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廿”字由来探秘:为何“二十”成为数字代称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01日 03:30 29 访客


三十六行到底是哪三十六行啊?

三十六行:

肉肆行、鲜鱼行、海味行、米行、酱料行、花果行、宫粉行、酒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柴行、棺木行、丝绸行、成衣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

鼓乐行、杂耍行、彩舆行、珠宝行、玉石行、文房行、纸行、用具行、竹木行、铁器行、陶土行、花纱行、驿传行、巫行。

据宋代《清波杂录》所载,我国唐代主要行业很多,以上为三十六行的记载。

扩展资料:

祖师爷就是指古代各行的创始人、发明者或本行最知名的人。

下面,就是古代常见的三十六行,以及各行祖师爷介绍给大家。

1、孔子《读书人》 祖师爷

是人们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口头称呼。代表着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一类人。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为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做着巨大的努力与贡献。

2、孔武子《练武人》祖师爷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3、神农氏《农民》祖师爷 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范宁注:“农民,播殖耕稼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

4、赵公明《商人》祖师爷

商人是指以一定的自身或社会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为工具获取利润并附

5、老子李耳《铁匠》祖师爷

打铁或锻造铁器的工匠。铁匠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

他们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一把小小的铁锤就能打造

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6、鲁班《木匠》祖师爷

木匠亦称“木工”。在制造家具零件、门窗框架,

或其他木制品过程中用手工工具或机器工具进行操作的人。

7、吴道子《书匠》祖师爷

指古的时候坐在家里教书的教师。对教师的贬称,亦用作谑称。

8、余牙《厨师》祖师爷

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

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

9、轩辕氏《裁缝》祖师爷指裁剪、缝制衣服,后来指代以制作或拆改衣服为职业的人,是以人体为依据,通过测量制定服装号型规格,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缝制的人员。

10、孙膑《鞋匠》祖师爷

鞋匠:又指制作鞋子和修理鞋子的人。

11、乐毅《豆腐匠》祖师爷

指作豆腐之人,相传豆腐是前164年发明的。

12、陆羽《茶叶庄》祖师爷 以经营茶叶茶具等为主的茶店的一类通称。比如张一元茶庄,雁南飞茶庄等。茶庄设计突出茶的主体元素,门面上往往要有一副主题茶联,还有招牌或品牌。茶庄往往古色古香,在时尚的环境氛围中,流淌这远古的茶香。

13、韩毒龙《粮店》祖师爷

古时销售粮食的店铺

14、张飞《屠夫》祖师爷

宰杀牲畜或整理牲畜肉准备出售的人;亦指卖肉商人

15、张小泉《剪刀》祖师爷 剪刀(jiǎn dāo)是切割布、纸、钢板、绳、圆钢等片状或线状物体的双刃工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最著名的剪刀制作人是张小泉及王麻子。

16、罗祖《理发》祖师爷

理发,简称剪发,令人外观清洁整齐,有美化外型、美容之功用。

17、蔡伦《造纸》祖师爷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18、毕生《印刷》祖师爷

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称之为印刷。印刷有多种形式分为:传统胶印,丝网印刷,数码印刷等。

19、蒙恬《造毛笔》祖师爷

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汉族,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几千年来,它为创造汉族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汉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是汉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

20、子路《制砚台》祖师爷

砚亦称为研, “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

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21、孙思邈《医生》祖师爷

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医生,古代称大夫或郎中。现在“大夫”一词在北方人中也常用。

22、韩康《药铺》祖师爷

出售中药的商店。主要按中医药方配药,现在有时兼售西药。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一排排抽斗,一只只坛子里放着初步加工的中草药材,药铺伙计按照药房将一味味药称好,配好,包扎起来交给顾客。

23、鲍叔牙《饭馆》祖师爷

饭馆是出售饭菜供人食用的店铺。

24、孟尝君《旅店》祖师爷

旅店,是指供旅行者休息或住宿的地方

25、肤全《茶馆》祖师爷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

26、杜康《造酒》祖师爷

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创始人,后世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黄道婆《纺织》祖师爷

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

28、葛洪《澡堂》祖师爷

专门供人洗澡的场所。分为男澡堂,女澡堂等。澡堂南北方也不尽相同,一般都会有喷头、蒸气室,而男澡堂会有大型水池。

29、马援《当铺》祖师爷

当铺起源很早,在南朝时已有寺院经营为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唐朝当铺成为质库,唐玄宗时有些贵族官僚修建店铺,质库,从事商业和高利贷剥削,它与柜坊同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30、陶侃《收废品》祖师爷

有缺陷或低劣的产品或商品,废旧物品。

31、唐明皇《唱戏》祖师爷

在古代;唱戏被人们视为卑贱的职业,社会地位低下,而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令女性更不敢越雷池半步,诚惶诚恐的女人为了维护仅有的一点尊严只能谨言慎行,岂敢引亢高歌。

32、周庄王《说书》祖师爷

陕北说书是由最初盲人行乞、谋生的一种手段演变而来的。旧社会,因出“天花”(麻疹)或其它原因致盲的孩子,为谋求生存,父母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就送他们拜师学书演唱。学成后,就走村串乡说书,混一碗饭吃。

33、东方朔《相声》祖师爷

用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曲艺的一种,多用于讽刺,现在也用来歌颂新人新事。按人数分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群口相声、相声剧。

34、李梦龙《二人转》祖师爷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35、济小塘《变戏法》祖师爷

魔术的花招;灵巧的、巧妙的、机灵的技艺或演技。我国古代几千年来,习惯于穿长袍大褂,戏法儿的服装即遵循传统,一直穿大褂表演。而魔术的服装为穿西服或制服。

36、孟昶《制乐器》祖师爷

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一定音律或节奏的工具。

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百度百科-三十六行

草字头加数字读什么

草字头加数字是“廿”字。

详细解释

1. 汉字构造理解:在汉字中,“草字头”是一种常见的偏旁部首,通常与植物、草木有关。当这个部首与数字结合时,可能会形成新的汉字。

2. “廿”字的构成:“廿”字就是一个典型的草字头加上数字的组合。它上面的部分,也就是草字头,代表与植物或自然有关的事物;下面的“十”字则是一个数字。两者结合,构成了汉字“廿”。

3. “廿”字的意义:“廿”字在现代汉语中代表数字二十。在古代汉语中,人们常用草字头表示与大自然或植物有关的事物,这里的数字可能与某种特定的植物或自然现象有关,也可能只是简单的数字表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廿”字更多地被用作数字的代称。

4. 汉字演变与文化背景:草字头加数字的组合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和文化背景。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形成逻辑和文化内涵,“廿”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以上就是对草字头加数字所代表的汉字“廿”的详细解释。

急求《巴蜀历史文化论文》1000字左右

巴蜀文化 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传说,早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 316年为秦所灭。考古发现,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即有文化交流。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巴文化最早源于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盆地东部及附近地区。西周时,建有巴国,受蜀影响,始有较高水平的农业。后与蜀同时为秦所灭。代表巴文化特征的有出土战国时的圆刃折腰钺,短骹式弓耳矛及甑、釜、鍪配套的铜容器。

巴蜀两地相距较近,交流方便,两地出现的船棺葬、扁茎无格柳叶剑、铜器纹饰中出现的虎纹则代表巴蜀文化的共同特征。铜兵器和铜印上的各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地方文字。巴蜀文化除接受中原与楚文化影响外,它还影响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

在秦以后,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加速融合获得新的发展。川西平原自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后 ,得灌溉之利,沃野千里,田肥美,民殷富,成为天府之国。四川自古盛产蚕桑,丝织为中国之冠,汉时成都即成织锦中心。由于锦缎驰名,锦城成为成都的代称。四川很早就发明凿盐井取卤,打气井取气,燃煮卤制盐,其钻井技术为世界首创。蜀道难久为人知,但巴蜀创造的栈道却是一种奇迹。它不仅沟通与中原的往来,也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巴蜀艺术风格独特。川剧是其特有的表演艺术,语言生活气息浓厚,幽默风趣,尤以帮、打、唱紧密结合,川剧高腔最具代表性。四川人很讲究吃的艺术,川菜特点注重调味,有辣椒、花椒、胡椒、豆瓣、姜、葱、蒜,味醇厚,人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酒芳香浓郁、绵醇爽甜。名酒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等。

四川盆地在地形上为“四塞之国”,古代交通甚为困难,故李白发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这一封闭地形对巴蜀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所必然带来的封闭性肯定会有较大影响。但正是因为如此,又反过来激励起巴蜀先民向外开拓、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和勇气。于是,环境与文化相交融,造就了巴蜀先民封闭中有开放、开放中有封闭的历史个性。随着时代的推移,开放和兼容终于成为巴蜀文化最大的特色。

巴蜀文化同秦陇文化的沟通,最大的障碍是北方的高山——秦岭。但巴蜀先民以惊人的勇气,创造了高超的栈道技术,打破了盆地地缘的封锁,克服了狭隘的封闭性。蜀王派遣五丁力士开道,迎接秦惠文王所送金牛和五个美女的神话故事,就是上古时代开山通道进行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栈道是巴蜀人的一大发明。司马迁认为巴蜀“四塞之国”的封闭性是靠“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来达到开放的,这是很精到的史家眼光。

逢山必须开道,遇水必须造桥,古蜀先民为了突破封闭,在发明了栈道的同时,又发表了笮桥。笮桥即绳桥,有多种类型,至今尚可见到的藏区的溜索和编网的藤桥,岷山上的竹索桥,滇西北的编网篾桥,都江堰早期的珠浦桥以及攀枝花早期的铁索桥,都是巴蜀先民向外部世界开放的智慧体现。

远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如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庆涂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本地所产,而是来自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南海,这些都充分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有所交通和交流。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的故事,说明巴蜀到印度(古身毒国)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现代史学家沿用“丝绸之路”称呼的惯例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州)、青衣(名山)、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路最远可达“滇越”乘象国,可能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

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僰道(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途入越南,一途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根据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最早走这条线路的古蜀先民的知名人物是秦灭蜀后南迁的蜀王子安阳王。安阳王率领兵将3万人沿着这条线路进入了越南北部红河地区,建立了瓯骆国,越南历史上又称之为“蜀朝”。

四川盆地虽为高山和高原所环抱,但山原之间的若干河谷却成为巴蜀得天独厚的对外交通走廊。盆地的西部是岷江、雅砻江、大渡河和金沙江流域,它们穿行于横断山脉,其中可通行的河谷,成为古氐羌民族迁徙的南北走廊。盆地的东部有长江三峡作为出口。盆地北部既有剑门蜀道(金牛道)直通秦陇,又有嘉陵江河谷直通汉中。而盆地以东的清江流域又北与江汉平原相通,南与湘西山地相连。正是依据这样的地理特点,自古巴蜀先民就兼容了南、北、东、西文化,使四川盆地成为荟萃农耕、游牧文化的聚宝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文化与以下三方文化有明显的交流与兼容:一为荆楚文化,是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的文化,它崇尚自然,奇诡浪漫,以《楚辞》为圭臬;二是秦陇文化,注意综核名实,讲究耕战和商业;三是中原文化,崇尚周礼,看重历史,以《诗经》为准绳。巴蜀文化兼容了这三种因素:它接受荆楚文化而把《楚辞》发展为汉大赋;它接受中原文化而使蜀人史学趋于发达;它接受秦陇文化而导致“陇蜀多贾”,工商业繁盛。

巴蜀文化又有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除与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而外,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诏文化的辐射,还远达东南亚大陆地区,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元代的双流人费著《岁华纪丽谱》曾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俗尚游乐是巴蜀人的一大特点。所以,巴蜀很早就兴起了旅游习俗,到唐宋时达到顶点。以成都而论,全年的固定的游乐活动就有23次之多,或游江,或游山,或游寺,或游郊野,而且往往是群体出游,并与歌舞娱乐、体育竞技、商贸活动结合在一起,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巴蜀山川,自古有雄险幽秀之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夔门天下雄。经过当代的开发,今天更增加了“神奇瑰丽”的特色:九寨沟山水的神奇,黄龙山水的瑰丽,熊猫世界的趣,恐龙世界的奇,是今日旅游者领略的最大感受。从线路上看,有西北线的九寨、黄龙、四姑娘山、贡嘎山,有北线的剑门蜀道,有东线的三峡风光,有南线的蜀南竹海风光和泸沽湖探秘。整个巴蜀景观布局疏密相间,如金线穿珠,珍珠满盆,几乎每个县都有可供旅游的景点。

巴蜀旅游线最大的特色是雄险幽秀的自然景观,往往包含着人杰文昌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剑门蜀道具有丰富的三国蜀汉文化和梓潼文昌文化以及女皇武则天故里的文化内涵;九寨黄龙一线,具有羌族石碉文化、夏禹文化、古蜀岷山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的内涵;泸沽湖具有“母系王国”的文化内涵;三峡一线则更是一个古代文化的宝库。这是巴蜀旅游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本是刘备墓、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和诸葛武乡侯祠的合祀之地,但人们都用武侯祠这个名称来代称这几处遗迹。诸葛亮作为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受到万世云霄的崇敬,“武侯祠”这一称谓,让我们深深领略到其中历史文化积淀的况味。从武侯祠出发,沿着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可以陆续拜谒大邑子龙庙、德阳庞统祠、绵竹诸葛祠、绵阳富乐山和蒋琬墓、昭化费祎庙和剑阁翠云廊,北出汉中可到沔县定军山诸葛墓和武侯祠。一路上我们尽可以领略历史淘尽千古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铁马金戈变为渔樵江渚的沧桑变化,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前后蜀时期是巴蜀历史上繁荣富庶、文化昌盛的又一高峰时代。永陵(王建墓)为我们留下了这一时代的历史见证。永陵石棺上的廿四乐伎石刻是我们了解唐代音乐的极品,从中可体味清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盛唐的霓裳羽衣舞曲在西蜀流传的情况。前蜀和后蜀各有一位花蕊夫人,究竟是谁写下了留传至今的《宫词》,肯定可以引起在旅游中探索的兴趣。永陵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修建和突出在地面之上又已经科学发掘的陵墓,可供游人参观,这更可以引起人们对于帝王陵寝秘密的兴趣。

三峡风光的雄奇壮丽,举世闻名,再加长江支流大宁河小三峡的青幽神秘,身临其境,自会使人们充分体会到妙如仙境的峡中神韵。三峡库区的考古发掘表明,三峡很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当我们领略大溪文化的原始意味的时候,自然会引起我们对于洪荒远古的无限遐思。沿岸及上下游的丰富文化遗存,如丰都的鬼城、忠县的石宝寨、涪陵的水文石刻宝库白鹤梁,刘备向诸葛亮托孤的白帝城等,都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大江大水是巴蜀冲出盆地走向外部世界的活力之所在。当我们巡行三峡之中时,会对巴蜀人为什么从来向往走出夔门做出自身心灵的阐释。

位于长宁县和江安县的蜀南竹海面积有6万余亩,其中还有仙寓洞、龙吟寺等文化景观,既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是邛笮人和僰人等蜀地先民世世代代辛勤的杰作。

岷山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发源于岷山的岷江,自古称为“江源”,是蜀文化最先发达起来的地方。这里有人间仙境九寨、黄龙和大草原,有巍峨的四姑娘山,有著名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养殖基地,有古蜀文化的大量遗迹,有全国唯一的羌文化风光。游览岷山,不仅可以使我们体味山川的神奇秀美,更可以使我们领略古老的巴蜀文化的千姿百态。只要我们把山川旅游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我们就必然会有一次与一次不同的新的收获、新的感受。

怎样写?不了解一下历史,怎写?想天马行空不成?

廿是二十,卅是三十,卌是四十,那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呢?

在古老的汉语中,数字的表达方式富有诗意和寓意。廿代表二十,三十是卅,四十则是卌。那么,五十和六十又如何表示呢?答案是圩和圆。圩,读[xū],在南方方言中表示集市,也作为五十的代称。圆则不仅仅指形状,还意味着完备、周全,同时也是六十的数字表示。

六十用“圆”来象征,七十被称为“进”,这个字不仅有向前发展之意,也代表七十这个数。至于八十,是“枯”,字面上源自“古木”,代表年久的树木,古时也作为数字八十的象征。此外,"进"字在某些语境中也代表七十,可见数字表达的多样性。

这些古汉语中的数字表达,不仅富含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人对数字的独特理解和记忆方式。从“圩”到“圆”,再到“进”和“枯”,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体现了汉语的韵味与智慧。"初、十、廿、卅、卌"等并写形式,更是体现了古汉语中数字表达的独特魅力。

廿岁真的是二十岁吗?

欢迎踏入二十岁的崭新篇章!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年纪,我们告别"付岁"的误解,正式迎接"廿"这个富有深意的汉字。廿字,拼音niàn,部首为廾,笔画虽仅4画,却蕴含着历史的沉淀,象征着《廿四史》这部中国历史的厚重篇章。它不仅是二十四史的代称,还涵盖了《廿二史》、《廿四风》——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诗意描述,以及《廿一史》的历史沉淀,每一段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粤语文化中,"乱噏廿四"更是以其独特的俚语形式,赋予了这个数字以生动形象的贬义,形容那些胡言乱语、言不及义的人。这不仅是对语言的运用,也映射出社会对不同行为的评判与理解。

无论你身处哪个阶段,二十岁都是一段值得珍视的时期,它标志着独立与成长,是探索世界、塑造自我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让我们把握好这个廿岁的里程碑,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愿你在这个阶段里,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青春的活力,扬帆起航,驶向未来的广阔海洋。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