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大学士古时尊称,今何官职相当?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30日 14:18 30 初柏


请问“大学士”是古代的官职还是相当于现在的职称?

唐代时期,官制中有宏文馆学士和集贤院学士,他们负责掌管文学著作的事务。有时,宰相会兼任这些职务或知馆、院事,这样的高级官员便被称为大学士。这一制度在宋代得以延续,并对学士中资历和声望特别高的人,额外赐予“大”字以示尊崇。

到了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丞相及中书省被废除,而在十五年时,仿照宋制设立了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明成祖即位后,翰林官如侍讲、侍读学士等被允许参与机务,进入内阁。到了明中叶时期,大学士逐渐成为了内阁的长官,他们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虽然大学士的官阶在尚书、侍郎之下,但他们的实际权力却相当重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尚书、侍郎也开始入阁办事,并兼大学士之职。加官等级甚至可以达到一品,使得这些官员的位望更加尊贵。他们实际上成为了宰相的替代者。然而,到了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大学士的职权被军机大臣所取代。大学士的称呼仅作为荣衔,授予给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中资历和声望特别高的人。此官职为正一品。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士的称呼都带有殿阁名。明代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均为正五品且没有固定员额。而清代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后,大学士的称呼则专门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和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设二人。此外,还有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这些均为文臣的最高官位,而汉人除非出身翰林,否则一般不得授予此官职。

清朝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清朝的大学士职位,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地位相当。这一职位在清初开始设立,到乾隆十三年时,已经明确规定了满汉各设两位大学士的定制。

大学士作为文臣中的最高级别官员,名义上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然而,在清初,由于议政处的存在,大学士的权力实际上受到了很大的牵制。到了雍正年间,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削弱了大学士的职权,使得大学士逐渐转变为以学术、文化、教育为主要职责的官员。

相比之下,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简称政治局常委)是由中国***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其成员是中国***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的重要***。政治局常委的任期与中国***中央委员会一致,他们承担着领导国家发展的重要职责。

尽管清朝大学士和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在职责和权力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代表了国家最高层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无论是古代的大学士还是现代的政治局常委,他们都承担着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

大学士相当于什么官

在明清时期,大学士的职位相当于宰相,现代的总理或副总理。这一官职为正一品,是明清两朝文官系统中的最高级别。理论上,清朝时大学士可有六人,但通常设置两到三人,有时可达四至五人。清朝大学士官阶分为三殿三阁,均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则为从一品。他们被视为文臣中的最高级别,虽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在清朝初期的议政处制度下,其权力较大。到了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大学士的职权逐渐被取代,但军机大臣及资望特重的内外官员仍会被授予大学士称号,以示尊崇。

在清朝,大学士的六种官职中,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从高到低分别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之后,顺序变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晋升通常遵循从体仁阁至文华殿的顺序。

明清时期,中堂一称通常指代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仿效中国,设立了大学士职位。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废除了存在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统领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宣布:“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因此,他废除了丞相,设立了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这些部门相互制衡,不敢相互压倒,所有事务都由朝廷总揽,因此稳定。

明成祖在文渊阁开设内阁,邀请大学士参与机务,阁臣政务从此开始。有人逐渐晋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仁宗增设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来大学士常与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贵。他们负责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被称为辅臣。仁宣时期,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大学士入阁,海内得以清明。大学士中居首位者,称为首辅,权力最大,拥有票拟之权。

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迅速发展,但首辅大学士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提并论。

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别官员。在古代中国,大学士是朝廷中的重要官职,是皇帝身边的顾问和辅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大学士的地位

大学士在封建王朝中,是皇帝的智囊团,负有辅政之责。他们通常拥有深厚的学问和高超的智慧,对皇帝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辅助作用。从职责上看,大学士与现今的国家政策制定者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参与国策的研讨和制定,为皇帝的决策提供意见和参考。

二、与现代官职的比较

在现代中国的行政体系中,部长是国务院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部长负责领导和管理其部门的日常工作,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从这些职责上看,大学士的地位和权力与现代社会的部长有一定的可比性。两者均是国家政策决策中的关键角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任。

三、古代的权力分布

在古代社会,大学士往往是高级官员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地位往往显赫且受到尊崇。他们是皇帝的近臣,有机会参与朝政的核心决策。因此,从历史背景和政治体制的角度看,大学士相当于古代的朝廷重臣之一。他们的职责范围广泛,包括起草诏令、参与决策等,这些职责都需要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

综上所述,大学士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们的职责和权力与现代社会的部长有一定的可比性。作为皇帝身边的顾问和辅臣,大学士的地位显赫且受到尊崇。他们负责参与国策的研讨和制定,为国家的决策做出重要贡献。

武英殿大学士的官职大小如何?

武英殿大学士:清代权力中枢与文华殿的差异探索

武英殿大学士,作为清朝正一品的显赫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正部级,地位显赫,象征着朝廷重臣的尊荣。它起源于明洪武十五年,秩正五品,至清代沿袭并提升为正一品。自乾隆时期起,武英殿更是成为皇家修书中心,编纂大量图书,名噪一时的“殿本”便诞生于此。

直隶总督:地方权力的象征

相比之下,直隶总督则坐镇直隶省城保定,管辖范围包括今日的天津、河北大部及河南、山东小部分地区。这个职位是清朝封疆大臣的顶级之一,总督直隶军民政务,权力涵盖广阔,且因直隶的特殊地理位置,直隶总督通常兼任兵部尚书和督察院右都御史。

顺治年间,直隶总督的设置历经变化,从多个巡抚、总督的分治,到清朝统一设立直隶总督,直隶的地位日益凸显。而清朝的决策中心也在不断转移,从南书房到军机处,大学士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内阁作为名义上的宰相机构,始终保留着一定的影响力。

武英殿与文华殿:从机构到权力象征的演变

武英殿大学士,曾是明代“四殿两阁”之一,到清代则演化为“三殿三阁”。而文华殿,作为明清时期的重要殿堂,虽与其并列,但权力重心逐渐向军机处倾斜。清朝内阁的实际权力受限,大学士的称号也增加了殿、阁衔,以示尊崇。

综上,武英殿大学士与直隶总督虽都代表了朝廷的高官身份,但前者更侧重于文化与决策的参与,后者则实为地方军事与行政的核心人物。两者在清朝权力格局中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清代官僚体系的多元面貌。

古代的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古代的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常委。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馆(后改弘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

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宋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崇政殿大学士,用以优礼前任宰执。

明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内阁首辅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比。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

扩展资料:

其他古代官职今昔对比: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京兆特指现,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州宋朝州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略低于“知府”。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市长。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百度百科-大学士

百度百科-古代官职

大学士是什么官职

1. 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

2. 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低于唐宋的中书舍人,但清朝的大学士为正一品。

3. 清朝大学士最多可以有六人,但一般只设置两三人,多时也只有四五人。清大学士官阶三殿三阁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是文臣最高级。

4. 大学士是正一品的官职,人员设置由分别满汉两个人担任,他们职位按今天官员格局来说就是正国级常委。

5. 大学士下面还设定了相当于协助大学士的一个职务,称为从一品,同样也是设定满汉各一个人。

6.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朝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

7.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

8. 大学士是正一品的官职,人员设置由分别满汉两个人担任,他们职位按今天官员格局来说就是正国级常委。

9. 大学士下面还设定了相当于协助大学士的一个职务,称为从一品,同样也是设定满汉各一个人。其权势可以说成是副宰相。

10. 清朝大学士满汉各二人,正一品,掌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事。

11. 清朝初期沿袭明制,设军机大臣均为兼职,自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等官慎腔选用,或由军机章京升任。初为三人,后增至四五人或八九人,最多十一人。

12. 军机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军委委员。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

13. 北宋的学士头衔叫“文学贴职”,这个职务可以说是区分重臣和普通官员的分水岭。最高的是某殿大学士,比如王安石罢相后,以观文殿大学士退知江宁府。

14. 大学士和宰相官一样大。大学士在明清两代就相当于宰相,在现代相当于总理副总理。

15. 大学士为正一品,是明清两朝的最高官。理论上,清朝大学士最多可以有六人,但一般只设置两三人,多时也只有四五人。

16. 大学士原本不是官职,而类似于现在的学位。因为中国历史上中后期以科举取官,所以当官的特别是大官总要显示一下自己的学问水平高,而大学士就是最高学位。

17. 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

18. 大学士和其他官职不一样,并非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学士一般都是有实权的。

大学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1. 大学士在古代的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起草和审议诏书,以及编纂史书或实录。这一职位的权力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者常委。

2. 朱元璋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设立了大学士作为顾问,协助处理政务。这一举措也导致了丞相职位的废除和内阁制度的初步形成。

3. 最初设立的大臣并没有实际的权力,他们的角色更类似于现代的秘书。然而,在明朝后期,大学士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实际上成为了内阁的领导者。

4. 作为内阁长官,大学士负责起草诏令,代表皇帝批答奏章,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权力。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