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探究:何为‘何为一个’的关键词解析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判断推理题真的很不擅长,求指导?如何提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您好,这两个专项对很多考生而言都是难点。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如果不知道如何高效的复习,或者不知道如何动笔,建议可以先到我们官网找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等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针对这两方面进行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020尤溪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万能的方程式?
把握到各类数量关系的计算公式,然后结合到实际的题目中去灵活运用。以下公式摘自步知公考风暴羚羊课程中的,感谢。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1.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等时间平均速度=(V1+V2)/2等距离平均速度=2V1V2/(V1+V2)(实际上,更好的解题思路是特值法)
2. 相遇和追及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直线上两人相向而行,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2n-1)个全程环形上两人背向而行,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n个周长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注意:直线上,只会追上一次。环形上,可以追上n次,第n次追上,路程差=n个周长。直线追及问题中,路程差的产生原因:1)两人同时但不同地点出发:快的在后面位置,慢的在前面位置。2)两人同地点但不同时出发
3.
两岸相遇单岸:3S1+S2=2S(S1、S2分别为第1次和第2次相遇时相遇地点距离某边的距离,S是全程)两岸:3S1-S2=S(S1、S2分别为第1次和第2次相遇时相遇地点距离不同两边的距离,S是全程)
4. 流水行船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5.
火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两车错身而过:路程和=车身长之和两车追及:路程差=车身长之和变型问题—“人和队伍”问题:人追队头,路程差=队伍长度;人从队头出发和队尾相遇,路程和=队伍长
6. 时钟问题时针速度=0.5°/分钟;分针速度=6°/分钟重合:分针要追的度数=5.5°t垂直:分针多走的度数=5.5°t
7. 发车问题发车间隔=t分钟(每t分钟发一趟车),两车相隔的距离=车速×发车间隔t。(注:发车问题中,一般不考虑车身长)
工程问题
1.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 合作效率=多个人的效率之和
3. 合作总量=合作效率×工作时间
4. 工程问题常考题型:一般的多人合作、多人轮流工作、多人周期循环式工作、水管类变型问题等
浓度问题
1. 溶液=溶质+溶剂
2. 浓度=溶质/溶液
3. 混合浓度=混合前溶质的和/混合前溶液的和=(溶质1+溶质2)/(溶液1+溶液2)
4. 巧用“十字交叉法”解决混合溶液问题
经济利润问题
1. 收入=成本+利润
2. 利润率=利润/成本
*100%备注:数学运算中,除非题干特意说明,否则利润率均等于利润/成本。但经济学方面、资料分析中未必如此,注意注意!
3. 收入=成本(1+利润率)
容斥原理
1. A∪B= A+B-A∩B
2. A∪B∪C= A+B+C-(A∩B+B∩C+A∩C)+A∩B∩C
3. A∪B∪C=A+B+C-(各个值同时属于两个集合的值的和)-2×A∩B∩C
排列组合
1.
排列和组合的计算公式:A(n,m)=n*(n-1)*(n-2)*……*(n-m+1);C(n,m)=n*(n-1)*(n-2)*……*(n-m+1)/m!;C(n,m)=C(n,n-m)。
2. 分类原理和分步原理的区别和运用: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3. 排列组合的常见方法:特殊元素优先法、捆绑法、插空法、插板法、反面法。
基础数学知识
1. 常考数列的求和
自然数列:1+2+3+……+n=n*(n+1)/2。[自然数列中,数的个数=(大数-小数)+1]
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a[1]+(n-1)d;S[n]=(a[1]+a[n])/2×n;S[n]=na[1]+n(n-1)/2×d。
2. 2、3、5的倍数的数字特征
2的倍数=该数能被2整除:数的最末一位数字是一个偶数
5的倍数=该数能被5整除:数的最末一位数字是0或5
3(9)的倍数=该数能被3(9)整除:数的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9)的倍数
3. 最小公倍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短除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如何“保五争十”?
数量关系在整个行测试卷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同时它也是行测拿高分的关键。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数量关系都是大家容易放弃的一类题型。殊不知,数量也有很多拿分的技巧所在。
一、保五
何为“保五”呢?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题量一般为10-15道不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们完全可以轻松拿下五道题。
(1)猜证结合思想
例.甲乙两种商品原来单价和为100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降价10%,乙商品提价40%,调价后两商品单价和提高20%,则乙商品提价后多少元?
A. 40 B.60 C. 36 D. 84
答案D。中公解析:单价和为100,其中A、B选项分别为40和60,有可能一个为甲原价一个为乙原价。D选项=B选项×1.4,则B就是乙原来的单价,D就是乙调价后的单价。
(2)整除思想
答案A。中公解析:由题意可知,建筑学院的总人数-缺考人数能被8整除,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
对于许多考试题目,其实都是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快速选出正确答案的,这些题正确与否与你会不会做的关系不大,重点在于你是否能够参透命题人的出题策略,是否熟悉整除思想的特征及应用。
猜证结合思想应用关键:重点关注中间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关系,在选项中查找相关项;
整除思想应用关键:数据体现,文字描述,计算中想到用整除,以及如何使用小数字的整除特性。
二、争十
前面两种思想的应用,再结合简单计算或者普通方程能够做出来的题目,大家可以轻松拿下五道题。且数学一旦能够做出来,除非是因为粗心,否则正确率非常高。那如何去争取做对十道呢?
其实数量关系考试中并非都是难题,会有一部分对于大多数考生都比较简单的题型,例如工程问题,利润问题、容斥问题、极值问题、行程问题中的牛吃草、排列组合中的隔板模型、错位重排等等。在此列举一二:
(1)工程问题
利用好特值思想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由于其满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样的乘除关系,且题干中一般都符合对应量未知的条件,故需重点体会如何“结合计算路径”设特值的方法。一般常见的有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和设工作效率为效率比值两种情况,且看如下例题:
例1:已知甲乙两人的效率比为3:4。现在有一份工程,甲先做2天,因为家里有事临时离开,乙帮忙做了5天并且完成。请问如果一开始两人就合作,需要多少天能完成?
例2:某商铺甲、乙两组员工利用包装礼品的边角料制作一批花朵装饰门店。甲组单独制作需要10小时,乙组单独制作需要15小时,现两组一起做,期间乙组休息了1小时40分,完成时甲组比乙组多做300朵。问这批花有多少朵?
A. 600 B. 900 C. 1350 D. 1500
利润问题,考生们可以采用代入思维去理解,想象成日常生活中的情况,结合利润问题中涉及的公式,方程法、特值法或者十字交叉法求解即可。
容斥问题,考生们学会使用文氏图解题方法,便于解决灵活多变的集合间存在交叉关系的问题,记住常用的两者容斥、三者容斥及容斥极值的相关公式,也可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极值问题重点把握和定最值与最不利原则的题型特征,熟练掌握其相应解题方法,相信考试若出现这类问题,绝大多数考生都是可以拿到这部分分数的。
对于这些常考的相对比较简单的题型,大家做出来,那十道题就轻松到手了。
三、大满贯
剩下的行程问题,排列组合以及概率问题或者复杂计算问题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估计也难不倒你们,那就争取大满贯喽。那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呢,可以结合做出来的题目,剩下的题目可以蒙答案,按照四选项大致平均分配的原则,合理选择即可;或者结合其他蒙题的一些技巧,相信再对2-3道也不成问题。
经过上述的分析,是不是觉得数量其实也并非那么攻不可破。夯实基础,结合技巧,数量对10道不是梦,行测上80也不是神话。加油哦!在这儿再次提醒下广大考生,行测考试中一定要为数量留出10-15分钟的做题时间,结合自身情况做一些擅长的题目。数学基础差的同学不奢望数量提分,但是也要保证这部分不会给自己拉分。
公考之路艰辛且漫长,不忘初心,始终坚持,相信机会总会留给那些做充分准备的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