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企业斥巨资并购,布局未来市场新篇章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02日 04:18 31 栗志鲜


京东大手笔!斥巨资并购发展东南亚市场

京东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始于2015年,尽管在疫情期间依然保持积极扩张,但在电子零售领域的投入与阿里巴巴相比略显不足。京东表示,他们正在寻找机会促进海外投资,特别是在越南和欧洲市场。然而,京东似乎更倾向于等待一个更成熟的时机来崛起,不打算卷入Shopee和Lazada之间的投资竞争。

京东在东南亚的投资主要通过合资和战略投资当地电商平台来进行。自2017年起,京东投资了越南的Tiki和泰国的Pomelo,并与泰国泰尚集团合作在印尼开设了多家实体店。此外,二者还通过JD CENTRAL提升了在线业务。尽管京东在东南亚的投资金额不及阿里巴巴,但其模式更偏向于直营零售和混合电子交易平台,这在战略上被认为是非常明智的。

市场分析师指出,京东在东南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建立客户参与度和快速扩张。阿里巴巴通过Lazada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京东则显得较为谨慎。京东的O2O模式在印度尼西亚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直销渠道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响,但京东仍计划在该国开设更多的O2O零售店。

京东的物流能力是其O2O模式的重要推动力。京东物流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在印尼大多数主要岛屿上都设有配送中心,能够实现全国85%地区的24小时送货。相比之下,Shopee和Lazada目前还在建设自己的物流能力。

尽管京东在东南亚的排名有所下降,但其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希望。京东可以通过投资和用户体验的提升来扩大其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京东的优势在于质量管理、跨境电商和物流领域,这将有助于其在未来竞争中取得成功。

展望未来,京东在东南亚可能面临诸多挑战。然而,通过借鉴在中国的经验,京东有望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直接零售和物流领域。

从网易考拉更名考拉海购,看跨境电商下半场

在增量市场愈发吃紧的当下,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亦愈加残酷和激烈。面对头部企业在流量赛道上的角逐,势必会走向 “马太效应”。9月6日,阿里巴巴与网易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拉锯战,跨境电商行业最大的一场变局终尘埃落定。

届时,网易考拉将和天猫国际进行融合,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经理刘鹏兼任考拉CEO,原考拉CEO张蕾将担任天猫进出口业务顾问。考拉品牌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

跨境电商的赛道,一下子变了天。作为国内跨境电商佼佼者,网易考拉为何会选择卖身?面对此次收购后,跨境电商领域将出现“一家独大”局面,对行业和消费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观点一:网易电商瓶颈凸显,卖身或成无奈之举

2015 年成立的网易考拉,曾被给予最深厚的希望。回想当初丁磊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豪言:“希望未来三到五年,网易考拉海购可以达到500亿到1000亿规模,在电商战场再造一个网易”。但这个梦想终归破灭了。

网易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Q2网易电商业务营收52.5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公司总营收近28%,已经成为继游戏之后的第二大业务。纵观近年来网易考拉的发展,电商业务俨然已成为网易营收的第二大增收引擎,而且保持着不错的增速,网易似乎没有出售的理由。但看似漂亮成绩的背后,却是网易惨不忍睹的毛利率,还有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和潜在风险。

近年来,通过网易考拉及网易严选的双线布局,电商业务逐渐成为网易的核心业务之一,但自从网易进入电商赛道以来,其整体利润率逐年下降。数据显示,从2017年Q4至2019年Q2的7个季度中,网易游戏的平均毛利率为63%,广告为62%,而电商只有9%。其中,电商在2018年Q4创下季度最低值,毛利率只有4.5%。而这还只是毛利率,如果扣除各项经营费用和配送成本,电商业务的毛利率拖累了网易整体的毛利率。网易电商基本无钱可赚。

另外网易考拉仍在大笔投入,不断扩张的线下门店模式拉高了其运营成本,还有跨境仓储的重资产布局。在当代消费者“新消费”背景下,虽然线下店有力地补充了线上店体验感缺失这一问题,但是网易考拉线下店重“体验”,而非产品销售,这点严重导致线下店人力、店铺等成本过高,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亏损情况。

为了扩大规模减少亏损,在2018年原本主打自营海淘业务的网易考拉上线了第三方商家,却也把竞争从垂直电商拉到了综合电商层面。看看国内市场,阿里的领先优势不可撼动,京东、拼多多、唯品会都有自己的一份优势。在电商红利消失,玩家向成本要利润的新阶段,网易考拉还要投入多少,需要多久,甚至如何盈利,才是网易要不要做网易考拉的核心。

曾经给予厚望的“下一个网易”显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相比起苦撑,把考拉送入阿里的怀抱可能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观点二:阿里攻防战略布局 豪掷千金誉为何为?

这场斥资20亿美金交易数额的并购,对于已经拥有了顶级玩家天猫国际的阿里,为什么还要斥巨资购买看似重复的跨境电商业务?在占据了超过半数的跨境电商市场份额之后,阿里下一步的野心又是什么?

其实阿里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买流量的公司,它买的所有公司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给自己提供流量,如果这么大的海淘流量能够被阿里收购,那它整个盘子就会快速爆发,形成一个更大的优势。阿里还有弥补海淘业务品类缺陷的需求。网易考拉的核心品类是母婴产品,最新一批的签约品牌也仍然是以母婴为主。而天猫国际目前最强势的品类则是美妆,天猫方面在今年举办的金妆奖上也曾表示,美妆是其如今增长最快的品类。收购考拉之后,对阿里来说能够引入考拉在母婴品类上的供应链能力。母婴本身也是海淘业务用户粘性最强、需求十分旺盛的品类,发展潜力很大。

此外,这笔可能的投资更多是基于战略上的考虑。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防止京东、拼多多等竞争对手在海淘这个赛道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阿里也须先下手为强,做好防守。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一则作为拼多多A轮领头人,丁磊与黄峥之间渊源颇深;二则拼多多在年初悄然上线跨境电商项目“多多国际”,随后便在各个保税区召开招商大会,还在香港召开了直邮商家招商会议,近来又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合作,双方将联合设立拼多多国际跨境保税仓,其入局跨境电商的野心已表露无遗。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此番成功收购网易考拉的不是阿里,而是拼多多,会呈现出怎样的格局?毫无疑问,拼多多将有实力在跨境电商业务上叫板阿里,同时对改变其在公众中低端形象亦有莫大帮助,并从整体电商业务上成为实至名归的老二,电商双雄分庭抗礼的格局将初现雏形。

既然在收购考拉的交易上,拼多多没能赢过善于布局的阿里,那么,短期内,拼多多还是会走流量分享加凭籍价格优势消化国内剩余产能的电商模式,也就是说其主打的还将是下沉市场,而不是跨境电商。故此,拼多多也就失去了一次借壳转型升级且有可能改变其公众形象的绝佳机会。

借此次收购再梳理一下国内电商格局,不难发现,今年以来阿里与拼多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传统的老二京东却因其创始人深陷诉讼而一蹶不振、销声匿迹。

对于此次收购行为来说,阿里经济体若能充分发挥生态效应,考拉很有机会能成为“更好的考拉”。从整合产业链,提高考拉在供应链、物流上的能力,阿里还可以为考拉输入更多的流量扶持。一旦考拉背靠阿里,流量获取和利用率、品类的拓展上,都有希望再上一个台阶。在面向“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1000万盈利的中小企业”这一阿里全球化的战略目标下,考拉发展将有机会进入更快的车道。

观点三:头部企业强强联合,行业竞争格局锁定?

在行业层面,今年初颁布的《电商法》为跨境电商提供了规范的发展环境。根据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2019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8年跨境电商整体市场规模在9.1万亿元左右,2019年有望踏入十万亿市场,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12.7万亿元。同时,2018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超1亿人,预计2020年将达2.11亿人。

目前,国内的跨境电商市场呈现“两超多强”格局。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网易考拉、天猫国际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二,分别为27.7%、25.1%;海囤全球(京东海外购)、唯品会国际、小红书等平台则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依次为13.3%、9.9%、6.1%。

若按此估算,在网易考拉纳入阿里阵营后,阿里将在跨境电商行业中占据半壁江山,市场份额将接近53%,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业内普遍认为,本次交易完成后,国内跨境电商市场格局将从“两超多强”变成“一超多强”。本次交易完成后,天猫国际主力做标品、强化自营,淘宝全球购和小红书重点孵化新品牌,再有淘宝直播助力,阿里系在进口跨境领域中将处于龙头老大地位,且这一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可以肯定是,未来天猫国际的自营比例会大增,和京东在标品货源端的争夺也会更加激烈。

京东及其背后的腾讯作为阿里系的主要竞争对手,在行业格局变化时无疑将受到影响。在摩根频道看来,腾讯系或者京东系如果要追赶反超,也不是没有机会。从进口跨境的整体盘子看,阿里系的交易总量还是远远低于庞大的代购微商群体,腾讯系用社交电商对中心化电商,用小众非标垂直对货架电商标品,用供应链服务赋能小B,联合蚂蚁斗雄兵的可能性还是不低。

至于这一领域中的其他玩家,在小众垂直品类及个性化品类等多元化的品类上,非天猫京东系的新势力在“内容+社群+黏性商品”的赛道上会有很大的潜力。

在后流量时代,对于跨境电商玩家而言,能否给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消费体验,为成败之关键。天猫国际、网易考拉“合体”,将会对其业务发展形成较大冲击,如何精细化运营,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将是角逐万亿海购市场的关键。

什么是雀巢收购银鹭60%股权案

雀巢有限公司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0%股权案已正式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这意味着这一交易已获得商务部批准。该案已确定在9月8日投洽会期间参加厦门团的签约仪式。与此同时,双方被要求进一步明确“银鹭”品牌的发展规划和厦门总部运营模式。

2011年11月17日,雀巢公司(Nestle SA)旗下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公告称,监管部门审批通过了雀巢对银鹭食品集团(Yinlu Foods Group)的收购。这意味着,雀巢和银鹭正式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银鹭品牌是否不复存在?

六成股权是否意味着“银鹭”将不复存在?银鹭食品集团官网此前发布公告称,交易完成后,以陈清渊董事长率领的经营管理团队,将继续负责经营新的合资公司。因此,此次交易被看作是一次“联姻”而非并购,这也消除了人们对银鹭这一品牌可能丢失的顾虑。银鹭公司的高层也透露,双方只是合资关系,银鹭和雀巢两个品牌将共同续存于市场,且独立发展。

在雀巢中国公共事务部经理何彤看来,此次并购将会实现双赢。雀巢选择银鹭,主要从对产品补充,丰富市场角度考虑,雀巢先进的技术经验和完善的管理模式,与银鹭的独特理念和对消费者充分的了解相结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收购狂雀巢

雀巢是较早进入中国的外商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跟中国政府洽谈投资建厂。从1990年雀巢在中国大陆建立的第一家合资厂开始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进入中国20多年的时间里,雀巢早已经并购数家国内企业,业务领域也已经渗透到众多行业当中。从1998年收购上海太太乐开始,雀巢迈出了在中国市场扩充实力的步伐。

1998年,雀巢就购得国内鸡精行业第一品牌上海太太乐80%的股权;

1999年,雀巢又收购广东最大冰淇淋品牌广州五羊97%的股权;

2001年,雀巢又拿下国内第二大鸡精生产商四川豪吉60%的股权;

2010年2月,雀巢斥巨资拿下云南大山70%的股权;

2011年9月,雀巢收购厦门银鹭60%的控股权;

雀巢收购徐福记交易悬空

在2011年,雀巢还有一项待批的并购案。雀巢收购徐福记则还在审批阶段,坊间盛传雀巢接盘惠氏奶粉的可能性很大,但至少要在2012年初才有结果。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雀巢收购徐福记60%股权成功审批的难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徐福记在糖果市场的领先地位所致。一旦雀巢收购徐福记成功,则将改变我国糖果市场格局,再加上两者体量巨大,收购涉及的规模和资金也较大,受到的阻碍将非常大。

看中市场价值

雀巢不得不被称为“收购狂人”。在购得中国鸡精第一品牌上海太太乐80%的股权和第二大鸡精生产商四川豪吉60%的股权后,雀巢又先后收购广东最大冰淇淋品牌广州五羊97%的股权和云南大山饮品70%的股权,之后则是徐福记、厦门银鹭。据了解,下一步其还有意竞购惠氏奶粉。

“雀巢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当前的并购时机。”吴韬分析,雀巢大举并购中国企业,主要出于对中国市场战略性的考虑。“我国国内的消费能力较大,而一些国外成熟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相对来说,我国新兴市场的布局则是外资企业重点考虑的目标。现在并购成本不高,中国的食品行业尚处于整合时期,或许再过几年,市场竞争的态势就会发生变化,届时并购谈判的条件和所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并购成本可能就会增加。当然,政策的变迁也是需要考虑的。”

高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丽勇认为,在食品安全成为公众焦点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质量和安全是食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食品行业中小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并且数量众多,监管难度较大,因而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食品行业的整合。扩大企业规模更有利于行业监管,能提高食品安全,以更好地实施《食品安全法》,从而维护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但是,这必须建立在企业市场行为合法的基础之上。大型企业收购,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冲击并挤压小企业。因此,审批机关应当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审查交易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姜丽勇表示。

相关企业

雀巢公司由亨利·内斯特莱(Henri Nestle)于1867年创建,现在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Vevey),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2005年,雀巢公司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2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从一个生产婴儿食品的乡村作坊发展成今天领先世界的食品公司,雀巢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雀巢在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4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而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厦门银鹭集团成立于2000年11月22日,位于国家农业部批准的首批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厦门银鹭高科技园区内。集团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现有员工3000多人。集团拥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生产线30多条(套),具有较强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年可生产各种食品饮料、罐头60万吨,是福建省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福建省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亲亲网发展历程

2010年4月,亲亲网正式上线运营,当天订单即突破100,开创了化妆品团购的新篇章。亲亲网秉持业界最高服务标准,提出30天无条件退换货、假一赔三,树立了行业标杆。

2010年11月,亲亲网的单日订单量达到了惊人的1500单,其作为行业新秀,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同年3月,日均订单突破2000,峰值订单更是达到5700单,月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大关。

同年4月,亲亲网入驻了山东济宁繁华的办公区域,并顺利通过中网可信网站验证,获得了相关证书。6月,亲亲网进行首次改版,并完成了首轮融资,业务拓展至箱包和衣服等更多商品类别。

进入7月,亲亲网旗下商城上线,标志着业务的进一步拓展。9月,亲亲网完成了第二轮融资,确立了化妆品垂直B2C的市场定位。10月,商城频道上线,仓储、物流和客服系统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

11月,亲亲网排名跃居国内化妆品团购前列,成为独立电商平台前三甲,口碑效应逐渐显现。12月,亲亲网加速市场扩张,斥巨资收购了qinqincom域名,强化了品牌形象。

2012年2月,亲亲网获得360可信网站验证,并与360团购合作,实现了业务的深度链接。同月,免运费和全场两件包邮的政策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5月,面对电商价格战,亲亲网销量实现了逆势爆发式增长。

2012年9月,亲亲网调整管理结构,战略布局未来。11月,在“双十一”抢购热潮中,亲亲网单日成交突破10万单,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亲亲网的团购合作伙伴已经覆盖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它以其快速的发展和优质的服务,成为一个为消费者和梦想而不懈努力的网站。

扩展资料

亲亲网提供当下热卖护肤、彩妆、美体、香水及各种精品。首家承诺“百分百正品”,以及“拆封30天无条件退货”的化妆品热卖网站。两件包邮,配送覆盖全国,率先推出货到付款业务。数个顶级品牌授权特卖,坚持只从品牌厂家、正规代理商、国内外专柜等可信的进货渠道采购商品。让消费者拥有良好的服务体验,进而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业界最让消费者信任的化妆品特卖网站。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