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辰具体时间是什么?揭秘日暮时分奥秘
日落是什么时辰是几点
1、黄昏,亦称日暮或日夕,标志着戌时的开始,即晚上七点到九点。在这一时刻,太阳虽已沉落,但天空尚未完全黑暗,自然界的万物在朦胧中呈现,天地间弥漫着昏黄之色,充分展现了“黄昏”这一词汇所蕴含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内涵。
2、古人通过对日出的观测、日落的时间、天色的变化以及其他自然规律的认知,结合自身的日常活动和生活习惯,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一时间划分方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时辰精准对照 十二个时辰名称和对应的时间段
十二个时辰名称和对应的时间段如下: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鼠在这时间最活跃。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是古人“朝食”之时,即吃早饭时间。月亮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在傍晚开始归巢。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日暮什么时候
在中国古代,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其中一个时辰被称为“日入”,又称为“日落”、“日沉”或“傍晚”,指的是太阳落山的时刻,大约在下午5时正至7时正之间。
地支体系中,这个时辰被称为“酉时”。在这个时段,鸡群开始返回巢穴。日暮这个词汇,正是用来形容这一段时间的。
日暮时分,天空由白转灰,最后笼罩上一层深蓝,万物渐归寂静。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在这个时刻抒发情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都是对日暮景色和心境的精彩描绘。
日暮不仅标志着白昼的结束,也是夜晚的开始。在这一天与夜的交界处,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思考。古代社会中,日暮时分是家庭团聚、享受晚餐、讲述故事、享受宁静的时刻。而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日暮时分仍然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寄托与美好回忆。
日暮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象征。它提醒我们珍惜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几点到几点是黄昏?几点到几点是傍晚?
黄昏的时分通常被定义为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之间,而傍晚则从下午六点持续至七点。在这个时间段内,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又略带忧伤的感觉。
黄昏也有许多别名,如日暮、薄暮、迟暮、夕落、向晚、入夜、近夜等。在某些文化中,黄昏还被赋予了一些神秘色彩。例如,在日本,黄昏前的一段时间被称为“逢魔时刻”,传说中这个时间会被诅咒,邪魅和幽魂会在此出现。单独行走在路上的人可能会被迷惑,甚至失去灵魂。
黄昏时分,太阳的光芒逐渐减弱,变得柔和而美丽。它还有许多别称,如夕照、夕曛、夕晕、夕阳、残阳、斜阳等。这些名称都描述了黄昏时分太阳的不同状态和美丽景色。
在古代,人们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其中,酉时即为黄昏,戌时则为傍晚。
傍晚的近义词有晚上、薄暮、黄昏、入夜、破晓等。晚上是指太阳落山后到深夜前的时间,而薄暮则是指傍晚时分。黄昏则是日落后至天黑前的时间段,入夜则指到了晚上。破晓则指天刚亮的时候。
傍晚的反义词则有早晨、凌晨、破晓、清早、清晨、黎明、拂晓等。早晨通常指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凌晨则指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破晓是指早晨刚开始发亮,朝阳或好似朝阳发出光亮的时段。清早则指清晨,一大早。清晨则是指刚刚日出的时候,通常指早上五点到六点半。
黎明则指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拂晓则指早晨在日出之前的太阳已在地平线下6度以上的时段,日常定义是物体已经能够被辨识,户外活动也可以开始进行的时段。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