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太阴日揭秘:古代天文历法中的神秘现象探秘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6日 05:25 32 六道沉沦


太阴日是什么意思

太阴日的意思是指月亮自转一次的时间。

以下是对太阴日的详细解释:

一、太阴日的定义

太阴日特指月球自转一次的时间。我们平常所说的“月亮自转”是指月球绕其自身轴线旋转的过程。每当月球完成一次自转,我们就会看到一轮新的月亮升起。这一过程的时间计量单位就是太阴日。它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太阳日有所不同,太阳日是指地球自转一次的时间。因为月球和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所以太阴日的时间并不等同于一个标准的太阳日的时间长度。通常,一个太阴日比我们通常经历的一天要稍微长一些。这也是天文观测和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某些天文事件的推算或时间的记录时,我们需要准确地了解和理解太阴日的概念以及其在不同历法和科学计算中的应用方式。通过科学的观测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太阴日时间长度,这对于天文学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日历的制定和修正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也需要参考太阴日的周期性变化,这也是地理学、物理学等学科与太阴日紧密相关的原因之一。这些知识的普及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以上就是对太阴日的详细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在天文学和相关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意义。

藏历是怎么回事…藏历新年是怎么计算的?

藏历是藏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历法,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历法是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共354天。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与汉历的正月相似。藏历的一个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还有一个闰月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关系。藏历的干支纪年法受到汉历的影响,但有所不同,如以五行代替十干,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

藏历新年的计算方式与公历不完全一致。2009年藏历新年是2月25日,与春节相差一个月。2010年2月14日是藏历新年。藏历新年与春节的日期关系不外乎三种情形:同一天、相差一天或相差一个月。今年的藏历新年(2月14日)与农历春节和西洋情人节都在同一天。

藏族天文历算历史悠久,吐蕃王朝时期已有阴阳合历。后来,从印度引进的时轮历和汉人引进的时宪历也对藏历产生了影响。藏传时轮历具有阴阳合历的特征,以月相圆缺的变化周期为一月,以季节变化的周期为一年。为了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出现了“闰日和差日”,用四个定点法分出运算太阳时的四点,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按高原气候变化分为四季。

藏传时轮历中计算时间的单位有7个:息(呼吸顷),6息为一分(漏分),60分为一刻(漏刻),60刻为一日,30日为一月,12个月为一年。其中“息”的测计方法为健康的壮年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约等于一个太阳日的1/21600;一刻相当于24分钟。

藏传时轮历的计算方法独特,预报准确。它测定每个太明月为29.53058太阳日,但又规定每个太阴月为30个整太阴日。为了相应地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便出现了“闰日和差日”,月的大小就依据同日和差日来解决。有差日无闰日或差日多于闰日的月份为小月,每月29天;闰差相抵或无闰日无差日的月份为大月,每月30天。闰日与基日根据什么法则来规定呢?藏族学者自己编著的《时轮历精要》归纳出了简明扼要的口诀,即“重者去大,缺者重小”。

时轮历中还有3种年、月、日,各有太阳、太阴、宫的名称,其比例关系是:1太阳年=12太阳月=360太阳日,1太阴年=12太阴月=360太阴日,1宫年=12宫月=360宫日,65宫日=67太阴日,64太阴日≈63太阳日,时轮历中所说的宫年就是现代所说的恒星年。在实际推算中,作用最大的是宫年、太阳日、太阴月和太阴日四要素,而时轮历中的太阳年和太阳月在天文学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藏传时轮历中预报日、月食的方法,计算简明扼要而方便,并有一定准确性。推算过程是:先由积月除以罗睺的周期,商余化成日数,然后若推算日食加30日,推算月食加15日,再乘以罗睺每日运行的度数得到罗睺头数值(在此数值上以半周相加,则得到罗睺尾的数值);接着求出太阳、月亮的黄经,以太阳、月亮的黄经与罗睺头、尾数值中最为接近者相减;最后以所得差数来判断有无日、月食。这对于日、月食发生时刻进行预报是很方便的。因为时轮历的运算法则规定:当白月完结时,也就是第15个太阴日结束时,这时日、月黄经正好相差半周,因而月食永远发生在第15个太阴日结束之时;当黑月完结时,也就是当月的最后一天的大阴日结束时,日、月正好同经。日食也只能发生在这一时刻。如此,就能比较容易地预测日、月食是否发生,并能计定食甚时刻。总之,藏传时轮历已拥有一套系统的日、月食推算方法,能够判断食限的数值、交食发生的时刻、食延时间、入食方向、食分大小等。这些对于古代天文学来说,已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方法了。

藏族独特的天文历法体系,不仅能较准确推算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还可根据物候、星辰等现象和数据预报西藏地区天气和地震等情况。如天气预报方面就有短期(一天)、中期(一季)和长期(从当年到次年)。这些都是在广大藏族人民创造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沿用、吸收和借鉴来自印度、内地及别的地区的天文知识,而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规模和系统的。

藏历是如何计算时间的

藏历是指中国藏族的传统历法。

早期藏历:史料记载,公元前10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几百年过后,雍仲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

现代藏族许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公元7世纪开始的吐蕃时期,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11世纪出版《敏竹林历书》,1206年西藏历书名为《萨迦历书》。

后期藏历:1027年开始的时轮历,已经在西藏流行一千多年,来源于《时轮经》里的天文知识。以绕迥纪年,60年为一周,以阴阳五行和十二生肖纪年,这与内地农历的60甲子体系大体相同,例如2016年农历丙申年在时轮历称为火猴年;但时轮历的阴历以月圆日为十五,初一与内地农历的可能同一天或差一天,而且闰月的设置不同,有闰月的某年两种初一相差一个月或一个月加一天。

现有史书证明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基本特点

藏族1027年开始的时轮历,已经在西藏流行一千多年,来源于《时轮经》里的天文知识。藏历时轮历是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岁首与今《夏历》同),以月相圆缺周期为一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季节的关系。置闰时间,又与农历有所不同。

由于受到汉历的影响,从9世纪以来,藏历也一直采用干支纪年法,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为鼠、丑为牛……依此类推。譬如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叫木鼠年。干支60年一循环,藏历叫“饶琼”,与内地“六十花甲子”相近,这反映了汉、藏两族历法的渊源关系。

此外,藏历还设24节气,对西藏地区作中长期天气预报,对五大行星运动和日月食也作预报。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这些都是在藏族人民创造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沿用、吸收和借鉴来自印度、内地及其他地区的天文知识,而逐渐发展形成为的规模和系统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藏历时轮历的特征之一是,由于藏地地域广阔,各地观察天文的方法、条件以及传说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谚语,而藏历都尽可能地将这些谚语收入自己的历书中,丰富了藏历的内容。比如:观察禽鸟和植物是珞、门法,观察星与风雪是羌塘法,观察日月运行是苯象法,观察山湖牲畜是岗卓法等。

藏历时轮历在节气与季节划分上,不是采用简单的岁月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阳所在位置)定点进行推算,进而将数据与藏族地区各类鸟兽草木变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定节气和划分季节。因此,藏历虽然也有与通行历法春、夏、秋、冬四季划分的传统,但同时又根据高原变化莫测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六季划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这种划分方法,符合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域的气候特点。

从整体观察,整个藏区冬季最长,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夏季最短;部分高寒地区,甚至无夏季,春、秋季连接在一起。由于同样的原因,源于汉族农历中的24节气,在藏历中,适用的只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4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而其他表示黄河中、下游季节变化、降水量和冷暖程度的节气在西藏地区没有实际作用。

藏传时轮历的计算方法也很独特。其计算时间的单位有7个:息(呼吸顷),6息为一分(漏分),60分为一刻(漏刻),60刻为一日,它测定每个太阴月为29.53058太阳日,但又规定每个太阴月为30个整太阴日。

为了相应地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便出现了“闰日和差日”,月的大小就依据同日和差日来解决。有差日无闰日或差日多于闰日的月份为小月,每月29天;闰差相抵或无闰日无差日的月份为大月,每月30天。时轮历还有3种年、月、日,各有太阳、太阴、宫的名称,

其比例关系是:1太阳年=12太阳月=360太阳日

1太阴年=12太阴月=360太阴日

1宫年=12宫月=360宫日

65宫日=67太阴日

64太阴日=63太阳日

藏历时轮历中不仅有七曜,还有两个假想的天体,即罗睺、劫火(罗睺尾)。时轮历中视罗睺与其他天体一样,有自己的运行周期,不同的是只有数而无“象”,是个“隐曜”。它的运动周期为30个太阴月,合计6792.04太阳日,已相当精确(今测为6793.460日)。

罗睺的方位以黄经表示,以周长27宿相减,所得结果在时轮历中称为“罗睺头”,与之相对的称“罗睺尾”,相当于天文学上的黄白升交点和降交点。藏历时轮历中的长尾彗星就是九曜中的计都。罗睺、计都源自印度天文学。

此外,藏历时轮历已拥有一套系统的日、月食推算方法,能够判断食限的数值、交食发生的时刻、食延时间、入食方向和食分大小等。这些对于古代天文学来说,已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方法。

藏历时轮历中的各种节气、物候现象,不仅反映了一年四季气候的冷暖变化及各种自然天象,而且还能预测更长时间以后的天气变化。这又是藏历时轮历的一大特征。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