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一色如诗画,意境悠长韵味浓
描写雨中美景的诗句
雨打芭蕉声声碎,点滴皆入我心扉。窗外雨潺潺,春意盎然间,清风拂面,万物复苏,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沉浸在这细腻的雨声之中。
雨中花落知多少,点滴清透映碧桃。细雨如丝润万物,万物复苏春已到,雨水滋润着大地,万物在春雨的滋润下开始复苏,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雨赋予了新的生命。
夜来春雨润江南,点滴芭蕉映月圆。雨过天青云烟起,清新之气润心田,夜雨下的江南,更显温柔,雨后的天空格外清新,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月光下的芭蕉叶更加绿意盎然。
雨幕如烟罩小桥,水墨画般入画来。雨中漫步寻幽梦,水墨画景入眼帘,雨中的小桥仿佛一幅水墨画,雨中的世界充满了诗意,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幽梦般的画卷。
细雨飘零落人间,如诗如画醉心田。雨丝轻舞落人间,润物无声春意浓,细雨飘洒,如同诗画,滋润万物,春意盎然,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雨温柔地包裹。
雨中的世界是如此美丽,它不仅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慰藉,雨中的景色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忘却烦恼。
在雨中漫步,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每一片雨滴都像是从画中滴落下来,落在心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宁静。
水墨丹青唯美句子
我们能在水墨画中清晰的感觉到画的细腻,也能感受到水墨丹青带给我们的脱俗的淡雅的感觉,在这样舒服的画卷中,我们能沉浸的感受话中的一切。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水墨丹青唯美句子,赶紧收藏起来发朋友圈吧。
1、约在荷田,期待与你相遇在水墨丹青的风景里。
2、我用画笔构绘出行云流水的河山;用颜色闪耀出天地万物的生命;用着炫墨的纸张,将心印在纸上,漂染着国画的气息。
3、水墨丹青,一画心源。
4、单纯的水墨画,却被他演绎到极致。那在水中嬉戏的小龙虾活灵活现,几欲脱却宣纸化作真实。
5、于我而言,每一个人都是一幅隽永的水墨丹青,珍藏在心底深处,温暖着被时光蹉跎的痕迹。
6、水墨画的历史特别悠长。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继续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7、不负等待,与你相遇在水墨丹青的风景里
8、在一个斜光晚照的大背景下,将所见之人、之景、之情,如泼墨一般,完成了一幅水墨丹青,流露出诗人在官场郁郁不得志,向往桃花源的心志。
9、水墨画是我最喜欢的画。它不像油画那么浓艳,也不像水粉画那么颜色丰富,它的颜色虽然少,但却不失典雅高贵。
10、我是一个非常热爱水墨画的女生,每天只要有空,就会拿起画笔在纯白的纸上添去一点色彩。
11、水墨画千变万化,让我更加快乐,真正感受到了水墨画的魅力!
12、水墨画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文物,更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发展。啊!水墨画,我爱你。
13、真是一幅有趣的水墨画,一个披着蓑衣的牧童正提着鸡笼编织,身后是一条澄澈的小溪,柔软的柳絮载着一只大倭瓜直沉湖底,是哪位淘气、幼稚的人士做出了这等傻事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戴着毡帽、穿着棉袄的小孩子啊!
14、最近得闲专程去看了一位大家专题画展,还是喜欢传统的国画,点滴水墨,潇洒布白,果然有水平,从色彩斑斓回归到黑白灰,也许就像人生的过程
15、水墨画的画面非常优美。在清晨温柔的阳光照耀下,密密麻麻的绿色紫藤叶中,夹杂着少数被阳光染黄的叶子。
16、我对中国的水墨画是情有独钟的。渺渺数笔,勾勒出一个天堂般的地方,仿佛能置身其中,化作牛背上的牧童,吹响着手中的竹笛,悠长深远的声音令人魂牵梦莹。黑色的山,白色的水,黑白交织的世界,多么清晰,纯洁,简单,朴实。
17、斜光下的水墨丹青,山水中的田园牧歌
18、虽然我学水墨画的时间没有多久,但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水墨画。水墨画千变万化,有时变成威武的老虎;有时变成茂密的森林;有时变成绿绿的翠竹;有时又变成了神气的大公鸡;变成了可爱的水鸟。
19、水墨~以画赋诗 水碧花汀,粼波漾,潋滟倒影山青
20、水墨画被视为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也是国画的代表。它最基本的是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
21、水墨丹青,栩栩如生。浓墨重彩,山清水秀。
22、水墨丹青诗画里,湖光山色两相宜
23、画水墨画虽然很难,但是从中我感受到了一份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得到无穷的东趣。
24、水墨画不同,水墨水墨,如水柔和的.墨色,挥洒在宣纸上,墨色立即渗入纸中,于是我们看到的水墨画,就有一种清淡、柔和、水润、自然地感觉,虽说线条或许不精细,立体感也许不强,但真正让人亲身体会到画中的奇妙意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如下:
江南
唐·白居易
江花满春水色融天地,远水空蒙近翠烟。
日照荷花千万顷,接天莲叶碧无穷。
江水滔滔如白雪洒落,春心荡漾情难禁。
此景此情皆入诗画,别样红映日荷正妍。
天色倒映水光映江流,小舟荡漾人归醉悠悠。 意境悠长韵味浓。
注释如下:该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景象,以荷花与莲叶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与生机。首句描写江南春天的江花与水色,将天地融为一体;接着通过“接天莲叶碧无穷”表达荷叶延绵无际的视觉印象;最后以“映日荷花别样红”作为点睛之笔,描绘了太阳映照下荷花的独特美丽。整首诗意境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 详细解释如下:
一、诗歌背景 此诗描述了江南春天中一种常见但又极具美感的景象——荷花与莲叶相映的美景。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笔下,这个景象被赋予了更为生动的表达和情感内涵。
二、主要诗句解读 首句描写江南春色中江花的繁茂与水色的融和天地之境。接下来直接引入“接天莲叶碧无穷”,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荷叶连绵无际的景象。而最后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则突显了在阳光照耀下的荷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红艳美丽。
三、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精细刻画,传达了对江南春色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艺术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使人在品读之间仿佛身临其境。
四、诗歌整体评价 该诗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艺术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整首诗既有画之美又有诗之意,展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都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20句烟雨江南的柔美文案,如诗如画,令人向往
沉醉在烟雨江南的诗画意境中
文案大师们说,每一滴江南烟雨都是一首未完的诗,每一抹水墨都是一幅流动的画。让我们一起步入这如梦如幻的江南世界,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1. 柔雾轻笼,烟雨江南
泠泠的江南,迷人的风景被丝丝细雾轻轻包裹,仿佛一幅静谧的水墨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2. 青山流水间的韵律
大江如丝带,与青山共舞,将烟雨江南编织成一曲山水交响乐,让人陶醉于这份高雅的自然和谐。
3. 烟雨墨色,神秘又惊艳
蒙蒙烟雨如同墨色泼洒,赋予江南一种阴柔而神秘的美感,让人心驰神往。
4. 碧瓦白墙,诗意盎然
青瓦白墙的小桥流水,是江南独有的诗画风貌,相映成趣,流露出一种古典的优雅。
5. 烟霞紫梧,贵气婉约
在烟雨的轻纱下,紫梧婆娑,那份娇嫩与高贵,是江南烟雨中的一抹亮丽风景。
6. 文化深韵与诗意茶香
烟雨江南,不仅有美景,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诗意,每一口茶香都弥漫着历史的痕迹。
7. 琼楼玉宇,烟雨中的梦回
千年古镇在烟雨中沉睡,那浮现在眼前的琼楼玉宇,仿佛是历史的幻影,诉说着江南的故事。
8. 水影园林,如诗如画
江南园林与烟雨交织,每一滴水都映照出诗画般的意境,让人沉醉在自然的韵律中。
9. 淡雅与飘逸的交织
烟雨中的柳条与水边的倒影,描绘出江南特有的淡雅与飘逸,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
……
每一句文案都像是江南烟雨的一扇窗,让人窥见那无尽的诗意与高雅。深入其中,你会发现,江南的烟雨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首流动的诗,一种永恒的文化传承。
如果你想探寻更多,不妨关注公众号文案门,那里有更丰富的烟雨江南故事,等待你的发现与沉醉。每一次阅读,都是对这份古典美的一次深情凝视。
水墨人生是什么意思
水墨人生寓意着将人生视为一幅充满韵味与深意的水墨画。
生活的五味杂陈:水墨人生强调,生活既包含光明的照耀,也有阴影的陪伴,正如日月盈亏,经历过严寒后才能迎来生命的蓬勃生长。平淡中的惊喜: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往往潜藏着如熔岩般爆发的惊喜,赋予生活无尽的活力与乐趣。苦难与挫折的美感:人生中的苦难与挫折,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转化为一种淡淡的美感,这种美感因为残缺和难以言表的情感,而增添了深远的魅力。诗画般的人生:生命如同诗画,既有婉约如江南水墨的细腻,也有豪放如泼墨山水的壮阔。人生这幅水墨画,既需要精心描绘的工笔,也需要留白的意境,光明与阴影的交织共同构成了真实而丰富的画卷。当代著名大写意山水画家:刘天鹏
艺术简介
刘天鹏,野墨意象大写意山水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20世纪末研修于中国画研究院为国画大师孙瑛大石先生入室弟子。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师,国家人事部书画研修中心高级创研员,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大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白银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甘肃美协会员等职。
上世纪末他就以继承笔墨意韵,注重艺术创新、弘扬民族绘画精神,创造自我独特画风的中国画创新理论在书画界享有广泛的赞誉。后以野墨意象为创作理念,主要呼唤大写意中国画的粗犷雄强,浑厚博大,以气势磅礴的阳刚之美为主调,粗笔大墨,激情挥洒,看似无法,实则有法,表现一种意象精神。其写意水墨画既有传统笔墨又显生活气息,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书画艺术家。出版有《刘天鹏书画作品集》、《中华传世名家刘天鹏》等书。
评论家对刘天鹏的评语
刘天鹏的野墨意象山水画作品均为写意粗笔的风貌,草草点染,深具奔放淋漓之慨,以神取胜,以韵融情,以气势雄浑而夺人,非精雕细刻为本,在画坛中不愧为别开蹊径的野墨意象山水画创始人。在表现上以大写意之笔描绘出峰峦,巨石,山顶屋宇,房舍林木,山脉云气尽汇笔端。整个画作用笔大胆流畅,立意新奇自然,笔墨纵横丰富,痛快淋漓大气,有超凡脱俗之慨,这在摹古盛行的山水画界,其创意之笔是难能可贵的。他以极大地胆量和魄力,以独特的技法和风貌出现在当代画坛,应该说他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他对艺术事业是勤奋的,执着的,他的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特点是能够广取博收,不以一家一法为满足,不断进取,探索创新,勇于向艺术的高峰攀登。
风格即人,形式和手法属于技术层面,风格是人格的真实写照,理念和技法两个层面的研练,决定了中国大写意水墨画的高度和难度,只有大家的创造才会具有独特的风格。黄宾虹讲:作画难在自成一格故唯创始者尊于世。刘天鹏的野墨意象山水画是师自然后新创的。当今画坛用真情作画的人不多,但能画出自我者更少,大都丢掉了自己而复制别人。且刘天鹏有自己的理论和表现技法,值得推而荐之并研究启迪后学。录2009年7月22日《人民美术》报总编谢建军评语
自古以来西北人多是性情刚烈,耿直厚道。甘肃白银国画院院长刘天鹏自然也不例外。他个性极为放肆,爱的刻骨,憎的分明,一生充满了正气的力量,磊落洒脱。用诗书画自然挥洒着豪迈的性情人生。他提出的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理念,在表现时既要稳准狠且要果断若风卷残云般随意泼写。但他大刀阔斧貌似狂放的笔墨,象外生趣。其实追求的是一种回归自然的野逸精神。他的野墨意象中国画作品以独特的表现样式和阳刚大气着力与当代画坛,其作品体现出一种鲜明的大写意,大笔墨,大气势,大视野。
他的野墨意象山水画,笔酣墨畅,意蕴悠长,粗犷豪放,个性独特,激情四射,大笔横扫,注重气势。如风雨骤下给人以少有的艺术享受,是真正天人合一的艺术佳品。有着极强的抒情性,写意性,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当今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画坛上,他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求新,另辟蹊径,堪称一家,实为难能可贵。被画界视为开一代野墨意象山水画(大写意)新样式的成功典范。
录2011年8月《东方艺林》杂志总编恽才华评语
弘扬民族绘画精神 创造自我独特画风
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样式刍议文/刘天鹏
我的恩师孙大石先生常说:我拜了造化为师,我读了无字天书,我上了社会大学,我画了自我之画。将自己的作品称为野生派。(即画界称的孙家山水,60多岁以后以野叟落款,我作为孙老弟子,在继承恩师衣钵的基础上,师法自然,探索创新。才将我的画称为野墨意象山水画,此乃同理也。(我提倡的野墨意象山水画其实就是大写意中国画及孙家山水的正统延伸后的发展与升华)。此文乃十年前所写,后经过多次修改,发表在全国诸多报纸杂志上,(并多次转载)请朋友们指正。
诗有疏野一格,画有野逸一品。野者,诗之美也(刘熙载语)。其实画中的野味,乃美的潇洒痛快,酣畅淋漓。提出野墨意象中国画创作理念,是我多年来勤研苦钻,临池不辍,在研究大写意中国画的历变过程及诗书入画的高深境界,师法自然,探索创新中所感悟的一点粗略认识,意在抛砖引玉,与大家相互交流。
所谓野墨意象者就是大写意中国现代绘画的一种新的表现样式。是中国画技法中最豪放,最能抒情并随意而畅神的写自然之魂的一种表现技法。其共同特征是:笔墨雄强,豪放恣肆,抒写性灵,不雕不琢,坦露真情,一泻千里,洒脱天放。表现的是一种狂放自由形态的美野逸之美。它要求高度集中,夸张、洗练、寓意深邃,泼墨淋漓,挥酒自如,笔恣墨纵,以少胜多,不避小疵,浓淡渗变,酣畅痛快,以意写之。并在创作时要尽可能的调动激情,坚持画有定理,没有定法,有了定法实则僵化(孙大石语)的真理从而达到以特殊的技法和墨彩效能去完成野墨意象的画面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的大写意水墨画在表现形式上有多种技法,但我最喜欢以泼墨兼线条(以浓淡墨和粗细不等的线条概括)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心中的大山大水及万物景色。野墨意象中国画创作,是用我多年来探索提倡的野墨皴(一笔万象皴)来表现。其用线往往以书法入画,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体现。所谓中国画的传统功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体现在书法上。作画开局,运用高远透视法,先以长锋大笔挥洒取势(浓墨掺合颜色或水墨为主调)浓淡相间,继以散锋滚擦拖拉,也可以横扫竖抹,代替传统皴法,形成山石的纹路明暗、墨、色、线溶为一体,追求自然神韵(大效果)。后施以大泼墨,以水墨晕荡交融,层次变化丰富,虚实相间及巧妙布白的笔墨语言,画出山的气势,山的灵魂,山的精神。其关键点在于要从大处着笔(胸有成竹)小处收拾(功力扎实)因势利导,一气呵成。
使那穿插有序,半露半藏的房舍和妙笔横写的山树、小船等简练概括的充满生机和活力。(但不屑于杂树景物等细微的描画)表现时以泼墨为主,由于大面积的水墨相互渗化,会有意或无意地出现许多偶然效果。(传统的小写意是不会出现神来之笔的)对这些要善于发现和保留,并及时总结规律,以便日后应用时把偶然出现的效果变为必然。创作中应努力将北方的绘画气势(雄奇浑厚)与南方的绘画灵气(华滋秀润),巧妙糅合,发挥水墨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意象语言,以抒已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进入自由境界,使自己的意念图式在创作过程中将情感有机融合,力创出不为具象束缚的野墨艺术意境来。
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它表现了画家的情绪和灵性,切莫将第一感觉丢失和破坏,应在丰富多变的第一基础上加以补充。中国画讲究留白,而野墨意象的表现更要重视留白,不管主观上有意或无意都要巧妙的处理好这一点,留白是野墨意象表现的精彩之笔,需要画家对自然的细心体察和深悟,在于一笔中完成,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认为野墨意象不平凡,观之容易作却难。万物都要在一笔中表现出它的高光明暗,精神风骨。更要重神而不求形,重神并不是不要形,相反,更要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作为依托,其神也是建立在理性绘画的基础上,需要画家对事物有敏锐的把握,高度的概括和恰当的表现。从而获得借物抒情。摆脱以往纯粹的以勾皴擦染点的描写方式,代之以粗笔大墨(泼)抽象具象兼之,神采韵味天成的效果,尽量追求自然的野逸精神(太规范、太严格、太真实的东西不好玩也不艺术)。
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的起手落墨要选择蓄水性很强的长锋大笔,蘸足水与墨(也可以用颜色调水墨),避免臃肿,行笔速度要快慢结合,落笔要稳、准、狠,且要果断,如风卷残云般随意泼写(千万不可犹豫)。有笔还要有墨,重力度、重气势、重格调,更要重创新,勾、皴、擦、染、点、泼、破同时进行,即所谓一气呵成。野墨意象要以干湿、浓淡、泼绘出基本构图和物象,使黑、白、灰构成基本定位,近景浓或焦,中景重或淡,远景清或浅(以花青、青绿、淡黄、朱缥等色染之,将版画、水彩画等的感觉用色掺合其中,使暖色与浓重的墨形成一种强烈对比)构成野墨意象大写意中国现代绘画的独特表现样式和深刻的意象内涵。
在表现时要注意变化,要墨中见笔,而不是涂抹;点线面要转承自如,形成势的联络与衔接。要巧使散锋,丰富肌理效果。把握水痕(笔痕)防止板滞,避免杂乱无章。野墨意象中国画创作在用锋时要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横扫与竖抹以及用笔多变的拖,拉、滚、擦、染、点、勾、皴、泼、破将水墨与宣纸的特殊效能和趣味有机结合,使画面完整和谐的统一起来。野墨意象不是胡来,看似无法,却处处依法,高度概括,精心提炼,即所谓无法之法乃为大法是也。野墨意象看似随意,但不能随便。随意者是指创作上因得自己的感受而表现,激情挥洒,借景抒怀,表现画家对生活及艺术更深层次的感悟。大千世界万物皆有灵性,皆有对美的追求。遵循野墨意象的创作理念,能得自由,尽情挥酒是极可贵的。有时也可使用一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其表现力。如合胶、牛奶、洗衣粉、撒盐、矾水或拓印及纸张处理等,使画面丰富而自然。
野墨意象山水画制作的丰富效果还在于一个破字与生趣。即时常用破墨法来调整画面。当大面积泼墨定势后,就用长锋兼毫趁湿时进行皴擦点染,用墨破水,水破墨、浓破淡、淡破浓,使其破墨渗化,视其效果用宣纸吸压和吹风机吹干等及时定型。(浓破淡定型速度可慢些,而水破墨,淡破浓相对就要快一点);细心收拾更是野墨意象表现的关键,作品定了大势后并完全干透,要进行添景生趣。这是点睛,要在抽象或具象的基础上力求简练、概括、用笔不可细腻(要淡化结构、省略细节、使画面存质而见势),要与野墨意象的整体效果风格统一。以铿锵有力的线条展现骨法用笔之魅力。(粗笔大墨见精神,显气势者方为上乘)
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主要是以墨为主,色为辅,赋色不宜繁杂和艳媚。染色不可影响墨气,设色可选择透明度较强的颜色。设色方法一是墨和色混泼;二是浅(淡)色罩染。罩染不等于通染,要留出白面与墨形成对比,透气舒畅(通染容易伤墨气,易脏而平板浑浊无生气)。设色贵在整体色调和谐统一,不能只顾及色相上的差异,而忽视色彩冷暖的协调呼应。为了丰富表现力,某些部位也可以使用覆盖力较强的醒目颜色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色墨还可以互破,也可用泼彩法和泼墨法,使效果而定)。
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的云雾表现也十分重要。以淡墨渲染云雾(层)要注意笔痕留迹,少用方笔,要用圆笔侧锋拖染就会生动。或以传统的留白即是云水的表现方法巧妙用之。画云雾也可将纸喷湿进行渲染。在野墨意象中,画云雾水瀑多不勾,以水墨色染之。此画法在转、折、藏等的处理上更为关键。点景环节要慎重,处理不当则会前功尽弃。点景不要习惯于程式化、固定化、切忌雷同。根据构思主题、地域、时间等不同来表现,让它鲜明化、典型化。用笔以遒劲老辣为上,要拙中藏韵,藏露相间,露要精,藏要深,使其野趣横生,舒畅自然。
野墨意象山水画的创作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是对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应要求在作品上自撰诗词、联句、格言等为画面提供服务而增加意境,必须是有感而发的文字。当然题诗作文不是目的,它是意象的补充和升华。艺术是有思想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创作过程中本能的潜意识就越活跃,神来之笔,自然得之。
野墨意象山水画的创作主要是以我国人文环境为根基的前提下所表现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野墨意象山水画写的就是意中之象。所谓意象,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人意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美感的形式根源,是在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下自然的深化。它将一种思想转化成审美意趣体现在作品中,是意识的现实,是性灵和睿智的结晶。在笔墨运用时,画家使意与境相生发而达精神满足。因而说意象实际上是画家情绪、情感、情趣和思想等主观世界的提炼与升华。意即画前酝酿于画家胸中之意象,而非对景写实也。(野墨意象表现的是心中之象,而非对景写实也。)
野墨意象山水画的创作还有一个情感问题。情感是每一位画家创作的源泉。情感支配着画家的创作主题与灵感的产生,它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每个画家的经历思想感情,个人气质都有所不同。有些画家虽有一定的笔墨基础和一定的学识修养,但是他的创作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进入到意象创作中。这就是没有对艺术真正地动过情。这里说的情感就是要对艺术动情,由衷地喜欢而激情发挥。重情而轻法,情越浓则意更深,只有真情动才能显灵性。显灵性者则趣味生,趣味生则画不俗。只有进入到意象创作中,作者就会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和自由联想,才有可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尽而达到悟道自我行我法,随意弄墨抒墨情的高妙境界。?
在野墨意象山水画的创作中,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独特的、自由的、不带任何偏见,不为任何常规和任何题材所束缚的自由想象,自由联想来进行艺术表现。这就是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的意象精神。要保持这一精神,必须不断地修练笔墨功夫,提高学识修养,完善心理素质。要以我有我法,自有我在的创作思想去尽可能的体现自我的独特性。在艺术风格上有了自我,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用放松的,自由的心态,把创作主题的情感体验里最细腻的,最微妙的东西调动出来,这样就会进入出神入化的自由状态。当然没有量的积累也决不会有质的飞越。
学习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师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个漫长的阶段就是继承传统,学习前人各流派传下来的基础理论与技法。这个阶段是以法为法,然后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最后发展到我有我法。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能达到我有我法实属不易。从以法为法到我有我法是艺术生涯中的新起点,新台阶,新高度的根本转折点。如果守着前人或师承的技法不去师自然而创新者,是难以做到我有我法的。古人云:拘法者守家数,不拘法者换门庭。在这个关键的变化过程上,必须经过有法到无法(我有我法)的表现。这个过程的我有我法是一种高境界,是深厚的基础,高深的修养,生活的积累,有所体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大法之法,(吾行万法融我法,无法之法乃大法)也是天人合一寻求自我的创新之法,更是野墨意象所提倡的最高目标。
野墨意象山水画所追求的艺术自我,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一种表现。天是大自然。是看到摸得到的,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追求的自我,是艺术上天人合一的自我。必须以自己的性格、爱好、选取适合自己喜欢的表现技法,题材与主题,几个大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开发自身所存在的创造才能。大家清楚前人的样式来自于自然,要到大自然中去师造化,感受自然,经常感受自然才能达到庄子所讲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画物不画我自然无我,刻意求我亦无我。古今中外各种艺术流派都在传承,只在传承上做文章是不够的,必须要超越前人的笔墨才是真正的大成者。不要变成复印机式的临摹,临摹再临摹,临来摹去泛滥成灾,就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画奴。
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能做到山情水情即我情,山性水性即我性。在大自然中感受发现,创造出不同于前人的样式,在前人研究总结出的技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尽显艺术中的自我者,才是真正抒发情感的艺术。融众法而为我用,师造化以抒已情。(以大气浑然的审美精神为标准)
总之,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主要呼唤的是大写意的粗犷雄强,浑厚博大,以气势磅礴的阳刚之美为主调,注重自然,注重原创,注重天人合一的境界,粗笔大墨,激情挥洒,看似无法、实则有法、(将传统的各种技法融为随心所欲的无法之法)表现一种意象精神,并注重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主要特点就是讲究意象造型,注重笔墨神韵,把画家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表现主要是大笔阔墨,任意挥洒,精线条,大墨块,不拘小节,不加修饰,题材虽小,但天地要大。笔墨虽简,但气魄要大,下笔重,速度快,横扫竖抹都比较猛,先定大势后慢慢加工増景。要做到构思缜密,用色精巧,力求大势,意境含蓄,境界高远。)野墨意象山水画创作,最重要的还是师造化,求创新。
力争继承笔墨意韵,注重艺术创新。弘扬民族绘画精神,创造自我独特画风。只有夯实中国画的基本功,才能达到落墨为格,涉墨成趣的野墨意象中国画的高超境界。
野墨意象山水画的创作,就是要以大写意、大境界、大笔墨、大气象、大制作、大格局的理念去寄情象内而神游物外(游艺于千变万化)。尽量突出其书写性,雕塑感和金石味。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宣扬一种自然、和谐、回归的野逸精神。
最后以拙诗一首结尾,愿与大方之家共勉。
《野墨赋》
横扫竖抹拖拉滚,悟笔写心激情生。
浓淡干湿气韵在,师法自然出新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右丞集》
王维,字摩诘,这位集诗人、画家与音乐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自幼才情出众的王维,自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主政,支持政改,担任右拾遗。然而,随着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上台,王维的仕途遭遇转折。他选择了一条介于官场与隐逸之间的道路,用笔墨记录下山水间的幽思,创作出大量诗篇,其中《王右丞集》便集中了他的诗歌与散文精华。</
早期的王维,怀抱济世之志,积极的边塞诗和激昂的政治诗如《西施咏》、《从军行》等,展现出他炽热的政治热情。然而,随着李林甫掌权,他开始转向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如《使至塞上》和《夷门歌》,记录了他对世事的淡泊与内心的宁静。
晚期的王维,隐居辋川,他的山水田园诗更是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他的诗作追求自然与意境的契合,如同诗画合一,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他细腻描绘冬日月夜的静谧,寒山远火与疏钟的交织,尽显诗中有画的韵味。</
苏轼对王维的诗画艺术赞誉有加,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以诗人、画家的双重视角,捕捉自然之美,语言精炼,色彩鲜明,如《西施咏》中,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施从渔女到贵妃的转变,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王维的散文同样引人入胜,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自然与友情的深深热爱,字句间犹如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展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深沉的追求。</
综上所述,王维的《王右丞集》不仅是他的诗歌与散文的集大成者,更是他艺术成就的见证。他以诗画合一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为我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德浓个人简介
陈德浓,字“天乙居士”,于一九六二年二月出生于天津,拥有汉族血统,受过大学教育。
他是一位在艺术领域享有盛誉的人物,担任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理事,中国书道协会副会长,中华书画家联合会名誉主席,以及世界名家书画联合会名誉主席。同时,他还担任香港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自幼受家庭环境和父亲的影响,陈德浓对书画艺术充满热爱,凭借其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他潜心研读“颜、柳、欧、米、赵、董”等古代书画大师的技艺和理论,深入品味其中的韵律和神韵。他的艺术之路更是有幸与欧阳中石、崔国一等当代名家交流,不断吸收他们的精华,将之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陈先生在探索“儒、道、佛”三家书画艺术的深度时,领悟独到,他的作品风格日臻成熟,展现出遒劲、坚韧、雄浑、凝重、飘逸、灵动和隽秀的特色。他的榜书作品,如“龙”、“虎”、“福”等,将动、静、刚、柔融为一体,形成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他的画作,如仕女、山水、牡丹,构思独特,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水墨韵味浓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山行配诗画
山行配诗画如下:
山行,是一种让身心融合的体验,一种与自然交融的方式。走在山中,不仅可以欣赏到壮美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体味到山的精神,感受到山的灵气。这种体验,有时需要一幅诗画的点缀,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山行的韵味。
远山如黛,近树如翠,满目的青翠与婉约,是山行最为重要的景观。可以写出一首诗:“远山如黛脱漆园,近树如翠楼台上。草色连山秋雨后,偏宜篝火夜心阔。”
如诗的构思是:远山如黛的景观与绿翠的近树形成对比,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自然景观与心灵之间的关联。写到“草色连山秋雨后”,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写到“偏宜篝火夜心阔”,则体现了山行所带来的心灵宁静和情感交流。
除了诗,还可以画出一幅水墨画来表现山行的意境,山行配水墨画,更加深入人心。可以画出一幅山行图,山势巍峨,树木苍翠,云雾缭绕。画风秀丽,如韵味十足的山水诗。
山行与诗画的配合,可以达到一种更加深入人心的境界。无论是一首诗,还是一幅画,都能在人们的心中勾勒出山行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山的精神和气质。
山行让人感到天地之间的质感和气质。当我们行走在山间时,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自然的美景,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气息。而诗画则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知到山行的内在意境和生命力。只有当我们真正领悟了山行的内在美妙,才能更好地体会大自然的灵气和山的精神。
总之,山行配诗画,这是一种让人身心融合的境界,是一种与自然交融的方式。不管是在山行还是在欣赏诗画时,我们都要以一种敬畏之情来看待山,尊重山的大气和精神,不断的探索山的奥秘和韵味,用心去领悟山的内涵和人生哲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