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脉细如丝,体弱多病的健康警示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4日 18:37 31 晓珍


体质差怎么调理呢?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类,可以通过心理、运动、调整饮食等方法进行调理,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1、阴阳平衡的平和质。这类人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舌淡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多吃五谷杂粮及果蔬。日常可通过运动保持和增强现有的良好状态,宜选择快走、跑步、球类等运动。

2、易感冒的气虚质。这类人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容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生冷、苦寒的食物;注意气候变化,保暖双脚,预防呼吸道疾病;气虚质的人适合运动量小且较缓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喜暖怕冷的阳虚质。这类人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忌生冷、高脂肪、产气食物,限制浓茶、酒类;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防止过度疲劳,多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散步、爬山都是最佳选择。 

4、怕热不怕冷的阴虚质。这类人手心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适宜吃清淡易消化、甘寒性凉、滋补肾阴的饮食,如百合、绿豆、梨、鸭蛋等;忌烟、酒、肥腻、燥烈辛辣之品;经常按摩腹部,保持大便通畅;运动方面选散步、瑜伽等。 

5、形体肥胖的痰湿质。这类人面部油脂较多,多汗且黏,形体胖,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遵守低热量、低糖、低盐、低脂、低蛋白、高纤维饮食原则;避免抑郁、恼怒;衣着宽松;天气晴朗时,多进行散步、爬山等运动。

/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5ffdada7f4edab64024f1a8b"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5ffdada7f4edab64024f1a8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5ffdada7f4edab64024f1a8b"/>

6、爱长痘的湿热质。这种体质的人面部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体倦,大便不畅,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忌肥甘厚味、辛辣、大热大补的食物,也要避免进食过多酸性食物;多培养缓慢的休闲项目,如下棋、钓鱼等;适宜的运动有跑步、球类等。 

7、肤色晦暗的血瘀质。此类人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口唇黯淡,舌下脉络紫黯或增粗,脉涩。宜吃些甘温有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糙米、茄子等;忌吃高盐、高脂等会加重血液黏稠度的食物;少吃甘薯、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及大怒。 

8、神情抑郁的气虚质。此类型的人体形偏瘦,情感脆弱。宜吃些具有行气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小麦、莲子、海带、香蕉等,忌食不好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情绪,多参加集体活动,有负面情绪及时向朋友倾诉;适宜强度较大的运动,如球类、快走等。 

9、容易过敏的特禀质。这类体质者容易出现哮喘、鼻塞等病症。宜吃些平和、偏温补、养肺气的食物,如小米、杏仁、银耳、绿色蔬菜、苹果等;少接触过敏原;不宜做过度激烈的运动,可选择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

/health.people.com.cn/n1/2017/0124/c14739-29045827.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根据体质调理养生">人民网-根据体质调理养生

中医搭脉入门

中医重视脉象,其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可藉此辨证辨证不同的脉象,进而认识和诊断疾病。

正常人脉象平脉,在指脉上呈现的感觉是流利圆滑,沉着和缓,柔顺有力。 若心脏或血液出现问题,脉象就会出现异常。 现在就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 1、沉脉脉象显位较深,轻按不明显,无搏动感,重按有明显的搏动感。 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主里实,表示内脏邪气盛。 如果脉沉无力,则表现为里虚证,里虚为指正气虚。 脾气虚或肾气虚者,触之沉而无力之脉。 肢体水肿时脉沉沉,因此脉沉和水饮均可发生。

2、迟脉迟脉是指脉搏跳动少于4次,即每分钟脉搏小于60次。 此脉提示寒邪为患。 寒者血凝,血气运行迟缓,所以脉搏跳动也很慢。 晚而有力的就是寒证,也就是寒邪致病。 晚而无力指的是虚寒证,主要表现为阳气弱,不能促进血液运行。 这类寒性属于阳寒,如寒冬,是因为阳光弱,而非真寒邪,因此脉象表现为迟而无力。

3、脉细脉细如丝,脉细脉细,但脉起落搏指较明显,可分数。 脉动小,脉搏细,脉动少。 脉细主虚证主要是指阴虚、血虚,由于阴血不足脉管不能充盈,所以脉变细。 久病虚证是阴阳气血都不足的表现,脉象较小。 对湿湿性重的人,因湿气浸润皮肤,脉管受挤压后便显得细嫩柔软。 4、数脉脉跳得快,一息脉跳5次以上,即每分钟脉搏90次以上。 脉速,反映体内有热。 数字的力量就是热。 邪热的作用,使血流加快,热邪与正气相争,脉动快而有力。 若脉数弱,则为虚热,热并非由外邪引起,而是由脏腑阴阳失调引起的虚热。 若为阴虚内热,脉象呈细数无力。 阴虚时,管内的津液和阴血都不充盈,使脉细细,虚热虽可使血流加速,却鼓动无力,所以脉会出现细小、快、无力的特征性,这是典型的阴虚或阴虚火旺的典型脉象。

5、脉脉宽,脉动亦大,象波涛汹涌,脉动有力,脉搏有力,下落较深,起伏较大。 主病:发热。 邪热邪热,气盛血流,使脉动有大。 6、濡脉又称软脉,脉浮细柔,犹如手按在松软的海绵上,轻取即得,轻按不显。 湿邪是由濡脉引起的。 若脉湿湿困脾,则属湿邪所致。 气血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7、弦脉,如按至琴弦,绷紧,脉形端直而长,脉搏较大,脉管较硬,较硬,直而直。 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痰饮、胃气衰的病人,亦见于老年亚健康病人。 8、滑脉之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就像圆球从尺部平滑地滚到寸部,滚滚滑利。 滑脉主要是痰、痰饮。 因痰饮内阻,在正气不虚的情况下,可出现气血涌流,故脉显滑。 高烧患者,热胀冷缩、脉滑,女性受孕后,气血涌流来养胎儿,表现出典型的滑脉。

9、涩脉脉象艰涩,如轻刀削竹,滞涩不滑,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 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精血不足等。 10、结脉脉动缓慢,脉律不齐,歇止不规则。 以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为主,也可见于气血虚衰。 如果脉来慢,停停跳又多,病情就会更严重,应该引起重视。 11、代脉脉呈规律性停顿,脉律错综复杂,停顿时间较长,脉势较弱,如每跳五次停顿一次或每跳三次停顿一次。 主脏器代脉衰微,病情危重。 有的时候还会有痛证、惊恐等代脉的出现。 上面讲的都是单一的脉象,临床上实际情况往往是一位患者同时出现数种脉象。 所体现的疾病,也是各脉主病的综合。

脉象,脉诀及主病

把脉,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关键,是一种通过触摸病人动脉,解析脉象来获取身体信息的古老技术。它承载着中医学的智慧与经验,有着悠久的历史。

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间,西医习惯用听诊器诊断,而中医则依赖脉诊,通过手指按压脉搏,解读脉象。这一传统方法在世界医学领域中独特而宝贵。

沉脉的特点是脉象行于筋骨之间,如水投石,按之有余而举之不足。其主病多与阴寒、痰饮、血病、中寒、腹痛、腰膝疼痛、阴下湿痒、淋浊、痢疾有关。沉脉无力表示里虚,有力表示里实。沉迟表示痼冷,沉数表示内热,沉滑表示痰饮,沉涩表示血结,沉弱表示虚衰,沉牢表示坚积,沉紧表示冷疼,沉缓表示寒湿。

浮脉则在皮毛间显现,举之有余而按之不足。其主病多与表证相关,如伤风、头疼、胸痛、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浮脉无力表示表虚,有力表示表实。浮紧表示风寒,浮迟表示中风,浮数表示风热,浮缓表示风湿,浮芤表示失血,浮短表示气病,浮洪表示虚热,浮虚表示暑惫,浮涩表示血伤,浮濡表示气败。

迟脉属阴,脉象不及,往来缓慢,三至一息。其主病多与脏寒相关,如心痛、胸痛、症结、腰痛、疝痛。迟脉有力表示积冷,无力表示虚寒。浮迟表示表冷,沉迟表示里寒,迟涩表示血少,迟缓表示湿寒,迟滑表示胀满,迟微表示难安。

数脉属阳,脉象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其主病多与热证相关,如喘咳、肺病、胃热、邪火上攻、相火、遗浊、淋癃。数脉有力表示实火,无力表示虚火。浮数表示表热,沉数表示里热,阳数表示君火,阴数表示相火,右数表示火亢,左数表示阴戕。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如微风轻颭,春柳轻摇。其主病不直接表示病证,而是取其兼见的脉象来判断。浮缓表示风伤,沉缓表示寒湿,缓大表示风虚,缓细表示湿痹,缓涩表示脾薄,缓弱表示气虚,右寸浮缓表示风邪所居,左寸涩缓表示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表示肝风内鼓,右关沉缓表示士弱湿侵,左尺缓涩表示精宫不及,右尺缓细表示真阳衰极。

弦脉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其主病多与肝风、痛证、痰饮、饮癖相关。弦在左寸表示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表示胸及头疼,左关弦表示痰疟症瘕,右关弦表示胃寒膈痛,左尺弦表示饮在下焦,右尺弦表示足挛疝痛。浮弦表示支饮,沉弦表示悬饮,弦数表示多热,弦迟表示多寒,弦大表示虚,弦细表示拘急,阳弦表示头痛,阴弦表示腹痛,单弦表示饮癖,双弦表示寒痼。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其主病多与痰涎、咳嗽、胸满、呕吐、胃热、气塞、尿痛、中风瘫痪、妊娠可决相关。浮滑表示风痰,沉滑表示痰食,滑数表示痰火,滑短表示气塞,滑而浮大表示尿阴痛,滑而浮散表示中风瘫痪,滑而冲和表示妊娠可决。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其主病多与血少、精伤、心痛、怔忡、阴虚中热、肝气有伤、遗淋、血利、胎病相关。涩脉坚大表示实热,涩脉虚软表示虚火炎灼。

虚脉合四形,浮大迟软,按之几不可见。其主病多与血虚、伤暑、心亏、惊悸怔忡、肺亏、自汗气怯、肝伤、血不营筋、脾寒、食不消化、水衰、腰膝痿痹、火衰、寒证蜂起相关。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其主病多与火热壅结、心劳、舌强气涌、肺病、呕逆咽疼、肝火胁痛、中满气疼、便闭腹疼、相火亢逆相关。实而且紧表示寒积稽留,实而且滑表示痰凝为祟。

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其主病多与有余、气逆火盛、君火为病、满逆为定、木实之殃、土郁胀闷、奔豚冲兢、相火专令相关。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其主病多与不及、气虚证、心神不定、肺虚头痛、肝气有伤、膈间为殃、少腹必疼、真火不隆相关。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其主病多与盛满、气壅火亢、心烦舌破、胸满气逆、肝木太过、脾土胀热、水枯便难、龙火燔灼相关。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其主病多与气血大衰、惊怯、气促、寒挛、胃冷、髓竭精枯、阳衰命绝相关。细脉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其主病多与气衰、诸虚劳损、怔忡不寐、呕吐气怯、肝阴枯竭、胃虚胀满、泄痢遗精、下元冷惫相关。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其主病多与阴虚、髓绝精伤、健忘惊悸、腠虚自汗、血不营筋、脾虚湿浸、精血枯损、火败命乖相关。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其主病多与阳陷、真气衰弱、心虚、惊悸健忘、肺虚、自汗短气、木枯、脾寒、水谷之疴、涸流可征、阳陷可验相关。

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其主病多与寒邪、诸痛、心满急痛、伤寒喘嗽、浮紧伤寒、沉紧伤食、脐下痛极、奔豚疝疾相关。动脉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其主病多与痛、惊、心悸可断、自汗无疑、惊及拘挛、心脾疼痛、亡精为病、龙火奋迅相关。

促脉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其主病多与火亢、物停、心火炎炎、肺鸣咯咯、血滞为殃、脾宫食滞、遗滑堪忧、灼热为灾相关。结脉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其主病多与阴寒、凝积、心寒疼痛、肺虚气寒、疝瘕必现、痰滞食停、痿躄之疴、阴寒为楚相关。

代脉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其主病多与脏衰、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次第推求、不失经旨相关。革脉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其主病多与表寒、中虚、心血虚痛、金衰气壅、疝瘕为祟、土虚为疼、精空可必、殒命为忧、半产漏下相关。牢脉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其主病多与坚积、病在于内、伏梁为病、息贲可定、肝家血积、阴寒痞癖、奔豚为患、疝瘕痛甚相关。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其主病多为本伤、见则危殆、怔忡不寐、自汗淋漓、当有溢饮、胀满蛊疾、北方水竭、阳消命绝相关。

芤脉中空,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其主病多与失血、心血虚痛、相搏阴伤、肝血不藏、脾血不摄、便红为咎、火炎精漏相关。伏脉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其主病多与阴寒、受病入深、血郁之证、气郁之疴、肝血在腹、寒凝水谷、疝瘕可验、少火消亡相关。疾脉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其主病多为阳极、阴气欲竭、虚魂将绝、且多殒灭、勿戢自焚、金被火乘、肝阴已绝、脾阴消竭、涸辙难濡、赫曦过极相关。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这被称为有胃、神、根。有胃表示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力;有神表示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脉象与内外环境紧密相关。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脉象,导致某些生理变化。例如,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弱而略快;胖人脉沉,瘦人脉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这些变化都应与病脉相区别。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象可能不显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这些都不属于病脉。

脉细什么意思

脉细指的是脉象中的一种表现,具体表现为触摸脉搏时感觉脉波细小。

详细解释

1. 脉细的概念:在中医诊断中,脉象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脉细特指脉波细弱,犹如丝线般细微,甚至需要稍加压力才能感知其存在。

2. 脉细的原因:脉细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容易出现脉细的现象。另一方面,疾病状态如贫血、低血压等也可能导致脉象变细。此外,情绪紧张、焦虑也会对脉象产生影响,导致脉细。

3. 脉细与身体健康:中医通过观察脉象来推断身体的健康状况。脉细可能是身体某种不适或疾病的信号,但也可能是个体差异的正常表现。因此,在诊断时,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4. 脉细的诊断意义:在中医临床中,脉细结合其他脉象、舌象及患者的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脉诊只是中医诊断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望、闻、问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以上内容即是对“脉细”的详细解释,仅供参考。如有多余的疑虑或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治疗。

脉细濡是什么意思?

脉细濡,指的是脉搏细弱,且触诊时有一定的湿润感。通常出现在虚寒体质的人身上,也可能是身体疲劳、失血、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脉细濡的出现,可以成为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作为中医学的概念,脉细濡的出现指示了身体的一些病理表现。在病症出现时,很多时候脉象可以作为辅助性的判断依据。脉细濡的出现可能意味着身体衰弱、阴虚,若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症。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平常保健来说,脉象也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如果我们在对自身身体状态进行关注时,可以偶尔测量一下脉象,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当出现脉细濡的情况时,我们应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加营养和能量的补充,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体免疫能力和防病能力。

总结来说,脉细濡是病理学上面常见的一个脉象变化,可以作为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有所关注,就可以及时发现身体出现的异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身体健康。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