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与挑战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30日 14:22 31 从阳


在什么情况下要做免疫组化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特异抗体的出现,许多复杂的肿瘤得以明确诊断。在常规的肿瘤病理检查中,大约5%到10%的病例仅凭H.E.染色难以做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免疫组化显示出极高的实用价值。据研究,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肿瘤鉴别诊断中,准确率可以达到50%到75%。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二是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三是对某一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四是软组织肿瘤的治疗往往需要基于正确的组织学分类。软组织肿瘤种类繁多,组织形态相似,有时难以判断其来源,因此,应用多种标志物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或缺的。五是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六是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

总而言之,免疫组化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特别是在那些常规方法难以做出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因此,在特定情况下,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免疫组化染色原理及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简称免疫组化,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现,从而确定人体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实现对抗原的定位、定性及定量研究。目前,免疫组化技术涵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免疫酶细胞化学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等。这些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定肿瘤的原发部位,鉴别转移性肿瘤,以及识别微小转移灶,这对于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免疫组化染色能够为医生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他们进行更精确的病理分型,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例如,通过对癌细胞标志物的检测,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而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

此外,免疫组化检查还能在其他领域发挥作用,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遗传病的诊断。在感染性疾病中,免疫组化可以识别病原体,如病毒或细菌,帮助快速确诊。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它可以检测特定的自身抗体,帮助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遗传病的诊断则依赖于对特定基因产物的检测,免疫组化在此过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总而言之,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而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组化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提问

百度知道 

什么情况下要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我来答

1条回答

big霹雳斯

LV.7 推荐于 2017-09-15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

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⑴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⑵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⑶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

⑷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

⑸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

⑹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

免疫组化染色"mlh1(+)msh2(+)pms2(+)msh6(+)"是什么意思?

MLH1(+)、MSH2(+)、PMS2(+)、MSH6(+),这组标记通常用来评估肿瘤的微卫星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大肠癌。在大肠癌中,如果这些标志物均呈阳性,那么该肿瘤很可能是微卫星稳定型,这表明其可能对某些化疗方案,特别是含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化疗方案有较好的反应。此外,分化差是这类肿瘤的一个高风险因素,意味着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

免疫组化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将标记抗体的显色剂(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或同位素)显色,以此来确定组织或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位置、性质及相对数量的显微镜检查技术。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特别是在病理学中,用于识别和定位特定的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通常用于观察细胞内的特定蛋白质或核酸,而免疫组化染色则侧重于组织切片上的蛋白质定位。

在临床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帮助确定肿瘤的转移部位,对某些类型的肿瘤进行更详细的病理分型,以及对软组织肿瘤进行更准确的分类。此外,这项技术还能够帮助发现微小的转移灶,从而指导手术范围的确定,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通过上述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肿瘤学、病理学等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病理诊断的辅助手段-病理基本知识介绍(3)

病理诊断的辅助手段

多数的病理材料,病理医师一般能直接作出诊断。但约有10的病例,由于种种原因,诊断有一定困难。为此,除了应该多做切片,仔细观察外,新技术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这些新技术包括: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PCR、FISH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简称免疫组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病理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性变化。在组织或细胞中凡是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只要有相应抗体,大多可以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原位显示,使纯形态的病理学发展成为了形态与免疫信号相结合的现代病理学。免疫组化技术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实践中,能+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耐药基因等多种项目进行检测。下面简单介绍当前常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几类疾病的诊断和研究的状况。

1、感染性疾病:

目前多用于检测病毒、细菌、原虫、肺孢子虫、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

2、免疫学疾病或与免疫学发展机制相关的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及移植排异反应等病变组织中的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检测及定性等。

3、肿瘤

(1)鉴别诊断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对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的恶性肿瘤,由于瘤细胞缺乏分化特征,常难判断组织学类型,甚至难以判定基本组织起源。如果我们用非特异性抗体,就有可能初步区分组织学类型,在其基础上再选用特异性抗体做进一步鉴定。

(2)诊断转移瘤的来源。临床未发现原发瘤的转移瘤,用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确定恶性肿瘤的组织学来源。

(3)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的诊断和组织学分型。淋巴系统、髓系统的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外周淋巴细胞活化的过程中细胞的表达的抗原有所不同,因此各种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需要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细胞所表达的抗原来区分类型。

(4)检测肿瘤细胞表达的激素及相关蛋白用以诊断和分类内分泌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或确定非内分泌系统肿瘤的异常分泌功能。

(5)提示增生细胞的良恶性或估计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例如用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抗体检测B淋巴细胞增生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性来区别是肿瘤性增生还是反应性增生等。一些恶性相关指标的检测,如P53、Ki-67、PCNA、VEGF、TOPII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预后。

(6)恶性肿瘤用药的选择。如乳腺癌ER、PR、C-erbB-2的检测,胃肠道间质瘤CD117的检测。

合理的选择使用免疫组化技术,不断提高病理诊断的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是我们病理科一如既往的追求目标。

实验TIP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将免疫学的特异性和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结合的技术。它通过化学反应,利用标记抗体显色,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这项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中应用广泛。

IHC技术根据标记物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种方法:免疫荧光方法、免疫酶标方法、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及免疫铁蛋白法和放射免疫自显影法。免疫荧光方法是最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便捷,适合于临床病理诊断和检验。免疫酶标方法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已衍生出多种标记方法,如PAP法、ABC法和SP法。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殊的金属颗粒作为标记物,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甚至定量分析。免疫铁蛋白法和放射免疫自显影法应用较少,不作详细介绍。

在进行IHC实验前,首先需要对组织进行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和切片。固定是将组织切成合适大小的块,放入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常用固定液有4%多聚甲醛、戊二醛-多聚甲醛缓冲液、Bouin液、Carnoy液等。组织脱水透明程序一般为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然后将组织放入60℃蜡液中过夜,经包埋机包埋后,取下包埋好的蜡块,切片厚度为5μm。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包括: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腹水、自来水冲洗、抗原修复、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血清封闭、孵育一抗、漂洗、孵育卵白素标记的二抗、漂洗、孵育生物素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漂洗、DAB显色、染核、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显微镜拍照与保存。

在IHC实验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包括:脱蜡要充分,以避免染色不均匀;进行抗原修复,以恢复组织抗原性;用二抗来源的血清进行封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抗体孵育温度以4℃为佳;每次漂洗需充分,切勿混用一个漂洗缸,避免影响实验结果;DAB显色时间需控制适当,首次做需在显微镜下调整。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可以确定细胞类型、辨认细胞产物、了解细胞分化程度以及鉴定病变性质。这项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确定是癌才做免疫组化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只有确定是癌症才会做免疫组化,其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助于疾病的分型,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例如HMB45、Melan-A、S-100的免疫组化技术染色很容易帮助确诊和鉴别诊断。如果软组织肉瘤,比如横纹肌肉瘤,常常不同程度的表达Desmin,上皮样肉瘤常常表达角蛋白和CD34。除此之外,胃肠道间质瘤,可以有相关基因的突变。

第二、进行预后的判断,许多免疫组化标志物有预后判断意义,例如乳腺癌Her-2强阳性,提示肿瘤预后差,发生转移的概率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预后好于雌激素受体阴性者。

第三、治疗的预测,一般情况下只要Her-2免疫组织化学强阳性,便提示临床适宜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无需再做FISH检测Her-2基因。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5-FU的应用有指导意义。

所以不是只有确定癌症才会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应用比较广泛,建议患者一定要尊重医嘱。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