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堤坝守护绿水青山:生态屏障的重要角色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10日 05:23 26 图门庆晨


开展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大问题研究力度聚焦什么

1. 打造资源型经济省份生态保护样板。通过实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保护、国土空间战略和“三线一单”全面落地,推进保护优先的资源开发模式,全面优化重点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格局,树立资源型地区生态保护的典范。

2. 建设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保护黄河安澜,维护“华北水塔”,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有效控制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全面加强太行山水源涵养和燕山—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功能。显著提升“七河”流域森林覆盖率,打造坚实的绿色屏障,使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黄河和京津冀生态屏障初步建成。

3. 建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示范区。以示范引领、试点先行为原则,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并行发展,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的转化;同时,发展绿色产业,活化生态资源,高效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4. 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领域的重要成员。把握保护“华北水塔”和保障“冬奥会”的机遇,率先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争取政策和资源向山西倾斜,推动山西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绿水青山是什么财富

绿水青山是自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经济的源泉。要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首先,我们必须坚守绿色的本底。这是实现转化的基础。绿水青山是无价的,金钱无法衡量。如果只追求赚钱而牺牲了空气质量和生活水质,那么所谓的富裕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倡导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确保环境保护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并让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结出硕果。

其次,我们要创新地利用绿水青山。为了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路径,我们需要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创新思维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绿水青山的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它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竹子生长茂盛,具有强大的蓄水和固土能力,以及释放氧气和固定碳的特性。高质量的竹资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美化国土具有重要意义,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

其次,绿水青山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各地通过推广“以竹代塑”、“以竹代气”、“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等措施,发布竹产品的碳足迹和碳标签,大力推广低碳环保的竹制品,为达成“双碳”目标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首都“绿色项链”建设意义?

2021年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总体部署

2021年首都园林绿化工作继续夯实首都绿色生态基底,围绕宁静宜居的“花园核心区”、均衡普惠的“公园中心城”,聚焦“两条绿色项链”,实现园林绿化的高质量发展。全年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6万亩、城市绿地400公顷,这个面积的概念相当于36个颐和园大小。恢复建设湿地10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市民身边将有更多、更优质的绿色福祉。

在核心区、中心城和城镇地区,建设26处休闲公园和一大批口袋公园、城市森林、小微绿地,推动健康绿道建设100公里,把这些公园连接成网,便于市民走进公园,届时全市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87%。

在平原地区,聚焦“两条绿色项链”,推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温榆河公园和石景山区冬奥森林公园建设;在城南聚焦“环京生态带”,在大兴、丰台、房山区新增造林绿化3万亩;同时在北部实施新一轮回天地区行动计划,打造万亩奥北森林公园。

在浅山区,加快宜林荒山大尺度“块状”绿化,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筑牢北京绿水青山的生态屏障。

这些年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专项行动,通过留白增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身边绿地腾出来了,结合不同街区的提升改造,我们建了大量的口袋公园。这些口袋公园的重要特点:面积虽然不大,贴近百姓的身边,大家可以出门入园。

02

入春以来市民踏青赏花情况

从3月中旬起,北京就进入到万紫千红的春花观赏季。今年全市公园共推出了172处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赏花片区,全市赏花的总观赏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较往年相比分布更广,面积更大,花卉品种也更多。初步统计,全市公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在80万余人次。除了大家熟知的植物园、玉渊潭这些市属公园可以赏花外,像东城区明城墙遗址公园中的梅花,西城区的广阳谷城市森林中的碧桃、丁香,朝阳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海棠花溪、石景山区国际雕塑公园的玉兰,都是网红“打卡”的赏花圣地。

当然全市观花面积最大的还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有58万平方米的赏花区,几十种春花从3月到6月陆续开放,无缝衔接。去年建成开园的通州城市绿心也是一个赏花的好去处,当时规划是按照二十四节气部署了不同的花卉园区,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可以欣赏到迎春、连翘、山桃、山杏等许多种春花。

这些花卉基本是以北京的乡土花卉为主,也有培育出的新品种,花卉在配置时就会考虑春夏秋不同的季节。现在全市公园已经有3.5万公顷绿地面积。可以说在百姓的身边,都有不同的赏花的去处,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就近赏花。

03

全市“两条绿色项链”建设

“两条绿色项链”原来是指围绕着北京城,为了防止城市蔓延,建设的第一道绿隔和第二道绿隔。如今这两道绿隔正在华丽转身,变成城市的公园环。第一条是范围在三环至五环之间的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目前建设有各类公园102个,“一环百园”的城市公园环已经实现了闭合成环,为北京戴上一条靓丽的“绿色项链”。第二条是二道绿隔的郊野公园环,目前已经建成郊野公园40处,计划2022年闭合成环,像朝阳区的将府公园和正在新建的大兴区的旧宫城市森林都是二道绿隔上建设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郊野公园。

这类公园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讲究生态优先,在保护原有林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结构、补植花木,创造一种近自然的景观;另一个特点,郊野公园因为以植物景观为主,它的四季特色非常分明,因为都是大尺度公园,在植物配置时都成片、成组团,山花一片桃花一片的,春季观花、夏季有浓阴、秋季五彩斑斓,到了冬天它的林冠线(天际线)也很丰富,有一种别样的风味;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现在很多鸟类、很多动物都在郊野公园里安家了。在植物配置的时候我们也有意多配置一些蜜源植物、食源植物,通过微地形的变化给小动物提供一些粮食、还有防灾避险的场所;第四个特点就是这些公园基本和原来的村落、当地的乡土文化结合得很紧密,也是能记住乡愁的一些公园。两道绿色项链既满足了市民的绿色文化需求,也防止了城市“摊大饼”的发展。

04

十四五时期首都园林绿化建设新亮点

面对“十四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首都园林绿化要从“绿起来、美起来”向“活起来、优起来、循环起来”转变,持续助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优秀生态文化服务。

增强全市生态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让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起来,将成为十四五首都生态建设一大突出亮点。比如咱们在生态结构上有九条“绿楔”,这九条“绿楔”是从郊区一直插向城市的中心城,是要把城外的清风绿波输入到中心城的重要通道。我们将在这些“绿楔”上建设恢复湿地5000公顷,这就相当于给北京的“通风廊道”加了 “加湿器”和“除尘器”。

另外就是大尺度地开展绿化,在平原地区构建具有景观震撼力和生态影响力的森林景观,形成千亩片林达到300处、万亩片林达到40处,让我们的生态系统更加完整。一公顷绿地的降温效果相当于89台一千瓦的空调降温的效果。所以大的成片绿地对改善局地的生态小环境、改善周边的生境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光有林块还不行,还要联通成网,所以也要在生态廊道的建设上下功夫。我们将以永定河、北运河等河道和京雄铁路、京沈特专、城郊铁路等干线为主体,沿线建设生态廊道,新建完善绿色廊道300公里。今后小动物从郊区进城,就不用过马路了,从生态廊道就能走到中心城。

同时营造层次丰富、林相多样的森林景观,串联起山区、平原,形成大尺度的自然生态格局

如何理解生态环境是具有价值的?

生态环境的价值:

1)劳动价值论

人类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以保护、改善环境,更新、勘探资源。

环境的价值在于:人们为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再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和良性循环而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

2)生态补偿理论

社会经济系统生产和消费的产品的价值,不仅来自劳动生产,而且来自自然环境。因此,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

3)哲学价值

在哲学中,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和功能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功效或效用,即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它就有价值。而主体需要的满足过程,就是客体价值的实现过程。

环境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物质性商品和舒适性服务,所以环境有价值。

4)效用价值论

效用是指物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价值以效用和稀缺为条件。环境资源有效用且稀缺,所以有价值。

生态环境的价值性:

1、地球上任何生物个体,在生存竞争中都不仅实现着自身的生存利益,而且也创造着其他物种和生命个体的生存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和个体,对其他物种和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

2、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种及其个体的存在,对于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都发挥着作用,这是生态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3、自然界系统整体的稳定平衡是人类存在(生存)的必要条件,因而对人类的生存具有“环境价值”。

用测绘技术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刘飞:守护碧水清流

用测绘之剑,守护绿水青山的英雄篇章——刘飞的生态守护之旅

在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的舞台上,刘飞以测绘技术的专家身份,诠释了守护碧水清流的使命。在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他犹如一位勇猛的战士,坚定地站在生态保护的前沿。

作为国家大熊猫公园及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的幕后英雄,刘飞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抢险和生态修复上屡立奇功。他将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以“谋定论道”的智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森林火灾的威胁面前,刘飞带领团队如同“哨兵”,利用彩虹-4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实时监测大区域火情,将“飞行—下载—传输”的传统模式革新为实时信息传输,确保“打早、打小、打了”的高效防治策略,为四川省的森林防火工作立下汗马功劳。

在阿坝州松潘县,他更是构筑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资源、队伍与预案的无缝对接,为火情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赢得了多方赞誉。

面对森林病虫害,刘飞如“捕手”般精准出击,运用测绘技术进行“CT”般的病害检测,构建了立体监测平台,对松材线虫病进行精准防治,显著提高了防治效果,荣获业界重要奖项。

刘飞并未止步于技术创新,他还是地灾防治的“尖兵”,将机载激光雷达应用于地质灾害识别,攻克了传统难题,为早期发现和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甚至推动了相关地方标准的制定。

在高原上,刘飞身先士卒,不畏艰难,无论是测绘灾区还是填补高精度地形图的空白,他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测绘人的责任与担当。他的身影,映射出测绘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力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设贡献了坚实力量。

刘飞,一个用测绘技术守护碧水清流的楷模,他以科技为剑,以行动为盾,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书写了无悔的篇章。让我们向这位测绘界的勇士致敬,期待他在未来的征程中,继续引领测绘技术的新篇章。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