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果子狸携带病毒种类及危害解析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06日 10:41 31 银士博


果子狸有毒吗?

果子狸不能吃的。其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所以果子狸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不能吃的。

果子狸其实就是一种野生动物,并没有毒。它们长期生活在野外,在特定的环境下,会感染某种病菌、病毒,但有的病毒对于它们来说,不会导致爆发,有特殊的抵抗力。如非典病毒,虽然是果子狸携带,但果子狸感染死亡不多,到了感染给人类后,就会大爆发。其实,只是病毒,和有没有毒没有关系,有那也只能说是病毒。

果子狸携带什么病毒

果子狸携带的病毒是SARS样冠状病毒

果子狸是一种野生动物,其生活环境复杂多样,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SARS样冠状病毒是果子狸身上携带的一种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较高的相似度。这种病毒可以通过果子狸传播给人类,引发疾病。因此,在接触野生动物时,特别是在与果子狸接触时,需要特别小心谨慎,避免感染病毒。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防护意识,避免受到病毒侵害。目前,对果子狸携带SARS样冠状病毒的研究还在进行中,科学界也在努力了解这种病毒的传播方式和致病机制。对于防范病毒传播和保护人类健康来说,这些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并注重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能不能进食果子狸

不建议进食果子狸。果子狸是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可能携带多种病菌、寄生虫等有害生物 。

2003年非典疫情的溯源研究发现,果子狸是非典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其体内携带的病毒可能会传播给人类,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此外,许多野生果子狸种群数量因过度捕猎而减少,部分地区果子狸被列为保护动物,猎捕、杀害、食用、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均属违法犯罪行为。出于健康和保护生态及法律等多方面考虑,都不应进食果子狸。

国家保护动物果子狸有哪些危害

果子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同时已被列入中国“三有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级别为近危(NT)。

果子狸又叫做白鼻心、毛老鼠、白眉子、五面狸等,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河北、陕西等地。野生的果子狸是禁止捕捉的,是国家保护动物。

果子狸存在的危害:

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果子狸虽然本身不会携带SARS病毒,但它是杂食动物,而且活动范围广泛,与其他的野生动物接触,会沾染上一些病毒。研究发现,野生果子狸身上存在狂犬病毒、旋毛虫、斯氏狸殖吸虫等寄生虫。

果子狸是几级保护动物

果子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已被列入中国“三有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级别为近危(NT)。

果子狸又叫做白鼻心、毛老鼠、白眉子、五面狸等,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河北、陕西等地。野生的果子狸是禁止捕捉的,是国家保护动物。

果子狸不可以人工养殖

在国家禁养野生动物《名录》“兽纲”中,包括果子狸,因此果子狸是禁养禁食的动物,是不可以人工养殖,以及捕捉食用的,若被发现私自养殖或者捕捉,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果子狸存在的危害

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果子狸虽然本身不会携带SARS病毒,但它是杂食动物,而且活动范围广泛,与其他的野生动物接触,会沾染上一些病毒。研究发现,野生果子狸身上存在狂犬病毒、旋毛虫、斯氏狸殖吸虫等寄生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吕植领衔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列出了6种对公共安全有危害的野生动物,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果子狸。其余为黑眉曙蛇、虎纹蛙、喜马拉雅旱獭、穿山甲、中华菊头蝠。

2月27日,国家林草局宣布全面整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从业机构。要求以食用为目的从事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须撤回并注销所核发的人工繁育许可证件或文书,并一律停止为食用目的出售、运输野生动物等活动。

果子狸,学名花面狸(学名:Paguma larvata taivana 英文名:Swinhoe)属于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的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体色为黄灰褐色,身体略胖,颈部粗短,和身体不易区分。现有17个亚种,中国有9种。所属的花面狸属只有这一个物种,与本科其他物种同属于食肉动物中的原始类群。

花面狸肢体长48~50厘米,尾长37~41厘米;体重3600~5000克。体毛短而粗,体色为黄灰褐色,头部毛色较黑,由额头至鼻梁有一条明显的四带,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体毛灰棕色。后头、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为黑色,四肢短壮,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缩性;尾长,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二。

花面狸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偶可在开垦地发现。

花面狸野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中国华北以南的广大地区,北起北京西郊、山西大同、陕西秦岭山地、川西一直到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南到台湾、海南岛和云南南缘,其中指名亚种Paguma larvata分布于东南部各省;台湾特有亚种,分布由低至高海拔山区皆有,但中低海拔山区及开垦地为主。

果子狸为什么成了非典的罪魁祸首

因为果子狸为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

2003年,果子狸等动物身上采集的样本中发现含有大量SARS样冠状病毒,专家认为果子狸为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

广东疾病防控中心把检出的SARS疑似病例样本的S基因序列与香港大学发现果子狸携带的SARS样冠状病毒的S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高度同源,处于同一进化树。许锐恒说:“这进一步提示人类的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果子狸。”

扩展资料:

果子狸平反

果子狸有过一段离奇的身世,曾被冠以非典元凶的名头,在广东遭到大面积扑杀,直到10年后才被“平反”。

2013年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袁国勇称,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名叫“中华菊头蝠”的蝙蝠,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不是天然宿主,果子狸才洗清了10年之冤。

人民网-果子狸再被疑为非典元凶 专家建议采取果断措施

百度百科-果子狸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