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雄浑壮阔景象,气势磅礴的史诗画卷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3日 11:55 38 线刚


长卷邮票《千里江山》2月25日将发行

我国古画系列邮票又一力作《千里江山图》即将于2月25日发行,这是继《长江》、《黄河》、《长城》之后,中国邮政推出的第四套九连体长卷邮票!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渺的江湖,山石皴法以披麻皴为主,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全幅构图景象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咫尺有千里之趣”,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中国名画解析之千里江山图》邮册

《千里江山图》采用长卷形式,围绕《千里江山图》内容分为:序言鉴赏、题跋鉴赏、印鉴鉴赏、画风鉴赏、作者介绍六大部分进行生动有趣的解读,配票:套票版,首日封,个性化;产品背面为《千里江山图》的原画仿印。内容精美,装帧精湛,性价比优良,是全面鉴赏《千里江山图》的首选。

套票版一版、首日封一套、个性化邮票3枚。

《青山水云间》整版票册

描写黄河的句子

1、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以其雄浑壮阔的气势,蜿蜒流淌在中国的北方大地,滋养着万千华夏儿女。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的河水滚滚而来,犹如一条**巨龙横亘于中原腹地,震撼人心。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它的波涛汹涌、浩渺无际,如同一幅天然的史诗画卷。

4、黄河两岸的峭壁悬崖,搭配着河水激起的层层浪花,构成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5、黄河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烁着金黄的光芒,奔腾跳跃,仿佛是一条生动有力的生命线,流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

佳句评析:《登高》里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赶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画卷。从诗的结构来看,四联八句皆对仗工整,既自然又流畅,不露刻意雕琢的痕迹。"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形成对比,既展现出广阔深远的意境,又通过"萧萧"的落叶声与"滚滚"的水势营造了丰富的听觉感受,使得整首诗的景象更加生动。

这一联的对仗不仅体现在字面上的工整,更在于其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无边的落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而长江的奔流不息则寓意着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不息。诗人登高远望,面对这无尽的自然景象,不禁感慨韶华易逝,壮志未酬,内心充满了落寞与悲壮。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句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

此外,“萧萧”与“滚滚”两组叠字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还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这种音韵上的处理,使得诗句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种音乐般的美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是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哲理的佳作。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杰作之一。

邮票上的“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邮票

我国古画系列邮票又一力作《千里江山图》即将于2月25日发行,这是继2014年《长江》、2015年《黄河》、2016年《长城》之后,中国邮政推出的第四套九连体长卷邮票。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北宋王希孟作品,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

王希孟,生于1096年,卒年不详,河北武原(今河南原阳)人,北宋末年画家,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奇才”。他年少时便显示出不凡的绘画天赋,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即中央档案馆),被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并在技法方面得到徽宗的亲自传授和悉心教诲,因而画艺大进。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年仅十八岁的王希孟力戒欠工致之弊,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绘成了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画卷,不幸却英年早逝。后人在卷尾可以看到时任尚书左丞相右仆射蔡京的跋文:“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小画家满怀的欲求化作丈余丹青,尽在不言之中。宋徽宗收到该图后,颇为嘉许,将此图赏赐给了蔡京。于是才有了蔡京的题跋,使今人得知王希孟极为简略的身世。这是有关王希孟的唯一资料,《千里江山图》成了王希孟的“千古绝唱”。

从整体来看,《千里江山图》为高头大卷,长达三丈,系大青绿山水,主要用石青石绿,淡色渲染高空和水面,在山脚和半空露出绢本的底色,顿显阳光灿烂。山石皴法以披麻皴为主,设色继承了有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全幅构图景象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取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属于北方山水画派的系列,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大山大水,气势宏大。画中景物丰富,布景严整有序,在泛黄的画卷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历历俱备,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刻画精微自然,毫无繁冗琐碎之感。画家以精炼概括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将太行山雄伟壮观的山脉与江淮一带苍茫的水势和曲折的湾流融合为一体,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令人顿觉“咫尺有千里之趣”,是一幅既写实又富于想象的山水画作品,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杰构,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卷尾钤印28方,经宋代蔡京和内府、元代溥光、清代梁清标和内府等收藏,流传有序。后在清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次发行的《千里江山图》特种邮票延续了《长江》《黄河》《长城》邮票的设计形式,发行套票版张一版,每版9枚,邮票规格:60mm×30mm,整张规格:223mm×120mm,总面值13.20元;另制作九连体长卷一版,规格为570mm×65mm。此新邮票是以十大传世名画为题材,与《清明上河图》档次一样。它围绕着《千里江山图》内容,从序言、题跋、印鉴、画风、赏析、作者六大部分对其进行生动有趣的解读,并在设计上采用线条、多颜色等方式重新诠释这幅古画。该套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大师王虎鸣主持设计,采用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等多种防伪方式,北京邮票厂采用影写版印制。

来源: 三门峡日报

赞美黄河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千里波涛滚滚来。

诗句解释

黄河的壮丽景色

黄河,这条古老的河流,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关于赞美黄河的诗句数不胜数,其中“黄河远上白云间,千里波涛滚滚来”便是绝佳的写照。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黄河雄浑壮阔的画卷,展现出黄河远至天边,奔流不息的壮丽景象。河水浩浩荡荡,翻滚着汹涌波涛,一路向前,气势磅礴。

诗人的赞美情感

诗人通过对黄河的赞美,表达了对伟大自然的崇敬之情。黄河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诗人在赞美黄河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敬仰和崇尚。

文学手法的运用

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黄河的辽阔与波涛的汹涌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诗人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无尽的活力。

文化意义的深远影响

赞美黄河的诗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传递了深厚的文化意义。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诗句让人们铭记黄河流域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综上,这句赞美黄河的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传递了诗人的情感、文化和历史意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千里江山图卷》属于什么画法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绢本,设色,纵:51.5,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画家王希孟,生卒年代不详,画史无传。此画卷后蔡京题跋说他原在画学为生徒,后被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后宋徽宗赵佶「知其性可教」,「亲授其法」,画艺大进。此卷约作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作者时年十八岁。清代宋荦在《论画绝句》附注中说他在完成此卷后不久去世。此说并无确切的资料可佐证,但宋代绘画史籍也无他的记载,早逝之说恐也未必全是臆测。

该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卷後有当时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革命史诗,以雄浑豪迈的笔触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全诗通过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磅礴的气势,讴歌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与革命文化的经典之作。

历史背景与创作意图

《七律·长征》诞生于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之际。1934年至1935年,中央红军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完成战略转移,跨越11个省,翻越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行程二万五千里。毛泽东以亲历者的视角,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浓缩于八句诗中,既是对长征壮举的总结,亦是对革命信念的升华。诗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开篇点题,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昂扬的基调。

意象选择与艺术特色

诗中意象宏大而凝练,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以夸张手法将险峻山岭化为“细浪”“泥丸”,凸显红军藐视困难的豪情;“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通过冷暖对比,既刻画自然环境的险恶,又暗喻战斗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以雪景象征革命征程的洗礼,展现胜利后的豁达与希望。全诗对仗工整,韵律铿锵,兼具古典诗词的典雅与现代革命的激情。

语言风格与情感表达

毛泽东的诗歌语言质朴刚健,善用白描与象征结合的手法。例如“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二字举重若轻,将长征的艰辛转化为革命者的从容;“尽开颜”则以通俗口语传递集体胜利的喜悦。这种语言风格既保留了七言律诗的格律美,又突破了传统诗词的婉约局限,创造出独特的“红色诗风”。

革命精神与历史意义

《七律·长征》不仅是文学杰作,更是革命精神的宣言书。诗中“不怕”“只等闲”等词汇反复强化红军的钢铁意志,而“三军”的集体称谓则凸显团结奋斗的力量。这种精神超越了具体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1949年后,该诗被编入教科书,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哲理激励了数代中国人。

文学价值与文化影响

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七律·长征》开创了以旧体诗形式书写现代革命题材的先河。它将传统诗词的意境美与革命叙事的史诗性完美融合,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红色经典”的标杆。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拟人化处理(如“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以及将宏大历史叙事转化为个人抒情视角的创作手法,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主旋律文学创作。

综上,《七律·长征》以诗证史,以情载道,既是长征精神的艺术化呈现,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思想深度、美学价值与历史意义,使之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