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揭秘猪八戒原名之谜:他的真实身份竟是这样!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5日 15:32 29 访客


猪八戒真实身份好厉害竟是玉皇大帝亲外孙(董永七仙女之子)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通常是贪吃懒惰,贪财好色,看似无用,但实际上,他隐藏了自己的真正实力,因为在天庭中,他是一位懂得官场潜规则的聪明角色,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强大背景。猪八戒的真实身份令人震惊,他是玉皇大帝的亲外孙。

人们通常知道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变成了猪刚鬣,后来成为唐僧的徒弟,随其西天取经。但他的真实身份并未被详细提及。实际上,通过多种线索可以推断出猪八戒的身份非同小可。

首先,猪八戒的武器九齿钉耙就足以说明问题。这件武器对于在农村长大的人而言,明显是农具,这暗示猪八戒有过农活的经历。这一点在一个妖怪嘲笑他的武器时被指出,尽管猪八戒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去,但这表明他曾经接触过这种农具。

猪八戒的出身与董永和七仙女有关。七仙女在返回天庭前已经怀孕,生下的孩子交给了凡间的董永。董永死后,七仙女将儿子带回天庭,成为玉皇大帝的外孙。因此,猪八戒得以成为天蓬元帅,领导三十万精兵。他的地位和武器都显示了玉皇大帝对他的特殊关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猪八戒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儿子,而不是牛郎织女的儿子呢?这是因为牛郎和他的孩子流浪在银河之外,使用的是扁担类似的武器,而不是钉耙。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对猪八戒的关照也与众不同,这表明他知道猪八戒的身份。猪八戒原本就是天庭的高层官员,加上他是玉皇大帝的外孙,这解释了他为何能够在天庭中表现得如此自在,甚至不怕孙悟空,因为他深知为官之道。

为什么说孙悟空不如猪八戒?猪八戒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孙悟空并不如猪八戒的说法源于猪八戒的天赋和武器,猪八戒的真实身份是天蓬元帅。以下是

孙悟空不如猪八戒的原因

- 天赋更高:猪八戒会天罡三十六变,虽然看上去招式比孙悟空的地煞七十二变少,但实际上天罡三十六变更难学。

- 武器更强大:猪八戒使用的九齿钉耙远比孙悟空的金箍棒来头大,这也增加了猪八戒的实力。

猪八戒的真实身份

- 天蓬元帅:猪八戒的前世是天蓬元帅,是斗姥天尊的心腹爱将,负责赶车并深得斗姥天尊的信任。后来,他被玉帝任命为天河元帅,掌管天河十万水军,地位极高。

- 斗姥天尊的托付:斗姥天尊甚至将自己的9个儿子托付给天蓬,称他为“九天尚父”,这进一步证明了天蓬元帅在神界的崇高地位。

虽然猪八戒在《西游记》中常常因为懒惰、贪吃和好色而陷唐僧师徒于困境,但他的实力和背景却不容小觑。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前身,即天蓬元帅真实身份是什么?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前身,即天蓬元帅的真实身份是玉帝非常看重的一个神将,同时也是北极四圣之首,属于北极紫微大帝的部将。具体来说:

玉帝重视的神将:天蓬元帅在进阶仙班时,玉皇大帝亲自摆酒为他接风洗尘,这体现了玉帝对他的高度重视。

掌管天河与酆都鬼城:天蓬元帅不仅掌管着天河,还管理着酆都鬼城,这使得他在天庭中的地位更加显赫。由于他管理酆都鬼城,所以生死簿上并未记载他的名字,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阎王的上司。

拥有特殊武器:他的九齿钉耙是太上老君为他量身打造的上宝沁金钯,这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天庭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猪八戒的前身天蓬元帅是玉帝看重的神将,拥有显赫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力。

猪八戒真的是错投猪胎吗?

在《西游记》第八回中,猪八戒向观音菩萨解释自己变成猪的原因,说他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因酒醉戏弄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然而,从猪八戒在第十九回中的自我介绍中可以看出,他的真实身份并非如此简单。他提到自己从小贪闲爱懒,混沌迷心,这些描述似乎都与猪的特性相符合。

实际上,道教中的“天蓬”一词与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猪八戒在第八十五回中再次透露了他的真身,说自己是“铁脚天蓬本姓猪”,并称自己的法名为“猪八戒”。他描述自己在天庭为官时的外貌,巨口獠牙,这显然不是一个人类的特征,而更像是野猪的形象。

猪八戒为何要编造自己是错投猪胎的故事呢?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美化的方式。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显赫的出身一样,猪八戒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是一头野猪,因此他编造了自己因错投猪胎而变成猪的故事,以此来遮掩自己的真实身份。

总的来说,猪八戒的真实身份并非错投猪胎,而是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美化自己,掩盖自己曾经的野猪形象。这反映了他内心的虚荣和自我保护的心理。

猪八戒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观音都被他瞒过了 后在雷音寺被揭穿

《西游记》作为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国民之中的知名度实在是太高了,除了小说之外,每年寒暑假电视上必定会播放相关的电视剧,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看过《西游记》的朋友想必都对性格各异的师徒四人有深刻的印象。

当然,我们都崇拜本领高强的孙悟空,对于猪八戒向来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不仅仅是因为他长得丑,还因为他好吃懒做,好色贪财,还喜欢诬陷别人。对于猪八戒这个人,很多朋友都会觉得,他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怎么一下凡间投了一次胎酒变成了这般模样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猪八戒的身份是存在蹊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猪八戒的说法,他在天庭是掌管十万天兵的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了母猪胎,一次变成了一只猪妖。但是书中对他在天庭的状况是一语带过的,只有只言片语提及,而在凡间的经历倒是剃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关于猪八戒是天蓬元帅的经历,是从他自己口中传出来的,正好观音菩萨找人去保护取经人,于是他就入了选。所以,观音菩萨是相信了他那一套说辞的。但是有一点疑问,当时孙悟空在天庭的时候,和各路神仙称兄道弟,却不认识一个天蓬元帅,这不是很奇怪吗?

而且猪八戒是一个很喜欢吹牛的,他却一直没有提及自己过去的辉煌和帅气,见到了嫌弃他长得丑的也没有反驳,这真的太不符合他的性格,可见他原本酒长得丑陋。猪八戒就这样一路跟着唐僧到了西天大雷音寺,得见佛祖。佛祖封赏他们的时候,正是功德圆满之时,白龙马都褪去了马的外形,恢复了白龙的身份,但是猪八戒却没有什么变化,这正好说明了她原本就长这样。这说明了什么?原本他正是一只猪妖,所以他的模样才没有任何变化。

猪八戒看起来很蠢,但是其实很聪明,他骗过了那么多人,从来没有人怀疑他的身份,连观音也骗过了。

西游记中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在历史上有什么原型?

小说《西游记》所呈现的宏观场景是“天界”、“冥界”和“人间”,如此宏大的场面中,频繁出场的角色一般都是天帝、天神、佛道尊者,由此不难想象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小角色所影射(映射)的不会是现实中的普通人物。那么角色猪八戒又意指何人呢?

先说猪八戒,根据《西游记》中的描述,猪八戒原先是天宫的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贬到人间错投了猪胎。我们姑且相信角色猪八戒影射的是两个朝代中的不同历史人物,根据《西游记》作者对角色“天蓬元帅”、“猪八戒”的刻画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可以断定,这两个角色映射到现实中应该是两个反面人物。因为作者对猪八戒的态度与孙悟空不同,对孙悟空是极力赞美而对猪八戒是极力丑化,且讥讽与丑化的手段极其辛辣。

除了丑化他的相貌,在《西游记》作者笔下的猪八戒其品质极其恶劣,懒惰、贪财、好色、自私;说慌话、吹牛皮、背信弃义、挑拨离间、临阵逃脱……,凡是人类所有的缺点,他几乎全占了。由此足以瞥见“猪八戒”这个角色所影射的生活原型和《西游记》作者似乎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刻骨的仇恨。

为了读懂《西游记》,研究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实,“唐僧取经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到了宋代已有“猴行者”文学角色模型,之后也陆续搬上了舞台杂剧。但从各种剧本内容看,百回版《西游记》的文学艺术水平已经登上了巅峰,且分析整篇的思想套路及隐藏其中的各项谜底可以发现,百回版《西游记》似一人所为,不像是多人在不同朝代进行编排的结果。

安禄山、朱元璋属不同朝代的历史人物,任何文学作品中也不会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编造故事,但《西游记》中可以,《西游记》故事突破了“三界”时空的限制。猪八戒是天蓬元帅下凡,投胎时不慎投错了猪胎。在这里,猪八戒和天蓬元帅是同一个灵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生命个体。

用昆仑文化系统(神魔理论)来理解这很正常;要是用现代唯物论思想解读,这一切都是《西游记》作者所编造出来的、子虚乌有的神魔故事。但作者在编造的过程中,他一边要讲真实的历史(取经故事),一边又要对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进行道德审判,引用《西游记》作者的话就是:“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也就是用文学手段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个人主观臆想、并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梦幻般的寓言故事相结合,给读者呈现出一场气势恢宏的、不受时间和空间所限的社会历史场景,并借此抒发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下面就猪八戒的特征与唐朝叛将安禄山、明朝皇帝朱元璋之间进行比对。

一、天蓬元帅探秘

月宫嫦娥?这也是古代文人编纂的神话故事,但在《西游记》中拿“嫦娥”说事,将她锁在“广寒宫”中。这“广寒宫”本身映射的就是帝王设置的的冷宫,也可以是古代文人们精神层面上的“冷宫”。显然,这位名叫“嫦娥”的美女也只能映射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历史人物,她可以代表一些类似唐贵妃杨玉环之类的、在民间具有良好口碑但没能善终的女性历史人物们的灵魂。

如果嫦娥果真能映射到杨贵妃的话,天蓬元帅的原型一定是那位胡将——安禄山。

唐朝皇宫内外文武奇才济济,反面人物、风流人物更容易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历数唐朝反面人物,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那位手握重兵,把守天关,集节度使为一身的安禄山了。此人肥头大耳,极度贪婪好色。在野史中,与曾拜为义母的贵妃娘娘之间曝出了很多丑闻。

像安禄山一类的、曾反叛过唐朝的人物,如果出现在中原文人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灵魂肯定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表现在《西游记》中就是被玉帝贬到人间做猪。

品读《西游记》时,还需注意一种现象:同一个“天神”或灵魂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肉身”的形式出现在民间。也就是说,按照《西游记》中表现出的时空观,不同朝代的、不同经历的历史人物们可以同时出现在一段故事情节当;我们可以理解为《西游记》讲述的是一群历史名人们的灵魂,披着各色人物或动物皮囊在读者们的精神舞台上演戏。

因此,《西游记》中各角色映射的社会原型也不是单一的。书中角色可以是历史人物的集合体,比如“玉帝”代表的是正统帝王体系、二郎真君代表地方政权等。

猪八戒的前世也可以是象安禄山一类的反叛人物,比如:安禄山、史思明、朱泚等人。猪八戒从天宫被贬人间为猪,其猪窝在福陵山,福陵山就在凤翔府附近。唐朝时在今天的宝鸡地区设节度使,叛将朱泚曾任凤翔节度使。在《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中,唐僧给女国国王介绍猪八戒的祖籍道:“我的二徒弟是西牛贺洲乌斯庄人士”。

这个“乌斯庄”在哪里?在古代青海省西部叫“乌斯庄”(少数民族词汇注重音节即可),西游作者虚构这些地名东拉西扯地安在猪八戒身上,其用意就是在暗示猪八戒影射的历史人物的身份。祖籍在“乌斯庄”意思是猪八戒的前世影射的人是“胡人”;猪窝在“福陵山”,暗示其官职为“节度使”。在《旧唐书》中,也将这一类型的反叛人物归为一处:“天地否闭,反逆乱常。禄山犯阙,朱泚称皇。

贼巢陵突,群竖披攘。征其所以,存乎慢藏!”这些人皆是大唐的死敌。《西游记》作者将安禄山、朱泚这样一类人的品行集于一个角色之上,用来衬托唐僧、孙悟空等正面形象,能很好地突出作品主题,也能迎合读者的扬善惩恶、弘扬正义等情结。但作者仍然给了这些反叛人物的灵魂最终的出路,很多妖魔鬼怪也没有直接铲除而且最终有了好的归宿,这样处理也恰好符合佛教的教义。“取经”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教化人民“向善”。

但《西游记》作者将《旧唐书》中所记载的“贼巢”(即黄巢)却是极力美化。在孙悟空收服猪八戒之后,立即偶遇乌巢禅师。在古代“乌金”或“金乌”是太阳的别名,传说中后羿射落的太阳变作乌金。在《西游记》中“乌金”指败死的皇帝。“乌巢禅师”是《西游记》中虚构出来的人物,现实中没有任何有关“乌巢禅师”的记载。这里的“乌”就是金乌,“巢”指黄巢起义中的黄巢。乌巢禅师的原型就是“黄巢”。

在《西游记》中乌巢禅师与猪八戒很熟,但与孙悟空不相识,这是作者在暗示安禄山与黄巢身处同一国家,而与孙悟空却不是同一民族。历史上,黄巢是农民起义军首领,自立为帝,曾留下良好口碑。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有一首描写猪八戒生平的诗: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玉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只因王母会蟠桃,开宴瑶池邀众客。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

纠察灵官奏玉皇,那日吾当命运拙。广寒围困不通风,进退无门难得脱。却被诸神拿住我,酒在心头还不怯。押赴灵霄见玉皇,依律问成该处决。多亏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亲言说。改刑重责二千锤,肉绽皮开骨将折。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其中的如下诗句很像是在映射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野史: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

三花聚顶就是“绞刑”,带套绳索的节点处就是三根绳子, “三花”就是要命的绳套。

顺便说一下,月宫中还有一个人物名叫“吴刚”。神话人物,原本就是文人们的虚构,为什么对“月宫”中的一名男子要取名吴刚呢?合理解释就是他影射当年马嵬坡前逼死贵妃的唐朝武士。安史之乱导致大唐江山将倾,高到皇上,低到士兵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帮爷们把事情没办好,责任推给一介女子,纵然三尺白绫(就是三花)加于项上,能否保江山于不朽?女皇武则天说得好,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唐朝武士在马嵬坡前带领将士逼宫,看似刚性霍霍,实则有勇无谋,在危急关头乱上加乱,不听指挥“勇”不对敌,在后世文人笔下亦无勇可言。作者起名作“吴刚”有没有取其谐音“无钢”?,意为钢水没用到刀刃上,有钢也同无钢。这等武士,其灵魂也只配在冷宫中劈柴货。

二、猪八戒转世之后可能的历史形象

在编造神话的文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类似安禄山之类的唐朝叛将其灵魂还能在“天宫”安身吗?被贬下界是必然的,但贬到猪窝?这肯定是明人所为。

自公元1350年“白莲教”组建“红巾军”起义之初,起义领袖在黄河边事先掩埋“独眼石人”,让蒙古人胁迫下的、修筑黄河堤坝的民众挖出这尊石像,这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促使一股推翻元朝蒙古人统治的起义在黄河边爆发了。这次战争的性质由推翻蒙古人的统治直到后期起义军之间的相互攻伐,以郭子兴、朱元璋为主导的战争历时二十二年。在当时的士人阶层中,朱元璋做皇帝非士人所愿。

明朝建立后,民间散布着种种带有侮辱性的言语、舞台杂剧中也出现了取经人“猪”形象,这一切都是文人们针对文盲皇帝朱元璋的。其最终也导致惨烈的“文字狱”事件,大批量的文人被屠杀和发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曾署名的小说《西游记》,其中的取经人“猪八戒”形象的创设并非单纯用来是取悦广大读者的。如果让后世读者来猜度明朝文人们的心境,让他们创作一部不用署名的小说,在小说中可以尽情诋毁、讽刺、侮辱他们最为害怕的、也最为仇恨的皇帝……。实际上百回本《西游记》就是在公元1555年左右开始起笔的,书中的取经人“猪八戒”形象倒很像是作者精心设置的用来鞭挞当朝始祖的角色人物。

三、“猪八戒”形象与明太祖高皇帝比较

角色名:猪八戒,法名:猪悟能。

猪八戒与朱元璋皇帝的小名“朱重八”,其谐音有两个字相同;猪悟能,似乎在调侃:“无能之辈”,在文人眼里作为一国之君却未能迈进儒家门槛,说无能也说得过去。

婚姻和出身:在《西游记》中描述道: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拨救拔救。”

塔萨道:“此山叫做甚么山?”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查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

通过以上对话也可以管窥到,猪八戒本人不承认自己是“猪”,说他是“猪”的人,实际就是《西游记》作者本人,是他借角色观音之口说他是“猪”的。在变成“猪”之前,他曾是“天蓬元帅”下凡,其灵魂在天宫中具有一席之地。能占据天宫地位的灵魂,影射的人物肯定是人间的王者。

在中原王朝的帝王系列中寻找,面相丑陋不堪、婚姻关系又是属于“倒插门”的实属不多见。再从“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等综合分析,猪八戒影射的生活原型与朱元璋皇帝极其相似。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曾沦为乞丐,当过和尚,因家中排行老八取名为朱重八,后被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到门下,并许配义女马秀英为妻,改名朱元璋。说他是上门女婿并不为过。郭子兴收留朱元璋也与他奇特的长相很有关系。《明史.太祖本纪》描述朱元璋的长相时说他“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史料载: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出。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

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八戒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高老庄”,高老庄在哪里?“高”者,至高无上也,“老”者至尊也,“高老庄”非民居之庄,这里的“庄”只能是明朝皇宫孝慈高皇后所在地。

郭子兴一干人马,也可以说是大明王朝的“母本”,随着“红巾军”起义军的不断壮大,最后坐拥大明江山的人物不是郭家之人,而是朱元璋。这与猪八戒所交代的:“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不是如出一辙么。

四、九齿钉钯的奥秘

猪八戒手中的钯子是农具,但它是九齿,古代帝王被尊称为“九五之尊”,可见这钯子并非一般农民的器具。《西游记》中有交代:猪八戒被贬下界后被一村女卵二姐(在青海,“卵二姐”这种称呼是蔑称)招赘,即唤做“倒查门”,那女子死后占了她的家产,这钯子自然是农女所使的农具。

马秀英(1332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灵璧县人。她之所以被称为“马大脚”,是因为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因此被人称之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养父郭子兴把她许配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钯子”也是红巾军起义军手中的得力武器,因为红巾军起义是在修筑黄河时聚众爆发的。

佛有好生之德,作者将明太祖的灵魂塑造成猪八戒,让他跟随唐僧取经,此举正是佛对凡尘所犯深重罪孽者的救赎,这也符合明朝皇帝弘扬佛法的历史之真实。

唐僧是唐朝人,朱元璋是明朝人,《西游记》作者让他们结伴“取经”?因为《西游记》是小说,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其中所讲的故事从不受常人时空观的限制。品读这部旷世杰作时,读者们也将自己的视野拉长到几千年华夏文明史当中、站在华夏文化的制高点上去审视和思考吧……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