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麻疹症状及预防措施全解析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05日 19:21 29 荆雨涵


麻疹病因和预防方法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治疗起来也比较麻烦,但是却可以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很好的预防,并且可以通过接种麻疹疫苗得到免疫。所以如果一旦发现麻疹流行就需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将说一下麻疹那些事。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二、麻疹病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三、麻疹的预防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如果你的孩子感染了麻疹,那么你一定要为孩子积极进行治疗,麻疹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现在已经有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的麻疹疫苗,为了保证不被感染,小孩子最好是积极接种疫苗哦。

麻疹怎么预防-麻疹预防方法介绍

麻疹预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接种疫苗:这可是预防麻疹的超级大招哦!儿童和成年人都建议接种麻疹疫苗,特别是对于还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幼儿和成年人,一定要及时去接种疫苗,给自己穿上一层隐形的防护衣。

注意防护:如果家里的宝宝还没接种麻疹疫苗,但是又不小心和麻疹患者接触了,别担心,在接触后的72小时内赶紧带宝宝去接种麻疹疫苗,还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的。要是超过了72小时,那就考虑注射丙种球蛋白来提高抵抗力吧。

了解麻疹知识:平时多了解麻疹的相关知识,知道它的传播途径、症状等,这样在麻疹高发季节就能更好地做好防护措施啦。

记得哦,预防麻疹,疫苗可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给宝宝和自己都穿上这层隐形的保护罩!

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麻疹的症状包括

1. 发热:感染麻疹病毒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C以上。

详细解释如下

典型皮疹症状

在发热数天之后,面部皮肤会逐渐出现红色斑丘疹,这些皮疹会迅速扩散至全身。皮疹通常在几天内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这些皮疹常常伴随着瘙痒感,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因为抓挠而受损。这种典型的皮疹症状可以明显地区分麻疹与其他疾病。

呼吸道症状

除了皮肤症状外,麻疹还会引起呼吸道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打喷嚏以及鼻塞等流感样表现。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伴随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尤其是在伴有发热的时候。这些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不适和虚弱。

眼部症状

在麻疹发病过程中,眼睛也可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结膜炎的症状,如眼红、流泪和眼部分泌物增多等。这些眼部症状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所致。因此,在麻疹流行期间,保护眼睛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麻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典型的皮疹表现以及呼吸道和眼部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病毒感染后的数周内逐渐出现并达到高峰。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对于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早期识别和隔离感染源以及接种疫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宝宝麻疹的症状

麻疹是一种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宝宝的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家长需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然而,许多家长对麻疹的认知不足,导致宝宝发病时无法及时察觉。以下是宝宝麻疹的主要症状。

早期症状方面,麻疹初期与感冒相似,宝宝会出现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三十八至三十九度之间,并伴有咳嗽、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部分宝宝还可能出现结膜炎、流眼泪和眼部水肿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感冒而非麻疹。

皮疹是麻疹的典型表现。通常在宝宝发烧一两天后,皮疹开始出现在耳朵后和发际部位,随后逐渐蔓延至脸部、颈部和身体四肢。这些皮疹为斑丘疹,颜色淡红,随病程发展,颜色逐渐变为鲜红再转为暗红。疹子还会相互融合,最终逐渐消失。

麻疹还会影响宝宝的消化系统,导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部分宝宝可能出现腹泻和呕吐等强烈反应。因此,家长需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对于麻疹患儿,家长应做好隔离工作,防止病毒传播。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宝宝着凉。在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此外,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和营养,有助于病情恢复。

总之,麻疹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疾病,家长需提高警惕,加强护理和预防措施。一旦发现宝宝出现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1965年我国自制麻疹减毒活疫苗广泛使用,使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又有所增加,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有了新的特点。WHO估计全球每年因麻疹死亡的儿童约为140万例。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麻疹流行,发病年龄最小者为2月龄,最大者为63岁,其中5岁以上者占90%,8个月之前的婴儿发病和大年龄麻疹的出现是近来麻疹流行的新变化,对麻疹疫苗接种程序提出了新的挑战。

麻疹的治疗

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保持眼、鼻、口腔和耳的清洁,避免强光刺激。给予容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2、对症治疗:前驱期、出疹期体温不超过40C者一般不退热。若体温40C伴有惊厥或过去有热惊史者可适当降温,烦躁可适当给予镇静剂。频繁剧咳可用非麻醉镇咳剂或超声雾化吸入。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补充维生素A治疗小儿麻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可加用中药治疗。

3、并发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麻疹的预防

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病人曾住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初种年龄国内规定为生后8个月,7岁时复种一次。易感者在接触病人2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2)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如用量不足或接触麻疹后第5~9日使用,仅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4、开展麻疹病毒基因变异的监测:20世纪80年代后分离到的病毒在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上已出现变异,应密切监测麻疹病毒野生型的基因变异和抗原性改变,从分子病毒学上深入研究这些变化,为最终消灭麻疹做出努力。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过去,几乎每个人都曾感染过麻疹。在发热大约3到4天后,患者开始出现皮疹,出疹前,体温会稍微下降,而出疹时则会再次升高至39至40摄氏度。皮疹最早出现在耳后和颈部,随后蔓延至面部、躯干和四肢,沿着身体的上部向下扩展,直至全身,整个过程通常持续3到5天。

麻疹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了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及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和其他症状。为了防止并发症,还需要确保患者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并在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人群。

护理麻疹患者时,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者暴露于冷风或直接阳光下。同时,要定期清洁患者的居住环境,使用消毒剂清洁表面,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此外,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过热或过冷,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虽然麻疹没有特效药物,但通过有效的对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加速康复过程。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麻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麻疹怎么办-麻疹病因、症状、治疗常见问题汇总

麻疹是什么引起的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传染性强。

麻疹要怎么治疗

麻疹一般以支持治疗或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退烧药、止咳药,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同时保持卧床休息和室内适当温度,注意清洁。

麻疹吃什么药

没有特效的抗病毒剂,但可以使用抗病毒剂、蒲地兰口服液、双黄连等对症治疗,高烧时用退烧药,咳嗽时用止咳祛痰剂。

麻疹有什么症状

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如发烧、上呼吸道炎症,随后出现眼睛结膜炎、皮肤红疹、脸颊黏膜麻疹黏膜斑等。

麻疹挂什么科

应挂皮肤科

麻疹会传染吗

,麻疹传染性非常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麻疹会遗传吗

不会,麻疹是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不是遗传病。

麻疹怎么预防

接种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同时在麻疹流行季节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

重点内容:麻疹需要及时就医,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并在麻疹流行季节做好个人防护。

麻疹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也都复苏了,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也在这时出现,麻疹就是较常见的疾病,那怎样预防麻疹呢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易感儿接触麻疹2日内及时接种疫苗可预防麻疹,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使不发生麻疹或减轻症状,下面来看看麻疹的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哪些吧

一、麻疹的症状:

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二、预防措施:

1、做好保暖,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到公众场所时戴上口罩。

2、从公共场合回来后,应及时洗手,清洁口鼻。

3、及时接种疫苗是关键,孩子满8月龄时要及时带孩子接种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满1.5岁时及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满6岁时再接种一针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通常情况下,人一生只会得一次麻疹,因此如果已经感染过麻疹并痊愈,则拥有了抗体,相对安全。如果没有得过麻疹,且在10年内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人,也需要进行接种。如果患了感冒,应在痊愈一个月后再接种。

4、如果已患有麻疹,可用温水擦洗眼部、口腔、鼻子、脸、耳朵、脖子及四肢;用淡盐水漱口,同时多喝水。

5、已经确诊的麻疹患者,在治疗中,不要急于降温退烧。因为这不利于皮疹透发,易使病程延长,增加罹患麻疹肺炎的危险,要尽量让麻疹出透、出齐。但这只是治疗原则,具体用不用退烧,需要如何治疗,还应由专业医生决定。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麻疹的症状和预防措施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麻疹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传染病安全知识库的内容。

麻疹的症状是什么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红等症状。在这些症状出现后,患者面部、头皮以及身体其他部位会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疹子会扩散至全身。这些疹子最初表现为小红点,逐渐融合成片,覆盖全身,持续几天时间。

麻疹疹子的特点是疹间无正常皮肤,疹子出现后大约3-5天内,患者会经历疹子消退的过程。疹子先从躯干开始消退,逐渐蔓延至四肢,最后到达面部。疹子消退后,皮肤上可能留有棕色的色素沉着,这种色素沉着可能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

麻疹疹子的形态和分布有助于与其他皮疹性疾病进行区分。医生通过观察疹子的形态、分布和伴随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然而,确诊麻疹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麻疹疹子出现的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疹子会在发热后出现,通常在发热后的2-3天内出现。麻疹疹子的出现对于诊断麻疹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所有感染麻疹的人都会出现相同的疹子表现,因此不能单凭疹子表现来完全确定诊断。

麻疹疹子的出现是麻疹病情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醒人们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麻疹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提供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如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以及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麻疹疹子的出现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提示他们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此外,麻疹疹子的出现还提醒人们要提高对麻疹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麻疹的发生和传播。

麻疹初期症状麻疹初期的症状有哪些?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麻疹病毒传播。在未接种疫苗且人口密集的环境中,麻疹容易流行。因此,发现麻疹病例时,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因为麻疹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下面是麻疹初期的一些症状:

1. 潜伏期症状:麻疹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8天,平均约为10天。接触过麻疹或接受过被动免疫的人,潜伏期可能延长至3至4周。在潜伏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体温升高。

2. 麻疹初期上呼吸道症状:麻疹发病初期常表现为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和咽部不适等。此外,患者可能出现眼睛发炎、畏光、流泪和分泌物增多。

3. 口腔白色斑点:麻疹患者在发热2至3天后可能在口腔黏膜上发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随着病情进展,斑点可能增多并融合,通常在出疹后1至2天内消失,这就是所说的科氏斑。

4. 发热症状:发烧是麻疹的典型症状之一,通常在潜伏期末开始出现低到中度的发热。发病3至5天后,体温可能升至40度左右,伴有寒战、嗜睡、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加重。

5. 淡红色皮疹:麻疹发病3至5天后,患者身上开始出现皮疹,起初稀疏呈淡红色,后密集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皮疹首先出现在耳后、额部发际,然后扩散至面部、颈部、躯干、四肢,以及手心和脚底。3至5天后皮疹消退。

6. 成年人麻疹早期症状:成年人的麻疹初期,口腔黏膜斑可能持续长达7天,畏光较少见。与儿童麻疹相比,成年人麻疹更多伴有肝损坏,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成年人麻疹还可能出现关节和背部疼痛。

7. 异型麻疹早期症状:异型麻疹是由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再次感染麻疹病毒引起的,其症状与典型麻疹不同。早期症状可能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并且常伴有水肿和肺炎。通常不会出现口腔黏膜斑。

8. 麻疹的预防措施:

- 切断传播途径:患者的用品可能被污染,因此患者居住的环境和用过的物品应及时消毒。室内保持通风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病毒颗粒。接触患者后,应及时洗手或更换衣物,并在室外停留20至30分钟以消灭病毒。

- 保护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和未出过麻疹的人,应提高免疫力。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措施。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患者后5天内接受被动疫苗可以预防发病,5至9天内接种可减轻病情。

- 管理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隔离患者很重要。轻症患者应在家休息隔离,重症患者最好在医院隔离治疗。健康人群应避免与患者接触,并共用物品或共餐。发现患者后,及时报告并做好消毒工作。

- 麻疹预防食疗:一些食疗方法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例如,豆腐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预防麻疹和风疹。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