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立冬时节气候变,养生攻略提前知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3日 08:08 33 访客


冬季如何养生 冬季怎样养生好

冬季怎样养生?冬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时期,对于身体虚弱的人群来说是特别需要保养的。那么冬季怎样养生呢?下面小编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冬季怎样养生好1、起居调养

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也会耗阳气。

2、运动养生

立冬过后,天气逐渐转冷,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开始冬眠,不少人也深重脑倦,只想待在家中,根本不想走到户外,更不用提参加体育锻炼了。事实上,这样对健康有害无利,在立冬时节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因此在冬天仍坚持锻炼的人很少患病,正如俗话所言:“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3、情志养生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换言之,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以保护阳气,而不过度消耗阴精。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

冬季怎样饮食养生1、增加热量的摄取

由于冬季天气比较冷,所以热量的消耗比较大,为了身体健康,日常饮食一定要增加热量的摄取。蛋白质的摄取量应该维持正常水平;要适量增加一些热量,多吃一些含有糖分、脂肪的食物。

2、科学的进补

冬天进补能够很好的滋补身体的亏损情况,并且对于来年的消耗具有很好的储存功效,令人体更加的健康。一般来说,如果是体虚的患者,那么在冬季就需要好好的进补,但是在进补的时候也需要分清楚身体的状况。

3、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材

冬天如果想要身体健康,皮肤也越来越好,那么就需要摄取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材,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C等,这些对于身体都是具有很好的作用。

冬季养生的食疗方1、黑豆大枣粥

做法:将黑豆清洗干净,然后提前一个小时放入清水中浸泡;将准备好的黑豆以及大枣一起放入锅中焖煮一个小时,起锅之前加入红糖。

功效: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补肾作用,并且对于体虚的身体也具有很好的字眼效果。

2、五元补鸡

材料:母鸡、龙眼肉、荔枝肉、枸杞、莲子、黑枣、冰糖、料酒、葱姜蒜、食盐做法:将母鸡宰杀干净,然后将其他的食材清洗干净,去除果核备用;将其他的食材一起放入母鸡肚子之中,随后将母鸡放入砂锅中,放入葱姜蒜以及料酒,然后蒸煮大约两个小时就可以服用了。

功效: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补气补血以及滋阴养肾的功效。

3、冬瓜薏米养颜汤

材料:冬瓜1、5斤,薏米100克,瘦肉1斤,陈皮0、25块,姜2片,盐适量。

薏米用清水浸4小时。冬瓜连皮和籽洗净后切大块。瘦肉洗净后切块焯水。陈皮用清水浸软后去瓤剪成丝。将冬瓜、薏米、瘦肉、陈皮、姜放入电砂煲中,加入1升水煲2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冬季养生要注意什么1、早睡早起

早睡,一般是指在10点左右休息,因为,进入11点,人体各个器官就开始修护排毒,比如肝脏在11点就开始排毒。早起,一般指6点左右起来,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精神状态会非常好。

2、注意多喝水

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而且秋冬季非常干燥,每天通过皮肤蒸发了大量的水分,因此补水必不可少。建议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饮水,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8~10杯水。

3、注意保暖

秋冬季气候冷,我们要注意保暖,切不可不要风度不要温度,以防感冒生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如早操、慢跑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冬季养生有什么禁忌1、忌活动过剧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是,老年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最好慢走在乡间树林间,呼吸清新的空气。

2、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年人怕冷,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出红斑或烫伤,所以,只要室温达到18-25℃即可。

3、忌蒙头睡觉

这样会造成被窝内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影响人体正常呼吸,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头露出被子外面,双腿屈伸。

4、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头痛、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因为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发季节,往往大病因小病而引起的。

立冬有什么讲究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重要节点。立冬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人们在立冬这天会有一些讲究:

1. 补衣保暖: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会开始穿上厚重的冬装,特别是老人和儿童,需要提前准备衣物来保暖。

2. 吃补养食物:立冬时节,气温骤降,人们身体比较容易感到寒冷,因此多吃一些温补食物,如姜、大枣、糯米、核桃等,以帮助身体保持暖和,增强抵抗力。

3. 养生保健:立冬后,人们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室内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 注意润燥保湿:立冬后,气候干燥,空气湿度降低,人眼、口腔、鼻腔等容易干燥不适,需要注意保湿,多喝水、多吃水果。

5. 调整作息:由于立冬后白天变短,天黑地冷,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会有所变化,需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些讲究和习俗会因地域和个人习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冬季养生的关注和重视。

冬季应该如何养生

春养肝 夏养心 长夏养脾 秋养肺 冬养肾

四季养生, 中医养生

中医里一年分五季,在夏秋之间多出来一个长夏。五脏分管五季,当令之时脏气最旺,但也最容易受伤。

春(立春到立夏)>>养肝

春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肝。春天是肝的主季,肝气最旺,但也是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寒冬已过,本应气候渐暖,但如果温暖提前出现,或者严寒不走仍把持朝政,或者温暖太过、变得像夏天一样炎热,就是气候没有按时行动。一旦适逢用肝过度或肝气素来不充足,久失濡养,肝功能活动跟不上如此活跃的气候,会脆弱地缠绵病床。

春天最好多做养肝护肝的事,“嘘”字功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明目护肝之法。两脚自然分开站立,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颚,呼气时收腹、提肛,同时发出“嘘”音。这个方法适宜早晚各做一次,天天坚持,练习时音调要柔细匀长,使气呼尽,嘘后调息时要闭目凝神。

夏(立夏到小暑)>>养心

夏天最脆弱的部位是心。凉风动水,荷叶卷着蜻蜓的影子,听来很消夏,可小“心”慌慌。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夏练要以静为主,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

夏季天热,容易烦躁伤心,食欲不振,可以多吃些养心安神的食物。例如莲子芯,味道比较苦,但善于清心火、健脾胃,直接泡水代茶饮或加粳米同煮成粥就行了。乌梅也有解热除烦的作用,夏天的办公室零食尽可以换成冰糖乌梅之类。

长夏(小暑到立秋)>>养脾

长夏最脆弱的部位是脾。长夏就是暑热过去,开始下雨的那一段时间。如果我们先天不足,曾在妈妈体内受了委屈,完全可以靠脾的运作弥补损失,所以脾又被尊称为“后天之本”。

脾喜燥恶湿。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脏最怕湿邪来犯,它喜欢干燥一点。养脾可以多吃些豆类,适宜在夏天吃的豆类包括绿豆、白扁豆、荷兰豆、红豆、豌豆几种,这些豆子,或煮或炒或炖,可以变出多种花样,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乐趣——除湿健脾。白术、山药也有同等作用。

秋(立秋到立冬)>>养肺

            

秋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肺。林妹妹每到秋天感时伤悲,肺病就更重些。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咽痛等现象,这就是秋天的主气——燥。“润燥”是秋季养肺的大法,落实下来,首先饮食上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干燥的秋天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秋季的补水量要更多。平时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之前各饮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各饮水800毫升,以使肺脏安度金秋。

冬(立冬到立春)>>养肾

冬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肾,当大地被冰雪覆盖、万物凋零的时候,肾气最易耗损。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疾病易犯季节多珍重,例如冬天补充阳气,以养护肾气。这个只要简单的“早睡晚起”一招就可以实现。冬天日照短,早睡保持温热的身体,以养人体阳气,晚起是指在自然界阳气上升之后起床,身体可以补充阳气,躲避阴气。这样各脏器收集的阳气汇集到肾,肾气充沛足以抵挡疾患。

“少食咸,多食苦”。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功能,抗御过亢的肾水。同时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对于正常人来说,冬季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食用滋阴、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像藕、木耳、胡麻等皆为有益的食品

立冬要注意些什么

1、生活: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因此需注意增添衣物,做好保暖防寒措施。

2、饮食:立冬时节,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而应多喝汤类,以保持身体温暖。

3、心态:立冬后,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倾向于蜷缩在被窝里贪睡,易产生懒惰情绪。因此,应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迎接新的一天。

4、护肤:在冬季,皮肤容易因为干燥而出现裂纹,需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并注重润肤保养,以防止皮肤受损。

5、气候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的“小阳春”天气现象。而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则会经历冷空气的频繁侵袭,气温逐渐降低,甚至已经进入雪季。不同区域的立冬气候特点各异,但都需要注意适应当地天气变化,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