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145阳性,警惕病毒变异感染风险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提供了关于个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其感染状态的重要信息。
135阳性,即"大三阳",表明可能是急性感染,体内病毒活跃且传染性强,需密切关注和治疗。
145阳性,"小三阳",表示急性感染或慢性携带,病毒数量较少,复制力低,传染性弱,但长期存在可能增加癌变风险,需定期检查。
全阴性,意味着未感染乙肝且无抗体,属于易感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预防。
第二项阳性,表示既往感染但已康复,或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具备保护力。
25阳性,康复期,已有抗体,对乙肝有抵抗力,是理想状态,但hbvdna阳性可能提示病毒变异。
45阳性,康复中,hbsag已消失,但保护性抗体未形成,需警惕体内可能仍有病毒。
245阳性,康复期接近结束,e抗体出现,hbv清除可能性大,但e抗体可能不持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15阳性,急性或慢性携带,病毒复制弱,也可能处于恢复期,需要进一步评估。
5阳性,可能是感染初期或康复期,可能无保护性抗体,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病毒感染情况。
乙肝五项145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五项检查中第一项就是乙肝表面抗原,第一项的阳性就提示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第四项的阳性就提示乙肝e抗体的阳性,第五项阳性就提示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这三项阳性就是俗称的乙肝小三阳,大部分的乙肝小三阳患者传染性比较弱,肝脏功能可能是正常的。还有部分的乙肝小三阳患者由于乙肝病毒的C区变异,容易出现高病毒载量,容易出现肝功能的持久性不正常,所以乙肝小三阳的患者除了要定期随访乙肝五项,还需要随访乙肝DNA、肝功能。如果病毒水平高,肝功能持久性异常,就需要进行系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乙肝一四五阳性乙肝一四五阳性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145阳性,即小三阳,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呈阳性。表面抗原阳性的现象表明已经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出现通常意味着e抗原的消失或基本消失,但并不是人体的保护性抗体。核心抗体则由e抗原产生的抗体形成,核心抗体呈阳性表明当前感染或过去曾感染过病毒。
对于一般人群而言,乙肝两对半145阳性的传染性相对较小。但对于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群,其所感染的病毒可能是已产生突变的病毒株。这类病毒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NA)依然阳性,则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乙肝两对半145阳性的状态表明确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数量较少,复制程度较低,传染性较弱。然而,e抗体并不是人体的保护性抗体,不能长期存在。若e抗体在半年以上仍然没有消失,且HBVDNA呈阳性,则说明病毒可能已经发生癌变,增加了乙肝145阳性导致HBVDNA变异的风险。
乙肝145阳性的原因
乙肝145阳性主要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E抗体阳性,即小三阳。通常小三阳病毒复制水平较弱,或DNA已经转阴。且小三阳通常感染乙肝病毒时间较长,或已发展至肝硬化阶段、肝癌阶段。而E抗原阴性慢乙肝通常病毒复制水平较低,但肝纤维化程度有可能较重,因此并不是小三阳病情轻,大三阳病情重。因病情轻重与病毒复制水平和病程有一定相关性。还有一部分病毒变异,病毒变异后不能表达E抗原,因E抗原与免疫耐受有一定关系。
在治疗过程中,若E抗原变为E抗体,即治疗前为大三阳,即E抗原阳性,通过治疗后变成145阳性即小三阳,为出现免疫控制的表现,为病情好转的象征。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