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纸上谈兵引发的著名战役:赵括指挥的战国长平之战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07日 17:16 25 访客


纸上谈兵哪个战役

纸上谈兵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民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帷幄,因而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与纸上谈兵有关的著名战役

长平之战,赵将赵括VS秦将白乞,赵括为赵国名将赵奢之子,熟读兵法,据说连他的父亲在和他讨论兵书的时候都不是对手,但他的能力仅限于此,赵国举国反对以赵括为帅,连他的母亲也不例外,无奈赵王对赵括极度迷信,致使后来赵军战败,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精锐被白乞活埋。

纸上谈兵是什么战役

1. 纸上谈兵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它指的是长平之战。

2. 长平之战发生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即公元前260年,是秦国与赵国之间为争夺上党地区而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3.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秦国连续数战连胜,导致赵国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势对赵国极为不利。

4. 秦国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手段,包括派出间谍散布谣言,声称秦军害怕赵奢之子赵括而非廉颇。

5. 赵括在赵王的指示下,改变了原本固守不战的策略,改为主动进攻,这正中秦国将领白起的下怀。

6. 白起利用赵括急于求胜的心理,采取诱敌战术,最终在长平之战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赵军遭受重大损失。

7. 长平之战不仅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也是战国历史的转折点,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8. 这场战役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之一,其惨烈程度在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

9. 长平之战的影响深远,秦军的胜利大大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10. 战役结束后,秦国本有机会一举灭亡赵国,但秦王听取了范雎的建议,选择了议和,错过了最佳时机。

11.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在邯郸之战中却遭遇了失败,这是秦国战略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12. 长平之战不仅展现了战国时代最杰出将领的军事才能,也凝聚了中国古代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

纸上谈兵是哪次战役

纸上谈兵是长平之战

战役背景:纸上谈兵这一成语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描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一次重大战役。战役详情:在长平之战中,赵括接替了廉颇成为赵军的主将。他虽然年轻时学兵法,对兵事理论颇为熟悉,但在实战中却只知道根据兵书行事,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战役结果:由于赵括的指挥失误,赵军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大败。这一战役也成为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经典案例,用来比喻那些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或行为。

纸上谈兵出自哪场战役

纸上谈兵来源于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

扩展资料

纸上谈兵出自哪场战役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

赵国命大将廉颇,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

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军史上规模最大、最早的围歼战,它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历时两年的时间结束,但是对于这个时间还存在着争议,但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是不争的事实。那个时候中国有很多的诸侯国,其中有七个最为强大,其中就包括秦国和赵国,经过长平之战过后,首先对他们这两个国家带来了影响。

长平之战中秦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一统中国的步伐也加快了,因此秦国的实力也越来越强,但是战败方赵国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重兵集权全部被覆灭,并且四十万的战俘被秦国的将军白起坑杀,整个赵国陷入了悲痛和迷茫中,赵国的命运岌岌可危。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