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探索‘剪’字部首之谜:揭秘其构成与演变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4日 22:30 34 凝天


怎样猜字谜

怎样猜字谜

为了帮助读者寻求一条猜射字谜的途径,下面想从字谜创作所惯用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掌握其固有规律。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同样,猜射字谜首先要了解一下它的构造。字谜的构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四种。即:借字法、写义法、笔划交待法、拟人法。只要我们掌握了这四种基本方法,最常见的综合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借字法

即借用其他字交待谜底。这是字谜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

1、合成法:由两个以上的字合成谜底。

如:“一字十八口,一字口十八,十八中有口,口中有十八”。谜底为四个字,每字都由“十”、“八”、“口”三字合成,第一句合成为“杏”,其他三句分别为“呆”、“束”、“困”。

又如:“二山穿在一起,猜出没有道理”。前句是借“二”、“山”两字,“穿在一起”是说谜底由“二”、“山”合成,写出为“击”。后句是为排除误解而设。

合成法的特点是把所借来用以合成谜底的字,都在谜面上作了明确交待,有时采用一句话,有时采用一成语,有时只用两字,猜射起来较为省力。

2、加字法:交待谜底加上一字所组成的字,用以暗示谜底。

如:“见人就笑”。这是采用一句话揭示谜底,因此不能把它作为通常的话来理解。它的意思是谜底加上“人”字就成了“笑”字,由此得知谜底为“竺”。

再如:“有耳听不见”。是说谜底加一“耳”为“聋”,因此谜底应为“龙”字。

加字法的特点是谜底加上的字在谜面中作了明确交待,谜底加上一字后所组成的字,有的作了交待,有的只是暗示,尚需猜射者自己判断。

3、减字法:交待一字减去一字(或两字)即为谜底。

如:“夫人莫入”。即是“夫”字去掉“人”字,谜底为“二”。

再如:“一了百了”。意思是“一”字没有了,“百”字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谜底为“白”。

减字法的特点是谜底隐藏在谜面中,只需你把应减掉的字减掉,谜底就暴露了。

4、离合法:拆开两字(或几字)各取一部组成谜底。

如:“给一半,留一半”。意即拆开“给”、“留”二字,各取一半组成谜底。写出为“细”。

再如:“彼此各有一半”。即是拆开“彼”、“此”,“各”三字,从中各取一部组成谜底。乃“跛”字。

离合法的特点是向你提供谜底的各组成部分。

5、暗示法:交待谜底匿于某字之中。

如:“走在上边,坐在下边,堆在左边,挂在右边”。意即谜底在“走”字的“上边”,“坐”字的“下边”,“堆”字的“左边”,“挂”字的“右边”,显示是个“土”字。

又如:“天没有地有,我没有他有”。是说谜底在“地”和“他”字里。谜底为“也”。

暗示法的特点是谜底较为暴露,易于猜射。

6、附会法:借用某个(或某几个)字,附会谜底字形,启发猜射者思路。

如:“左是山,右是山,上是山,下是山,山连山,山靠山,山咬山,不是山”。这里是借“山”字附会谜底字形,前两句是交待上下左右都有“山”,后两句又进而说明是“山”字“连”、“靠”、“咬”在一起,而不是“山”原来的字形,由此联想谜底为“田”字。

附会法的特点是要求猜射者按照谜面附会的字形,进行大胆想象,求得谜底。

7、笔划加减法:借用一字(或几个字)的笔划加减暗示谜底。

如:“心有余,力不足”。这里采用两句话说出了两个字,“心有余”,即“心”字多加一笔,谜底为“必”;“力”不足,即“力”字不出头,谜底为“刀”。这是借一字的笔划加减直接暗示谜底。

还有一种叫做间接暗示,即通过暗示组成谜底的字(因为有的谜底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笔划加减来揭示谜底。如:“加上一直减少一点”。初看不知往哪儿加,在哪儿减,似乎无从下手,实际 问题就出在“上”和“少”两字上。意即谜底是由加在“上”上一直(止)和减去“少”中一点两个部分组成的,二者合成为“步”。

又如:“一个不出头,两个不出头,三个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这个谜面写得颇有味道,乍看同样不摸头脑,只要你能仔细揣摩,就会从中找出关键。这里重点要抓住“不”字。“不”,出头为“木”,前三句话是交待谜底由三个“木”字组成,写出为“森”。后两句是对前三句的解释,也是进一步把扣子系得更紧,增加猜射的难度。

笔划加减法的特点是向你提供解开谜底的基本字形,掌握了这一点,猜射起来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以上七种方法间的相互结合使用就不谈了。借字法总的说来是借用其他字,揭示谜底的字形、构造,至于谜底字本身的含义则全然不顾。

(二)写义法

用叙述或同义词代替的方法揭示谜底或组成谜底的字(有时是组字部件)的含义。

1、直接写义法:写谜底的含义或特点。

如:“奇怪奇怪真奇怪,出个谜语给你猜,一家至少有一个,全国一共才几百”。这四句话的重点在后两句,它写出了谜底的特殊性。“一家至少有一个”的东西就多了,可是紧接着又加以限制“全国一共才几百”,这一提示告诉我们,上句乃不是指东西而言。谜底为“姓”。

又如:“水边”。这是采用同义词代替的方法交待谜底。“水边”只能与“岸”字相对应,谜底为“岸”。

直接写义法的特点是提供猜射的对象只有一个。

2、间接写义法:写组成谜底的字的含义或特点。

如:“一边韧又软,一过硬又刚,软的可做鞋,硬的好盖房”。很清楚,谜底系由两字组成,其含义又各具特色。前两句交待的一“软”一“硬”,首先为我们猜射划定了大范围。第三句“软的可做鞋”暗示了个“皮”字,末句“硬的好盖房”暗示了个“石”字,二者合成谜底为“破”。

又如:“木乃伊”。同样是使用同义词代替的方法,谜面向我们暗示的意思是“古代的尸体”,谜底系由“古”、“尸”二字合成,写出来为“居”。

间接写义法的特点是或把谜底分做几个部分来描绘,以揭示组成谜底的字的含义;或把组成谜底的两字(或几字)的含义交待清楚,最后由猜射者自己合成谜底。

3、间接、直接结合法

如:“一半在河海,一半在天空,问它住哪里,老家在山东”。前两句交待谜底系由两字组成,“在河海”是暗示“鱼”字,“在天空”是暗示“日”字,末句则是一语道破谜底为“鲁”(山东的简称)。

间接、直接结合法的特点是既交待了组成谜底的字的含义,又交待了合成谜底后的含义,猜射起来较为省力。

写义法与借字法正好相反,它不在谜底字形和字形的构造上下工夫,而是着重描绘谜底或组成谜底的字的含义与特点,用以暗示谜底。

(三)笔划交待法

抓住谜底的笔划特点交待谜底。

1、具体交待法:对笔划一笔一笔的进行描绘。

如:“一勾一勾又一勾,一点一点又一点,左一撇来右一撇,一撇一撇又一撇”。这个字笔划特点是勾、点、撇,用以揭示一个繁体的“参”字。

2、抽象交待法:只讲笔划特点。

如:“一字有六笔,笔笔是斜的”。这儿的六斜笔用来揭示了一个“众”字。

笔划交待法的特点是一般揭示的谜底均为特殊形体字或有规律可寻的字。

(四)拟人法

把谜底形象化或人格化。

如:“髽髻冲着天,乌云挂两边,双脚盘腿坐,烟袋手上端”。谜面将谜底的字人格化。前两句交待了一个“宝盖”(宀),“髽髻”即为“宝盖”上的一点“冲着天”,“乌云”(头发)即为“宝盖”的一直一勾分“挂两边”;后两句揭示了一个“女”字,下边的两笔交叉为“双脚盘腿坐”,上边的一横一撇为“烟袋手上端”。句句有着落,谜底为“安”。

拟人法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可把死的东西写活,但猜射起来较为吃力。

(五)综合法

前面所讲的四种方法均是单一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通常在谜面中出现最多的还是综合法,即以上四种方法中的两种或三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1、借字与写义综合:既借字交待谜底,又写谜底之含义。

如:“上而又小,别小看它,若论辈份,准比你大”。首句中的“上”、“又”、“小”是借字,可用以合成谜底;后句是写义,暗示合成谜底的范围是长辈。谜底为“叔”。

再如:“论文字一半是春秋,论年代一半在春秋”。前句是借字,暗示谜底乃由“春”、“秋”二字的部分部件构成;后句是写义,暗示谜底所处的年代有“一半在春秋”时期。通过双重暗示,我们得知谜底为“秦”。

2、拟人与借字综合:在把谜底形象化的过程中,又巧妙地运用借字揭示谜底。

如:“老大老二和小三,兄弟三人逗着玩,老大踩着老二头,剩下小的在下边”。这个谜面拟人与借字结合得十分成功。它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饶有兴味的风俗画,又非常自然地借用了“大”、“二”、“小”三字,并按照书写顺序予以排列。合成后谜底为“奈”。

又如:“一人生得丑,一耳八张口”。谜面以字喻人生动有趣,在描绘相貌的同时巧妙地借用“耳”、“八”、“口”三字道破谜底为“职”。

3、拟人与写义综合:将谜底形象化,用以揭示其含义。

如:“家中一大将,长得粗又壮,既象关云长,又象楚霸王”。谜面以拟人手法暗示了组成谜底的两字的含义。“家”是“户”的同义语,头两句是说“户”下有一武将;后两句是说这员武将象“关云长”和“楚霸王”,由此带出个“羽”字(关云长名关羽、楚霸王名项羽),于是由“户”、“羽”二字合成谜底为“扇”。

又如:“一字生得奇,共唱四出戏:第一出霸王举鼎;第二出王婆骂鸡;第三出武松打虎;第四出吴汉杀妻”。谜面以拟人手法暗示组成谜底的四个部分的含义。依次解释:“举鼎”用“手”(扌),“骂鸡”用“口”,“打虎”用“力”,“杀妻”用“刀”(刂)。用来合成谜底为“捌”。谜面描绘生动,句句紧扣谜底,用心周到。

4、拟人、借字、写义综合

如:“莺莺红娘去上香,香头插在案几上,远看好象张秀才,近看却是一和尚”。谜面通过各种形象化的人、物去揭示谜底,这当中又借用了“香”、“几”二字,“香”的借用又转了个弯子,强调是“香头”(即为“禾”字),后两句又着重写义说“远看好象张秀才”,这只不过是虚晃一枪,暗示谜底类似“秀”字,“近看却是一和尚”,一语道破谜底为“秃”。

又如:“一人卧着一人站,背后藏刀把人满,整整呆了一个月,做事谁也看不见”。谜面在采用拟人法构画谜底的同时,前三句借用了“一”、“人”、“人”(亻)、“刀”(刂)、“月”五字对谜底进行揭示,末句则是写义,用以暗示合成谜底的范围。经过推敲可以断定谜底为“偷”。

5、拟人、借字、笔划综合

如:“夫人回娘家,头戴两朵花,住了一个月,骑马转回家”。拟人法以“夫人回娘家”为由交待谜底。行文中又借用“夫”、“月”、“马”三字。第二句“头戴两朵花”是交待笔划,即“夫”字“头”上一边一点,由此合成谜底为“腾”。所喻形象生动,谜底揭示准确。

又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二十去买田,初八回家乡”。头两句是交待笔划,写出来为“广”,但这并非谜底;后两句是采用拟人法借字,借“二十”(廿),“田”、“八”三字进一步交待谜底,合成后为繁体的“广”字。

总之综合法是字谜中使用较广的一种形式,这儿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对字谜的猜射除了要了解它的构造方法之外,还要了解它的语言特点。如:“要一半、扔一半”;“夺去一半,还剩一半”。这是两条字谜,各打一字。因此对它使用的语言我们就不能按照通常的习惯去理解,否则将无法猜射。这里采用的是借字中的“离合法”,一语双关,必须细细琢磨它的真正含义。再如:“字字去了盖,不当子字猜”;“一横又一直,不猜丁和十”。这也是两条字谜,各打一字。对这里的语言,同样不能光看它的表面。它们采用的是借字与笔划综合法,一字二义。要根据第二句的提示,找出它借字的关键。在此,倘使你放过了“了”、“又”二字,就无从寻求答案了。又如:“左一个,右一个”;“又在左边,又在右边”。这两条字谜也各打一字。明明是很简单的,有时却觉得无从下手,被其使用的障眼法给罩住了,难以看穿。这里采取的是借字中的“合成法”,抓住“个”和“又”问题就解决了。凡遇到类似情况,均需猜射者仔细推敲,不能马虎从事,此外,还应注意到同义词代替(如:谜面上用“家”,可能暗示谜底的组成有“户”;用“阳”,可能暗示有“日”;用“站”,可能暗示有“立”等)、偏旁部首的运用(如:谜面上用“手”,可能暗示谜底的组成有“扌”;用“脚”,可能暗示有“足”旁;用“人”,可能暗示有“亻”等)、“天干”、“地支”的顺序(如:谜面上用“第一”,可能暗示谜底的组成有“甲”或“子”,用“第六”,可能暗示有“己”或“巳”等)、十二属相与“地支”的交替使用(如:谜面上用“丑”,可能暗示谜底组成有“牛”;用“猴”,可能暗示有“申”等),这都是字谜猜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猜射字谜只要掌握了它的构造方法、语言特点等,便可以从谜面的提示中,找出一条寻求谜底的路来,一条路行不通再走另一条,总是可以收到一些效果的。当然有些字谜结构较为复杂,语言又十分隐晦,猜射起来确是要花一番功力的,但只要常猜,接触多了自然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高”字的部首跟结构是什么?

深入探索「高」的部首与结构之谜

汉字「高」作为独体字的典范,它的构造和部首有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面纱,探寻它的字典编纂奥秘和书法结构之美。

字典编纂的线索

查阅现代汉语字典,你会发现「高」这个字的部首是明显的「高」部,这是它最直接的标识。然而,有趣的是,「亠」部也偶尔会收纳「高」,这种部首的兼容性展示了汉字文化的包容性和演变历程。

书法结构的多样性

在书法的演绎中,「高」字的结构可谓千变万化。无论是独体字的形态,还是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甚至半包围结构,都能呈现出「高」的独特风采。选择哪种结构,完全取决于书法家的创意和个人喜好,每一种都凝聚了汉字的韵律与力量。

总的来说,「高」字的部首和结构是其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它在字典和书法中都展现出了丰富的层次和无限的可能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书法爱好者,都能从「高」字中发现汉字世界的深邃和魅力。

写一个带口字谜语

在这个充满趣味的世界里,谜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让我们一同探索几个与“口”字相关的谜语,感受它们的智慧与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解一个简单而有趣的谜语:一个口。谜底是“否”字。这个谜语巧妙地利用了“口”字作为构成汉字的一部分,通过改变它的位置或结合其他部首,形成了新的汉字。在这里,“口”与“不”相结合,便构成了“否”字,既简洁又富有创意。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第二个谜语:五口。谜底是“吾”字。这个谜语同样利用了“口”字作为部首的特点,通过增加“五”这个数量词,巧妙地形成了“吾”字。这不仅考验了我们的想象力,还让我们对汉字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再来挑战一个更复杂的谜语:七口。谜底是“叱”字。这个谜语需要我们运用更多的联想和推理能力。在汉字中,“口”可以作为部首与其他部首结合形成新的字,而在这里,“七”与“口”相结合,便构成了“叱”字。这个谜底既出乎意料又充满趣味。

此外,还有更多与“口”字相关的谜语等待我们去探索:六口的谜底是“晶”字;十口的谜底是“古”字。这些谜语不仅让我们在猜测中感受到了乐趣,还让我们对汉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总的来说,这些与“口”字相关的谜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们不仅考验了我们的智力和想象力,还让我们在猜测中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希望这些谜语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和乐趣。

谜底节字的谜语?

元宵节,大家通常会在一起猜灯谜,那在猜灯谜时,你知道猜灯谜的技巧吗?怎么样猜灯谜又快又准呢?今天这篇文章给你一些思路,快来看一看吧。

元宵灯会解谜宝典

1

拆字法:

亦称字形分析法,或增损离合法。它和会意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

2

离合法:

是灯谜最常用的猜制手法之一。汉字字形结构复杂,字中有字,可分可合,变化多端。离合法正是利用这种可以分解离析、重新组合荫生新意的特点,来制作灯谜的。

3

增补法:

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增加意义的字眼所作的提示,用增补字或者部首、偏旁,笔画的办法求得面底相互扣合。

4

减损法:

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减损意义的字眼所作的提示,从谜面或谜底中减去有关的字或偏旁、部首、笔画,然后使面底相互扣合。

5

半面法:

亦称“一半儿”谜。采用将谜面汉字各撷取一半部分的手法,而后拼成谜底,谜面大多数带有“半”字。

6

方位法:

按谜面文字笔画所指之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内外边角等方位,将有关的字、偏旁、部首或笔画作相应处置,缀为底。

7

参差法:

利用汉字的笔画位置变更,无须增损,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参差之目的。

8

移位法:

依照谜面文字的修饰关系,再移动汉字笔画成谜底。

9

残缺法:

是通过谜面文字残缺组合成谜底。残缺的部位随谜意而定,残缺笔画有多有少,或一笔,或半截,或残边,或残角,灵活运用。

10

会意法:

亦称字义分析法,它和拆字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它从谜面上的文字(包括字、词或句)可能具有的含义去领会、联想、推敲、探索谜底,使谜面谜底经过别解按某种特定的含义相吻合。例如: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 谜底:象。

11

通假法:

把谜面中的某个字,变今义作古义解释。亦称“古通”,这通假带别解成份,有些字还有异读成份。

12

盈亏法:

取文字的笔画,或此多一笔,彼少一笔;谜底作巧妙的调整,谜面含义以顺理成章为妥。

13

反射法:

即反其谜面意思而猜之。例如: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药:使君子)

14

借扣法:

不用谜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谜面别解成新意,用来扣合谜底。例如:开明(打一唐代文学家:元结)“开明”别解为“明朝的开始”,即元朝的结束,因此谜底为“元结”。

15

侧扣法:

不正面理解谜面原意,借用多义从侧面烘托扣合谜底。例如:江枫渔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双红)这里“双红”是从“枫”、“火”得名,“枫”和“火”都是红的,因此“双红”扣合谜面。

16

分扣法:

谜面的字分别扣合谜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例如:望穿(打一昆曲剧目:十五贯)“望”俗称“十五”,“穿”与“贯”有同义之处,分别扣为“十五贯”

17

溯源法:

“溯源”及追溯谜面的来源以及与其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也有叫它承上启下法的。例如:桃花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无与伦比)这则谜以“桃花谭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扣合谜底。

18

加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予以增加或将某些字相加,来扣合谜底。例如:好山好水(打二字:崔,淮)这里“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19

减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减少,或用某些字相减来扣合谜底。例如: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 (打一字:也)将“池”的三点水去掉的“也”,将“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

20

离底法:

此谜,谜面反映的是谜底的拆离。猜时,将谜面合成,然后再扣合谜底。例如:七人(打一县名:开化)

21

离面法:

将谜面某些字拆离,去扣合谜底。例如:诧(打一成语:一家之言)

22

象形法:

根据事物的特征,汉字的结构(相形),进行拟人拟物,加以形象化,使人引起联想,增加趣味。例如:冰上两点嫌它多,石头压水水爬坡.(打一名词:水泵)

23

象画法:

此谜是根据谜面整体具有图画意味去合谜底。例如: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一字:慧)

24

直谐法:

制作谜底时,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来应该用的字,把人的注意力引开,达到隐藏谜底的目的。例如:增加十两(打一城市:天津)“增加十两”及“添斤”,与“天津”谐音。

25

间谐法:

先将谜中的某些字拆变,再谐音扣合谜底。例如:二者规格不同(打一字:鞋)猜时,先将“鞋”拆为“圭”、“革”两部分,“圭”与“规”谐音,“革”与“格”谐音,切合谜底。

中国最全的地名谜语

1、冰雪融化(开封)

2、日近黄昏(洛阳)

3、圆规画鸡蛋(太原)

4、荧火虫(昆明)

5、胖子开会 (合肥)

6、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

7、一路平安(旅顺)

8、千里戈壁(长沙)

9、四季花开(长春)

10、海上绿洲(青岛)

11、全部溶解(通化)

12、全面整顿(大理)

13、背景分明(北京)

14、一寸光阴一寸金(贵阳)

15、巨轮出海(杭州)

16、风平浪静(宁波)

17、金银铜铁(无锡)

18、空中码头(连云港)

19、夸夸其谈(海口)

20、向日葵(朝阳)

21、见脸不见发(包头)

22、永久太平(长安)

23、蓝色之洋(青海)

24、东方有战乱(西安)

25、相差无几(大同)

26、红色的山(赤锋)

27、不冷不热的地方(温州)

28、觉醒了的大地(苏州)

29、烽火堡(烟台)

30、沃野千里(平壤)

31、良材(佳木斯)

32、雪盖冰河(银川)

33、花满海湾(香港)

34、宝树丛丛(吉林)

35、羊上法庭(沈阳)

36、全民炼钢(大冶)

37、拿枪的兵(武汉)

38、快乐之地(神州)

39、食盐增产(咸丰)

幼儿生活谜语

1.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谜底手指

2.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

谜底瓜籽

3.人脱衣服,它穿衣服,人脱帽子,它戴帽子。

谜底衣帽架

4.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

谜底冰箱

5.两只小口袋,天天随身带,要是少一只,就把人笑坏。

谜底袜子

6.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

谜底蒜

7.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

谜底雨伞

8.身穿大皮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

谜底绵羊

9.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谜底荷花

10.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

谜底碗

11.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己不会走。

谜底桌子

12.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

谜底香皂

13.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谜底西瓜

14.不怕细菌小,有它能看到,化验需要它,科研不可少。

谜底显微镜

15.象只大蝎子,抱起似孩子,抓挠肚肠子,唱出好曲子。

谜底琵琶

16.是笔不能画,和电是一家,要知有无电,可去请教它。

谜底测电笔

17.圆筒白浆糊,早晚挤一股,兄弟三十二,都说有好处。

谜底牙膏

18.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厨房,都有一个 (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锅

19.一个老头,不跑不走;请他睡觉,他就摇头 (打一物)。

谜底不倒翁

20.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干活,四姐做活不点灯。(打四种动物)

谜底蜜蜂,蜘蛛,萤火虫,纺织娘

21.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 车水马龙(打一物)。

谜底桥

22.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23.先修十字街,在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动,口粮自动来(打一动物)。

谜底蜘蛛

24.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打一动物)。

谜底鱼

25.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26.大姐长的真漂亮,身穿桔红花衣裳。七颗黑星上面镶,爱吃蚜虫饱肚肠。二妹最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又忙。后腿携带花粉筐,装满食品喂儿郎。三姐身披黄衣裳,腰儿细来腿儿长。飞到田间捉害虫,尾巴毒针塞刀枪。(打三益虫) 。

谜底瓢虫,蜜蜂,黄蜂(马蜂)

与春节有关的谜语大全

1、除夕守岁数钟声。(打商业用语) ——年终盘点

2、勿饮过量之酒。(打节日名) ——春节

3、欢度春节。(打词牌名) ——快活年

4、拜年。(打作家名) ——贺敬之

5、恭禧发财。(打离合字) ——贺(加贝 )

6、春节三日守桥头(字谜)——休

7、寒随一夜去,春随五更来。(打时节俗称) ——除夕

8、闲话除夕。(打成语) ——聊以卒岁

9、不知今岁已除夕。(打成语) ——忘年之交

10、新春伊始大团圆。(打一字) ——庆

11、春节三日夺高产(字谜)——位

12、春节三日前头干(字谜)——金

13、春节三日去云南(字谜)——天

14、除夕之夜喁喁不觉晓。(打报刊用语) ——连载小说

15、灿灿火光相连,岁岁除夕团聚。(打一字) ——出

16、美酒飘香千万家。(打**名) ——春满人间

17、万象更新一片红。(打中成药名) ——回春丹

18、除夕之夜乐陶陶。(打常用词) ——欢度晚年

19、迷信的人少了。(打一字) ——谜

20、年终岁尾,不缺鱼米。(打一字) ——鳞

21、春节前调休(字谜)——茶

22、春节前有心创意(字谜)——立

23、春节三人又聚首(字谜)——最

24、春节三日(字谜)——人

25、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打**名) ——花的变化

26、除夕恰逢周末。(打一字) ——名

27、而立。(打时节俗称) ——三十

28、今岁除夕(打一字) ——山

29、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 ——送旧迎新

30、辣妹一身红 脾气可不小 小伙亲一口 跺脚又窜高(打一春节常用物品)——爆竹

31、谜面:为人要一日三省 (打一节日)——春节

32、勿饮过量之酒 (打一节日)——春节

33、劝君珍重莫贪杯(打一节日)——春节

34、为人要一日三省 (打一节日)——春节

35、人人承包,重点改革 (打一过节用品)——鞭炮

36、雾里朦胧解箨声 (打一过节用品)——烟花爆竹

37、一年将尽夜 (打一过节用品)——新春联

元宵节

超萌的动物谜语

在动物世界里,有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如小兔子、小狗、小花猫、大螃蟹……哇,真是太多了,可是,孩子对这些小动物都了如指掌吗?来玩个动物谜语游戏吧!

1、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蟹

2、进洞像龙,出洞像凤。凤生百子,百子成龙……蚕

3、尖尖长嘴,细细小腿。拖条大尾,疑神疑鬼……狐狸

4、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蛇

5、日飞落树上,夜晚到庙堂。不要看我小,有心肺肝肠……麻雀

6、说马不像马,路上没有它。若用它做药,要到海中抓……海马

7、海上一只鸟,跟着船儿跑。冲浪去抓鱼,不怕大风暴……海鸥

8、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兔子

9、粽子脸,梅花脚。前面喊叫,后面舞刀……狗

10、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萤火虫

11、一支香,地里钻。弯身走,不会断……蚯蚓

12、一样物,花花绿。扑下台,跳上屋……猫

13、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鳖

14、船板硬,船面高。四把桨,慢慢摇……乌龟

15、一星星,一点点。走大路,钻小洞……蚂蚁

16、脚儿小,腿儿高。戴红帽,穿白袍……丹顶鹤

17、小小船,白布篷。头也红,桨也红……鹅

18、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袄……狗

19、一粒米,打三截,又没骨头又没血……蚂蚁

20、一把刀,顺水漂,光有眼睛没有毛……鱼

21、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走也坐……青蛙

22、嘴尖尖,尾巴长,我到南园去偷粮,家里抛下儿和女,不知回乡不回响……老鼠

23、为我打你,为你打我,打破你的皮,流出我的血……蚊子

24、弯弯一大弓,头上一撮缨,活着穿重孝,死了穿大红……虾

25、头上两根毛,身穿花旗袍,成天不劳动,只知乐逍遥……蝴蝶

26、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鹅

27、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分大和小,只会叫“妈妈”……羊

28、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说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日里白天睡大觉……猫

29、地里走,沟里串,捎着针,忘了线……刺猬

30、小小年纪,却有胡子一把,不论谁见,总是大喊妈妈……山羊

3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鹅

32、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知了

33、身穿大皮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羊

34、此物生的怪,肚下长口袋,宝宝带中养,跳起来真快……袋鼠

35、从头到脚硬盔甲,走起路来横着走,张牙舞爪八只脚,两把利剪真吓人……螃蟹

36、纵横沙漠中,展翅飞不起,快走犹如飞,是鸟中第一……鸵鸟

37、个子虽不大,浑身是武器,见敌缩成团,看你奈我何……刺猬

38、远瞧犹如岛一座,总有水柱向上喷,模样向鱼不是鱼,哺乳幼儿有一手……鲸

39、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壁虎

40、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蝙蝠

41、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公鸡

42、任劳又任怨,田里活猛干,生产万顿粮,只把草当饭……牛

43、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後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蜻蜓

44、性情躁烈爆,常批黄皮袄,中称大王,我说那是猫……老虎

45、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猫

46、尖嘴尖耳尖下巴,细腿细角细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後拖着一丛毛……狐狸

47、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萤火虫

48、小时着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青蛙

49、说他是条牛,无法拉车走,说他力气小,却能背屋跑……蜗牛

50、小时像逗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青蛙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扩展资料: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

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百度百科-汉字

《说文解字》部首分篇梳理第五(上)

深入解读《说文解字》第五篇(上):汉字构形的演变之谜

在汉字的海洋里,部首如同导航的罗盘,第五篇章以"中"为核心,以"角"为引子,探索"竹"字在构字中的关键角色。篆文中,"竹"的形态各异,象征着那观赏性极强的竹林,它的演变蕴含着美学与历史的交融。

"箕"字从"其"分化而来,"丌"则是"案"的异体,"典"与"奠"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案几"这一日常物件。"畀"字,初时指响箭的意象,篆文后的含义变迁,见证了文字的丰富性。"左"与"佐"的演变,揭示了"工"字与古代巫术的渊源,可能源于远古时代的神秘力量。

"㠭"部的字形,象征着整齐堆放,但在历史长河中,"巫"字与母系社会的首领紧密相连,其发音中蕴含着女性力量与传统智慧。"巫"与"工"的关联,揭示了知识与沟通天地的桥梁。随着社会变迁,"王"的崛起,"巫"的地位逐渐转变,成为秩序与神秘的象征。

进入帝国时代,"巫"的角色聚焦于揭示未知与探索未来。汉字"甘"和"曰"的形变,反映了其含义的深化。"乃"字源于哺乳,"丂"则可能象征着辅助与支撑。"考"字分化出"老"、"兮"、"乎"等子字,揭示了古人的智慧传承。"可"、"旨"的字形演变,是文字语言的精炼与变迁。

"喜"字的演变,从笑的异体转为转注字,蕴含了情感的丰富表达。"岂"字由"壴"分化,既代表得胜的鼓声,又蕴含着疑问的力量,"豊"则揭示了祭祀仪式中的庄重。篆文"豊"分化为"凵"与"山",象征着诸侯国力的差异。战国时期,特定的"豆"装饰上出现虎头,"凵"的发音kan,如同"凹",展示了文字的地域特色。

"去"字的构造从口到土,再到厶,演变揭示了文字随时代变迁的逻辑。"血"字从皿,源自古老的滴血盟誓,"去"字的"去",其实隐含着"前往"的简化,历史的痕迹深藏其中。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