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锚定核心,激发学习潜能
宁德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有哪些?
学习的基本理论有四大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我国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是考试中重要考点,因此帮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内容,从而轻松应对考题。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在吸取认知等理论观点后,朝着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方向发展起来的。因此建构主义不是一个纯粹的独立流派,更像是一个“混血儿”。
二、建构主义的地位
1.它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2.它是我国新课改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代表人物
皮亚杰、维果斯基、卡茨、斯滕伯格等。
四、主要观点
(一)知识观
知识观主要强调知识是主观的、动态的。具体表现在: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假设;任何知识不是所有情境,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同样的知识,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
(二)学生观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具有丰富性、差异性。这就要求老师要看到学生的潜能。同时每一个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同,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需要在学生已有经验上“生长”出新的经验。
(三)学习观
学习观强调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四)教学观
由于知识是动态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在具体情境中建构的,所以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的知识,而是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五、建构主义的两种取向
(一)个人建构主义
个人建构主要关注学习者个体是如何建构知识的,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原来的认知主义中的布鲁纳、奥苏贝尔有很大关系。具体代表有:
1.生成性学习(维特罗克)
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接收信息,而总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从中得出推论。强调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或认知结构要与接受的新信息相互作用,从而生成新的意义。
2.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
认知灵活性强调个体可以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重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从而斯皮罗提出随机通达教学。
3.探究性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然后进行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学习过程为:提出驱动性问题-形成具体探究问题和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反思评价。
(二)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要强调学习不仅是个体自身内部的作用,还是一个社会参与的过程。主要是在维果斯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代表有:
1.认知学徒制
类似于“师徒关系”,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的情境性活动,学生在实际活动之中逐步更多地洞悉专家所使用的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
2.情境性学习
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为情景教学或抛锚式教学。
牛刀小试
1.(单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 )。
A.以学生为中心 B.以教师为中心 C.以知识为中心 D.以课堂为中心
答案A。建构主义主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生长出新的经验。
2.(多选)以下教学方式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有( )。
A.课堂教授 B.支架式教学 C.情境教学 D.抛锚式教学
答案BCD。建构主义在教学上的应用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情境教学)、随即通达教学、认知学徒式、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3.(单选)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是( )。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答案B。题干强调的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教育学学习理论的典型教学模式
教育学中,学习理论的典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行为主义的程序教学:
核心特点:将教材分解为小单元,按逻辑顺序排列,形成阶梯式学习路径,并通过及时反馈强化正确答案。理论基础:基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调积极强化。适用对象:适合独立学习者,但互动环节较少。认知主义的发现学习:
核心特点:鼓励学生通过问题驱动,主动观察现实,提出假设,提炼概念,并转化为实际能力。理论基础: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主张知识应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教学模式:强调自主探索,深度理解。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
核心特点:以具体事件或问题为“锚”,师生共同探究,构建意义。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学习和意义建构。教学特点:问题成为学习焦点,师生角色为双向建构过程。人本主义的非指导教学:
核心特点:强调个体潜能的挖掘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引导和支持学生自我实现。理论基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提供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这四大教学模式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