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怵目惊心:揭秘关键词背后的深层含义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9日 05:22 32 访客


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之你对美的看法和理解(要有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

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鉴赏必然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鉴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认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把音乐引进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不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艺术的真谛。

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面的意境,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还能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

表演是一门形体和语言的艺术,在美术课堂中运用表演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形体动作,积累素材从而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如在鉴赏外国雕塑《拉奥孔》这一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拉奥孔与其两个儿子被巨蟒紧紧缠住身体,痛苦地扭动与奋力挣扎的情景,为了使这一怵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瞬间在学生头脑中留有更深的印象,我便决定找几组同学到讲台前来进行表演。同学们各个争先恐后,将拉奥孔极其两个儿子的表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对这组雕塑作品也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延长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保持时间。

应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也是创造美术鉴赏课文化情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如在进行《中国民间美术——剪纸》的鉴赏中,考虑到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容之一,其历史悠久,样式丰富,制作手法也多种多样。如果只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古老的民族文化干瘪瘪的灌输给学生,势必起不到本课“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一思想上的教育目的,也不利于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我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制作课件,力争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神韵都蕴涵在课件当中,以图文并茂、图声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注意融入其他一些教学手段,如在课件中插入优美的古典音乐,制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导入课程,这样,学生看着精心设计的,伴着悠扬的音乐,听着老师的解说,在一种特殊的文化情境中感受着民间美术特有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要学习的强烈欲望。另外,在课件的制作中,我不但要求内容的完善,更加注重课件形式的美观和视觉感染力,让学生看过之后有大饱眼福的感觉,真正达到美术课美感渗透、潜移默化的教学目的。

狂人日记中吃人的含义是什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内涵

指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对人的摧残和压迫。

1、“狂人”半夜三更睡不着觉,翻开历史书,他发现字里行里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暗示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是人被封建制度压迫和摧残的历史。

2、《狂人日记》中提到“狂人”因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就要被吃。“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代表中国的封建历史,狂人踹了簿子意味着对封建制度的反抗,而反抗封建制度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也就是“狂人”口中的“被吃掉。”

扩展资料:

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狂人“是一个患有被害妄想症的人。他时时刻刻都害怕被人吃掉。在这部小说中,”吃人“暗示的是中国摧残人性的封建礼教。鲁迅借用”狂人“的眼睛反思中国文化中糟粕的一面,以此来号召人们反抗腐朽衰败的封建文化,为中国文化迎来革命和新生。

百度百科——狂人日记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