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月下玉盘映清辉:中秋赏月佳景赏析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9日 05:23 31 访客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对联、灯谜

  http://library.hsfz.net.cn/zhongqiujie/sc/index.html

  汉魏诗

  1、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唐诗

  1.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诗

  6.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9.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宋词

  1.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2.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3. 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4.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宋词

  5.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6.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7.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宋词

  8.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0.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现代诗歌

  1.月亮升起的地方

  作者:小岛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萨尔图:大庆市一地名,蒙语意为"月亮升起的地方") 现代诗歌

  2.中秋

  1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2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现代诗歌

  3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难演的戏

  在众人围成的舞台上

  没有灯火 没有音乐

  只有用我嘹亮的声音

  唱那首忘了名字的歌

  那又怎么样呢

  岁月还将继续

  不知到哪一天 又要分离

  4

  月已升至半空

  原来湖水也会有潮声

  原来自始至终永恒不变的

  只是月圆月缺

  苍白的林中

  秋菊绽放

  月下

  你我含泪挥别

  1992年10月9日

  外国诗歌

  1. 威尼斯船歌

  〔英〕穆尔 屋○尚家骧 译

  当晚风吹过那彼亚采塔的时候,

  啊,妮娜,你可知道,有谁在此等候?

  虽然你戴上面罩轻纱,我也能分辨,

  你知道我的心中爱情如火燃烧。

  我披上船夫的伪装在此等候,

  我战栗地告诉你:“小船已准备好了。”

  啊,来吧!趁乌云还遮掩着明月,

  快来吧!让我们趁此月夜飞奔他乡!

  2. 皓 月

  〔法〕魏尔伦 ○葛 雷 译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 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

  http://www.cqwomen.com/news/2005/9-8/144833.html

  灯 谜 妙 趣

  http://www.cqwomen.com 来源:灯谜指南 2005-9-8 14:47:38

  谜语,是中华民族文艺奇葩中的一朵常开不败的俏丽小花,有些谜语本身就是一首词工句丽、含蓄隽永的绝妙好诗。猜这种谜无异于赏诗,妙趣甚多,既可得到艺术的享受,又得到美的陶冶。这里,略举一二,以飨读者。

  一、瑰丽如画的风景诗。“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横流”(打一字——慧)。“一桅白帆挂二片,三颗寒星映孤舟”(打一字——悲)。这两则谜,两首诗,两幅绝妙的风光图:水秀树荣、清流荡舟的山水图;星寒水冷、空灵寂静的星空图;湖畔夕阳、信牛由缰的牧归图。两幅图画无不意境深邃,形象幽美。

  二、情意深蕴的抒情诗。“墙里开花墙外红,思想采花路不通;通得路来花又谢,一场欢喜一场空”(打一物——灯笼)。以比兴之笔,道出了情郎对深宅大院中淑女的深切爱慕之情,以及思而不得的惆怅。这则物谜,无异是首扣人心扉的抒情小令。

  三、状形摹态的咏物诗。“出身黄苍苍,老来白如霜;头顶红色帽,一路叫补缸”(打一动物——鹅)。写农家爱物有声有色,状形摹态,情趣横生,俨然是一首揭示事物特征的科学诗。

  四、引人入胜的叙事诗。“火烧罗浮山,水浸白沙滩;四面风雨紧,中间撑篙行”(打一家务劳动——煮饭)。“火烧”、“水浸”——驰魂夺魄;“风雨紧”、“撑篙行”——高潮突起。短短四句,渲染气氛,铺陈叙事,激动人心。

  五、发人深省的哲理诗。‘远看一把伞,近看象鱼鳞;一人打得破,万人作不成”(打一自然物——蜘蛛网)。“汾水长流,好女远游”(打一化学名词——分子)。这两则诗一样的谜,不正向我们昭示了毁弃容易建设难、人生志当存高远的生活哲理吗?确实令人在猜谜之中思索人生、社会的真谛。

  --------------------------------------------------------------------------------------------------

  http://www.cqwomen.com/news/2005/9-8/155257.html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

  http://www.cqwomen.com/special/815/

  http://info.edu.hc360.com/2005/09/14172980676.shtml

  http://info.edu.hc360.com/2005/09/14165680670.shtml

  http://info.edu.hc360.com/zt/zqjj/index.shtml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689

赞中秋诗句七律

赞美中秋的七律诗句如下: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3、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中秋登楼望月,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七律·中秋月,徐书信。天高云淡月明中,秋水依依漫汉宫。独赏清光谁与共,天涯相隔意难通。

6、七律·中秋,唐婉儿。月上枝头静悄悄,中秋佳节倍思亲。桂香浮动人归远,月影摇曳寄人。

7、七律·中秋思乡,王守仁。秋风吹破银河霜,月挂枝头照故乡。游子思家心切切,故园佳节倍思量。

8、七律·中秋夜,蔡京。银汉横空挂夜空,桂香飘散满园中。孤身望月心无定,思绪万千情难穷。

9、七律·中秋赏月,赵佶。明月皎洁照乾坤,桂花飘香入画屏。把酒临风赏佳景,天涯相隔念故人。

10、七律·中秋怀亲,范仲淹,秋风吹破银河霜,月照高楼思故乡。父母恩情深似海,归心似箭泪盈眶。

11、七律·中秋寄情,李清照。花好月圆人团圆,佳节思亲泪难干。故园千里情相隔,明月千里寄相思。

12、七律·中秋抒怀,刘禹锡。月光如水洗凡尘,桂花飘香入梦来。思绪万千心难静,举杯邀月诉衷肠。

13、七律·中秋念友,白居易。月光如水映高楼,朋友相隔心难留。故人千里音讯断,满目凄凉泪难收。

14、七律·中秋望月,孟浩然。皎洁月光照乾坤,桂花飘香入画屏。把酒临风赏佳景,念友千里寄相思。

15、西江月·中秋,黄河艄公。桂魄银辉清泻,轩窗望月凝思,挥毫素锦赋新词,孤影依情何寄?长夜无眠飞绪,他乡有梦遥知,愁肠牵挂尽无时,独为伊人憔悴。

关于中秋佳节的成语、诗句、俗语。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