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字义山作品赏析
李商隐诗词名句赏析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李商隐的《辛未七夕》,一起来看看吧!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赏析
碧落银河之畔,正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良好场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风玉露之七夕才相会呢?大约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别离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诗人苦闷难释的孤寂心态,语意感伤,心境难堪。
本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离别之苦,才有佳期之乐。然后转到描写佳期的喜庆气氛,以及期盼团圆的心情。最后想到民间风俗,问:“既奉出食品,让蜘蛛代为乞巧,那又如何答谢搭鹊桥的乌鹊呢?”
李商隐经典古诗词大全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着名诗人,祖籍河内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是一首爱情诗。我身上没有像彩凤那样的一双翅膀,因此不能飞到你的身边;但是我们相爱的两颗心却好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互相感应,彼此相通。
2、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出自唐·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诗句描写嘉陵江水在清雾明月的笼罩与映衬下与碧水青天融为一体的优美景色。
3、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出自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荷叶长成之时,便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春暮季节;荷叶枯萎之时,即是“西风萧瑟寒风起”的深秋节候。诗句描写春去秋至的感伤之情。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吐蚕丝,绵绵不断,直到死去丝才吐尽;蜡烛流烛泪,滴滴不停,只等燃尽泪才流干。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亦,也。东风,春风。诗句描写男女离别的悲苦之情。前句直言其意,后句以百花凋零、春风无力的景物描写,从意象上补足前句的意蕴,从而以景衬意,益显其离别的苦痛。
6、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出自唐·李商隐《题郑大有隐居》。石梁,指石桥。樵路,上山打柴的小路。前句写月光穿桥、清辉如泻之景,后句写小路细细、直上云天之状。
7、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出自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干戈,指代战争。此二句写人生分离之苦。“人生何处不离群”,以激问的方式,凌空起势,表现出一种对于离别的达观态度。但是,紧接着又以“世路干戈惜暂分”相承,以“欲擒故纵”之法,一下子就将离别朋友(杜甫)的忧伤之情推到了极点。因为这次离别不是一般的原因,而是因为战乱的缘故。一般的离别还有可能相见,而战乱情况下的分离,以后是否还能相见,就令人忧心了。
8、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
出自唐·李商隐《河清与赵氏昆仲宴集得拟杜工部》。嶂,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峰。没,消失。诗句描写雨后彩虹出、远山雾气收、鸟飞夕阳中的情景。
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唐·李商隐《乐游原》。《乐游原》是一首登临遣怀之作,是诗人因心情不畅于傍晚时分登临乐游原游览解闷时触景生情而写的。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红霞满天,景色异常美好;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接近了黄昏,美好的景色就要很快消逝了。
10、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出自唐·李商隐《楚吟》。楚天,此指古楚国地区。宋玉,战国时代楚国文学家。亦,也。此言楚地多雨,令人发愁。
李商隐《锦瑟》赏析
全文赏析如下: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
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
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
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
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
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作品原文如下: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⑵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⑶"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⑷"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⑸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⑹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⑺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西南行却寄相送者》百里阴云覆雪泥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西南行却寄相送者
李商隐
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
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野鸡。
赏析
此诗妙在将地名、传说与明朝鸡声糅合在一起,而写明朝梦中,恍在京华。然为鸣声惊破还乡之梦,始知此身已至宝鸡。未至而思归,反点羁旅行愁,心系京华。纪晓岚评:“以风致胜。诗固有无所取义而自佳者。”又云:“着眼在‘还乡梦’三字,却借陈仓碧鸡反点之,用笔最妙。”
作者简介
李商隐
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擢进士第。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词。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集四十卷。纪事云:义山少游,投宿逆旅,主人会客,召与坐,不知其义山也。酒酣,席客赋《木兰花》诗,义山后就曰:“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坐客大惊,询之乃义山也。谈苑云:李义山为文,多简阅书册,右左鳞次,号“獭祭鱼”。
李商隐诗词名句赏析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李商隐的《瑶池》,一起来看看吧!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释
1、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2、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3、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4、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赏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最高统治者尤最,好几个皇帝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李商隐诗词名句赏析: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商隐的《落花》,一起来看看吧!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赏析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
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意境浅尝
花朵,用生命装点着春天;春天,却用凋残凄凉了花朵。
所谓“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痴心在左,无情在右。世间最无奈,也莫过于此。
花朵痴情,恨不能一次绽放几世的美丽;春日寡义,视花朵只一抹不起眼的风景。这飘零、沾衣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一如那梦想碎灭后的感花人,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际遇。
此刻,竟有了一丝心疼,花开花谢花舞漫天,不忍看到它的坠地,然而,耳畔却残忍的传来了你落地的声音,像抽丝一般绞痛,像山崩一样巨响。我想到了祭奠,洁白的纸花,洁白的衣纱,洁白的面容,洁白的悲伤。
花落处,小径独自幽香,有人说,这是美人出生的地方,只可惜这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在一季的绚烂后,却风尘天涯。抬头望,何处是归家?那一朵育下了匈奴的文姬花,尚且在历史的书页里夹杂了一片芳华;那一只月夜魂过沙漠的昭君花,是否还能启开家乡门前的破旧篱笆?
或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却偏偏选择了秋日葬身陪水逝前随风撒,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留的千古一声遗憾:红颜,多薄命!日悬山巅,命薄如花,昔日秦淮河上还弹奏着声声琵琶,今日却不闻扬子畔掩抑鼓瑟。既然生于红尘,亦当归于红尘,或许,多年以后,红尘外我们还能依稀记得她当初沉鱼落雁的红颜!
步非烟下,人道是青楼师师,纵然哭倒了长城,也不能下世轮回再次香君!落花渐入迷人眼,一朝花落终不见。落泪的时候,花还在飘洒,春归的时候,你却已不在。人生,几多花开,几多花败,衣衫湿透,红尘看破,一切都是轮回之道!
李商隐《即日》煎茶茶诗作品详解
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很多茶友对茶文化并不全面了解,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话题:李商隐《即日》煎茶茶诗作品详解,下面沏茶网将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下,原创内容如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即日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详解
此诗描述了在曲池旁边的竹林间,用小鼎煎茶,同老道长一边品茗一边对弈的情景。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
举进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长安,进诗于宣宗,授宏文馆校书郎,不久去职。
李商隐的《无题》赏析
李商隐
题解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奚谷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太和三年,得到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聘为幕僚,并和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等一起学习古文、骈文,后得令狐绹推荐中进士。令狐楚病逝后,李商隐仕途不顺,便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王茂元将其女儿嫁给了他,这就使他牵入“牛李党争”[1],46岁便在悲愤和寂寞中死去。
李商隐政治上的坎坷、家庭的不幸,炼就了他的诗情。大量的政治诗、爱情诗,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的无题诗,不仅词采飞扬,对仗精工,而且情意绵绵、寄意深远,意象和情感扑朔迷离,读起来令人有神秘隽永之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相见时难别亦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3]。
春蚕到死丝方尽[4],蜡炬成灰泪始干[5]。
晓镜但愁云鬓改[6],夜吟应觉月光寒[7]。
蓬山此去无多路[8],青鸟殷勤为探看[9]。
注释
[1]牛李党争:晚唐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元和四年,李吉甫为宰相时,牛僧儒和李宗闵考取制科,两人对策,指责时弊,李吉甫反感,对他们排斥不用,直到李吉甫死,两人才入朝为官。此后,双方各自拉拢人才,结为朋党,只要一方得势必不容对方,尤其在启用新人方面,双方水火不容,互相排挤。令狐绹是牛党派人,故而,李商隐到王茂元幕府被牛党看成是“背恩”。
[2]古人有“别易会难”之说,即“别时容易相聚难”。李商隐加以变化运用,重点强调了“别”的不容易,第一个“难”字,是困难。第二个“难”字,是痛苦不堪。正因为相见不容易,所以分别也就更难以割舍,难以承受。
[3]东风无力:指暮春时节,百花凋谢,这是离别的环境。
[4]丝:是“思”的谐音。这两句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写出了无穷无尽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相爱之情。
[5]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脂叫做“蜡泪”,蜡炬烧尽了,蜡泪就不流了。意思是说,相思的眼泪要到死时才能停止。
[6]晓镜:指女主人公晨起照镜梳妆。“云鬓改”,指容颜一天天变得憔悴了。但愁:只是因为愁。愁:指相思。
[7]应觉:对对方的揣想,设想对方也一定会像自己一样夜吟遣怀,也会感到月光的寒冷。
[8]蓬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女子所思念的情人居住的地方。
[9]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信使,专为她传递信息。为(wèi)探(tàn)看:尝试,试试看。这句是说希望青鸟为自己传情,带来音讯。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名作,抒发了暮春时节情人之间别离的伤感和痛苦执着的相思之情。
首联,是感人至深、惊心动魄的千古名句。江淹《别赋》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连用两个“难”字,更显“别”的沉痛与哀绝。颔联、颈联,写双方别后的相思,先以谐音双关、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观自己悠悠无尽、至死不渝的相思之情和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而后又由已及人,设想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境,细腻传神地表达出双方相思的刻骨铭心。尾联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了与情人互通情意,以慰相思之苦的强烈愿望。
全诗以绝妙的构思、新奇的想象、精美警拔的语言,抒写出深婉悠邈的情思,独创出一种富于凄迷艳丽之美的诗歌意境,哀婉动人。(肖守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