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焦虑症用药指南: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缓解症状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09日 18:33 43 深情葬海


舍曲林治疗焦虑症效果

舍曲林属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一种,是临床中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较常用的药物,因为这类药在焦虑症指南中是推荐的一线用药。舍曲林不仅对抑郁症有良好的效果,也是较好的药物,而且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胃肠道反应相对较少、耐受性更好。尤其是在早期时,许多患者吃抗焦虑药物后有恶心、胃部不适等症状,导致患者难以接受,但是舍曲林的副作用相对比其它药物少,早期耐受性更好。

舍曲林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有临床研究证实在心血管病人中使用也较安全,同时药物相互作用较少,与其它药物相互影响更少,适合于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总之舍曲林可以用来治疗焦虑症,而且效果还不错。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焦虑症效果怎么样

盐酸度洛西汀是目前治疗焦虑症常用药物,属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也是双通道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也有抗焦虑作用,这类药物也是焦虑症治疗指南中推荐的一线用药,治疗作用较强,适用于较重的焦虑症患者,擅长治疗伴有较明显躯体化症状的焦虑症患者,如经常有胸闷、憋气、头疼、身体疼痛,或其他身体不适反应。

另外,盐酸度洛西汀也能治疗神经痛和慢性疼痛,如果焦虑症患者伴有比较明显的疼痛症状,如头痛、肌肉疼痛等,都比较适合使用。盐酸度洛西汀的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药效要看用药以后的反应,所以不建议自己随便选用,要经过医生指导。

什么是焦虑症?

一般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以担心、害怕为主的情绪状态,常常与具体事件相关,事件解决焦虑也就随之消失,称为生理性焦虑。

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也称为焦虑障碍。

焦虑症有很多种类型,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焦虑常分为:

1、广泛性焦虑: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这种焦虑一般会持续数月。

2、急性焦虑发作: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并没有恐惧性情境时,患者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

3、恐怖症:恐怖症的核心表现和急性焦虑发作一样,都是惊恐发作。不同点在于恐怖症的焦虑发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场所或者情境引起的,患者不处于这些特定场所或情境时是不会引起焦虑的。

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往往包含两组症状:

1、情绪症状 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紧张害怕什么呢?有些人可能会明确说出害怕的对象,也有些人可能说不清楚害怕什么,但就是觉得害怕;

2、躯体症状 患者紧张的同时往往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心里面难受极了,觉得自己就要死掉了,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焦虑症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也较好的情绪障碍,因此即使你被确诊为焦虑症,也不必过分担心。焦虑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药物 (又称为安定类药物)

优点: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抗焦虑效果肯定;价格一般比较便宜。

缺点:效果持续时间短。有可能产生依赖。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

常用药物:劳拉西泮(罗拉):常用剂量是一天2-3次,每次0.5-1.0mg;佳静安定(阿普唑仑):常用剂量是一天2-3次,每次0.4mg;奥沙西泮片(优菲):常用剂量是一天2-3次,每次15mg,这三个药物属于短中效的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偏弱,对白天的工作影响小一些。其实所有的安定类药物都可以抗焦虑,只是副作用还有效果各不相同,以上三个药较为常用。

如何使用安定类药物:

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长期大量服用。

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

定期换药的原则: 如果是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抗焦虑,3-4周就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避免依赖的产生。注意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两种药物交叉服用一段时间后,再撤掉原来的药物,新加上的药物加到治疗量。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

在焦虑症的早期治疗要尽快使用安定类抗焦虑药,以便尽快控制焦虑,因为抗抑郁药发挥抗焦虑作用,往往需要2-3周的时间,如果不尽快控制焦虑症状的话,会对病情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安定类药物服用4-6周后可以慢慢减量至停服。

如果停用安定类药物,请慢慢减量至停药,不可突然停药,否则极易引起停药反应,加重病情。

2、抗抑郁药

那么抗抑郁药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焦虑,因为焦虑的病因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不平衡紧密相关,而抗抑郁药可以改善脑内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从而缓解焦虑,从根本上治疗焦虑。美国及中国焦虑障碍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

广泛性焦虑:一线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赛乐特)、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文拉法辛(博乐欣、怡诺斯)。二线药物选择度洛西汀。

惊恐发作:一线药物是帕罗西汀(赛乐特),艾司西酞普兰,二线药物是氯米帕明。

社交焦虑(社交恐怖):一线药物是帕罗西汀(赛乐特),丁螺环酮,二线药物是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

一线药物的意思是首先选择的、疗效明确的药物;二线药物是指如果一线药物疗效不好的话,第二选择的药物。通过治疗指南,可以看到赛乐特对于各种焦虑都是一线药物,它是各种焦虑的首选药物。其次是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效果也不错。

这类药物的特点是:

优点:抗焦虑效果肯定; 从根本上改善焦虑; 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

缺点:抗焦虑效果见效慢,2-3周后起效,常常需要同时短期合用安定类药物,价格偏贵。

具体使用哪种药物,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治疗注意事项:

1、在服药初期焦虑可能会加重,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一般在2周后消失。注意在开始服药时剂量小一点,慢慢加量,焦虑明显的话,及时加用安定类药物缓解焦虑。

2、症状缓解后,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要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服药期间会出现副作用,不要慌张,注意及时咨询医生。一般来说2周后副作用大多会消失,因为身体已经适应了。如果副作用患者不能耐受,请医生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4、精神科药物的个体化差异是指不同的患者,诊断相同,年龄性别一样,体质也差不多,但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起效的药物剂量,药物的副作用也会用很大的差异。患者在服药的时候,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害怕药物的副作用,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它。

临床用药经验:

1、帕罗西汀片:商品名赛乐特、乐友等,属于SSRI类药物,作用于5-HT系统,常用剂量为20-60mg/天,单次服用即可,抗焦虑效果卓著,是治疗所有类型焦虑症的首选药,因为它疗效的确好,尤其是在焦虑症的治疗上更为突出,别的药物无效时,换用赛乐特仍然可以有效。所以在焦虑症的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它是各种焦虑症的首选药物。应用的一点体会:开始服用赛乐特时,先吃半片,吃几天后再加到1片。如果停药的话,慢慢减量,不可一下子停用赛乐特。个别患者服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放到晚上服药,一般是早上服药;个别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监测血压。

2、艾司西酞普兰:商品名叫来士普、百洛特,也属于SSRI类药物,作用于5-HT系统,常用剂量是10-20mg/天。抗焦虑效果不错,副作用小是其优点,尤其适合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价格偏贵。

3、文拉法新:商品名叫怡诺斯、博乐欣,有缓释制剂。该药为双受体作用的药物,作用于5-HT和NE两种神经递质,常用剂量是75-225mg/天.抗抑郁抗焦虑效果好。注意有可能在服药初期焦虑会加重,需要加用安定类药物,一般持续两周大多消失。

4、度洛西汀:商品名叫欣百达、奥思平,同样也是双受体作用原理的药物,作用于5-HT和NE两种神经递质, 常用剂量是60mg/天,这个药物最大的特点是在双受体的作用程度上有其优点,抗抑郁、抗焦虑效果比较好。

像舍曲林,兰释,喜普妙,氟西汀,氯米帕明等药物,常常作为第二梯队的药物来使用。

5、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属于5-HT-1A受体激动剂,对社交焦虑效果好,无依赖性,缺点是见效慢,2-3周见效,如果患者先服用过安定类药物的话,再服用丁螺环酮的话,效果多不理想,可以与抗抑郁药合并使用。

6、急性焦虑发作时可以考虑服用普萘洛尔(心得安)10-20mg,临时服用,能够改善症状。

7、三环类药物: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等,药效不错,价格也较便宜,但是副作用偏大,已经不是首选药了。

8、黛力新:不常用这个药,疗效一般,药理上优势不大,它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和一种抗抑郁药的混合品。

至于每一位患者服用哪种药物合适,则要考虑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服药后的疗效、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及副作用情况,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同时也需要密切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药物治疗是雪中送炭,必不可少;心理治疗是锦上添花,会让患者进一步康复,也非常重要。

焦虑症常用治疗药物的作用

焦虑症治疗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治疗前很难预测。几类常用治疗药物各具特点,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躯体状况、疾病类型和药物不良反应,医生的个人经验也非常重要。下面对常用几类治疗药物的特点作一介绍。

一、抗抑郁药

(一)治疗惊恐障碍的抗抑郁药作用特点

许多随机对照试验支持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惊恐障碍有效。美国精神病学会(APA)惊恐障碍的实用指南基于患者对SSRIs较老的抗惊恐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有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而推荐SSRIs作为治疗惊恐障碍的首选药物。其中帕罗西汀是FDA批准使用于惊恐障碍治疗的第一个SSRIs,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了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后来批准的帕罗西汀控释片。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惊恐障碍的另一SSRIs舍曲林,也有大量证据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已证明其疗效不会次于氟西汀。其他SSRIs如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也都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它们对惊恐障碍安全有效。尽管一些SSRIs对惊恐障碍的治疗已经获得FDA的批准,但也还有一些未获得批准。我们的体会是这类药物对惊恐障碍的疗效相当。我们的选药原则是基于如下考虑:对既往接受过某种SSRIs治疗且疗效较好的患者,这种药物可以作为该患者的首选;既往对某种药物有某些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则不宜再选用该药;由于本病治疗周期较长,在处方时,药物的价格也是需要考虑的一项因素。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双重再摄取抑制剂中的文拉法辛缓释剂75~225mg的剂量治疗惊恐障碍有效,并获得了FDA的认同。米帕明和其他三环类抗抑郁剂以及杂环类抗抑郁剂(如去甲米帕明、氯米帕明)在惊恐障碍的治疗中也有效。但由于这类药物副作用常见,且惊恐障碍患者似乎对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为敏感,导致其应用受限。

(二)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抗抑郁药作用特点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SSRIs也成了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一线用药。SSRIs首先减少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精神性焦虑包括忧虑和强迫,对肌肉紧张或自主神经紊乱症状没有作用,对躯体症状的改善不如苯二氮类药物。但临床观察到,随着精神性焦虑的改善,多数患者可以感觉到躯体症状的好转。大量证据表明,SSRIs的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都对广泛性焦虑症有效。

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包括氯米帕明、多塞平、阿米替林、米帕明,是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有研究表明,米帕明的抗焦虑效果优于苯二氮类药物,主要改善精神性焦虑。需要注意的是,有抗组胺作用的TCAs可以降低警觉性;其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便秘、排尿困难、心跳加快、眼内压升高、眼调节困难以及认知障碍;TCAs对心肌和心脏传导有奎尼丁样作用,与SSRIs比,它们的毒性更大。因而现在已较少用于焦虑症的治疗。可是,对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其抗胆碱能作用通过减慢肠蠕动可以缓解腹痛和不适感。此外,TCAs对偏头痛患者有效,且价格便宜。

我们的临床体会是,SSRIs的疗效类似,只是氟西汀因半衰期长不便调节剂量;TCAs、SSRIs、SNRIs在治疗初期可能会加重焦虑症状,需要通过降低起始剂量或者加用抗焦虑药来避免。SSRIs可能会引起头痛、腹泻、恶心、性功能障碍,也可能会影响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SSRIs在撤药阶段必需逐渐停药以避免自限性不适的撤药症状;SNRIs中的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也可能会引起恶心、头晕和性功能障碍,影响细胞色素酶,文拉法辛可引起血压升高;抗抑郁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时的剂量要比治疗惊恐障碍时的剂量要低;许多由应激所致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治疗几周或几个月内就可完全缓解,往往无需长期用药,对严重并且持久的精神焦虑症状者,抗抑郁药是有用的。

此外,曲唑酮是一种5-HT再摄取抑制剂和5-HT2受体拮抗剂,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有效。由于其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经常作为一种镇静剂在晚上与没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合用。米氮平是一种作用机制特殊的抗抑郁剂,在一项广泛性焦虑症与抑郁症共病的研究中证实有效,治疗初期不会加重焦虑,且能改善睡眠,但较少镇静作用,由于有增加食欲和体重作用,不推荐用于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

二、苯二氮类药

在过去,苯二氮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时至今日,这类药物在焦虑症治疗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苯二氮类药物有镇静、肌肉放松、减少焦虑、提高癫痫发作阈值的作用;还能明显降低警觉、诱导放松,高剂量时会产生嗜睡。该类药物对精神症状少有疗效;临床常用剂量只能轻度降低忧虑、冥思、人际关系的高敏感性倾向。

苯二氮类药物有很好的快速抗焦虑效果,较长期而规律的服用会产生对镇静作用的耐受性,但很少有证据表明其抗焦虑的效果存在耐受性。患者持续要求增加剂量可能是为了寻求欣快而不是减少焦虑。因为,耐受性的产生很快会发展为欣快,患者就会追求高剂量用药。

临床上有不少品种可供选择,它们的药效差别很小,差别主要在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半衰期的不同。吸收快的药物如劳拉西泮或阿普唑仑可以快速缓解焦虑,但由于它们容易产生“快感”,故较吸收慢的药物如奥沙西泮有更大的成瘾倾向。当慢性给药时,半衰期长的药物如地西泮、氟西泮更具疗效优势,因为它们的药理作用比半衰期短的药物更稳。但由于清除率低,可能在体内积聚而引起过度镇静,尤其对老年和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苯二氮类药物可以和大多数药物共用,但会增加酒精和镇静药的效果。

苯二氮类药物最大的缺点是成瘾倾向。治疗剂量就可以引起躯体依赖(如不能减少剂量)。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应用时间、患者个性以及遗传因素。有物质滥用史和慢性酒精中毒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形成依赖。苯二氮类药物的戒断症状与焦虑症状相似,临床上难以区分究竟是戒断症状还是焦虑症状的再现,又或者是两者共存。因为戒断症状会在2周内消失,故患者潜在的焦虑水平需在药物减少或停用3~4周后才能确定。

总的来说,苯二氮类药物既可单次使用也可以规律使用。由于能明显降低警觉水平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故尤其适用于有躯体表现的焦虑症患者。与其他镇静药和抗焦虑药相比,即使摄入过量,它们也是相对安全的。其最大的缺点是成瘾性。

Eollister1979年推荐了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方法,可作为临床运用参考。具体如下:在就寝前2h服一次药,如果患者在就寝前略感睡意,或者夜里睡得比平时舒服踏实些,或者第二天早晨醒得较晚,或者醒来仍有些没有睡够和不太清醒的感觉,这个剂量就是恰当的(Eollister称为半催眠量)。开始治疗时服用小剂量,例如安定2mg,以后每晚加量,最高可达20mg。直到确定了半催眠量为止。一般3~5夜便可以将剂量确定下来。然后进行正式治疗。这类药物的血浆浓度半衰期都较长(12~48h),所以传统的每日服用三次并无必要,每日二次就够了。每次服用半催眠量,早晚各一次。

三、其他类药物

有研究表明,丁螺环酮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但不如文拉法辛;对惊恐障碍治疗无效。与苯二氮类药物相比,丁螺环酮似乎对精神类症状比对躯体症状具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对经常与焦虑症共病的抑郁症状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丁螺环酮不成瘾且副作用轻微,以恶心和头痛为多见;至少要规律服用2周以上才能充分起效。

抗组胺药引起嗜睡和镇静,抗焦虑作用不如苯二氮类药物,有效治疗剂量可能会引起显著的副作用。但此类药不成瘾且起效快,可以间断给药或规律服用,特别对有药物滥用倾向的患者可以使用。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也常被用于减轻焦虑。但在运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权衡收益与风险,一般仅用于对它们有良好治疗反应的少数广泛性焦虑症者。

β-肾上腺能阻滞剂并不能直接影响精神性焦虑,但它们能通过降低心率和减轻包括肌肉颤抖来减轻由于焦虑引起的心脏反应,可使部分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平静。这类药物起效较快,可临时使用也可规律使用。

许多抗惊厥药物如丙戊酸盐、加巴喷丁、乙拉西坦已被提出可能对焦虑症治疗有用,但其有效性证据还不足。

艾地苯醌能治好焦虑症吗

艾地苯醌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提高脑内葡萄糖利用率,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作用而增加脑内的ATP产量,对于慢性脑血管病或脑外伤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有缓解作用,也是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能够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以及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语言功能。但是这个药物并不是焦虑症的一线用药,也不是焦虑症治疗指南中推荐的常规用药,只对焦虑抑郁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如果是由慢性脑血管病或脑外伤引起脑功能障碍而继发的焦虑、抑郁,按照说明书的适应症也可以使用,也不能少了其他的基础治疗。如果是单纯的原发焦虑症患者,不建议单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可以作为其他抗焦虑治疗的辅助手段。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