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
1、《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它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第一部断代史是 ,分别是 和 编写的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著作是《史记》,这部著作由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史记》不仅是我国史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巨著不仅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全景图。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学才能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
而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著作则是《汉书》,它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所编撰。《汉书》主要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到王莽时期的历史,为后世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班固在这部著作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汉朝的兴衰历程,还对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的笔法严谨,史料丰富,使得《汉书》成为研究汉代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史记》与《汉书》不仅在内容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们的体例和编撰方法也各有特色。《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历史编撰方式,对后世的史学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汉书》则在继承《史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史实的考证和文献的搜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这两部历史著作不仅是我国古代史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历史的方法和视角。无论是从史学角度还是文化角度,《史记》与《汉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二十四史中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通史
是《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本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扩展资料:
其他通史: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百度百科——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非《史记》莫属。这部由西汉杰出史学家司马迁倾力打造的巨著,以其独特的编纂形式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奠定了中国史书编纂的基石。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不仅记录了自黄帝时代以来,跨越3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上至神话传说,下至汉武帝时期的辉煌与变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
《史记》不仅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地位,还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史书的基石,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这部纪传体的杰作,因其深远的影响力和独特的历史视角,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流传至今,影响着无数学者和读者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与探索。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
我们在上初中学历史的时候就知道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记载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同时它也位列二十四史之首,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中国的“史学双璧”。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比如:屈原投江、陈涉起义、鸿门宴等都出自于《史记》,另外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成语比如先发制人、指鹿为马、沐猴而冠、四面楚歌、运筹帷幄、毛遂自荐、歃血为盟等同样出自于《史记》。学习和阅读《史记》对提升我们的历史文化修养,增加知识储备量是大有裨益的。
《史记》共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有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方面的专著;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是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作者司马迁为了创作《史记》呕心沥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撰写的过程中又因言获罪,受宫刑下狱,无论受到多大的磨难都没有影响司马迁完成这部恢弘历史巨著的梦想,司马迁从公元前104年也即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创作《史记》直到公元前91年也即汉武帝征和二年完成创作,前后共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
自《史记》成书以来得到了后世历代名家的推崇,比如梁启超评价说: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对其评价很高。下列评价中,不是针对《史记》的是:
答案:D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意思是史家独一无二的文章,没有韵的《离骚》。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
B项正确,“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的意思是不凭空加以赞美,不掩饰其过错,因此称它为符合实际的记载。这是班固附于《史记》的评语。
C项正确,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讲的是古人“寓褒贬于记叙”的写作方法。顾炎武在这里举的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例子。
D项错误,原句为“若固之叙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意思是像班固叙事,文辞华美却不妄加抑扬,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出自《后汉书·班彪列传》,这是对写作《汉书》的班固的评价。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所著,它是一部贯通了从古至今的历史文献。详细解释如下:
一、《史记》简介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奠基之作。它是由司马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跨越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这部作品不仅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奠定了后世史书的写作规范。
二、纪传体特点
纪传体是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它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不同于其他历史著作,纪传体更加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描写,通过人物的生平事迹来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史记》作为纪传体的典范,成功地将人物和事件相结合,既展现了各个历史人物的风采,又勾勒出了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更是中国史学的基石之一。这部著作不仅对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还对文学、哲学、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的编纂方法和叙述风格被后世史学家广泛借鉴和模仿,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史记》以其独特的纪传体形式、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启示。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还是编年体通史?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详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这部巨著不仅记录了帝王将相的生平事迹,还涵盖了诸侯、名臣、商人、游侠、方士等各类人物的传记,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
《史记》以其独特的体例,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深入剖析了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动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文学作品,其语言生动,描绘细腻,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范本。
相比之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则是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这部史书以年月日为线索,详细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的历史,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在于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参考,因此它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因果关系,强调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的影响。
虽然《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书,但它们的体例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史记》更侧重于人物传记的描写,而《资治通鉴》则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尽管《史记》并非编年体史书,但它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司马迁的《史记》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里程碑。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