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姓欧阳,揭秘北宋文坛巨匠身世之谜
欧阳修年轻时期的生平经历,揭秘欧阳修年轻时候做了什么
说到欧阳修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很厉害,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散文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所以他的厉害之处大家还是可想而知的,给力给力,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但凡是有成就的人,在年轻时候的人生都是有故事的,这个欧阳修也是的,那么欧阳修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称之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他的父亲担任绵州军事推官,在他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郑氏只得带着他到湖北随州去投奔叔叔。叔叔的家境也并不富裕,母亲就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虽然生活贫困,但在母亲的教导下,欧阳修从小就喜欢读书。家里没有书籍,他就常常从城南一户姓李的人家借来书边抄边读。他聪明而又勤奋,所以一本书往往还没有抄完,就已经能够背诵下来。十岁时,他读到了六卷《昌黎先生文集》,从此对韩愈的文章爱不释手,这为他日后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阳修少年时所作的诗赋文章就相当老练,他的叔叔看了以后,曾对他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这孩子是奇才!他日必定可以光宗耀祖,闻名天下。”
虽然才华出众,但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却并不十分顺利。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他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榜而归。
天圣七年(1029年),欧阳修进入了朝廷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并在解试中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年,他在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这让欧阳修信心大增,他觉得即将要举行的殿试中,自己一定能夺得状元,就专门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他在广文馆有个同窗叫王拱辰,只有十九岁,也获得了这次殿试的资格。有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大笑说:“我穿状元袍子啦!”
没想到的是,在殿试的时候,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欧阳修位列第十四名。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没能夺得第一,是因为锋芒太露,众考官想要挫一挫他的锐气。
虽然没中状元,但能够金榜题名,也是天大的喜事。紧接着,他又迎来了人生的另一大喜事。宋朝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廷里的大官们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所以,欧阳修昔日的恩师胥偃选定了这个门生做自己的女婿。
不幸的是,这位胥氏夫人,新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后来,欧阳修续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有意思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正是一起参加殿试获得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欧阳修就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欧阳修,可谓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很快,他就和同僚梅尧臣、尹洙等人结为至交,常常在一起切磋诗文。
当时,他们的上司是西京留守钱惟演。钱惟演也是著名的文人,他很欣赏这帮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不仅很少让他们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们饮酒赋诗。欧阳修和他的朋友们得其所哉,就越发地放浪形骸了。
有一次,欧阳修和同僚们到嵩山游玩,傍晚正要下山时,突然下起了雪。他们正在发愁怎么赶回去,钱惟演的使者却赶到了,不仅带来了府里最好的厨师和歌妓,并且传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洛阳的生活是何等美好,欧阳修可以尽情地游玩饮酒,尽情地吟诗作文。年少风流的他也结识了不少美丽的歌妓,并为她们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词作。比如这首《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情景交融,意境幽深,尤其是最后两句,历来被人赞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有一天下午,钱惟演和下属们在后园宴饮,梅尧臣等人早早到席,只有欧阳修和一个官妓过了很久才一起到来。大家都看着他们,钱惟演就问那个官妓:“你怎么来得这么晚?”这个女子回答:“天气太热了,我去凉堂午睡,醒来时不见了金钗,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所以来晚了。”钱惟演看看一旁的欧阳修,也没有责怪这个女子,给她出了一个题目说:“你要能让欧阳推官当场作词一首,我就送你一支金钗。”不等那女子开口,欧阳修当即赋出了一首《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引人遐想,满座无不称赞。钱惟演也说是好词,就让那女子斟满一大杯酒赏给欧阳修,并送了她一支金钗。
当然,欧阳修这批青年才子们,也不光是吃喝玩乐。在钱惟演的支持下,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琢磨文章,他们力图打破当时文坛上的陈腐文风,推行“古文”。这就是古文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的开端。
但是,好日子不能一直持续下去。钱惟演离职了,只能离开洛阳。欧阳修等人流着眼泪送走了钱惟演。
继任者是年逾古稀的的前宰相王曙。王曙为人方正,对下属非常严格,他看到欧阳修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喝酒吟诗,心里十分不满。有一天,他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训诫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准)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听了这番教训,大家都不敢做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马上回嘴说:“寇莱公晚年之所以被贬,不是因为他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王曙一下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转瞬之间,欧阳修的三年任职期满,就要离开洛阳回京城了。在离别的宴会上,他写下了这首《玉楼春》,离别时刻的无限眷恋一时凝聚笔端: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在纵横的豪气之中隐含了沉重的悲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这首词时,说它“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在洛阳的数年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他一直在诗词中回忆着洛阳的生活,甚至后来被贬官的时候,依然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画眉鸟 欧阳修的译文啊!!!急需
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令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欧阳修(自称嗣孙修与状元黄仁颖家谱相吻合)总世系:
一世开闽欧阳氏总始祖欧阳韶员子直孙配王氏无子→二世欧阳幼咸(立宰相欧阳通季子询季孙欧阳幼咸为嗣)→三世吉州剌史欧阳琮→四世温州长史欧阳衍→五世博罗县丞欧阳昌→六世欧阳詹唐进士国子监四门助教→七世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八世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九世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欧阳澥季子)、迁闽县宝历进士欧阳衮(欧阳澥四子)子进士宰相诗人欧阳迥(炯)孙欧阳琳、欧阳毗(王比)兄弟俱登咸通进士→十世嗣子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欧阳偃(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十一世欧阳观封梁国公道州判官→十二世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欧阳修。
与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发现的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先祖为夏禹、勾践,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孙修的史实记载相符合,尤其这位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欧阳修自身家世详情(即嗣孙修),为中国文史界专家学者研究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年幼姓黄,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潘湖欧厝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实依据。这篇欧阳修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录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为“嘉佑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谨序”。
“文忠公谱图序”以叙述为主,激发议论,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着笔伊始,欧阳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践,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与立。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在陈述欧阳氏族繁衍生息的岁月沧桑之后,欧阳修还在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修与丽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今又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见,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东田欧阳氏世谱》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三谱与在江西吉安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开欧阳修(自称“嗣孙修”谨序的真实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谜。据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载: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乡贡进士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曾与泉州开元寺高僧沙门文中共书经幢序文。由此,揭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状元黄仁颖嫡系曾孙!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两谱所提供的谱牒史料,从而为人们解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即:欧阳修父观祖父偃嫡系曾祖状元黄仁颖嫡子、欧阳郴嗣子之谜。需说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欧阳郴,原籍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后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为唐进士国子监四门肋教欧阳詹之曾孙、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之季子;配工部尚书李稠长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状元黄仁颖,字福佑,一字仁达,号潘湖翁,配欧阳澥长女欧阳郴之妹,其子欧阳偃本姓黄,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贫无力攻书,遂外甥承母舅欧阳郴家,实赘于舅父欧阳郴家,随母姓。至于二弟恩贡靖江军团练欧阳俊,与恩贡屯中郎中欧阳仪则为唐工部尚书李稠之女——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妻所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注释①啭:鸟声婉转。②对高低:时高时低地飞转。③金笼:贵重的鸟笼。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译文:
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