吹皱纱衣,梧桐落叶,飘落井栏,清晨汲水归来后,发现头上落满了秋叶,仿佛是秋日给予的俏皮装扮,充满了生活趣味。
王镃(生卒年不详),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遂昌县湖山镇)人,南宋诗人,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
30.《立秋》
元.方回
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
虽然未便梧桐落,终是相将蟋蟀吟。
初夜银河正牛女,诘朝红日尾觜参。
朝廷欲觅玄真子,蟹舍渔蓑烟雨深。
炽热的夏天要过去了,即将到来的凉爽秋天牵动着万人的心。虽然门前的梧桐还未落叶,但是寒蝉已经感受到秋意开始鸣叫了。天上的牛郎织女也将要在这样美好的时期相见,不知我是否也能得幸,被天子垂爱?
方回,元朝诗人、诗论家。南宋理宗时登第,任严州知府。后举城降元,被授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于杭州、歙县一带讲学。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作品存世。
31.《立秋》
明.夏云英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这首诗歌用浅白的语言,勾勒一幅深宫初秋的生活小景:秋风携带着秋雨,吹过了南楼。立秋这一夜,的确比以往更凉快一些。香炉里的沉香已消散,火星已灭。侍女们闲暇时间自顾自弹奏着箜篌。整首诗歌没有一个字说到“愁”字,但却仍然能够感受到深宫闺怨的淡淡哀伤。
夏云英(1395~1418年),明宫庭才女,主要传世作品有《端清阁诗》、《法华经赞》等诗集。《中国人名大辞典》记:“夏云英,明莒州女子,年十三岁被选为周宪王宫女,姿色绝伦,琴棋音律,剪裁结簇,一经耳目,便皆隽妙。”
32.《舟中立秋》
清.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施闰章,清初政治家,工诗词文学,诗以辞清句丽见长,号“宣城体”,与高咏主持东南诗坛数十年。与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誉。有《双溪诗文集》《愚山诗文集》等十余种存世。
33.《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纳兰性德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
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
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
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
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
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
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送别本就伤感,而又偏在“立秋夜雨”之时,这就更“愁上加愁”了。整首词贴合着“立秋”和“夜雨”展开铺叙,伤离怨别之意,悲凉凄切之情,表达得更为细密深透。
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与“阳羡派”陈维崧、“浙西派”朱彝尊合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等方面,词风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34.《立秋》
清.乾隆
通闰立秋早,况在深山中。
虫鸣莎底急,风来树上雄。
益觉秋信佳,旷览极长空。
白帝有神权,素宇无纤蒙。
匪惟契静怀,更用占祥农。
35.《苍梧谣.立秋》
清.张玉珍
其一
秋。一叶飘来便是愁。良宵静,况见月当头。
其二
秋。触怵离心着处愁。风来也,独是下帘钩。
作者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大家闺秀的深闺秋怨,描写出女性视觉下的细腻情感,抒发了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孤独寂寞的惆怅之情,语言温婉细腻,风格清丽可人。
张玉珍,清代诗人。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幼颖悟,九岁能诗,及长又擅填词,耆宿吴自华诸公皆相推许。著有《得树楼集》,又有《晚香居诗抄》四卷、《晚香居词》二卷,今尚存。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有哪些
1、秋收遍地是黄金,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有凉爽萧瑟秋高气爽硕果累累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叠翠流金瓜果飘香秋风习习秋风落叶金风玉露秋收冬藏落叶知秋金秋时节丹枫迎秋橙黄橘绿一日三秋天高云淡。
2、秋高气爽 秋高气肃 秋高马肥 金桂飘香 桂子飘香 稻谷飘香 春华秋实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全二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书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九秋书九秋风露劲秋书悲落叶于劲秋雁天书旻天。
3、35秋月春风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36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4、以下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欢迎收藏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意深浓 ,秋雨绵绵,秋风习习 ,秋风过耳 ,春华秋实 ,秋菊怒放, 秋风萧萧, 秋风萧瑟 ,金风送爽,春花秋月,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秋月寒江, 晴云秋月。
5、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有一叶知秋,秋色宜人,秋意浓浓,秋风习习,秋雨绵绵,金桂飘香 金秋,秋天,清秋,晚秋,残秋,初秋,中秋,仲秋,孟秋,季秋。
6、西风落叶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丹枫迎秋火红的枫树迎接着秋天的到来描写秋天的句子 1秋天的雨水。
7、十九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二十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二十一秋兰飘香秋季兰花香飘四野,渲染一种收获和谐的气氛二十二稻谷飘香形容金秋时分庄稼成熟的丰收景象。
8、附描写秋天的佳句1金**的#39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2深秋时节,枝头黄叶被一夜秋风吹尽,遍地都是,好像铺了一条**的地毯3落叶开始举行起了舞林大会,他们穿着明黄暗红淡紫的纱。
9、3秋风萧瑟秋风吹树木的声音4北雁南飞去北方的雁子向南飞去5秋色满园秋天的景色充满了庭院6秋阳杲杲秋天的太阳,明亮灿烂7桂子飘香代指秋季,象征着秋天了8桐叶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
10、1秋风落叶原指秋风扫尽了落叶,一片凄凉的场景,现多比喻为一扫而光2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3一叶知秋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
11、7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7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6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7。
12、12 秋色宜人秋天的景色气候温度等等都让人很舒服,很舒适13 寒蝉凄切天冷蝉不再叫或低声叫,发出的声音凄凉悲切,象征着深秋季节14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15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
13、春蛇秋蚓,春蛙秋蝉,春蚓秋蛇,洞察秋毫,多故之秋,多事之秋,独有千秋,富于春秋,各有千秋,华屋秋墟,华星秋月,疾风扫秋叶,兼葭秋水,琨玉秋霜 老气横秋,临去秋波,凛若秋霜,利析秋毫,落叶知秋,明察秋毫。
14、有事之秋 月旦春秋 秋天的景色称为秋色秋光入秋后吹的风叫秋风金风秋风吹起来的时候,人们有一种独特的感觉,反映到词语里,就有了“秋风萧瑟金风送爽”等审美体验在描绘秋天时,文人常用下面这些词语春花。
“金风玉露菊花天”的出处是哪里
“金风玉露菊花天”出自宋代项安世的《大人生日》。
“金风玉露菊花天”全诗
《大人生日》
宋代 项安世
欲系银章望日边,先裁彩服拜亲前。
自家及国欢情一,以顺移忠喜事连。
兔管鸾笺松字日,金风玉露菊花天。
十分领取无穷寿,否极如今合泰然。
《大人生日》项安世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大人生日》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庆祝生日的场景,并表达了对个人和国家的欢庆之情。
诗意:
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他对生日的庆祝和喜悦之情。他希望获得长寿和幸福,并希望个人的幸福能够与国家的繁荣和喜庆相连。诗人认为忠诚与喜事是相互关联的,通过顺应天命来达到喜庆和吉祥的境地。诗人通过描绘兔管鸾笺、松字日、金风玉露和菊花天等美景,进一步强调了喜庆和吉祥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日的欢庆之情。首先,诗人提到了自己准备庆祝生日的仪式,包括佩戴华丽的衣服和向亲朋好友拜贺。然后,诗人将个人的欢庆与国家的喜事联系起来,认为个人的喜庆与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兔管鸾笺、松字日、金风玉露和菊花天,进一步增强了喜庆和吉祥的氛围。
整首诗以庆祝生日为主题,通过描绘喜庆的场景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生日的欢庆之情。诗人通过将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繁荣相联系,传达了一种忠诚与喜事相连的思想。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生日的喜庆和吉祥之意,给读者带来了欢乐和祝福。
形容九月美景的诗句
形容九月美景的诗句如下:
1、"露气清秋光,天高云淡树影长。"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赏析:这句诗是王之涣的,描绘了九月的清晨景象。清澈的露水在清爽的秋风中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天空湛蓝,云朵稀疏,树影拉长,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2、"岁暮山河闭,灵台水阔闲人少。" —— 李白《赠汪伦》
赏析:描绘了九月时山河闭塞、水域宽广而人烟稀少的景象。九月是秋季的尾巴,大自然的生机开始减退,人们渐渐远离喧嚣,沉入宁静的思考与寻找之中。
3、"九月江南好风光,落叶满空山。" —— 杜牧《秋夕》
赏析:描绘了江南九月的美丽风光,空山中黄叶飘落,给人一种凄美的感受。九月江南的景象,既有温柔婉约的美感,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4、"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 王勃《滕王阁序》
赏析:描绘了九月的湖水宛如长天一色,晚霞与孤鹜一同翱翔的景象。九月的天空明净而辽阔,晚霞和孤鹜的飞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赏析:描绘了九月的夜晚。银烛下的秋光显得冷冽,轻罗小扇扑去了飞舞的萤火虫。九月的夜晚寂静而寒冷,给人以凄美的情感。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赏析:描绘了九月时的田野景色。长亭外、古道旁,翠绿的芳草连绵一片,仿佛延伸至天际。九月的大地充满了生机与静谧,给人带来宁静与恬适的感觉。
7、"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描绘了九月时江城的景象,一片烟草的气息弥漫,满城飞舞的风絮使人感到朦胧与浪漫,此时正是梅子变黄时节,有着细雨蒙蒙,给人一种深秋的韵味。
8、"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赏析:金风和玉露是九月时的特征,它们的相遇使得九月的美景胜过人间无数。这句诗表达了九月独特的美丽与魅力。
9、"菊花开尽霜飞白,蓼岸长堤虹影斜。"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赏析:菊花凋零,霜飞洁白,长堤上的蓼草丛中透射出虹的倒影。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而此时菊花已经凋零,给人一种秋意渐浓的感觉。
10、"九月寒露,秋虹梁州碧云间。" —— 杨炯《送别诸南阳诸使君》
赏析:九月的寒露使得秋虹出现在梁州碧云之间,景色美丽而神秘。九月的天空常常呈现出多彩斑斓的虹,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想象。
秋分唯美古诗词(5首唯美秋分诗词)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分者,半也。秋分者,昼夜均,寒暑平。
秋分前是:“秋风清,秋月明”,
秋分后是:“秋风萧瑟天气凉”。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秋分有一种静谧之美。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秋分有一种思乡之情。
“热时吟一句,凉冷胜秋分”秋分有一种哲理之思。
杨万里诗云:“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秋分时节,绿叶变黄,看万山红遍,赏层林尽染,正是秋天最美的时候。秋分后,白昼越来越短,夜将越来越长。
今日秋分,分享5首最美秋分诗词,秋风扬,秋叶黄,思念的夜晚渐长,让我们一起在诗词里,遇见最美秋天。
1、最空灵的秋分诗词: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点绛唇》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风渐清,露渐冷,转眼秋天已经过半了。月圆如轮,皎洁的月亮洒下清亮的光辉,
桂子飘落,桂花香飘。沐浴着这如水的月光,遥想着月宫中,素衣霓裳正翩翩起舞,
仪仗飘飘,人影散乱,昭华丝竹之声通夜奏鸣着。
这样空灵美丽的秋夜,既清寒凌冽,又兼具落寞之情。
最适合放下一切纷纷扰扰,放飞自我,一任思绪在秋夜纷飞。
2、最科学的秋分诗词:恰今日、平分秋色。
《金风玉露相逢曲 丙寅中秋,是日秋分》
清.顾太清
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
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
芭蕉叶老,梧桐叶落,老健春寒秋热。
须知光景不多时,能几见、团圆佳节。
当中秋遇上秋分,顾太清说:就恰似金风玉露一相逢这种美景胜却人间无数的季节。皓月当空,桂香扑鼻,月色朦胧,清澈微凉,如镜子般皎洁的月亮挂在夜幕中。今天恰好是秋分,至此秋期过半,秋色平分。芭蕉、梧桐叶纷纷落下,人到中年万事休,还能再看见多少次佳节团圆呢?
做自己喜欢的事,珍惜当下,享受眼前的生活,就是最大的趣事。
3、最闲逸的秋分诗词: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秋分时节,山林夜晚,泉水淙淙,惊动了栖息在松树上的鹤,更显得山间幽静闲适。
秋空澄明,明月皎洁,映照山间。诗人和朋友贺兰沐浴着如水夜色,边走边谈,累了就躺下枕着山石,一边欣赏着山月美景,一边细细品论文章。
如此静谧的秋夜,来得最多的就是你贺兰君了。
安静,是经过长年累月的人生历练,获得的心灵感悟。保持一颗安静的心态,方能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4、最思乡的秋分诗词: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客中秋夜》
明·孙作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
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秋分时节的夜里,诗人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故园里的露水应该泛白了吧?月色皎洁,空山静谧,空气清冽,南归的大雁发出阵阵鸣叫。南山的豆子应该熟了吧?何时我才能回归田园,亲自耕耘呢?
月是故乡明,家乡永远都是游子最真挚的思念和牵挂。
5、最传统的秋分诗词: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秋分到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雷公收了声音,天地一片肃静,今日寒暑均分,不偏不倚,真是人间好时节。
诗人抚琴弹着南吕大调,迎接秋分的到来,感受秋天的意味。大雁南飞,秋天过半,时光转瞬即逝,怎能让人不心生叹息之情?
时间都去哪儿了?珍惜时光,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形容秋日美景的句子(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
关于描写秋天的词语、句子,您的孩子是否能张口就来,在语文作文考试中描写季节的题型十分常见。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下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吧!
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一叶知秋、春花秋月、春华秋实、金风送爽、春兰秋菊、
秋风萧瑟、金风玉露、叶落知秋、秋风落叶、秋月春风、丹枫迎秋、
秋收冬藏、落叶知秋、秋高气肃、春去秋来、秋月春花、秋高气和、
橙黄橘绿、层林尽染、秋高马肥、落叶飘零、稻谷飘香、北雁南飞
描写秋天的佳句
1. 金**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
2. 深秋时节,枝头黄叶被一夜秋风吹尽,遍地都是,好像铺了一条**的地毯。
3. 落叶开始举行起了《舞林大会》,他们穿着明黄、暗红、淡紫的纱衣,旋转起来,宛如数十只蝴蝶,翩翩起舞。
4. 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她们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翩然落下。
5. 身披绿色长发的垂柳,今日已变得枯黄干燥,伴着凉爽的秋风,一片片落叶纷纷飘下,仿佛一个个小女孩为游客翩翩起舞。
6. 落叶离开了母亲,独自去旅行了,体验那五彩缤纷的人生。她要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去演绎生命中最美丽的乐章,最精彩的歌。
7. 秋天的落叶落英缤纷,层林尽染,就连诗人龚自珍也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爱秋天,我更爱秋天的落叶!
秋天的花
1. 桂花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2. 菊花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3. 金花茶
金花茶的花金**,耀眼夺目,仿佛涂着一层蜡,晶莹而油润,似有半透明之感。金花茶单生于叶腋,花开时,有杯状的、壶状的、碗状的,娇艳多姿,秀丽雅致。以前,人们没有见到过花色金黄的种类。1960年,中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在广西南宁一带发现了一种金**的山茶花,命名为金花茶。国外称之为神奇的东方魔茶,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
4. 昙花
昙花原产南非、墨西哥等地,属附生性仙人掌科植物。昙花可以增加室内的负离子含量。它花期虽然很短,但是开花的时候美丽高贵,清香四溢。它能够释放出负离子,让室内的空气清新怡人。负离子可以说是空气的维生素,如果居室内的负离子含量减少时,人们便会感觉到憋气和窒息。所以,能把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增加的昙花,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美丽有益的花卉。
5. 含羞草
含羞草株形散落,羽叶纤细秀丽,其叶片一碰即闭合;含羞草花多而清秀,楚楚动人,给人以文弱清秀的印象。可地栽于庭院墙角,也可盆栽于窗口案几。赠花时,将盆栽轻轻地罩上粉红色薄纱,系扎上粉红色饰带花结。如果能再点缀上粉红色的马海毛绒球,会更加有趣。现多做家庭内观赏植物养植。
6. 蔷薇花
蔷薇花疏条纤枝、横斜披展、叶茂花繁、色香四溢,是良好的春季观花树种,适用于花架、长廊、粉墙、门侧、假山石壁的垂直绿化,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强。根、叶、花、果可入药。可基础种植,河坡悬垂,也可植于围墙旁,引其攀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