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耳朵痒多因哪些原因困扰,揭秘常见诱因与应对方法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4日 13:09 31 苏公子南伽


耳朵流黄水怎么回事 耳朵流黄水是什么原因

耳朵流黄水是常见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首先,慢性外耳道炎症是原因之一,表现为耳朵经常发痒、流水,表面皮肤增厚,有脱屑,分泌物堆积可能引起耳鸣及听力减退,霉菌感染可能导致分泌物表面有花粉样物质。

其次,外耳湿疹也可能导致耳朵流黄水,特征为耳内刺痒不适,流黄水,耳廓及耳道内有小丘疹或者小水泡,皮肤充血发红、潮湿,有时皮肤表面结有黄痂,清除后皮肤潮红流水。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长期流脓,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症状,鼓膜穿孔或有肉芽,耳道有黄粘脓性分泌物流出,有臭味,如不治疗可能引发脑脓肿,危及生命。

其他原因包括挖耳时伤及耳道、洗头时脏水进入耳朵等,引起长疖子,疖子破了流出**脓水,病变一般在外耳道,只要不往内发展,对听力影响不大。

若突然耳朵流黄水,可能是外耳道炎,多因外耳道进水、掏耳朵导致皮肤感染,若过去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也要考虑中耳炎复发。此季节是外耳道炎高发期,应服用抗生素,清理分泌物,使用药物如氯霉素滴耳液。

外阴瘙痒的原因有哪些 三大不容忽视的诱因分享

许多女性对“外阴瘙痒”的认知有限,常认为这是正常的女性健康问题,然而从医学角度看,它实际上是一种妇科疾病,需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妇科疾病是主要原因。

如果女性患有淋病、非淋病性尿道炎、疥疮、粘膜白斑病等,外阴瘙痒便可能出现。此外,肛门瘙痒也可能波及外阴。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外阴瘙痒作为症状之一。

其次,外界刺激不容忽视。

内裤选择不当或长期摩擦外阴,以及频繁使用一次性避孕药,都可能引发外阴瘙痒。这些外部因素应引起女性的注意。

再者,全身性疾病也需考虑。

皮肤病、肾脏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全身瘙痒,外阴瘙痒自然包含在内。因此,在治疗外阴瘙痒时,也要考虑这些全身性疾病的可能性。

总之,外阴瘙痒多因妇科疾病引起,但外界刺激和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此症状。在出现此类症状时,切勿自行用药止痒,以免延误治疗或引发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耳朵疾病常见的耳朵疾病有哪些?有什么症状表现?

一、耳痛

(一)原发性耳痛

1、耳郭病变:炎症或外伤,患者可直接观察到病变。

2、外耳道病变:按压耳屏或牵拉耳郭时疼痛加重,多因炎症感染、损伤、异物或耵聍栓塞引起。

3、中耳病变:按压耳屏或牵拉耳郭时疼痛不加重,多因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或结核引起。

(二)牵涉性耳痛

1、咽喉急性炎症:耳痛较重,一过性,伴有咽喉疼痛与吞咽障碍。

2、口腔病变:如齿病、牙周病、牙髓病等。

3、鼻部病变:伴有鼻病症状。

4、其他病变:如舌咽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或颈动脉炎。

二、耳肿

1、耳周肿:包括头面部肿胀、耳周皮肤炎症、耳周淋巴结肿及腮腺肿大。

2、耳郭肿:红肿疼痛或凹面肿胀,多因炎症感染或假性囊肿引起。

3、外耳道肿:常见于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疖,伴有耳痛及分泌物。

三、耳痒

1、耳郭与耳周皮肤痒:过敏性疾病或炎症、湿疹引起。

2、外耳道痒:湿疹、外耳道慢性炎症或霉菌病引起。

四、耳内胀闷感

1、非化脓性中耳炎:可行电测听、声阻抗检查。因咽鼓管阻塞所致,耳内胀闷感明显,可伴耳鸣或听力障碍、鼓膜内陷、鼻塞等。

2、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可行电测听、声阻抗检查。可出现耳内胀闷感,伴耳鸣。

3、鼻咽癌:可行鼻咽部纤维镜检查、CT检查、病理切片检查。

4、梅尼埃病:耳内胀闷感可能是病即将发作的信号,有反复突发性眩晕发作史。

5、病毒感染所致神经性聋:多有上近期呼吸道感染病史,伴感音神经性聋。

6、突发性耳聋。

7、其他。

五、鼓膜内陷:门诊医生一看便知。非化脓性中耳炎的重要体征,因感冒引起。一般引起轻度听力下降,治疗后可恢复。

自行鼓膜按摩法:以两手掌心贴于耳孔,使空气进入外耳道。

自行咽鼓管吹张法:捏住鼻孔,自肺部向外鼓气,让空气进入中耳腔。

注意事项:鼻腔有炎症时不可吹化,软腭要放松。

六、耳溢液(耳流脓)

(一)耳溢液的性质:脓性、黏脓性、黏液性、水样、血性、干酪性。

(二)常见病: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量多。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黏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鼓膜穿孔。

3、胆脂瘤型中耳炎:干酪样分泌物,量少,臭。

4、非化脓性中耳炎:水样分泌物。

5、脑髓液耳漏:清水样物体流出,无中耳炎病。

6、结核性中耳炎:分泌物似化脓性中耳炎,鼓室黏膜水肿苍白。

7、中耳癌:血性分泌物。

七、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外伤或医疗必需切开鼓膜引起。可自行愈合,但需保护耳部。

形成化脓性炎。

注意:1、外伤或手术引起的鼓膜穿孔不可滴药;2、干燥的化脓性中耳炎穿孔亦不可滴药。

耳鸣、颅鸣(脑鸣):1、外耳道疾病:耵聍栓塞、异物,耳痛、眩晕。2、中耳疾病:非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部外伤、耳硬化症。3、内耳病变:感音神经聋、梅尼埃病、听神经瘤。4、颈椎病。5、血管性耳鸣。6、肌源性耳鸣。7、呼吸源性耳鸣。8、饮食、生活原因:烟酒、噪声、体位、眼球运动。9、全身系统性疾病:心肾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颅脑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性退变、神经衰弱与听幻觉、心理紧张。10、医源性原因:药物中毒、药物副作用。11、原因不明。

耳聋(听力障碍):按时间分:先天性聋、后天性聋。

耳聋按原因可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

2、按部位分:

A、传导性聋:外耳或中耳病变。

B、感音神经性聋: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传导中枢受损。

C、混合性聋: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聋并存。

3、按耳聋程度分:

A、轻度聋:电测听听力损失在30dB以内。

B、中度聋:电测听听力损失30-60dB。

C、重度聋:电测听听力损失60-90dB。

D、全聋:电测听听力损失超过90dB。

(二)几种常见的耳聋病症:

1、突发性聋:听力迅速下降,可能与内耳血管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

2、药物中毒性聋:使用具有耳毒性药物引起,听力减退可遗留永久性耳聋。

3、传染中毒性聋:急性传染病后出现感音神经性聋。

4、噪声性聋:职业病,因长期接触强噪声导致听力损害。

一、耳朵构造: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1、外耳:耳廓和耳道。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3、内耳:耳蜗和前庭系统。

4、听神经:连接耳蜗和大脑。

二、常见耳部疾病:

1、耳鸣:耳朵内出现异常声响,常是耳聋的先兆。

2、耳聋: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病变导致。

3、外耳炎:外耳发炎,常因耳道受损或感染引起。

4、耳搔痒症:耳部瘙痒症状。

皮肤感染,耳道常有蚁走感和瘙痒,多因皮肤干燥缺乏耳蜡滋润引起,属老年性皮肤退化常见问题。

5、畸型耳

人类耳壳功能退化,外观大于实用,对听力影响不大但外观不美观,可能导致心理障碍,需整形手术,尤其是无外耳道时应同时改善听力。畸型耳手术难度大,通常需耳科与整形外科合作。

晕车和耳朵有关,晕车可通过调整坐姿、服用晕车药、深呼吸等方式预防。

耳朵里面经常发炎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拜托了各位 谢谢

耳朵发炎常见于两种类型:急性外耳道炎与慢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的患者会感到耳朵灼热、疼痛,甚至耳鸣,严重时还会出现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有时外耳道会变得狭窄,甚至出现皮肤溃烂的现象。

慢性外耳道炎的症状则较为温和,主要表现为耳朵不适和痒感,有时会伴有少量分泌物,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导致听力下降。对于伴有奇痒的慢性外耳道炎患者,需要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进行区分。

中医认为外耳道炎属于“耳疮”的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过盛引起,治疗时需采用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方法。常用的内服药物包括银翘丸和牛黄解毒丸,患者可按说明每次服用1丸,每日2次。外用药物方面,可选用黄连膏、紫金锭进行涂敷,或使用菖蒲与附子研末后加香油滴耳。如果伴有耳周肿胀,可用水调散外敷(例如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抹在肿胀处或用湿热毛巾敷于局部)。

西药治疗方面,急性外耳道炎患者可以口服红霉素或螺旋霉素,每日3次,并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外耳道局部可以涂抹醋酸去炎松霜或可的松软膏。此外,还可以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理疗等方法辅助治疗。

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耳朵发炎的种类及原因 治疗方法

耳炎是耳部发生的炎症,主要分为外耳炎和中耳炎两种。外耳炎通常在细菌侵入外耳道后形成,常见原因包括湿度增加、外耳道损伤、慢性中耳炎脓液刺激、外耳道的酸性环境被破坏等。中耳炎则多因咽鼓管感染、鼻涕倒流、游泳时水进入耳道等原因引起。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也可导致耳道抵抗力下降,引发耳炎。

外耳炎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弥漫性外耳炎、单纯性外耳道炎、坏死性外耳炎、外耳道疖和外耳真菌病等。弥漫性外耳炎表现为剧烈耳痛、外耳道充血、肿胀、听力减退。单纯性外耳道炎早期耳内不适、轻微疼痛,但若及时治疗,炎症会消退。坏死性外耳炎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耳痛剧烈。外耳道疖则有剧烈耳痛,耳廓牵引痛明显,疖肿成熟后耳痛减轻。外耳真菌病表现为耳部发痒、耳鸣、听力减退,外耳道内有膜状物。

外耳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热敷、超短波透热理疗、使用酚甘油或鱼石脂甘油滴耳、口服抗生素和镇痛剂。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疖肿成熟后的切开引流。中医治疗则以疏风散邪、健脾升清、利湿通窍、活血通络为主。预防措施包括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水洗耳道、按时更换外用药、避免辛辣食物和过度运动等。

中耳炎常见的类型包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流脓,可并发颅内并发症。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耳聋、耳内闷胀、耳鸣。卡他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时好时坏,呈渐进性加重。渗出性中耳炎急性者听力下降在后,慢性者起病隐匿。慢性中耳炎表现为耳内流脓。

中耳炎的症状包括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治疗方面,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和局部用药是主要方法。局部用药前应先清洗耳道脓液,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用硼酸酒精。手术治疗主要用于鼓膜穿孔影响听力的情况。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过度运动、保持鼻咽部健康、均衡饮食、保持耳部干燥等。

内耳炎是鼓室的一种炎症,通常继发于严重的外耳炎或中耳炎。常见病原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内耳炎的症状包括晕眩、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等。治疗通常包括特殊抗组织胺糖浆,症状一般在1-3周内痊愈。内耳炎不会导致永久性伤害,但需及时就医。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